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贾平凹简介2写作背景3含蓄隽永的生命之歌 一棵小桃树赏读3贾平凹作品品读5月迹5贾平凹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新时期伊始,文学界普遍还在“救救孩子”的呼喊中抚摸伤痛、控诉罪恶时,贾平凹却以一个山地青年天真的眼睛发现了爱和美。他的满月儿、果林里宛如林中月下吹奏着一支清新动人的柳笛,因而引起评论界的注意。1982年后就职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从事专业创作。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
2、人大代表。继山地笔记之后,贾平凹的一些探索性作品如鬼城、二月杏等在1982-1983年引起争鸣,1984年关注改革的商州系列又引起评论界的积极反响。1985年是贾平凹创作颇丰的一年。同时,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也使文艺研究的观念热、方法热渐成高潮。西方文艺思潮的大量输入与引鉴,各种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交叉与整合,都促进了研究理论方法的更新、主体思维空间的开阔。1990年代,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开始从对社会政治、历史文化层面的关注转入生命本体层面的思考与探求。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废都创作完成之后,倔强的贾平凹并未消沉下去。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是他基于现实生活而创作的小说作品。2
3、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2013年中德作家论坛开启首日,贾平凹分享了他的故事。贾平凹说,磁铁只对螺丝帽、铁钉起作用,不对石头、木块起作用,文学也同样。“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者,越考虑,书越卖不动。”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2016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中国作协副主席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表彰其在推动当代汉语文学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写作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
4、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者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文章最后“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蕾,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含蓄隽永的生命之歌 一棵小桃树赏读一棵小桃树是一篇渗透着作者人生感悟与人生追求的散文。该文饱含深情、含蓄隽永,透过小桃树不平凡的经历,写出了一段人生故事,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一、小桃树的生长环境一个时代的
5、缩影。写小桃树是带着“我”的梦来到这个世界的。“我”的梦缘起于奶奶的神话:含着桃核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也许是神话中的梦境太神奇了吧,“我”睡不着,便把这个梦“蓄”在了院子角落的泥土里。然而,这棵寄托着“我”的梦的小桃树却并不幸运 它“长得太不是地方,谁也再不理会”,而且“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文章在这里道出了一种梦境与现实的鲜明反差。但这仅仅只是小桃树自身境遇的一个开端,它所面临的曲折与风雨还在后面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 正值开花时节,它多么需要和风、细雨与丽日啊,然而它却面临着飓风、冷雨
6、与强暴。不仅如此,它还因为“长得太不是地方,谁也画不理会”而险些被砍掉,幸亏有奶奶这样一个保护神才幸免于难。在这里,作者明写的是小桃树的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疯狂的虐杀一切的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缕缕辛酸与苦涩,从而唤起人们加倍珍惜春光明媚、和风细雨的今朝。二、小桃树的命运一代人的幻灭与追求。小桃树一开始就是以其孱弱的生命姿态出现的:“很委屈,是弯了头”,“瘦瘦的,黄黄的”。不仅如此,它竟然还面对着几乎可以导致灭绝的生存时空与生存环境,但它没有放弃生存,没有放弃抗争与挣扎:“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作为“我”的“梦的精
7、灵”的小桃树,尽管并未像“我”当年梦境与期待中的那样“开得火灼灼的”,它只能以其高枝上仅仅保留的“一个欲绽的花苞”来给人以并未破灭的安慰,仅此而已。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欲绽的花苞”,向人们展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尽管在时代的凄风苦雨中,它失落了太多太多的韶华,但毕竟还留下了一丝希望与期待。也许经过细心的培植、修剪与嫁接,“我的小桃树”还会怒放出“我”多年的向往与期待 作者在写小桃树的命运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理想与追求轨迹。那棵小桃树,曾经“蓄着我的梦”。可是终于有一天,“我”忘记了小桃树,忘记了小桃树的梦,这难道不是一种心理及精神上的失落的暗示?难怪伴随“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
8、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在这个时候,是小桃树激起了“我”对生命的理解与感悟,唤醒了“我”失落的梦境:“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当年梦境中的托言人,小桃树的保护神奶奶已不在人世了。睹物思人,“我”定然忆起了奶奶的托言,忆起了“我”曾“蓄”着的几乎被“我”忘却的梦,那久远的信念也如同那高枝上仅存的一个花苞一样,在“我”心头绽放。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个执着而坚定的预言:“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聆听着细切的
9、心语与倾诉,我们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心灵的搏动,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朵在严冬的冰天雪地中冻僵了的心灵之花的复苏与绽放。它虽然不免让人感到几缕辛酸,但它同时却更多地让人感受到多个惊喜与欣慰。贾平凹作品品读月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10、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进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奶奶,那月上是
11、什么呢?我问。是树,孩子。奶奶说。什么树呢?桂树。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谁?我们都吃惊了。嫦娥。奶奶说。嫦娥是谁?一个女子。 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
12、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
13、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