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508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练习:阶段性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性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诗歌起源的探讨同艺术起源的探讨一样,曾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时至今日,用思维与文化的眼光重新考虑这一课题,似可区分出诗歌的二重起源圣诗与俗诗,分别加以探讨,可以避免许多纠缠不清的死结,使问题逐步明朗化。简单地讲,圣诗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如祭祀歌词、咒词、祝祷之词、招魂曲词等等。圣诗起源较早,当与人类法术思想的成熟和语言的发生同步。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古印度吠陀和薄伽梵歌、古伊朗的阿维斯塔、希伯来圣经中

2、的诗篇、古埃及的亡灵书中的诗作、苏美尔和巴比伦文明中的颂神诗与创世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古希腊文明中大部分失传了的诗体启示录等,便都是因及时见诸文字记载而保存至今的圣诗。俗诗是相对圣诗而言的,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俗诗的起源从理论上讲,当与圣诗不相上下,同样以人类语言能力的发生为前提。但由于二者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大不相同,所以早期的俗诗大都因为无法及时记录为文字而湮没无闻了。诗经中的“颂”与“风”,大致相当于这里所说的“圣诗”与“俗诗”,而“雅”则介乎二者之间。圣诗与俗诗虽同样古老,但其内容和形式却各具特色,相互之间既有影响作用,又明显地属于不同的思维和

3、文化的产物。圣诗的溯源研究实际上必然属于宗教文化的范畴。俗诗的根源则在于世俗文化,尤其是民间的文化。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也就是从固定于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向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诗转变。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脱胎而来的产物,但它们同世俗的抒情歌诗并不同源。安德鲁兰的看法是,应区分民歌与史诗的不同来源,他说:“民歌有长时期和普遍的流传是可以证明的;这些歌,是从民众嘴里和心里出来的,同那些艺术诗,由于贵族为得到一种只有他们能有的那种史诗而生的,可以说是正相反。”按

4、照这种看法,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如果参考当代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安德鲁兰所区分的两类源头实际上正是“圣”与“俗”的区别。与史诗相对的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出自远离宗教圣事的民间下层阶级。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说的正是下层民歌创作的情况,与“美盛德”的宗教诗和史诗显然大异其趣。(摘编自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中国诗歌的发生研究)1.下列对“圣诗”与“俗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诗与俗诗是学者运用当今的思维与文化的眼光来研究诗歌起源时清楚地区分出来的诗歌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源头。B.

5、圣诗是指服务于宗教信仰和礼仪活动的诗歌唱词,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即属于此类。C.俗诗泛指一切与宗教信仰并无直接关联的民间歌谣、韵语唱词等,在初民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比不上圣诗。D.圣诗与俗诗虽然属于不同的思维和文化的产物,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它们之间互相有影响。解析:A项,“清楚地区分出来”说法不准确,原文第段中说的是“似可区分出”。答案:A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将诗歌的起源区分出圣诗和俗诗两个不同的源头并分别加以探讨,虽然可以避免不少纠缠不清的死结,但还不能很肯定地说彻底解决了诗歌起源的问题。B.文明早期的圣诗之所

6、以能够被大部分记载下来并得以流传,可能是因为它在初民意识形态中有着较高的地位。C.许多本来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圣诗从固定仪式场合演唱的歌诗变成非信仰的、文学性的、说唱性的俗诗,皆因圣诗与俗诗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D.安德鲁兰认为:民歌出自民间,反映的是民众的世俗心声;史诗出自贵族,是个人性诗作的滥觞。他的观点恰好说明诗歌的起源有“圣”与“俗”的区别。解析:C项,“它们可以相互转化”错误,第段中说圣诗向俗诗的转化是“随着从原始到文明的演进”而发生的,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理论上说,俗诗与圣诗起源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它们都以人

7、类的语言能力的产生为前提,但圣诗源于宗教文化,俗诗源于世俗文化。B.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现存的以创世神话和祖先事迹为主题的史诗性质的长叙事诗,似可看作由仪式性的圣诗转化来的,但依然与源于世俗文化的俗诗不同。C.民歌或歌谣之所以具有充分的世俗特性,是因为它们是下层百姓在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中创作的,歌者远离了圣诗作者那样的宗教目的,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D.在世界各大文明初始时期被各种宗教奉为“经”的诗歌作品,如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当时及时地被文字记载下来而保存至今的圣诗。解析:D项,“希伯来圣经中的诗篇、中国的诗经等,都是圣诗”错误,由第段最后一句可知,诗经中的内容只有

8、“颂”可以算作圣诗。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吊屈原赋汉贾谊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谓跖、乔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钅舌。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

9、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偭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曾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选自汉魏六朝赋选)注:闒茸:无能力的人。溷:混浊。跖乔:跖:春秋时鲁国人,传说他是大盗。乔:庄乔,战国时楚国将领,庄乔接受楚顷襄王之命开辟云南,后来退

10、路被秦国斩断,他回不来就在云南做了王,客观上背叛了楚国。传说中这两个人成为“坏人”的代表。周鼎:比喻栋梁之材。康瓠:瓦罐,比喻庸才。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殒厥身殒:死亡。B.铅刀为钅舌钅舌:锋利。C.独离此咎兮离:离开。D.偭獭以隐处兮偭:弃离。解析:C项,离:遭受。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谊为长沙王太傅窃为大王不取也B.为赋以吊屈原以勇气闻于诸侯C.袭九渊之神龙兮臣而思报君之仇D.凤凰翔于千仞兮君幸于赵王解析:A项,动词,做,担任/动词,认为;B项,连词,表目的/介词,表凭借;C项,助词,的;D项,介词,在

11、/介词,被。答案:C6.下列对原文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谊认为自己政治上的遭遇同屈原相似,因而赋中慨叹屈原生前的不幸,对他寄予了极大的同情。B.贾谊以屈原坎坷的一生自喻,揭露了统治者的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的不平和不甘屈服的心情。C.第三段运用反语,表面上是说屈原的不幸遭遇是其自己造成的,何必对故国恋恋不舍,实际上是从反面揭露批判了奸邪之徒谗害忠良的罪恶。D.通过反问的形式,把屈原的高洁、正直、才能与奸佞小人的贪婪、卑鄙、庸碌相对比,突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混乱,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解析:D项,运用了比喻的形式,而不是反问。答案:D7.将文中

12、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答案:于是就跳进汨罗江自杀了。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2)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答案: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参考译文:我做了长沙王的太傅,已经由于被贬谪离开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过湘水的时候,就写了一篇赋来凭吊屈原。屈原是楚国的贤能之臣,遭受谗言的诬陷而被放逐,写了这篇离骚,文章的结尾说:“算了罢!国家没有一个正直贤能的人,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进汨罗江自杀了。我追念感伤这件事情,借此来比喻自己。那文章说:恭敬地承受这美好的恩惠啊,到

13、长沙去做官;途中听说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罗江自杀了。到了这湘江后写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地凭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间无尽的谗言啊,乃至毁灭了自己的生命。唉!遭逢的时代不好啊。鸾鸟凤凰躲避流窜啊,猫头鹰却在高空翱翔。宦官内臣尊贵显耀啊,用谗言奉承阿谀的人能得志;贤才能臣无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认为卞随、伯夷恶浊啊,认为盗跖、庄乔廉洁;(认为)宝剑莫邪粗钝啊,铅质的刀锋利。慨叹抱负无法施展,屈原你无故遇祸啊。这就好比抛弃了周鼎,而把瓦盆当成了宝物啊。乘坐、驾驶疲牛,使跛驴作骖啊,反让骏马吃力地去拉盐车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在上,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是不会长久的;慨

14、叹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这样的祸难。总之:算了吧!整个国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啊,一个人独自忧愁抑郁能够和谁说呢?凤凰飘飘然向高处飞去啊,自己本来就打算远走高飞。效法深渊中的神龙啊,深深地潜藏在渊底来保护自己;弃离了獭去隐居啊,怎么能够跟从虾与水蛭、蚯蚓?我所认为珍贵的东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远离污浊的世界而自己隐居起来;假使骐骥也能够被束缚而受羁绊啊,怎么能够说与狗和羊有分别呢?盘桓在这样混乱的世上遭受祸难啊,也是您的原因啊。无论到哪里都能辅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恋国都呢?凤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闪耀出的光辉才降落下来;看到德行卑鄙的人显出的危险征兆啊,就远远地高飞而去。那窄窄的小水

15、沟啊,怎么能够容下吞舟的巨鱼?横行江湖的鳣鱼、鲸鱼,(出水后)也将受制于蝼蚁。(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旦发青林南朝齐孔稚珪孤征越清江,游子悲路长。二旬倏已满,三千眇未央。草杂今古色,岩留冬夏霜。寄怀中山旧,举酒莫相忘。注:旬,这里指十年。三千,形容路途遥远。8.诗歌三、四两句中的“倏”和“眇”二字精练传神,请加以赏析。解析: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倏”指时间飞逝,“眇”指行程遥远;然后,展开联想,把“倏”和“眇”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诗句可知,二十年的游子生涯,远离家乡的惆怅,由此引发幽幽感叹。答案:“倏”指时间流

16、逝飞快,“眇”指行程遥远无尽。这两个字分别表现了时间的转瞬即逝和空间的悠远苍茫,委婉地表达了天涯游子的飘零之感和落寞之情。9.诗的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析:五、六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包含丰富的哲理意味:岁岁枯荣的草木,在今古的变化中依旧充满勃勃生机;留有霜雪的岩石,在季节的更替中不会改变自己的形貌。相比于人易逝的青春年华,诗人那种物是人非的怅惘和迷茫也就不难把握了。答案:五、六两句写时间流转不改草木的生机,季节更替也不改岩石的形貌,暗含了诗人对青春已逝、华年不再的慨叹,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凄凉和怅惘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

17、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2)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鸟的句子,如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池鱼思故渊”等。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乌鹊南飞羁鸟恋旧林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读树李国文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

18、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荫下的长椅歇腿。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叶子相同,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如果树能言语的话

19、,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丫,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

20、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新中国成立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

21、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儿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

22、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客观的眼前事物与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启示。B.第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轻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C.文章将“书”与“树”这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

23、发了作者对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第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光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解析:C项,“主要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错,作者将树与人类对比,抒发的主要是对人生世事的感慨;E项,缩小范围,“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错,作者借助的不仅仅是古树,还有众多新树,所以写作对象应该是太庙里的古树与新树。答案:CE(2)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6分

24、)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散文描述对象树的寓意,即树的形象所表达的精神品质。老树即老人,新树即新人,老树与新树的关系就如老人和新人的关系。老树有着光辉历史的记录,缄默沉思,大度宽容,庄重成熟;新树代表了成长中的可以憧憬的将来,是新生的力量;老树之外,更要有新树的陪衬,才能形成怡人景色,“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答案:老树是对过去的光辉历史的记录,是沉稳成熟的象征;而新树是代表了成长中的可以憧憬的将来,是新生的力量。怡人景色来自于老树与新树的互相映衬,只有老树和新树同时存在的世界,才是一个完整得既有底蕴又有活力的世界。(3)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25、,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解析:根据第段的内容可知,文段采用了拟人和对比两种修辞手法,将老树新树拟人化,赋予树人的性格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老树的从容不迫、大度宽容和新树的生机盎然、朝气蓬勃;老树与新树的对比,突出了老树和新树各自的特点。答案:对比和拟人。将老树和新树进行对比,表现出老树宽容大度等方面的特点,新树生机盎然等方面的特点;将新树和老树都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格特点,形象生动并且为后面联系人的议论作铺垫。(4)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现实中的某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8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概括出本文的主旨:老与幼、新与旧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谐相处

26、,共同为世界的存在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联系自身实际,学生属于“新树”,新的力量,老师是“老树”。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新老力量,但新老力量并不都是和谐相处的。本文意在告诉我们,只有新老力量和谐相处,才能构建社会的祥和氛围。答案:文章通过“读树”阐述了老与幼、新与旧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谐相处,共同为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观点。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和谐相处,尤其是老人与青年人之间,比如:老年人喜欢过平静稳当的生活,而青年人喜欢热闹,喜欢冒险,不喜欢老一辈的那种生活方式。文章的现实意义就是提醒我们,老与新从各自的角度思考该如何与对方和谐存在。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

27、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侯伯宇: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1930年9月11日,侯伯宇出生于天津。从少年时起,侯伯宇就在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下,立志“科学救国,做出更好的武器”。新中国成立前夕,侯伯宇放弃了台湾大学的学业和出国的机会,辗转回到北京。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正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他,毅然投笔从戎,报名参加志愿军,并将父亲给他的四年学费、生活费1000美元全部捐出。1953年,新中国“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急需懂外语又有数理基础的人,侯伯宇放弃了回清华继续深造的机会,赴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当了一名俄语翻译。1956年国家号召“向科学进军”,他积极响应,考取了西北大学物理系。1973

28、年,侯伯宇主动投身西部建设,并最终在西北大学扎根,一干就是37年。其间,国内外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以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去工作,他都一一谢绝。他说:“西部更需要我,这里的学生更需要我。”侯伯宇一生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后期,侯伯宇致力于群论在物理学中应用的研究,解决了苏联国际权威未能证明的重要公理和量子化学权威未能提出的重要公式。1983年,侯伯宇与美国学者合作推导出一系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结果,运用对偶变换找到了给出所有无穷多个守恒流生成元的办法。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称为“侯氏理论”,是当时世界上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0项现代科技

29、成果之一,被誉为“中国的骄傲”。侯伯宇一生成果卓著,在国际理论物理学界名气很大,但他却从不接受新闻媒体对他的采访和宣传。有一次,他的学生在帮助他整理申报科学院士材料时,发现他居然舍弃了发表在影响非常大的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反而收录了一些发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非常不解。他解释说,有些论文,虽然发表的期刊档次很高,但实际上的学术价值却不及另一些论文,我要选择那些更具生命力的文章。20世纪80年代,侯伯宇一手创办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重点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在教学过程中,侯伯宇十分重视教学研究,努力寻找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法,非常注重创新和提高课程起点,把授课内容与研究课题密切结合,把自己的最

30、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讲授国际上正在发展的最新、最先进的内容。他认为“学生必须对本学科的全局有通盘的了解,这样才能判断学科生长点,选择能带动学科的课题”。侯伯宇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到物理所来为学生上专业课,千方百计送学生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访学进修。在他的努力下,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1985年获批为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很多诺贝尔奖得主和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相继前来访问,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国际化的很好结合,培养的学生具有国际意识,有能力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前沿研究。30多年来,侯伯宇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生,许多人在

31、读研究生期间就在现代物理前沿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成果。如今,多数学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其中李卫、顾樵的研究成果被学术界冠名“侯李变换”和“顾效应”。中国科学院院士戴元本说:“侯伯宇为我国理论物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特别是对于得到广泛认可的我国理论物理西北军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选自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年1月30日,有删改)相关链接1950年,20岁的侯伯宇第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0年,先后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侯伯宇,在50岁之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报)“我誓要以创新湮灭顽疾之苦痛,以创新来消灭死。誓以我有生之年,在国际竞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顽强登顶

32、,以作为最后的礼物。”(侯伯宇自传)在学界,大家都知道侯伯宇有两“怪”:一是出去开学术会议,无论国内国外,从不参加游玩,总是抓紧时间在宾馆看文献;二是不当官、不退休,晚年依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侯伯宇因与美国学者合作推导出当时世界上以中国人姓氏命名的20项现代科技成果之一的“侯氏理论”,被誉为“中国的骄傲”。B.侯伯宇在申报科学院士的材料中收录了一些发表在普通期刊上的论文,是因为他认为论文的学术价值与学术刊物的档次水平没有关系,有些档次并不高的期刊上刊发的论文更有学术价值。C.侯伯宇的多数学生的研究都处于

33、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这是因为他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来为学生上专业课。D.尽管侯伯宇一生成果卓著,但这并未影响他把在国际竞相攀登科研高峰中顽强登顶作为有生之年的奋斗目标。E.本文摘取侯伯宇的若干人生片段,记叙了他刻苦钻研理论物理、献身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经历,介绍了一位杰出物理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解析:A项,被誉为“中国的骄傲”的是“侯氏理论”,而非侯伯宇;B项,“没有关系”过于绝对;C项,表述不完整,侯伯宇的多数学生的研究都处于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水平,有三个原因,除了他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经常邀请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来为学生上专业课,还有千方百计送学生到国内国外著

34、名高校或科研机构进修。答案:DE(2)侯伯宇有哪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请简要概括。(6分)解析:首先,仔细审题,紧扣“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一点;其次,找准相应的答题区间,相关内容应在文章的第段,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如“十分重视教学研究”“注重创新”“把授课内容与研究课题密切结合”“对本学科的全局有通盘的了解”“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等,最后分条概括。答案:重视教学研究,钻研行之有效的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强调课程内容与研究课题的密切结合。强调学生应形成对本学科的通盘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3)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侯伯宇的贡献有哪些?请结合材

35、料简要分析。(6分)解析: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首先根据“侯伯宇的贡献”这一点来确定答题区间,即第段,找出写他贡献的相关语句,可以发现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物理研究和物理教学方面,然后筛选出主要信息,进行归纳,分条概括。答案:理论物理研究方面:研究群论在物理学中的应用,解决了苏联国际权威未能证明的重要公理和量子化学权威未能提出的重要公式。创立了“侯氏理论”。物理教育方面:创办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并促成了该所1985年获批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我国理论物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特别是对于得到广泛认可的我国理论物理“西北军”的形成做出巨大贡献。(能概括出两方面并做出具体阐述)

36、(4)作者为什么说侯伯宇具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传记的内容要点,是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此题应在结合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围绕侯伯宇先生“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这一点,梳理传记主要写了侯伯宇先生几个方面的事情,然后归纳概括,答出自己的见解,并做出合理的解释。答案:侯伯宇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纯粹学者的榜样。爱国爱党、矢志不渝的奉献精神:从小立下爱国志愿,国难当头,投笔从戎,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科学,扎根西部;始终没有动摇入党的信念,三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5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探索,

37、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一生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不断创新,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如“侯氏理论”。还誓以创新对抗顽疾之苦痛。精心培育人、甘为人梯的师德风范:注重教学研究,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深造创造条件,培养出了一大批物理人才。朴实无华、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从不接受新闻媒体对他的采访和宣传,不当官、不退休,晚年依然坚持在科研第一线。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邵逸夫先生慈善为怀,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这与国内许多富豪漠视慈善事业、细大不捐

38、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B.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作品,都是创作者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C.有些“编剧”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做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裁缝”编剧满天飞,“抄袭之争”“改词风波”纷争不断。D.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只是在一念之差的事,但结果却往往大相径庭。要想将来不后悔,不怨恨,就要在那一瞬间慎重考虑,仔细思量。解析:A项,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望文生义。C项,摇旗呐喊:古代打仗的时候,后面的人摇着旗子呐喊给前面作战的人助威,泛指替别人助长声势。不合语境。D项,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多指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应该用“一念之

39、间”。答案:B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由于彩绘陶俑埋藏环境土壤的湿度较高,出土后所处环境湿度较低,再加上光、有害气体等的影响,导致彩绘出现干裂、起翘、褪色等问题。B.抗生素虽然对治疗严重的传染病和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类疾病非常重要和必要,然而过度使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给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C.“保护消费者权益”尽管一直被人们挂在嘴边,但现实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做法仍层出不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律规定与维权难题在衔接中存在空档。D.据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某些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解析:A项,成

40、分残缺,少主语,删掉“由于”或“导致”;B项,语序不当,应将“虽然”放在“抗生素”之前;D项,句式杂糅,可删掉“的结果”。答案:C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A.B.C.D.解析:第句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

41、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故第句应该排在最前面,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第句的主语应为第句中的“它”,因此第句应在第句的前面,据此排除D项。答案:C16.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7字,语言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5分)门上桃符碧波竞舟江边柳线青艾驱瘴迎春绿十里欢耀眼红千家乐解析:写对联需要注意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等)两个节日的特点,上下联要语意对应,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答案:(示例)(1)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2)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17.根据下面

42、的文字,分条概括比特币的优缺点。(含标点不超过50字)(6分)比特币能够让用户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网络中完成交易,匿名、免税、免监管的特性使它的交易便捷而成本极低。比特币网络非常健壮,由于它完全依赖P2P网络运行,无发行中心,所以外部无法关闭它,除非全球断电或者屏蔽掉整个互联网。它总量非常有效,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在前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最后的总数量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之内。比特币钱包初次安装时,下载历史交易数据会消耗大量时间。而比特币交易时,为了确认数据准确性,也会消耗不少时间与P2P网络进行交互,得到全网确认后,交易才算完成。它的交易平台比较脆弱,通常是一个网站

43、,而网站会遭到黑客攻击或者被主管部门关闭。由于大量抄家的介入,比特币兑换现金的价格经常如过山车一般波动,这使得它更适合投机,而不是匿名交易。解析:此题共有两个文段,第一个文段分析了比特币的优点,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比特币交易便捷成本低,第二个句指比特币运行网络健壮,第三句写比特币因稀缺而珍贵。第二文段分析了比特币的缺点,一共有四句话,前两句都谈及比特币交易耗时长,第三句写了比特币交易平台脆弱,第四句分析了比特币价格波动大。答案:(示例)(1)优点:交易便捷成本低,运行网络健壮,因稀缺而珍贵。(2)缺点:交易耗时长,交易平台脆弱,价格波动大。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

44、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徒弟去问他师傅,一碗米是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一碗米,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有点脑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一发,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多少价值,这要因人而异。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提示:材料反映了一碗米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一碗米”因不同的经历与环境,有着不同的价值。可从多个角度构思,一碗米的价值,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自我价值;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价值,可以理解为经历与环境,故可得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人生经历和环境有关。由此还可以联想到,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价值,故可得出,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做适合自己的事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还可从人的价值实现,因环境而不同,所以,要善于追求、尝试、充满信心。参考立意:要勇于追求自我价值;要正确认识自我,做适合自己的事;要善于找寻良好的环境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