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676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汉代初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A.道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儒家学说解析据材料“无为而治”“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可知是黄老无为思想,其来源于道家学说,故A项正确。答案A2.下列引文可以作为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的是()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之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D.“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

2、国自析”解析汉代政策的转变主要是因为经济恢复,社会发展。汉初,由于战争破坏,经济残破,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即实行“无为”政策;汉武帝时期,社会发展,经济繁荣,西汉面临加强中央集权的任务,所以从“无为”转变到“有为”。故答案为C项。答案C3.“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与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从思想的联系来看,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继承关系。”“明显的继承关系”主要是指董仲舒()A.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B.继承并融合了先秦诸子的政治思想C.结束了文化争鸣的局面D.以新儒学开创了思想统一的新局面解析董仲舒在创立新儒学的过程中,糅合了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主张。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

3、确答案。答案B4.下列示意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A.史记孔子世家B.史记秦始皇本纪C.汉书董仲舒传D.旧唐书韩愈列传解析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占统治地位,其影响遍及了各个领域,如国家政治、学校教育和学术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5.下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B.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C.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升D.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解析此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在汉武帝之后的增长情况,由此可知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

4、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主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故A项正确。答案A6.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经世致用”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解析董仲舒上“天人三策”要求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授内容,这体现了董仲舒的思想大一统观点,而思想上大一统是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不是主要目的。答案C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秦和汉,对经学的态度,在表面上好像很不一样,本质上却没有什么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偶语

5、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汉推崇儒家,尊重经学,以利禄的手段争取思想文化的最高统治权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兒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秦、汉对经学的态度“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统治者重视经学的举措。参考答案(1)秦朝“焚书坑儒”与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汉武帝把儒家思想同封建官僚政治密切结合,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官,以此激起重视经学的社会风气,从而达到用思想上的统一

6、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的目的。其手段体现了儒家“仁”的治国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A.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B.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C.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幻不定D.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解析秦朝推行法家思想,汉初实行道家“无为而治”,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均是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故D项正确。答案D2.学术界认为,汉武帝时

7、期,国内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的新形势,给思想界、学术界提出了新任务。“新任务”应是()A.创造出各种新思想以促进文化繁荣B.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理论依据C.创造出适合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D.为实现儒家独尊创造各种条件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迫切需要一种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的思想体系,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C项。答案C3.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和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体现的思想是()A.“君权神授”思想B.“大一统”思想C.反专制思想D.民本思想解析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体现出“大一统”的思想,“罢黜百家,独

8、尊儒术”是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故B项正确。答案B4.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两汉之世,(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下列思想内容与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责躬求言A.“三纲五常”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春秋大一统”解析分析材料信息“(皇帝)遇日食灾变,则下诏责躬求言”可知,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由此体现“天人感应”思想。故B项正确。答案B5.汉代,儒学从诸子百家之一迅速取得绝对优势,并从此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它()A.注重道德教化B.糅合了百家之长C.借助政府力量D.同教育密

9、切结合解析儒学形成独尊局面,主要是因为它适合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得到了政府的推广和支持。故选C项。答案C6.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解析本题考查秦汉对思想文化的控制。秦代焚书坑儒,故A项错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并没有禁绝其他学派思想的流传,故B项错误;激起社会反抗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秦代的“禁”与汉代的“尊”都是为了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答案D7.西汉太学设立后,博士弟子有一定的名额、待遇、考核和任用程序,其成为进入仕途

10、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儒学成为“官学”。这反映出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得益于()A.西汉政府设置专门传授儒学的机构B.西汉政府办事程序的严密C.其与官僚政治及教育的密切结合D.信奉儒家思想的群体空前扩大解析题干反映了学习儒家思想成为进入“仕途”的途径,这说明了儒家思想实现了与封建官僚政治的密切结合;儒学成为“官学”,说明儒学垄断了教育,实现了与封建教育的密切结合。故选C项。答案C8.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学重在“尊”,这主要表现在()A.提高儒学地位,禁绝其他思想学派B.将儒家经术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中C.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D.采用行政手段强制解决

11、意识形态问题解析汉武帝“独尊儒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起用儒学家参与政治,以儒学作为任官授爵的标准;二是教育为儒学所垄断。故B项正确。答案B9.汉武帝时代,西汉官场出现了“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于文学之士”的习气。该风气的形成实质上是()A.推行中外朝制度的结果B.颁布“推恩令”的结果C.实行察举制的结果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时代“文学之士”在官场上处于优势,这是汉武帝推崇新儒学,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结果。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D10.汉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以至形成了从皇帝、丞相、博士到地方官都会讲经学的局面。上述局面的出现(

12、)A.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B.标志着儒学以外其他学派的消亡C.促成了中央集权的行政机制D.导致了思想学术界的黑暗和倒退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并使各级官员参与其中,这有利于儒学的推广,加速了儒学独尊局面的出现。故选A项。答案A11.礼记曲礼有关复仇之义,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至西汉逐步禁止。而魏律规定:“贼计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魏的律令呈现出()A.复古主义的特色B.严刑峻法的特色C.以儒入法的特色D.程序简化的特色解析董仲舒新儒学主张“父为子纲”。魏律允许“子弟”追杀杀父仇人,体现出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

13、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C12.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的时代,其他思想学派并未完全被禁止,儒家以外的学者不仅可以公开教学,很多人还入朝为官。这反映出()A.西汉并未形成儒学独尊的局面B.汉武帝时代仍倡导“百家争鸣”C.汉武帝推崇“无为而治”理念D.“罢黜百家”充分利用儒家理念解析汉武帝“罢黜百家”,不是采取强制措施,而是通过宣传教化,并把儒家理念同教育和选官制度密切结合,通过仁义的手段达到了统一思想、儒学独尊的目的。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

14、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教学的地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同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归纳李斯言论的要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

15、仲舒言论的要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3)概括指出这两种言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参考答案(1)私学兴盛,诸子百家评议国政,造谣惑众,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建议实行“焚书”政策,控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儒学教育,注重思想教化,以礼治民。(3)相同点:为适应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加强思想控制。(如能答出以下内容亦可:都主张以一种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来取代思想自由的局面;用政治权力干预、控制思想和学术的自由发展)不同点:前者强调以法家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后者强调以儒家思想来取代“百家争鸣”;前者主张用残暴手段来实现文化专制,后者强调教化和灌输;前者主张以法治国,

16、后者主张以德治国。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田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摘编自中国哲学与文化材料二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史记天官书材料三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1)材料一论述了什么思想?(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在材料一中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学说的积极性?参考答案(1)“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的思想。(2)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后,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董仲舒整合新儒学,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理论依据。(3)勇于探索天人关系;追求天人和谐;在历史上曾经对统治者的残暴和奢侈起过限制作用。-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