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原创]苏教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19课《云南冬天的树林》课堂学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663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苏教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19课《云南冬天的树林》课堂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原创]苏教语文《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19课《云南冬天的树林》课堂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 堂 学 案一、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云南冬天的树林力求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状态,避免主观的想象和夸张,仔细阅读文中有关树叶、蚂蚁、小鸟描写的段落,加以体会。【提示】云南冬天的树林力求写出景物自然客观的状态,所以很少用过于花哨的语言,也不太用修辞手法,比如第5节,写一片树叶落下的全过程,化动为静,如同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逼真;再如第11节写一只鸟,对它的动作和神态叙述的也非常细致;又如第12节写蚂蚁,忙碌、紧张、勤奋。所有这些由于作者的耐心,放慢了观察的节奏,使得人们能静下心来体察自然的神奇,发现了匆匆忙忙和自以为是时所无法看到的许多细节,这种客观化的描写反而更能表达对自然的崇敬和礼赞。2

2、. 在云南冬天的树林里,作者是如何观察自然的?从中你体会出作者对自然持一种怎样的态度?【提示】“躺在那儿”, “躺下内心充满的不是孤独、反抗或期待(期待另一个季节),不是忍受,而是宁静、自在、沉思或倾听”。 “ 躺下”可以看作是一个真实的动作,一种观察的视角,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姿态,那就是去掉人的自高自大,用不带有任何人文精神的干扰的审美姿态去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去除“遮蔽”的姿态。(二)细节探究1. 作者是怎样描写一片叶子的落下的过程的?“一片叶子的落下包含多少美丽的细节啊!”可是我们为什么会忽视了这些细节?【提示】作者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态度通过细节描写来写一片叶子的落下的过程:“一片叶子的落

3、下是一次辉煌的事件”;“它只是在风来的时候,或者雨中,或者随着一只鸟的沉浮,一匹兽的动静忽然就从那绿色的大陆上腾飞而起”(起因);“它从他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它并不向下,而是漂浮着”(姿态)。因为旧有的文化固着,“在那些文字里,一片叶子只是一个名词和些许形容词的集合体,没有动词”,“一切细节都被抹去,只被概括为两个字:落叶”。人们总是在事物身上加上了很多意义,我们了解事物总是先通过意义来了解,而忽视了事物本身。我们被意义“遮蔽了”。2. 为什么作者说“死亡并不存在,生命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片叶子”?【提示】作者告诉我们要回到事物本身,去除意义的遮蔽,不能以“惆怅或怜惜

4、”去看待云南树叶的“死亡”,因为他认为,那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另一个时间中的另一种事物”,对它来说,只是以另一种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是一种新生。所以,“没有落叶,只有这一片深红的或那一片褐黑的”, “死亡并不存在,生命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片叶子”3.在美丽、伸手可触的林子里,作者唯一的愿望就是躺下,躺下了,他看到了哪些可赏之美景?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提示】仰望树叶和天空/望蜘蛛结网/看鸟儿/看看蚂蚁的生活场景/看光 作者完全融入了自然,细致入微了描写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并且尽可能使用最简单自然的白描手法,将所视所听真实的呈现出来。4、找出文中富有哲理意味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提

5、示】“在树上的并不暗示某种攀登、仰视的的冲动;在树下的并没有被抛弃的寂寞”我们不应流于所谓率也象征着向上,而落叶则必定是凋零的俗套,应以审美的姿态去接近事物本身。如第6自然段我们提起“落叶”可能会伤感、寂寞、孤独、悲观。但是,这些人类附加于树林或落叶身上的意义已经构成了一种“阻隔”和“遮蔽”,“意义”横亘在人与树林中间,使人们无法接近对象,因为它们,我们忽略了真实的状态与言说以外的风景。要尊重自然作为客体的自在性,在自然面前,人作为主体必须放弃自己的优裕地位,沉入自然中去,让自然去呈现自己的状态。如第14自然段当人放低自己的姿态与自然同一的时候,自然就会向你敞开,也因为敞开,我们才看到真正的自

6、然,一个物我同一的世界。(三)思维碰撞1. 作者在最后为什么说“你的离去使树林的真相永远被隐没。回头望望,那一片耸起在星夜中的黑暗的东西,是你无以言说的东西”?【提示】语言的尴尬,语言有先天的弱点,无法描述本真的自然。于坚笔下的树林依然是于坚的感受,不是你的。文字的背后造成了新的遮蔽。自然在本质上是无以言说的,他只是存在着。2. 体会文章最后一节作者反复说“它在那儿”的含义。【提示】作者写云南的12月份,树叶的两种姿态:一个在“明朗的高处”,“结实、茂盛、充满汁液”;一个在“阴暗的低处”,“干燥、薄、灿烂而易碎”。作者要强调的是自然的自然状态,“不需要言说”,当人放低自己的姿态与自然同一的时候

7、,自然就会向你敞开,我们由此才看到真正的自然,一个物我同一的世界,神与物游,那是一个澄明之境。(四)文本脉络 二、文本亮点作者于坚认为,我们要尊重自然作为客体的自在性,在自然面前,人作为主体必须放弃自己忧郁的地位,更不要想当然地去表达什么“意义”,真正想走近自然,就必须澄明心境,融入自然中去。基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者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的时候,总是尽量避免传统人文精神的干扰,避免使用过于花哨的带主观色彩过多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而尽可能采用最简单的直接的表述白描来呈现自然的直观状态,用富有质感的语汇让人身临其境。本文在艺术特色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倡导一种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二是去除语言的“遮蔽”,避免主观的想象与夸张,力求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状态。三是叙述、描写与议论的完美融合。读完全文,你会感到通篇都是实实在在的景致,但惟独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真诚的心发现了它们并呈现了它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