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第33讲“顺乎世界之潮流”考点一 近代早期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主干回顾】一、背景 1.鸦片战争前,国势日趋衰落,社会矛盾尖锐。2.读书人大多远离社会现实,有识之士倡导经世致用。3.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_”的 迷梦中不能自拔。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后,封建统治危机 日益加深。天朝上国 二、代表 1.抵抗派:(1)林则徐。地位:被誉为中国近代_的第一人。活动: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先后 编辑_华事夷言等书籍。睁眼看世界 四洲志(2)魏源。活动:编成_一书,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 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思想
2、:“_”。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 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 代中国_的第一步。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向西方学习【特别提醒】3.睁眼看世界 2.洋务派:(1)口号:“_”。(2)指导思想:“_为体,西学为用”,即在坚持中 国的_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 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以 求富国强兵。(3)实践:_。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 君主专制制度 洋务运动【特别提醒】1.抵抗派与洋务派的联系(1)地主阶级抵抗派率先提出了解和学习西方,但仅是倡导者,没有付诸行动;(2)洋务派则在此基础上推行洋务运动,成为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实
3、践者。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内涵(1)“中学”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封建君主专制和儒家纲常礼教;“西学”指的是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近代科技。(2)“中体西用”思想视专制体制和纲常名教为国家社会前途命运的根本,西方近代科技只是用来推行洋务新政、挽救清朝统治的工具。4.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主张的侧重点 两者虽都属于地主阶级派别,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反抗斗争,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史论要旨】1.林则徐和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和学习西方思 潮的倡导者。2.洋务派把学器物变成一场运动,成为
4、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实践者。3.林则徐、魏源以及洋务派只学“长技”,不变制度。即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史料探究】1.魏源的思想主张 材料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探究1:据材料,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根 本目的是什么?提示:(1)认识: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以及军队的训练、管理方面优于中国。(2)目的:抵御外国的侵略,维护 清政府统治。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材料一“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5、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张之洞劝学篇 探究2: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张之洞等人在该思想指 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何种地 位?提示:(1)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的大 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2)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 近代化的开端。材料二(2014四川高考改编)“中体西用”后来久 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 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 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
6、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3:概括材料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提示:(1)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2)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进行。【名家评史】【观点】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明确 了学习敌人是为了战胜敌人的辩证关系,对富国强兵以 御外侮的道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在近代中国思想 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解读】作者指出了魏源把向西方学习高度概括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
7、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实现富国强兵。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考点二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潮 【主干回顾】一、维新变法思想 1.兴起背景:(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 治舞台。(2)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3)19世纪90年代,_日益加深。民族危机 2.主要内容:(1)思想上:以_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 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反思洋务运动。(2)政治上:主张维新变法,建立_。(3)经济上:发展工商业,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进化论 君主立宪制度【特别提醒】1.康有为宣传维新变
8、法思想的特点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孔子的威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维新变法寻找必要性和合理性,“托古改制”体现了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特点。3.代表人物:(1)康有为。发动“_”,初步形成维新变法纲领。出版_,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策划新政,期望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 政治和社会制度。公车上书 孔子改制考(2)梁启超。发表_等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 变法。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 的出路。批判_,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变法通议 封建君主专制(3)谭嗣同:批判封建_和纲常名教,
9、主张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4)严复:翻译_,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君主专制政体 天演论【特别提醒】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 用(1)政治上:维新思想在政治上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开展。(2)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 想的束缚,敢于放眼世界,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 资产阶级民权等学说的进一步传播,起到了巨大的启蒙 作用。4.历史评价:(1)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充满强 烈的_激情。(2)进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
10、展资本主义,顺 应历史发展趋势。(3)启蒙性:宣传天赋人权、_观念,批判封建 君权,冲击腐朽文化。爱国主义 自由平等 二、民主共和思潮 1.兴起:(1)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逐鞑虏,_,创立合 众政府”的主张。(2)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_,平均地权”。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特别提醒】3.资本主义制度之学 2.论战:1905-1907年。(1)焦点: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_。(2)意义:促进民主思想传播,为民主革命爆发做好了 舆论上的准备。3.成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方案 得到初步实现。民主共和政体【史论要旨】1.维新派宣传实行君主
11、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变 法思想,把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推进到学习制度阶 段。2.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深刻的思 想解放潮流,起了启蒙的作用。【特别提醒】4.从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从学习内容看:由学习科技、器物层面到学习西方 社会政治学说、制度层面。(2)从学习主体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3)从学习背景看:伴随民族危机加深、经济结构变化 不断深入。(4)从学习目的看:为救亡图存、民族崛起而学习。3.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在它 的指引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4.民主共和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国 的成立。【史料探究】1.
1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材料 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 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 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 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探究1:材料中康有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问题?提示:(1)观点:只有变法才能图强;变法的根本在于 实行君主立宪制。(2)问题:反映了康有为反思器物之学,主张制度之学。2.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材料(2014福建高考改编)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 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 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 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
13、外交,治兵理财,无 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探究2: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提示:(1)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 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2)目的:改革科 举制,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3.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材料 欲兴民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 堂、南学会既开后,湖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 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 毅之才遍地皆是。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探究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宣传其政治 主张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提
14、示:宣传了维新变法理论;促进了人们思想启蒙;激 发了国人爱国热情;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名家评史】【观点】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康有为和梁启超并不追求保持中国的农业化社会和文化传统,而是寻求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解读】作者在材料中介绍了康有为和梁启超宣传维 新变法思想的特点、作用及变法的目的。康有为和梁 启超等维新运动领导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 制考等著作,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 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通过宣传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
15、 守古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帝国体系下的巨变”奠定了思想基础。康有为和梁 启超变法的目的是使中国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 社会。一、康梁维新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 1.基本特征:(1)向西方的学习已经深入社会制度层面,维新派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君主立宪”,主张通过温和的改良实现社会的变革。(2)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既有主张积极变革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在把西方政治学说中国化方面做了尝试和努力。(3)进化论和民权学说成为影响最大的西方学说,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4)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使维新运动迅速发展为救亡
16、图存的政治运动。(5)从学习的对象来看,是以德、日为师。2.进步性和局限性:(1)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2)局限性:维新思想在反封建的同时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历史依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必然导致变法运动走向失败。【考题印证】(2015全国卷T29)康有为在新学伪
17、经考中认 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 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 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题思路】主题归纳 知识迁移 维新变法前夕康有为的著作被清政府禁毁,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托古改制”的认识及其原因的分析【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 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倡 导维新变法,危及清政府的统治,所以“遭到清政府禁 毁”,故C正确。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借助经学的 外衣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目的是推动变法 而非揭
18、露历史真相,也不是单纯地引介西方理论,更不 是要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因为康有为还要借助儒学以减 少变革的阻力。故A、B、D都不符合题意。【考向揭秘】1.已考角度: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及特点;维新思想的宣传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康有为与韩愈对儒学的认识。2.预测角度:(1)从维新思想兴起的背景、主张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角度命题。(2)将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科学思想进行联系,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3)把维新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相联系,考查对维新思想的认识、评价。二、洋务派与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异同 洋务派维新派不 同 点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西学的传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核心 思想“中体西用”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目的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洋务派维新派 不 同 点影响 推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培养人才,启动近代化;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变法以失败告终;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学习 层次学习西方器物学习西方制度相同点(1)都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2)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3)最终结果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