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615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平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3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过秦论)(3)杜牧阿房宫赋中“_,_”这两句提醒统治者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2.按要求选择。(2分)张冠生先生在探寻一个好社会一书中说到:“知人善任的费先生,请来红楼梦中人,演出了差序格局的典型场景_。”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 )。A.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风面面俱到,通过热情待客的表白,炫耀她管家奶奶的地位和权威。B.秦可卿的丧礼仪式繁复,蕴含了传统社会的丧葬习俗

2、,体现了传统社会浓厚的宗法意识。C.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D.第七十四回中,借助抄检者和被抄检者不同的表现,展现了荣宁二府之间以及主仆之间的矛盾,在这之后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逐渐走向衰落的境地。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现如今,不论是职业艺术家,还是民间艺术创作者,_,_,_,_。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类别在短视频内容生产和消费领域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个个多元化的艺术群落都极具开拓精神地利用短视频平台进行各种艺术实践和艺术生产在屡出“爆

3、款”和“红人”的过程中已初具市场规模A.B.C.D.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8题。(15分)人类自在的天性关于科学与艺术之关系的一些思考刘兵审美和求知是人类自在的天性,与生俱来。当童年的人类睁开惊奇的眼睛而对世界之时,对知识的习得和对美的感受是同步的。大自然是人美的生境,也是人类的遭遇,大自然既平淡浅近又神奇诡奥,温暖明媚和恐怖狰狞在大自然是一体的,而在人类却是难以化解的巨大谜团。为了生存,人类需要条分缕析地去认识和体察自然的细节分工出现了。分工使科学和艺术异径而走,分工也分化了人类的心智,分化了审美和求知。于是,_。在科学认识与艺术创作的这种分化,或者说分离的背后,有着更加

4、深刻的文化背景,20世纪50年代末,既是出身于科学家,又是文学家和政府科技官员的英国学者斯诺(C.P.Snow),提出了关于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以及其闻之分裂的重要论点。其实,人们在传统中主要来自艺术中的对“美”的研究与追求,以及在对自然的认识和科学的发展中的对于“真”的追求,大致就分别属于这两种文化。斯诺在那本关于两种文化讨论的名著中,还提到了科学家阵营和人文学者阵营对各自文化颇为傲慢的良好感觉和对对方文化带有偏见的轻蔑。斯诺提到,那些人文学者会“嘲笑那些从来没有读过一本重要的英国文学作品的科学家太可怜,他们把这些科学家当作无知的专家来看待。然而,他们自己的无知和他们自己的专业化

5、更令人吃惊。有一两次,我被激怒了,并且问这些朋友,他们是否能够叙述一下热力学第二定律。反应是冷淡的,结果当然也是否定的。但我提出的问题,不过是相当于问一个科学家你读过莎士比亚吗?而已。”艺术与科学似乎真的在疏远。但是,我们也看到,一方面,就在这种疏远和分离中,科学的探索与艺术、与审美也一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随着两种文化问题的提出,也随着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升华,在20世纪,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吁科学与艺术重新联姻,并身体力行地为之而努力。即使是更多地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我们也仍然能够看出这种发展的明显趋势。2000年,一本名为科学与艺术的画册在中国出版,主编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

6、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在序言中,李政道先生谈到:“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刷,不论是原文或译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的英国的读者和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就越优秀。”在这里,李政道先生也提到了莎士比亚,似乎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李政道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事实上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7、。”这一比喻被人们广泛地引用。早在李政道提出这一比喻的几十年前,另一位也是兼有科学与人文双重背景的外国学者,当代科学史的奠基人萨顿(G.Sarton)就曾提出了另一个比喻。他将分别对应于“真”“善”“美”的科学、宗教与艺术形象地比喻为一个金字塔的三个面,并认为:当人们站在塔的不同侧面的底部时,他们之间相距很远,但当他们爬到塔的高处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近多了。在这种比喻中,顺理成章的推论不难想见,随着高度的不断上升,真、善、美将愈发接近,并在最高点达到理想的统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关于科学与艺术之关系的形象的隐喻,从这种种隐喻出发,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就是,我们以往之所以认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距

8、甚远,将自然、科学与美相分离,只是国为我们所站的位置高度不够,那么,如何提高我们所站的高度,以便将科学与艺术、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结合起来呢?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建议。例如,前面提到的那位科学史家萨顿,就认为科学史是联接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用的桥梁。其实,不论什么方式,首先应将那种表面的伪结合排除在外,因为这种所谓的“结合”只是对科学与艺术之关系的一种很表面的,而非本质性的认识。更为深入的关联应是科学和艺术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和创作方法,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观念和理论。这些观念和理论形成的渗透和启发,对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而最重要的,应是在哲学的本质层次上的联系,无论是科学还是

9、艺术,都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不同方式和途径。虽然彼此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在本体论、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意义上,两者又有着相通的关联。应该说,这才是科学和艺术之间最为深刻的重要联系。(选自科学反思:两种文化,有删改)4.根据上下文,适合填入第段横线处的一项是()。(2分)A.代表了人类理性认知的科学踟蹰前行,代表感性的艺术审美不断被推翻。B.科学与艺术以各自独立的方式齐头并进,或互为助力,或独自散发光芒。C.人们逐渐忽略了科学规律中的审美要求,甚至一方日益凌驾于一方之上。D.艺术在追求审美之中疏远了规律,科学在追求规律的过程中遮藏了审美。5.第段中加点词“联姻”的意思是_。(2分)6

10、.下列选项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进行细致的分工,童年的人类将无法在复杂的自然中生存。B.兼有科学与人文双重背景的学者都一致推崇莎士比亚的作品。C.萨顿模型描述的只是一种空想状态,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D.科学家在研究中采用艺术与美的标准,将有助于其发现真理。7.第段论证了科学与艺术分化有深刻的文化背景,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做出判断并说明理山。(4分)8.在上海书展的读者交流会上,你认为作者最有可能使用下列哪则材料来论述他对科学与艺术关系的思考?请说明理由。(4分)A.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之余以拉小提琴自娱;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灵感奇发,用诗来表现热力学第二

11、定律。B.以杜桑为代表的未来画派利用多种创作方式,在艺术作品中将时间进行分割,将“现在”向“过去”和“未来”两个方向同时扩展。C.蒙特利尔世博会的美国馆采用富勒设计的圆形写顶建筑,数百个几何体相互连接形成坚固精巧的球面结构,造型极具观赏性,其蕴含的理念启发三位化学家进行实验,最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16分)河流静寂安宁一条河,要走多远,才能抵达一个遥远的村庄呢?会像一个人的一生那样长吗?还是一株树?历经成百上千年,依然向着它木能抵达的天空茂密地生长。再或是从大地的深处,从某个神秘的山谷里,流溢而出,又穿越无数个村庄,途经无数的森林,才成了某一个村庄里的某一条河流

12、。也或许,一条河与一个村庄,是上天注定的爱人,它们未曾相见,却早已相恋,于是便用尽了平生的力气,去完成这一场浪漫的相遇。而不知来自何处的沙河,就是这样爱上我们村庄的吧?没有人知道沙河来自何处,又流向哪里。村庄里最年长的人,也只能模糊地说出沙河所流经的村庄,除了我们的孟庄,还有邻近的张庄、李庄,或者王庄,这些村庄的名字,如此的平淡朴质。如果我可以飞到天空,俯视这一片被沙河穿行过的大地,一定会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村庄,有着几乎千篇一律的容貌。它们被一块一块整齐划一的农田安静地包裹着,像是一只只蹲踞在地上悠闲吃草的黄牛。那一栋栋紧靠在一起的房子里,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是这些有着浓郁烟火气息的炊烟,让大地

13、上面目模糊的村庄,变得灵动起来,不仅有了生机,还有了温度和一抹让人眷恋的柔情。而那条从未知的远方浩荡而至的河流,或许在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不同的名字,人们将它流经的那一段,当成自己村庄的一个部分。至于这条河流在另外的一些村庄,或者旷野和荒原上,有怎样的故事,又历经怎样的曲折,都无关紧要。在时间的汪洋中,它们最终化为人们口中的传奇。就像环绕着我们村庄的沙河,只是因为河底的沙子太多,冬天断流后,会裸露出全是黄沙的河床,便被扛着锄头经过的某个老人,很自然地称之为沙河。夏日的傍晚,躺在席子上仰望浩淼星空的孩子,会好奇地追问与银河一样神秘的河流的传说。摇着蒲扇倾听虫鸣的老人,总会顺口扯一段关于沙河的故事

14、,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日日在沙河的两岸上演。从沙河对库的村庄里嫁过来的女人们,不过是隔着一条不太宽阔的沙河,站在自家的平房上,甚至能够看到娘家屋檐上停落的两只码子,或者一排飘摇的茅草。黄昏,暮色四合,还有女人沿街呼唤孩子回家吃饭,那孩子或许就是本家的侄子,出嫁的时候还曾给她抱过鸡的。但对于女人来说,沙河依然像银河一样,将她与做女儿时的幸福时光,给面无表情地切割开来。除非逢年过节,因为忙碌自家的琐碎与生计,村里的女人们很少会跨过河去,到娘家去空手走上一圈。回娘家,那意味着需要郑重其事地提一书包不显寒酸的礼物和一箩筐准备好的漂亮话,才能跨进家门。否则,那将会给以后的交往,带来扯不清的烦恼。那些烦恼

15、像盖了多年的棉被,里子上起了毛球,在冬天的夜里,摩擦着粗糙的肌肤,让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母亲过沙河的次数,却是比别人要多一些,她和我的父亲常常一言不合便争吵起来。每一次与父亲冷战,母亲都会红着眼圈拉起我,悄无声息地走出家门,走向那条正在午后的阳光下安静闪烁的沙河。沙河里的水,在夏日的风里,哗啦哗啦地流淌,如果闭上眼睛,会以为那是凤吹过树林发出的响声。正午,河的两岸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就连知了也暂时停止了鸣叫,躲到树叶里小憩。对岸有一只老狗,蹲在高处的土坡上,不声不响地俯视着河水缓慢向前。河的中央,有一两片被虫子啃噬得千疮百孔的梧桐树叶,正打着旋亲密地缠绕在一起,一会儿又被冲刷到两岸,并被

16、丛生的杂草拦住,无法浮动。鱼儿在清澈的河底欢畅地游来游去,它们从不会像落叶一样飘向远方,它们贪恋这一方水土,好像这里是它们永久的家园。一条鱼有没有故乡呢?它某一天跟着喜欢的恋人离去,生儿育女,繁衍新的家族,还会不会再回到这一片澄激的水域,并想起经有一个红着眼圈的妇人,牵着小女儿的手,越过清凉的河水,与它擦肩而过?整个黄昏的晚霞,都落进了河里,河水便红得似火,好像正在燃烧的天空,我和母亲小心翼冀地趟水向前,那团五光十色的火,便在水里跟着震动。于是整条河都动荡起未,似乎有什么隐秘的故事即将发生。一只鹰隼尖叫着划过被晚霞铺满的天空,一列大雁排着长队浩荡地穿过村庄,一切声息都在黄昏中下落,沉淀。大地即

17、将被无边的黑色幕布,悄无声息地罩住。静寂中,沙河的水声,从地表的深处向半空中浮动,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直至最后,风吹过来,整个的村庄里,只听见一条河流自遥远的天地间喷涌而出,而后沿着那广袤的田野不息地流淌,向前,掩盖了尘世间所有的悲欢。河流的两岸,女人找寻孩子回家的呼唤,一声一声,又响起来了。(选自散文选刊2021年第8期,有删改)9.第段画线句给人以新奇感,请加以赏析。(3分)10.第段两次提到“银河”,用意有何不同?(4分)11.第段对“鱼儿”的描写富有深意,请加以分析。(4分)12.你认为散文选刊中的“自然笔记”和“心灵故事”两个栏目哪个更适合刊发本文?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的理由。(5

18、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古意(唐)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13.你认为本诗可以收录在以下哪本诗集?()(1分)A.古诗精选B.唐七律选C.咏史抒环集萃D.古诗十九首14.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人物情感跌宕起伏。B.句法参差错落有致。C.虚实相生意境开阔。D.不同场景变换自然。15.小明读完本诗后产生了疑惑,认为画线部分与诗中男儿的形象并无关联,请你结合全诗为他解惑。(5分)(四)阅读

19、下文,完成第1622题。(19分)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八年,改湖广道御史,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为桂王将,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都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廉民间疾苦,将吏始敛迹。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分兵复成都、嘉定、叙州、重庆。已而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临乡试,可望将数万人薄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于贼,必死于法。”逾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三桂入四川,浸骄横,部下多不法,惮浴严正,辄禁止沿路塘报。浴上言:“臣忝司朝延耳目,而壅阏若此,安用臣为?”及保宁围解,颁赏将士,三桂以冠服与浴,浴不受。疏言:“平

20、贼乃平西王责,臣司风宪,不预军事,而以臣预赏,非党臣则忌臣也。”因陈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深衔之。降将董显忠等以副将衔题授司道恣雎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三桂嗾显忠等入京陈辨,浴坐镌秩去。十一年,大学士冯铨、成克巩、吕宫等交章荐浴,三桂乃摭护浴保宁奏捷疏有“亲冒矢石”语,指为冒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宽之,流徙奉天。十二年,三桂反,尚书王熙先荐浴,为部议所格。十四年,侍郎魏象枢复疏言:“浴血性过人,才守学识,臣皆愧不及。使在西蜀操尺寸之权,岂肯如罗森辈俯首从逆?当日参浴者三桂也,浴当三柱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今三桂叛矣,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恶弃之?”上乃召浴还。(选

21、自清史稿郝浴列传,有删节)【注】塘报:军事情报。镌秩:降职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可望将数万人薄城( )(2)浸骄横()17.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三桂深衔之()A.接受B.反对C.忌惮D.怀恨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分)为部议所格()A.商议B.搁置 C.阻拦D.纠正19.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降将董显忠等以副将衔题授/司道恣雎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B.降将董显忠等以副将衔题授/司道恣雎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C.降将董显忠等以副将衔题授司道/恣雎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D.降将董显忠等以副将衔题/授

22、司道恣雎虐民/浴复疏/劾改原职20.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21.对第段中侍郎魏象枢上疏内容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针对现实B.有情有理C.暗露悲愤D.善用对比22.第段中写到部下“惮浴严正”,结合全文列举郝浴“严正”的表现。(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2分)中山诗钞序高士奇尝考古直臣亮节,威棱严峻,不畏强御,非仅以猎取声势而已。忠爱之忱根于性,又有学识以济之。识高则审微知著,洞见本末,胸中如烛照数计,故能言之凿凿,略无畏葸瞻顾之态,山公启事曰:“侍御史王启,识朗明正,后来之俊。”夫惟识朗,故明正。善乎巨源之言,可谓知人。雪海先生昔按两川,经理军务,

23、绸缪周匝。方是时,吴逆拥重兵,专制西南。先生独与之抗,无少挠挫,且预识其有不臣心,非其天性恳笃,卓识过人,能如是乎?又唐中宗授谏臣制曰:“寒暑不易其心,始终勿亏其度。”期直节之有恒也。夫美玉经三火而增辉,贞松历严霜而弥茂,惟宝光动节,靡所假饰,以炫美一时,是以屡试而不变。先生自铁岭归,复膺台秋,视鹾江淮,建节粤西,所历之地,声施煊赫,后先若符节焉。咦!本朝台谏,岳岳如先生者,诚不多觏,宜乎为宛平、蔚州两公所推重。圣天子知而用之,俾大展其蕴负也。夫言者,心之声也。文章小技,虽建勋策名者所弗尚顾。先生于政治之暇,读书讲学,喜论古今盛衰本末,与夫山川阨塞,辄成经世之业,以垂不朽,间发为诗歌,则浩浩落

24、落,无意求工,而纵横豪迈,自不可及。盖先生之长留天壞,与日月争光者,在气节与事功,而炳炳竹素,使后之人得想见先生之性情学问者,端赖诗文以传也,今先生奄然物化,仲君中美,示余斯集,挑灯读之,泫然泪下。因缀数言,不自知其不文云。【注】山公启事:山涛(字巨源)任吏部尚书时选用官吏都亲作评论,人称山公启事。铁岭:郝浴被流放后,谪居铁岭十八年。仲君中美:郝浴次子郝林。23.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2分)A.因则 B.以乃C.其而D.夫然24.对本文引用山公启事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达对山巨源选用官员标准的认可。B.表达对侍御史王启正直品行的赞赏。C.呼应上文作者对于学识重要性的强调。D.引出下文对郝浴“卓识过人”的评价。25.结合(四)(五)两个语段的内容,下列能够对郝浴一生进行全面评价的一项是()。(3分)A.立脚莫从流俗走,置身宜与古人争。B.发愤读书以圣贤为宗,才气卓荤有经济之志。C.在蜀蜀祠,在淮淮颂,当世称之,后世扬之D.吏事明敏,气节激昂:潜心圣学,为文奇崛。26.结合文本,赏析第段画线句。(4分)三、写作(70分)27.发送一个喜悦的表情,晒出一张旅行的照片,记录一段随性的文字人们越来越享受表达的便利,然而,不少人似乎逐渐失去了表达的欲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