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板块一 精神支柱1 我与地坛自 学 导 航.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残疾后在地坛的启示下对生命产生新理解、新感悟的历程;2从把握文章的线索入手,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孩子痛悔;3品味文章沉静、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学法建议:“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渴求生存,热爱生活,善待生灵,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人性之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使我们之外的生存涌入我们的生存,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全文较长,
2、本文只选了一、二两个部分,文章集中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是本专题学习的重点。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作者最终由个人严酷的命运上升到生命永恒的流变,超越了个体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带入到了生命全体的融会之中。学习本文,除了体会作者的感受、领悟作者的思考之外,还应留意作品与众不同的风格,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散文,而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创作主体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之中,坦诚地表现自己。课后阅读我与地坛全文,并挑选其中部分段落反复诵读
3、,品味其语言特色。.课前预习:(一)字词读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宿命( ) (2)剥蚀( ) (3)坍圮( ) (4)譬如( ) (5)猝然( ) (6)恪守( )2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妥帖 熨帖 剥蚀 请帖 熨烫 剥皮(二)字形识记3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 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垦求与嘱咐。 (三)词义辨析4再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满园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2)在她猝然去世以后 (3)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 (4)坍圮了一段段高墙 (5)要我恪守
4、的教诲 (6)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 5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肄 沧 亘 倔 肆 苍 恒 崛 藉 祈 详 铤 籍 析 祥 霆 (四)文学常识6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开始发表小说。代表作有 和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称为“用轮椅来丈量自己生命的作家”。 跟 踪 训 练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祭祀(j) 皈依(gu) 捋须(l) 恍惚(hung)B. 瞬间(shn) 颓废(tu) 活跃(yo) 濒
5、临(bn)C祷告(do) 倔强(qing) 隽永(jun) 荒僻(p)D. 焦灼(zhu) 车辙(zh) 社稷(j) 苔藓(xu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 荒芜 缘分 蝉蜕 雕栏玉沏B. 苍桑 坦荡 沉寂 失魂落魄 C. 祈祷 窥视 落莫 迷迷糊糊D. 凝重 弥漫 嘈杂 声名狼藉3下列各句的空缺处,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她艰难的命运, 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 下来。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 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A坚定 倾倒
6、因为 B坚忍 倾泻 为了C坚定 倾泻 为了 D坚忍 倾倒 因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摇着轮椅进入公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B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C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地去闻才能明了。D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也在某些地方悄悄地东山再起。二、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58题。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
7、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
8、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来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
9、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5文中“最狂妄的年龄”应怎样理解?答: 6第一段写出了地坛的什么特点?这样写对表现史铁生的命运起什么作用?答: 7文中加点的“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各指什么?答: 8为什么作者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答: 链 接 高 考 (2005年高考试题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18分)合欢树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
10、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
11、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
12、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
13、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裸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
14、两项是(4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4分)答: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
15、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4分)答: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6分)答: 能 力 提 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故乡的胡同40年前,一个男孩艰难地越过一道大门槛,惊讶着四下张望,对我来说,胡同就在那一刻诞生。很长很长的一条土路,两侧一座座院门排向东西,红而且安静的太阳悬挂西端。男孩看太阳,直看得眼前发黑,闭一会眼,然后顽固地再看太阳。因为我问过奶奶:“妈妈是不是就从那太阳里回来?”奶奶带我走出那条胡同,可能是在另一年。奶奶带我去看病,走过一条又一条胡同,天上地上都是风、被风吹淡的阳光、被风吹得断续的鸽哨声。那家医院就是
16、我的出生地。打完针,嚎啕之际,奶奶买一串糖葫芦慰劳我,指着医院的一座西洋式小楼说,她就是从那儿听见我来了,我来的那天下着罕见的大雪。是我不断长大所以胡同不断地漫展呢,还是胡同不断地漫展所以我不断长大?可能是一回事。有一天母亲领我拐进一条更长更窄的胡同,把我送进一个大门,一眨眼母亲不见了,我正要往门外跑时被一个老太太拉住,她很和蔼但是我哭着使劲挣脱她,屋里跑出来一群孩子,笑闹声把我的哭喊淹没。我头一回离家在外,那一天很长,墙外磨刀人的喇叭声尤其漫漫。这幼儿园就是那老太太办的,都说她信教。几乎每条胡同都有庙。僧人在胡同里静静地走,回到庙去沉沉地唱,那诵经声总让我看见夏夜的星光。睡梦中我还常常被一种
17、清朗的钟声唤醒,以为是午后阳光落地震响,多年以后我才找到它的来源。现在俄国使馆的位置,曾是一座东正教堂,我把那钟声和它联系起来时,它已被推倒。那时,寺庙多也消失或改作他用。我的第一个校园就是往日的寺庙,庙院里松柏森森。那儿有个可怕的孩子,他有一种至今令我惊诧不解的能力,同学们都怕他,他说他第一跟谁好谁就会受宠若惊,说他最后跟谁好谁就会忧心忡忡,说他不跟谁好了谁就像被判离群的鸟儿。因为他,我学会了谄媚和防备,看见了孤独。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18岁去插队,离开故乡三年。回来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我常独自摇了轮椅一条条再去走那些胡同。它们几乎没变,只是往日都到哪儿去了很费猜解。在一条
18、胡同里我碰见一群老太太,她们用油漆涂抹着美丽的图画,我说我能参加吗?我便在那儿拿到平生第一份工资,我们整日涂抹说笑,对未来抱着过分的希望。母亲对未来的祈祷,可能比我对未来的希望还要多。她在我们住的院子里种下一棵合欢树。那时我开始写作,开始恋爱,爱情使我的心魂从轮椅里站起来。可是合欢树长大了,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几年前爱过我的那个姑娘也远去他乡,但那时她们已经把我培育得可以让人放心了。然后我的妻子来了,我把珍贵的以往说给她听,她说因此她也爱恋着我的这块故土。我单不知,像鸟儿那样飞在不高的空中俯看那片密如罗网的胡同,会是怎样的景象?飞在空中而且不惊动下面的人类,看一条条胡同的延伸、连接、枝枝叉叉地
19、漫展以及曲曲弯弯地隐没,是否就可以看见命运的构造?1.这篇散文的线索是什么?试分析。 答: 2.第2段中写奶奶领着那个小男孩去看病,且把打针的疼痛与奶奶关于小男孩出生的回忆重叠在一起,这预示着什么? 答: 3.作者在追述幼年、少年以及学生时代的往事时笔调细腻,而在叙述成年后所遭遇的不幸时用笔反而简约。(1)这是什么写法?(2)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关于故乡胡同的追忆,像一首感伤诗牵着我们的心走回生命的历史。B.沿着作者的追述,让我们看见了人怎样走过由爱、忧伤、恐惧和希望交织的生命,让自己的灵魂长成一棵树。C.作者的胡同故事里有创伤,也
20、有梦想和太阳,更有母亲和爱人与他种植的希望。D. “成年以后,我仍能处处见出他的影子”,那个孩子虽然“可怕”,但作者与他的交往却是长久的。E.许多往事的追述,使本文自始至终被浓重的哀伤气氛所包围,读罢令人心头沉重。达 标 检 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凋零 惆怅 风流倜傥 未雨绸缪 B落榜 落枕 丢三落四 光明磊落C椽子 掾吏 缘木求鱼 不容置喙 D规矩 咀嚼 踽踽独行 笑容可掬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清洌 水蒸气 呕心沥血 诗兴大发B平添 倒计时 声名鹊起 出神入化C按揭 座右铭 金榜题名 深孚众望D愿景 局域网 山清水秀 迫不及待3.依次填
21、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了_非典,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已开始明察暗访一些医院和单位,以督促防非工作切实有效的展开。如果对别人提的意见有看法,你可以_,但要注意方式。据说国际上对“文化”一词的定义已妆近五百种,不过_不同意见分歧有多大,有一点_是不争的事实,即文化有它的独立性。A防治 分辩 不管/却 B防止 分辨 不管/却C防治 分辨 无论/也 D防止 分辩 无论/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绝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B这位开诚布公揭开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的伟大爱国前贤,为了
22、严禁鸦片而获罪革职,遣戍伊犁。C中央有关部门派出的调研组调研题目非常丰富,从社会分配到福利制度,从民间组织到劳资关系可谓包罗万象。D六中全会表明,我们的党将积极努力、从容不迫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努力在实践中显出执政党遇繁若一、举足轻重的非凡能力。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最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B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C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D政治体制能不能和日益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相适应
23、,是当今中国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二、课外语段阅读阅读下文,完成69题。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我一直
24、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
25、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6本文开头极力描写“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其作用是什么?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母亲”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答: 7文中作者两次写道母亲要陪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答: 8文章结尾着重写了“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的菊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 9如何理解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答: (2)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答: 错 题 究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