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2(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504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2(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2(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2(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2(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2(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2(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练习2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蹊跷溪水栖身之所休戚与共B夙愿星宿追本溯源沧海一粟C陌路蓦然厉兵秣马拐弯抹角D弹劾涸辙荷枪实弹一丘之貉【答案】C(A溪:x,其它读q;B宿:xi,其它读s;C都读m;D荷:h,其它读h。)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遐想细枝末节五彩斑斓冷嘲热讽B深渊自名得意截然不同高深莫测C汹涌撒手人寰惊诧不已微乎其微D察看明察暗访刨根究底困惑不解【答案】B(名鸣)3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是()(1)我感觉到_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2)这种物质的

2、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_,并且_释放出能量。(3)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_,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A熟悉淹没突然惊叹不已B熟习湮没突然惊诧不已C熟悉湮没猛然惊叹不已D熟习淹没猛然惊诧不已【答案】C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B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C我们把整整一个圣诞假日花费在这条50码长的线路上(1码0.91米)。D本文所讲述的鲤鱼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奇思妙想呢?【答案】A(B,句号移到

3、括号后;C,括号应放在“码”字后;D,第二个逗号应改为问号。)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答案】C(A,脱颖而出:比喻遇到机会,优秀的人才就会崭露头角。B摧枯拉朽:摧折枯草朽木。比喻迅速摧毁腐朽势力。C,舍我其

4、谁:舍弃了我还有谁呢?意为只有自己能做此事或担当此任。D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着的马背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事物。)6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新兴楼宇电视媒体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引起世人愈来愈多的关注。B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目前农民维权活动的焦点。C教授职业道德水准下降,不仅有个人操守的原因,更多的是规范教学与研究制度本身的问题。D中国的改革成就得益于两个基本的动力引擎:其一是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其二是具有国际上比较有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答案】D(“具有”前缺主语。)7根据课文内容,作者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是怎样的?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看似作者少年时的思

5、维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并且保持了这样奇特的想像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B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问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C高中时代,本应“在棒球场或篮球场玩耍”,享受青春年华,但作者却“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需的硬件设备”,在“学校的足球场中缠绕22英里长的铜线”,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验证爱因斯坦理论,探究反物质。作者进行这样艰苦枯燥的工作,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热爱,以及踏实的性格,显露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潜能。D作者有这个

6、天赋,运气好,而且得到过很多一流科学家的点拨。【答案】D(A、B、C是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纲要式表述,是作者的“教育历程”的重要部分,D项表述不正确。)8文章写到“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这样写想说明什么?下列选项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是有限的,与人类相比是幼稚和低级的。B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C作者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

7、,他们就“拒绝承认”。D“鲤鱼科学家”的“传奇故事”,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同样,人类“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答案】A(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所以,在讲“鲤鱼科学家”的时候,与人类相比是找的相同点,而不是异同点。)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912题。从“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到“这一点我不理解

8、”原文见课本。9“童年时的第二件事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句中的“第二件事”是什么?_【答案】第二件事是对爱因斯坦未完成事业的向往。10“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一句中他未能完成的伟大发现是什么?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_【答案】他未能完成的伟大发现是统一场论。正是未能完成的这一伟大发现激起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强烈兴趣,使他着迷;培养了作者深入探究钻研的精神,引领作者最终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11“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这一秘密”具体是指什么?用文中的话来回答。_【答案】这一秘密指: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

9、?他桌上论文的内容是什么?什么问题可能会如此难以解决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伟大的科学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费在这种研究之中?12概括这段文字所写的三点内容,据此填写下面的空格子,并指出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顺序是:_【答案】听说故事着迷研究发现探究顺序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先后顺序。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故乡在远方张抗抗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

10、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盈盈。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已的根性。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

11、一条小鱼儿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我究竟来自何方?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

12、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塄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

13、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

14、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13作者在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新会、洛舍、杭州的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请概括说说作者眼中这三个故乡的景物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对这三个故乡的内心感受又有哪些相似性。答:_【答案】三个故乡的景色都很美,充满诗情画意。内心感受却是陌生的、茫然的、有些隔膜。14你认为作者情感上最倾向于哪一个故乡?为什么作者最倾向于这一个故乡?答:_【答案】小兴安岭。因为那里是我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经历了二十年的岁月,“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的地方。15

15、作者在文中说,“我究竟来自何方?”而文题却作了肯定的回答:“故乡在远方。”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故乡有着怎样的认识。答:_【答案】作者所认识的故乡不仅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还是自己曾经留下奋斗足迹的地方,更是自己在不断寻觅、创造着的精神家园。16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答:_【答案】(1)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把祖籍新会、洛舍和出生地杭州的景物人事美好与乡音的陌生、茫然、隔膜、格格不入的感受进行对比,同时又将这种感受与北大荒的景物人事进行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从纤弱走向坚强和不断寻觅追求的过程。(如答“欲扬先抑”,“逐层铺垫”等,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6、)四、高考热点17“如同陶渊明那样”这个短语是从下面这个句子中抽出来的。分别按(1)(2)(3)三种不同含意指出它在句子中相应的位置。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可能永远隐居而不出仕。(1)陶渊明也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2)陶渊明和李白都不可能永远隐居而不出仕。(3)陶渊明可以永远隐居而不出仕,而李白却做不到。表达(1)含意,短语应放在_;表达(2)含意,短语应放在_;表达(3)含意,短语应放在_。【答案】(1)“李白”之后(或“坚信”之前。)(2)“不可能”之前。(3)“不可能”之后(或“永远”之前,或全句之后。)(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如同陶渊明那样”这个短语在句

17、子中充当的是状语成分,因为“那样”指代的内容不同,在句中的位置也就不同,其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18以“政府”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当公众的生命健康因为入口的食品受到威胁时,公众需要政府为食品安全把关,而不是为食品企业做“担保”,更不需要企业把政府的“担保”当成刀枪不入的“护身符”。政府_【答案】(政府)在公众的生命健康因为入口的食品受到威胁时,应该为公众的食品安全把关,而不应该为食品企业做“担保”,更不应该让企业把政府的“担保”当成刀枪不入的“护身符”。19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一篇好的文章,开头要像凤头,中间要像猪肚,结尾要像豹尾。要求:请改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不超过40个字。答:_

18、【答案】一篇好的文章,开头要美丽精彩,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五、读写创新20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着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请理解并领悟材料含意,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指向】这则材料的含意比较明显,就是要给自己以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其实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了一个立场,就是要敢于表现自我、善于亮出自我;二是表达了敢于表现自我和善于亮出

19、自我的意义。这两点是写作的关键,不能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个性表现和张扬自我,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创新型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佳作赏读】破茧而出固守在茧中,永远都是一个丑陋的蛹,破茧而出,才可化作美丽的蝶。题记一只美丽的蝶,在挣脱茧的束缚,冲出壳后,才得以展现自我。然而,人们却不像蝶一样,偏偏小心翼翼地为自己裹上一层厚厚的外壳,生怕自己被别人发现、关注,不敢伸出自己的臂膀,不愿面对外面灿烂的朝阳,不敢释放胸中积聚的能量。其实,这样做,在拒绝伤害的同时也拒绝了展示自己。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时代,更是创新发展的时代,大家应该转变观念,应该展现自我,塑造自

20、我。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然而,有的人面对每一次机会,却都悄悄地放弃。虽然眼中尽是不舍与渴望,但双脚却已不自觉地将自己推向最暗的角落。那句“枪打出头鸟”的古训,总像紧箍咒一样困束着人们。不敢走到阳光下展示自己,只是在黑暗中默默地遐想,这已成了人们的习惯。这种所谓的“谦让”,所谓的“谦虚”,无形中就扼杀了塑造自我的自信,凝聚成了一个“怕”字,怕在这场角逐中成为牺牲品。因为太怕,宁愿放弃,也不愿踏出尝试的脚步。于是,我们退缩成一只蛹,一只不敢沐浴着日光的蛹,一只只会为自己的丑陋而自卑,却不知道走出去自己就会变成美丽的蝶的愚笨的蛹。其实,正是我们用自己亲手编织起来的茧将自己藏了起来,让所有的光

21、芒销声匿迹。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只破茧的蝶,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放弃胆怯与懦弱,勇敢地将那束缚自己的茧捅破,破茧而出,舒展腰身,在万紫千红中描绘属于自己的色彩,向着广阔而美丽的苍穹扇动有力的翅膀。不要丢弃自我的本色,一定要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满怀信心地向着下一个关口迈进,努力成为强者、胜者。打开一扇窗,放进一缕阳光;打开一扇心窗,增添一份自信;却去沉重的外壳,用真我赢得世界的褒扬。如果你还在黑暗中徘徊,请你鼓足勇气走出来,阳光灿烂的世界需要你用热情和激情去拥抱。用自信做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在天空自在地翱翔,无需刻意将自己隐藏。我们要自信地站出来,大声地向世界宣告:我已不再是茧中丑陋的蛹,我已是走出束缚之后绽放美丽的蝶!蝶,在花间起舞,只因它已捅破那层束缚它的厚重的茧。【名师点评】整篇文章立意准确,尤其是借用“化蝶”这个意象来写,新颖深刻,强化了寓意。文章无论是“题记”还是着眼点、落脚点都做到了和谐统一;语言具有个性和感召力;构思有新意,在人称、结构、思路等方面处理得当,写法自由,张弛有度。-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