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2.23MB ,
资源ID:24581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581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师用书:2-3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师用书:2-3第三节 城市化 WORD版含答案.docx

1、第三节城市化课程标准: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定义、标志。2.了解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3.掌握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动力机制城乡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推力和拉力的具体内容可能不同,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一样。3标志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2)带来生产方式

2、、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3)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逆城市化不是城市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乡村、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面对浑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城镇暂住、定居的现象。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改变3.生态城市化(1)目的(2)目标1城市化速度最快的阶段是不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时期?提示不是。城市化中期阶段速度最快,城市化后期阶段水平最高。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是负面的吗?提示不一定。合理的城

3、市化能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知识点一 什么是城市化材料2017年4月1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震动中国的通稿: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城市化的哪一方面?提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1城市化的内涵和标志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主要表现在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见下表

4、。产业影响第一产业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第二产业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从事加工制造、建筑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工矿业城市;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人口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工业化是近代城市迅猛发

5、展的根本动力,城市化通常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市化。3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促进人口转化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改善产业结构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推动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推进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改变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例1】读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1年比较图,回答(1)(2

6、)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总人口增加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2)从1990年到2011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ABC D审题指导解答本题一是要认真读图,对比两图的变化;二是要明确城市的标志和动力机制。解析(1)读图,从图中不能判断出城市总人口增加,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B正确。不能判断出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C错误。城市工业部门齐全不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D错误。(2)从1

7、990年到2011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是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正确。城市交通网不断完善后,工业外迁可减少城区交通拥堵,正确。有利于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正确。工业不全是劳动密集型,郊区廉价劳动力不是主要影响因素,错误。A正确。答案(1)B(2)A(1)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指标。在分析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同性等各项指标。知识点二

8、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材料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兴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问题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这种现象是逆城市化。原因:大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农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再加上交通发展,人口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从而出现逆城市化现象。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时间差异(2)空间差异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及再城市化的表现、

9、成因与联系【例2】读某城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a)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图(图b),回答(1)(4)题。(1)图a中,反映的现象是()A城市化加速发展 B城市郊区化C逆城市化 D城乡差别拉大(2)不是产生上题现象的原因的是 ()A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B交通便捷C农村劳动力丰富 D农村基础设施完善(3)若图b中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劳动力就业比重状况,那么乙处在图a中的()A阶段 B阶段C阶段 D阶段(4)若图b中甲、乙代表世界上两类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下列有关甲、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B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C乙目前城市化速

10、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高D甲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审题指导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各坐标轴代表的意义,其次需要结合所学城市化的知识,判断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及相应特点。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所以C正确。(2)该现象为逆城市化现象,产生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有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便捷、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与农村劳动力丰富无关。 (3)乙阶段劳动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分别约为48%、30%、22%,因此乙阶段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百分比大约是52%,应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对应图a中的阶段。 (4)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工业、服务业劳

11、动人口比重总和高),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工业、服务业劳动人口比重总和较低),因此甲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缓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乙代表发展中国家,目前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环境质量低。答案(1)C(2)C(3)A(4)D(1)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比重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快慢。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2)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虽然逆城市化阶段人口由市中心向外迁移,但其还是城市人口,这些人口并不从事农业活动,因此逆城市化是

12、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知识点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材料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城市化中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目前我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下面是表现城市化问题的漫画。问题材料反映了城市化带来的什么环境问题?提示大气污染。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环境也相应受到影响,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其表现如下:2城市化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

13、以改善城市环境,过快的城市化就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其表现、原因和治理措施如下表所示:主要表现成因整治措施大气污染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放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尾气合理布局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建筑规模扩大、居民消费,产生大量固体垃圾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工地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噪声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3.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成因危害整治措施交通拥挤,居住条件

14、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造成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导致住房紧张,影响居住质量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就业困难,失业队伍增加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乡村人口无序迁入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例3】为贯彻中央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要求,云南提出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多利用坡地、荒地搞建设,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的新型发展模式,这是对传统城镇形象的一次重塑。据此完成(1)(2)题。(1)云南提出“城镇上山”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是为了()A发展山地旅

15、游业 B实现逆城市化C拓展生存空间 D保护优质耕地(2)云南“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将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城市化进程缓解人地矛盾破坏坡地生态环境A BC D审题指导题目信息重点强调了利用坡地、荒地进行城镇建设,将耕地留给子孙,有利于对耕地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解析(1)由材料“城镇朝着山坡走,田地留给子孙耕”可知,云南提出“城镇上山”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是为了保护优质耕地,D正确。 (2)云南“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特色城镇化模式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减少城镇建设对耕地的占用,缓解人地矛盾。正确,故选A。答案(1)D(2)A图解“城市病

16、”的表现及解决措施一、教材P31读图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化表现理由说明城市数目增多特大城市由2个增加到5个,中小城市增加若干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原有的3个大城市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同时又增加了3个大城市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变化由过去大面积的农村到现在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二、教材P34活动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20%30%以下,低缓慢缓慢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中期阶段30%70%,较高迅速快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后期阶段70%以上,高缓慢,甚至停

17、滞继续增大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三、教材P35活动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如英国于1800年、美国于1825年前后开始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如巴西于1940年、印度于1910年前后开始城市化。2目前英国、美国、巴西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印度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3近20年来,英国、美国、印度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巴西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快。4未来英国、美国、巴西城市化发展趋于缓慢,印度城市化发展可能加快。5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早,现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变缓;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开始时间晚,现正处于城市化的中级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四、教材P37活动1略

18、。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医疗和教育压力大等问题。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五、教材P38活动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

19、定少动时更是如此。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较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针对三种城市绿地系统模式的缺点,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合理即可。根据下表资料,回答12题。城市数目(个)工业总产值(万元)城市人口(万人)城市人口比重(%)1950年112122.71980年3196538.

20、62012年8358367.81.下列数据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是()A城市数目 B工业总产值C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比重解析城市化的衡量标志有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等级升高,城市人口增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A、C、D三项能反映城市化进程;工业总产值与城市化进程无关,故选B项。答案B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A小城镇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C进城务工人员数量增多D城区与小城镇和乡村地区交通联系更加便捷解析逆城市化是指市区经济衰落、环境恶化,人口持续向郊区(农村、小城镇)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城乡之间交通更加便

21、捷,人们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都是逆城市化的条件,故A、B、D三项正确。C项是城市化的表现,故选C项。答案C如图1所示为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2)。读图回答34题。3图1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A阻挡雨水杂物 B美化城市环境C防止人为践踏 D减少建设成本解析路缘石狭窄且明显高于路面,是为了防止人为践踏种植池,C项正确;阻挡雨水杂物不是路缘石与种植池设计的主要原因,且图1这种模式更容易存留杂物,A项错误;绿化带的作用之一是美化环境,路缘石的设计无法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B项错误;建设成本会增加,D项错误。答案C4环

22、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是解决城市的()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解析热岛效应是城市温度高于郊区形成的,调整路边绿化带解决不了热岛问题,A项错误;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路面排水和下渗,减少内涝情况的发生,B项正确;拥堵问题与交通管理有关,C项错误;大气污染问题与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关,D项错误。答案B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19202000年,总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是_,城市人口增长较快的是_。(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相同原因是什么?(3)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带来了哪些问题?解析(1)首先观察图中图

23、例所占的比重,192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共10亿左右,2000年增长到45亿左右,总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是发展中国家。192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2亿左右,而2000年增长到近20亿,城市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仍是发展中国家。(2)二战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发展。(3)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答案(1)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2)二战后,新的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3)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课后作业(六)一、选择题半城市化地区是

24、指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中国主要指城乡结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据此回答12题。1半城市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外来资本的投入C乡村工业化 D政府规划形成解析半城市化地区是非农产业比较发达的非城市地区,郊区大力发展农业不可能促进半城市化的形成,A项错误;半城市化地区是自发形成的,不是政府规划建设形成的,D项错误;乡村工业化有利于促进非农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半城市化的形成,C项正确;外来资本的投入若用于非农产业,则有利于半城市化的形成,若用于农业相关项目,则与半城市化形成无关,故B项所述不可能是半城市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答案C

25、2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解析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会加大半城市化地区与所在区域城市的经济差距,不利于当地非农产业的发展,从而不利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而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的投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都有助于改善半城市化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都有利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答案C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显示,19922012年 ()A甲城市老城

26、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B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人口数量比较接近D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解析读图可知,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也比乙城市大,故A、B项错误;图中只显示了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无法进行人口数量的比较,C项无法判断;19922012年,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答案D4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读图可知,20年来,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增长幅度大,郊区城市化现象突出,故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

27、。答案B城市景观的变化,如道路繁荣、高楼林立被称为景观城市化;城市内部人口潜在的变化,如精神文明建设、人口素质提高被称为人文城市化。读某城市局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指数越大,表示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分布图,回答56题。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甲区域 B乙区域C丙区域 D丁区域解析由材料可知,城市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越大,表示城市发展水平越高。由图中四区域的城市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的数值可知,甲区域的城市景观与人文发展指数之和最大,且甲区域景观与人文两方面的契合度最高,可推知甲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答案A6当城市景观发展速度大于人文发展速度时,会形成“过度城市

28、化”,反之,则形成“滞后城市化”。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域景观城市化建设亟待加强B乙区域应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C丙区域人口素质高,城市规划合理D丁区域景观城市化发展程度较高解析由图可知,甲、丁两区域人文发展指数稍低于景观发展指数,应适度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乙、丙两区域的人文发展指数与景观发展指数相差较大,乙区域应加强道路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丙区域需加强人文城市化建设。故B项正确。答案B德国是人口较稠密的欧洲国家,2016年德国人口总数为8200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回答78题。城市人口规模个数100万

29、的大城市4100万50万的中等城市1050万10万的小城市7010万的乡镇135007图表数据表明,德国()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解析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58.3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4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C项正确。答案C8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解析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

30、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答案D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 B地下径流量增加C降水量增加 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解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表硬化,植被减少,因而在雨季时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答案D10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量解决城市洪灾解决

31、城市缺水问题A B C D解析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建有绿化带和渗水道路,有利于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减轻城市洪灾;城市集雨管网有利于缓解城市缺水问题。答案D下图是19802015年南昌市总人口和城镇化率统计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南昌市()A19802015年总人口的增长率高于2015年的城镇化率B2015年农村人口数量多于城市人口数量C19802015年城镇人口一直在增加D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解析据图可知,19802015年南昌市总人口增长率(约39%)低于2015年城镇化率(约51%);2015年南昌市城镇化率超过50%,说明农村人口数量小于城市人口数量;

32、19802015年南昌市城镇化率一直在增加,总人口数量呈增大趋势,城镇人口持续增加;2015年南昌市城镇化率仅略超过50%,不可能进入逆城市化阶段。答案C12从水循环角度出发,下面四幅图所示做法有利于减少南昌城市内涝的是()A BC D解析洼地上建停车场并不能减少地表水下渗,对减少城市内涝作用不大;其他三种做法都有助于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因此均可减少城市内涝。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趋势图。材料二 下图为北京市2005年与2016年产业结构变化图。(1)根据材料一简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3、。(3)针对北京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谈谈北京市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曲线变化可看出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由材料一可知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材料二可知,北京市第二、第三产业占比重较大,其原因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主要从事务工和经商活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带动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对城市化的良性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第(3)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所承受的经济、社会、环境压力加大,可通过建设卫星城和开发

34、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压力;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维持社会稳定等。答案(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2)城市化的推进对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作用十分明显,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3)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分散中心城区人口;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完善相应的社会福利体系等。14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示意世界37座城市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均轿车使用量。材料二下图为漫画不堪重负。(1)材料二中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该问题在香港

35、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2)据材料一分析,洛杉矶比香港较易出现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 B光化学烟雾C温室效应 D臭氧层破坏(3)(多选)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A发展大城市、城市群或城市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B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C严格限制小汽车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发展地下、地面、空中立体交通体系E城市空间布局以环状结构为主,以节省土地资源解析(1)漫画反映的是城市交通拥挤问题。香港公共交通发达,因而交通拥挤问题不严重。(2)大量汽车排放尾气容易产生光化学烟雾,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3)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因而需要积极地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防止城市问题的产生。答案(1)城市交通拥挤公共交通发达(人均轿车使用量少)(2)B(3)ABD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