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484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上海市五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合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五校联合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命题学校:川沙中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以及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考号等信息。3、本试卷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不得分。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一、选择题:(共75分) 选择题一: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2、下图为世界历史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图中 A所示地区人民的文化成就B图中B所示地

2、区的人民在早期国家诞生的时期,实行种姓制度C图中C所示地区的人民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建筑帕特农神庙D目前的考古推知,就进入早期国家状态的先后顺序而言,图中D所示地区要比A、B所示地区略晚些。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抓捕并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法治代替人治 B变法深入人心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4、在埃及大金字塔西侧发现了一座墓室,墓主凯伊是建造大金字塔的胡夫法老时期的一位祭司。墓室入口处的墓志铭上,刻着保障建造者粮食的契约。墓志上记载,凯伊

3、付给建造者面包和酒,让他们高高兴兴地离开,这些开心的人们以神之名表示非常满意。新考古发现 史海漫游。就以上材料来看,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判断是: A.金字塔的建造者很可能不是奴隶 B.酿酒技术出现于法老胡夫时期C.法老是神的化身 D.古埃及的社会关系可能主要是契约关系5、后世评论,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约有一半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B.苏格拉底之死引发了人们的深思C.雅典政治家们大多存在黑暗的一面 D.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6、在古罗马的一个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

4、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D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7、右图是西汉的疆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示地区是 “河西四郡” B.汉高祖在所示地区设立行省管辖这一地区 C.所示地区是当时政府的首都所在地D.汉武帝曾在所示地区设西域都护进行管辖8、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建诸侯而少其力,少力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西汉后来是如何实践这一建议的? A.推行

5、无为而治 B.推行刺史制度 C.武力扫平各路诸侯 D.颁布推恩令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10、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 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11、日本学者认为,15401610年间,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在意大利。这个时期意大利科技

6、发展的主要条件是:A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C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意大利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地区12、全球通史中说:“中世纪后期,西欧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在发生深远的变化,就是所具有的新动力的一个表现”。 文中“”处的文字最适合的为: A采邑制度限制王权 B三权分立权力制衡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13、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辱、勇敢和高尚的品性”;伏尔泰说:“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生而平等的。”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A都

7、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B都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都包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D都主张推翻不平等的世界14、1918年12月,中国每周评论在发刊词中说,一战的结果是“公理战胜了强权”,这一论点反映了当时中国部分知识分子: A支持北洋政府参加一战 B对收回国家权益抱有幻想 C认清了一战的本质 D以俄为师、向往苏俄15、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世纪后期,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关键问题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香料贸易引起了其他欧洲人极大的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由此可见,地理大发现的现实原因是: A.西欧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欧洲

8、对东方商品的渴求 C.垄断贸易引发激烈的商业竞争 D.奥斯曼帝国隔断东西方主要商路16、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导致“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C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D人们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17、在莎士比亚(15641616年)的历史剧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在哈姆雷特这样的剧中,就有“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的台词。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伊丽莎白女王(1558年1603年在位)就坐在舞台对面的包厢里看戏。以上资料主要反映出: A.君主立宪体制的特征 B.

9、女王的宽容大度C.英国社会重男轻女 D.英国社会的动荡18、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A协调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B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D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19、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这次“改革”的发起者是: A.彼得一世 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20、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下图为170

10、0-1890年世界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B工业革命的开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亚洲国家的衰落21、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22、十九世纪末,某一项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 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

11、整, 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该政策的提出国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23、有学者说,“中国社会结构具有一种早熟的特征但是在某一方面却缺乏任何早熟性”。从近代中国社会看,这里的“缺乏任何早熟性”的“某一方面”最可能指中国的: A经济体制 B教育体制 C政治体制 D军事体制24、曾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这里所评价的是: A.幼童留洋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25、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

12、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26、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7、右图所示国际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新老帝国主

13、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B.法西斯势力猖獗C.民主政治建设不充分D.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导致南北纷争28、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产业工人人数的剧增将有利于 A西学东渐 B民主与科学的传播 C白话文的推广 D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29、20世纪初,有位关注当时世界局势的中国文人感慨道:“世界混沌,几无桃花源可觅!”他这番感慨主要是针对什么状况而发的:A.世界大战遍及全球 B.封建统治黑暗C.国际经济旧秩序统治下的不公平贸易 D.世界几乎被列强所瓜分30、“第50课 电话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

14、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A电话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B当时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当时新式学堂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选择题二: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31、“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法律程序 B强调明文公

15、示C体现法官至上 D明确依法办事32、“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的学术特点是A自我中心,排斥外来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33、下列哪一项最能概括西欧等级君主制的特征:A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B贵族和市民阶层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政权 C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D王权由此呈逐渐下降趋势34、下表为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表(单位:万人)(数

16、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著世界经济千年史)时间(年)土著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合计170075.022.32.7100.0186016.02724.0400.03140.0以上材料说明A工业革命对美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种族结构产生重大影响B奴隶贸易和欧洲移民致美国人口大增的同时土著居民大幅减少C现代化的到来对土著文明而言也伴随着灾难D工业化必然导致奴隶贸易的兴盛35、能完整概括以下四条材料主旨的是1914年以前海底电缆长达51.6万千米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时期有3万艘商船,总吨数为5000万吨1914年完成的巴拿马运河缩短了纽约与旧金山之间的航程达8000英里俄国于1905年建成西伯利亚大铁路A世

17、界交通事业的进步 B工业革命改变世界C世界各地联系愈加紧密 D帝国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二、非选择题(共75分)36、中世纪的西欧商业(本题共13分)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尽管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力也随时间的推移而

18、不断增长。是的,没有一个地方,除了欧洲。在欧洲,商人的政治权力及经济力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1)从材料看,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的发展?(4分)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2)文中“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是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6分)37、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分析(本题共12分)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9、;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都相当细弱。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了以民为本?(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帝国文化”的原因。(5分)38、中西两种体系(本题共12分)西方有个世界体系,我们有一个天下体系。但是我们这个天下体系是内敛的,是内缩

20、的。在这个天下体系里,我呢,是中心,但并不知道世界周边有多远。但是西方自十八世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之后呢,实际便形成了一个输出型的体系。这两种体系的碰撞中,我们的天下体系显然崩溃了。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问题:(12分)(1)我们的“天下体系”名称是什么?为何说它是“内敛的”、“内缩的”?(5分)(2)西方的“世界体系”通过什么形式输出?(1分)(3)在两种体系何时发生碰撞?为何在碰撞中我们的“天下体系”会崩溃?(6分)39、战争与和平(本题共13分)材料一、右图为1919年3月的英国漫画题为OVERWEIGHTED 超重 美国时任总统威尔逊,手拿橄榄枝喂鸽子。橄榄枝上的英文是:LEAGUE

21、OF NATIONS材料二、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 全球通史材料三、劳合乔治讽刺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做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徒,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世界史 问题:(1)材料一中的“橄榄枝”指什么?(1分)(2)欧洲民众为何对威尔逊如此狂热?(3分)(3)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巴黎和会上“三巨头”之间的关系?(5分)(4)结合以上材料及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分析:威尔逊的方法能带来和

22、平吗?(4分)40、中国人的海洋观(本题共25分)材料一、“海洋观是指人们对海洋的看法和态度,是对海洋的现象、作用、地位和价值的总认识”。 “海洋观是人们对整个海洋及人与海洋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海洋观是一个历史范畴,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海洋行为的特征,同时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甚至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自古以来,大多数中国人以为,中国不需要海洋也能生活得美满、富足,对于海上贸易,总体上持排斥态度。海洋与土地比较而言,土地永远是第一位的,海洋则始终不能成为重点关照对象。 理论学刊2012年第一期中国海洋观的历史变迁摘录片段 有删节材料二、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

23、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尔。”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20材料三、由于宋代封建统治者对海外贸易进行了严格管理,福建港口“风樯鳞集,舶计骤增”,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王象之:舆地纪胜福建路泉州卷130材料四、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闽浙总督屯泰请于沿海省份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清廷进一步下达“迁海令”,以保证“禁海令”的施行。强迫海岛和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不得逾越。材料五、1684年7月,康熙帝废止海禁,开海贸易。9月,康熙帝说:“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

24、财货流通,民生有益,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腹里省分钱粮有余,小民又获安养,故令开海贸易”(圣祖实录卷一一六)材料六、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18741875年,清王朝内部发生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争论的第一阶段,表现为防俄与防日之争,其实质是,沙俄和日本谁是中国最大的敌人?第二阶段则表现为传统与现实之争,其实质是何以救国,是固守封建礼教典章制度,还是学习西方现代文明?防日与防俄之争是表象,传统与现实之

25、争才是实质。海防与塞防争论的结果,清政府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即防日与防俄并重、西北与东南并重;既保证台湾的安全,又维护新疆的完整,既维护了传统又关照了现实,是一种典型的理想主义选择。但是在国力不振、朝政腐败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下,“两防并重”的战略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摘编自朱华简述晚清海防与塞防争执内幕问题:(1)就经济特点和基本国策而言,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对海洋总体上持排斥态度?(2分)(2)宋朝为何有点“另类”地比较重视海上贸易?(2分)(3)康熙帝废止海禁,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的关联?(1分)(4)从所给材料看,宋高宗与康熙帝对于海上贸易的认识有何相似之处?(2分)(5)清末,中国对于海洋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何有此转变?(3分)(6)结合上述所给材料及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你对于“中国人的海洋观”演变的看法(1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