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检测(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伊拉斯谟说:“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反映了中世纪的西欧()A教士和僧侣的腐化荒淫B天主教会残酷迫害进步人士C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D教士政治上享有特权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批判的是教士生活的腐化。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
2、看出,国王的权力来自于教皇,体现了教权高于王权的思想。3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30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物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答案D解析16世纪初,德意志地区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其分裂,把它当作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德意志地区的大量财富纷纷流向罗马。4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马丁路德的主要“
3、意见”是()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答案D解析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强调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主张信仰即可得救。5马丁路德指出每个人在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都是领受了圣职的教士。这一主张()A实质上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否定了教会的中介作用C肯定了世俗权力的重要性D否定了宗教信仰的价值答案B解析既然人人在圣经面前平等,都是教士,这就否定了教士等级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交流的中介作用。61525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
4、然大波。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随之纷纷仿效。这一事件不能说明()A路德主张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B路德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识C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D宗教改革后,宗教不复存在答案D解析宗教改革后,宗教的影响力下降,但并不是不复存在。7卡尔文认为:“当我们仅从天赋方面看一个人,我们会发现他从头到脚,一无是处。如果在他身上还有一些值得赞扬的,那也是来自上帝的恩赐。”由此,他要求人们()信仰上帝严格道德标准过节俭生活放弃自身奋斗A BC D答案C解析卡尔文的先定论强调后世的努力,鼓励人们在现
5、实生活中通过自身的奋斗实现梦想,故的表述不符合题意。816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之所以被称为是一场强化王权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自上而下保留天主教会势力的宗教改革B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C规定圣经不是信仰的唯一标准D没收修道院的土地、房屋等财产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强化王权”的信息出发,比较选项,B最符合题意,因为B使国王摆脱了教皇的控制,最能显示王权的强化。9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卡尔文宗教改革的是()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A BC D答案B解析是相同点,可排除A、C、D三项。10下图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
6、一幅图片,图右边是新教,左边是天主教,一本圣经就比教皇或教士都重。这反映的最主要信息是()A教会内部分裂,出现附属于王权的新教会B新教否定上帝的存在C蔑视教皇和天主教会,圣经权威至高无上D新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答案C解析从图片信息看,圣经比教皇的地位重要,正反映了宗教改革反对教会权威,主张“因信称义”。11卡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卡尔文学说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答案D解析卡尔文教更好
7、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12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尽管改革的动机、方式和目的不尽一致,但都大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改革()打击了封建势力剥夺的教会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资产阶级手中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强了封建统治者的权力A B C D答案A解析加强封建统治者的权力,从根本上讲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15题各1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出售赎罪券火刑宗教异端 教皇为皇帝加冕材料二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
8、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材料三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材料四托马斯闵采尔说:“贫苦的百姓如果不愿让自己和子子孙孙在贫困中生活,就应行动起来摆脱宗教和世俗的统治等压在大家身上的沉重的担子。在现存的条件下,不流血就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书简纲领请回答:(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
9、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6分)(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进行了宗教改革,根据材料二归纳其改革的主要主张。(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路德认为世俗权力与神权应当是什么关系?这一主张会得到哪个阶层的支持?(4分)(4)材料三和材料四观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什么?(8分)答案(1)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压制进步思想;教会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2)提出“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3)关系:世俗权力应该高于神权。阶层:得到世俗封建主的支持。(4)不同
10、:材料三仅反对教会特权,材料四不仅反对宗教神权,还反对世俗封建主的压迫,并主张用暴力手段达到目的。原因:两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马丁路德代表世俗封建主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闵采尔代表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拥有庞大的教阶机构和巨额的地产,他们任意扩大“什一税”的征收范围,出卖教职,无所不为。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搜刮日益加剧。16世纪初,德意志是教廷搜刮的主要对象。罗马教廷视德意志为挤不尽的“奶牛”,横征暴敛马丁路德提出“(教会的管辖权)不是神授的权力,而是人的任命或帝王的任命造成的”,后来又号召“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材料二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
11、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马丁路德号召人们“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的主要原因。为达到这一目的,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张?(10分)(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实质上反映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依据材料二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6分)答案(1)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大肆搜刮和掠夺,加重了人们的负担,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罗马教廷将自己的统治神圣化,大搞精神独
12、裁、专制,压抑了人们的思想。主张:“因信称义”,改革繁琐的教义、宗教仪式等。(2)实质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意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材料二新教的婚姻
13、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8分)(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8分)答案(1)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2)变化:以教会为主转为以世俗(家长、社会)为主导。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增强了人民法制观念。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废除秘密婚姻”“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举行公开的婚礼”“有证婚人”等概括得出。第(2)问,“变化”可根据“秘密婚姻”到“新的婚姻法”“新教的婚姻”获得答案,“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较容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