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评:第二单元测评(B)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550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评:第二单元测评(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评:第二单元测评(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评:第二单元测评(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评:第二单元测评(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评:第二单元测评(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评:第二单元测评(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评:第二单元测评(B)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测评(B)(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还是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均做了深入的开掘。在李白心目中,这种美的物质集中地表现为“清”。“清”的含义极其丰赡。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至于风清骨峻,则是指人物风神、品格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澄清、净洁、虚空,均可曰“清”。古风五十九首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

2、复元古,垂衣贵清真。”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所谓“绮丽”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六朝的淫靡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故李白抚今追昔,以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因而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同时还表现为人物

3、风神的清虚、灵动、潇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淳真、精妙、传神。且看他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王羲之爱鹅,山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德经,当以群鹅相赠。”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李白为了突现“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为了追求清真,李白决心付出毕生精力。他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一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赞美群才“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紧接着表示自己的态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并以作品证实了自己

4、的诺言。大自然本身就是清真的,自然美客观地存在着,它不加雕饰地呈现在人的眼前。诗文也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山水诗文更应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李白以下诗句中得到启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这里强调出水芙蓉的自然美,诗情雅兴,油然而生。吟咏之间,不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不禁飘然而有清举、清扬之感。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才可见出它那本真的状态,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选自大众日报)1.对文中“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

5、肯定了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B.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继承了古代文学传统,开启了唐代文学的新风。C.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继承了初唐反对六朝淫靡诗风的批判精神,给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D.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继承了古代文学传统,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说“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应该是指后面具体解释的话,即既承继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精神,又给韩愈等人的古文运动以积极和影响。答案:C2.从上下文看,以下对“清真”美学风格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清真”是李白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既指艺术风格,又

6、指人物风神。B.李白的“清真”既涉及自然的,也涉及人物的,还涉及事物的,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念。C.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他的人格风神都符合李白对“清真”风格的理解。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清真”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说只有照自然存在进行自然表现的“清真美”才是真正的美。解析:“遵循自然规律”并不一定等于“照自然存在”;“清真美”并不是唯一的“美”。答案:D3.以下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A.李白态度明朗地否定六朝的绮丽文风,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真之风。B.李白在追求“清真”的道路上,以诗歌为宣言,以作品为证明,遇到过许多艰难曲折,但他百折不挠。C.文学风

7、格的绮丽与李白所反对的六朝的绮丽是有区别的,作为艺术风格,“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肯定的。D.诗文的美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写山水自然的作品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体现其本真状态。解析:B项,“遇到过许多艰难曲折”等内容是文中所没有的。答案:B二、古代诗歌鉴赏(1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46题。马嵬两首唐李商隐(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注:冀马,左传:“冀之北土,马之所生。”燕犀,郑玄周礼注:“燕近强胡,

8、习于甲胄。”此处冀马燕犀是用典,暗指安禄山起兵。4.马嵬(其一)“自埋红粉自成灰”一句,有人称两“自”字凄然。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4分)解析:理解这两个“自”字的含义,应该将一、二句结合起来,首句的意思是安禄山以惊天动地的气势起兵反唐,玄宗仓皇出逃,至马嵬坡,卫兵哗变,玄宗无奈下令赐死杨贵妃。“红粉”是女子的代称,这里指杨贵妃。“自”字在这句诗中两次出现,有无奈之意,感情凄凉。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坡畔成冢成灰。两个“自”字,准确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无奈和杨贵妃的悲惨命运,也暗指这一悲剧是玄宗自己一手造成。“凄然”二字是对两个“自”字的最好概括。5

9、.马嵬(其二)一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4分)解析:颈联即诗歌的第三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从内容上看,是对比;从表达的主旨上看,是讽刺。另外还要注意这两句从时间上看是倒置。答案:对比、反讽手法。“此日”与“当时”两相对比,对玄宗的荒唐进行讽刺,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6.李商隐的这两首诗都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抒情对象,抒发的情感和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5分)解析:这两首诗题材相同,但表现手法不同,体裁也不同,一为绝句,一为律诗,抒发的情感相似,都表现了对唐玄宗的嘲讽。

10、答案: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是大致相同的,都表现了对唐玄宗李隆基沉溺女色、荒淫误国的嘲讽。从表现手法上看,第一首是绝句,采用了反问的方式,相对含蓄;第二首是律诗,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表现得相对明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浣花草堂黄裳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

11、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

12、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

13、,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

14、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

15、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7.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4分)解析:内容方面

16、要注意杜甫的身份和下文描写的内容;结构方面要注意这篇游记所写杜诗位于开头部分,而文章起始句段的作用一般为统摄全篇或引出下文。答案: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引出浣花草堂。8.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2分)(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2分)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1)句中“清疏”“仙气”是塑像的特点,“一般”“难得”是对塑像的评价

17、。(2)解答本题要抓住作者此时的感受。面对美丽的浣花草堂,作者完全沉浸在杜诗的境界中,从这里领略到杜诗优美的意境。回答时要结合原文进行理解分析,特别注意理解“梦游”和“如许境界”的含意。答案:(1)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2)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9.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4分)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答案区间为第一、八、九段和最后一段,回答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由“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

18、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可以归纳杜甫的才华和创作态度;从杜甫的塑像可以看出他的清疏与朴实;作者肯定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杜甫的诗歌描写自然风物和和平环境,说明他热爱自然、追求和平安静的生活。答案: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10.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6分)解析:结合文本探究杜甫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首先要了解杜甫有哪些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然后探究

19、其中蕴含的人生意义。完成题目时应做到角度恰当,内容全面,术语准确,结合文本,表述清楚。答案: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表达题(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B.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C.4

20、月14日起高铁二等座首次纳入打折范围,意味着高铁打折正在进行新的尝试,未来或有更多的旅客群体享受优惠折扣,好整以暇,享受度假的乐趣。D.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国庆”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解析:A项“卓尔不群”,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C项“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此处望文生义。D项“反弹琵琶”,来自敦煌壁画中的一种舞姿造型。喻指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从反面看问题,与常规事物对着干。不合语境。答案:B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天津市政府在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

21、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后,购买汽车的天津市民就像买稀罕水果一样排起了长龙。B.“井居者”的生存困境,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题:如何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的生存条件,能否改善“蚁族”“蜗居”乃至“井居”人群的基本生活。C.“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变“4-2-1”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劳动力资源,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的负担。D.适度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引导外来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解析:A项,结构混乱,“天津市政府后”后应接着陈述,后半句主语却换成了“天津市民”。B项,搭配不当,“对”和“考题”不搭配,应改为“

22、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考验”。D项,成分残缺,缺谓语,应改为“是有利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理智选择”。答案:C1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虽然不是每到一处人生驿站,都有丰硕的收获,不是每一个希冀都有理想的答案,旅途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如意的地方,。逆境中定会有峰回路转心中就会有永远也欣赏不完的风景但只要我们奋勇执着幸福和快乐也会伴你度过每一个驿站只要活得充实,哪怕清贫A.B.C.D.解析:根据这段文字的开头“虽然”一词的提示,可以推知跟在其后,放在最前面;而从语意的承接上,可知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故应放在最后;是表条件的领起句;应该对应地放在和后;根据语意可知

23、关系紧密,关系紧密。答案:B14.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句子。要求与示例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6分)示例:把厚书读薄的人是智慧的,他找到了方法;把薄书读厚的人是明达的,他多出了几分创建。解析:从形式上看,主要是“把,他把,他”。从内容上看,前后的内容应该形成对照,并且对这两种人生态度都应给予肯定。答案: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只要有人站在人行横道上,司机就会停下来等你。人行道礼让的小行动,正逐渐变成城市文明的新名片。不仅是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也纷纷加入了礼让的大军。礼让人行道,正在达成车

24、与行人互让的一种默契。请为一个交通密集的人行道口拟写一则有关“礼让人行道”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洁。(1020字)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要紧扣“礼让”这个中心,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让”的意义。考虑到新颖的要求,最好能采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答案示例:让一让,海阔天空;抢一抢,寸步难行。/争抢抢来的是事故,礼让让出的是平安。/礼让一秒一步,平安一生一世。/你争我抢道路窄,互谦互让心路宽。五、写作(60分)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莠草,农人整个春天夏天锄它,然而它仍旧精力旺盛,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有人用卑贱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猪草

25、、苦艾、鸡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称呼它们,例如长生草、扶移、雁来红。阅读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作提示:材料涉及的主要对象是“莠草”,材料侧重点之一在“莠草”的特征“精力旺盛”,因为无论农人怎么“除它”,它还是随处都可生长“田埂、牧场、田野、花园到处都有它”,这可从转折连词“然而”得到印证;材料的另一个侧重点是人们对“莠草”的两种看法、命名截然不同;当然,不论人们怎么看、怎么命名、怎么处置,“莠草”还是“莠草”。在立意上,从“莠草”的角

26、度:生命顽强,生生不息;再卑贱的生命也要生长,越卑贱的生命越顽强。从人们的不同命名角度:角度不同,看法不同;换个角度,世界更美。综合起来看:无论他人怎么看,都要活出自我。参考例文:理性评价生命的形态苦艾卑贱,因其随处可见,在农人的锄头下仍不顺遂人意,自顾生长;扶移雅致,因其生命顽强,整个春天和夏天的铲除都未能将其消耗殆尽。二者拥有“莠草”这一相同的生命形态,却因着眼点不同而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角度不同,其显现的侧面也不同,以人的需要为转移。于我们而言,卑微与雅致,需要我们理性评价生命的形态。对待精力旺盛的莠草尚且有两种说法,更不用说在城市徘徊的小人物。与城管打游击的小摊贩,有人同情他们为生

27、计而奔波,有人却斥责其对城市形象的破坏;无力租房而蜗居于地下的“井底人”,有人关注其悲惨的境遇并为之呼吁,有人却冷眼指责其占用了公共资源。不同的声音激荡,带来的是加强城管队伍的建设与封堵井口。对那些“顽固”斗争与努力的人们,我们不能只以自己的立场来俯视,也不能仅以底层人的视角给予肯定,应理性评价这样的生命形态。当然,我们不能囿于“卑微”与“高雅”与否的评价中,而应在评价过后,以行动来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毕竟卑雅之间,生命至上。然而,卑雅之分并不十分受用于文化形态。我们无法以“雅致”与“卑贱”来评判多元的世界文化中的任何一支,毕竟各民族的文化并无高低优劣之分,“全盘西化”与“固守传统”都

28、是傲慢与偏见的表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一些屡禁不绝的落后与腐朽文化“精力旺盛”就赞扬其生命力的顽强。毕竟雅致的符号也无法掩饰其顽固卑贱的本质。而对于“娱乐至死”的大众文化、日渐消靡的传统经典,我们无法以人气与访问量来批评或赞扬,来评价“雅致”与“卑贱”,我们更不能让真大师在风中凋零,让伪大师成为文化的口红涂抹在时代的嘴唇上。不是所有的形态都能以“高雅”或“卑贱”来评判。诚然,我们应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但是非高低间没有中间立场。我们应理性评价生命的形态,只为利己的言论切不可取,只为哗众的说法也须摒弃。尤其是掌握了话语权的人们,似乎不解构英雄、嘲讽主流就无法显示其“理性”所在,似乎不从众发声、抱团声讨就无法突出其“评价”所在。理性评价各种形态,生命也好,局势也罢,都需站在正确的立场,以正确的角度发声。苦艾亦呼扶移,同种生命形态因其特点置于不同的场景下会得出卑贱与雅致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理性评价生命的形态,以付诸正确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