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0分小溪巴赫 肖复兴我一直想写一写巴赫。许多次拿起笔,又放下了。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像我当然要三缄其口了。 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乐影响了三百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无以言说,难以描述。我确实不知该怎么来写巴赫。但我又实在想写巴赫。 这一次,鼓励自己说:试一试吧!看看你能不能走近他? 鼓励我写下去的原因,是我在偶然间看到一个资料,其实这资料早已经并不新鲜,只是我的外语太差,德语更是一(1)qio不通。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
2、涓细流却永不停止。似乎这个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读开巴赫的一切,我对他豁然开朗。 说来很惭愧,因为见识的浅陋和闭塞,我听到的巴赫的第一支乐曲是勃兰登堡协奏曲,还只是其中的片断。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有经威廉汉姆改编而异常动听的G弦上的咏叹调。但这支著名的乐曲,当时勃兰登堡对它根本不屑一顾,没让他的乐队演奏,而是将这支乐曲曲谱的手稿混同在其他曲谱中一起卖掉,一共才卖了36先令。可以说,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学家福尔克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没有1829年门德尔松重新挖掘并亲自指挥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恐怕巴赫的音乐到现在为止还只值36个先令。 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如果没有福尔克、门德
3、尔松,还会有别的人将巴赫音乐的真实价值挖掘出来,告诉世人的。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这确实是音乐独具的魅力,它同出土文物不一样,出土文物只能观看、追寻、钩稽、对比,它却能站立起来,用自己的声音塑造起形象来,抖落岁月覆盖在身上的一切仆仆风尘,让人们刮目相看。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生,互成正比。 这就是小溪的意义吧?我们总爱说意义,有时意义是挺重要和必要的,意义代表着价值。 小溪,涓涓细流,就那样流着、流着,流淌了三百年,还在流淌着,这条小溪的生命力该有多么的旺盛。在我们没有
4、发现它的时候,其实它就是这样永不停止地流着,只不过那时被树阴掩映,被杂草遮挡,被乱石覆盖,或在那高高的山顶,我们暂时看不见它罢了。 大河可能会有一时的澎湃,浪涛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会有一时的冰封、断流,乃至干涸。小溪不会,小溪永远只是清清的、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我们看不见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眼睛的问题:近视、远视、弱视、色盲、白内障、瞎子,或只是俯视浪涛汹涌的大河,或只是愿意眺望飞流三千尺的瀑布,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罢了。而小溪就在我们的身旁,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它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行走在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
5、 在险峻的悬崖上,它照样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样流淌;在阳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样流淌;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但它让人感动是持久的,不会一(2)p十寒,不会繁枝容易纷纷落,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总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着。它拥有这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它不是一杯烈酒,让你吞下去立刻就烟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烧;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 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6、。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1、按拼音写规范汉字:一(1)qio不通 一(2)p十寒 2分(1) (2) 2、从全文看,第段中“我一直想写一写巴赫”的原因是: 2分3、第段中重复巴赫的乐曲在当时只值“36先令”,其目的是: 2分 、强调说明巴赫当时处境不佳。、对巴赫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怜惜。、强调巴赫的音乐起初未受重视。、说明当时巴赫地位低下。4、第段中“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5、写出第段中“巴赫的性格和品格”的具体内容。1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17分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
7、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 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功,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8、”;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来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 )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 )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 )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
9、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 从鲁迅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他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因此常常能够揭示要害,看出实质。例如历来被认为是田
10、园诗人的陶渊明,当有的文章宣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泯灭一切忧喜”的“静穆”,并且举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的时候,鲁迅针锋相对地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且说明“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渊明的集子是有目共睹的普通书籍,鲁迅之所以能够正确理解它的内容实质,并及时对错误论调给以批驳,就因为他与那些关在“象牙之塔”里死读书的学究们对书的态度不同他在读书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对待书籍的态度上,我们首先应该向鲁迅学习。 6、在第一段里提出了本文要批评的两种错误的读书态度,一种是_;另一种是_。(2分) 7、请概括第二段中划线句
11、“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里“这”的指代内容。(3分) 8、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空格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_ (2分) A虽 更 但 B既 也 而 C若 也 就 D尚 更 则 9、请分别写出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作者。(2分)10、第二段中“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 “密叶”的含义是_(2分) 11、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 (2分) 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D本文
12、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12、立足于对本文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从一个角度谈谈鲁迅先生的读书态度和方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分三、积累:10分13、默写名句:4分(1)不忍登高临远, ,归思难收。 八声甘州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 ,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4)万里归船弄长笛, 。 登快阁14、解释加点词:6分(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2)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3)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 (4)不霁何虹 (5)缦立远视 (6)谁得而族灭也 四、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2分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
13、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
14、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5、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以当南日( ) 迨诸父异爨( )凡再变矣( ) 墙往往而是( ) 16、选出下面各句中“于”的意思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 1分 例: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A、室西连于中闺 B、瓦逢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C、其制稍异
15、于前 D、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17、选出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1分 例: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A、动心骇目 B、骊山北构而西折C、族秦者秦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8、按由先往后的时间顺序为以下作品做正确排序的是: 1分、阿房宫赋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 项脊轩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项脊轩志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阿房宫赋19、翻译句子:2分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0、第
16、二节划线句在结构上起 作用。1分其中“可悲”的原因有(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一)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而悲伤。(二) (三) 2分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1分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
17、倾倒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21、解释加点词语:3分(1)及入 (2)值庭梅初放 (3)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 22、主人公龙仲房“丧志”的原因是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23、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3分)24、下列诗句中,与本文所说明的艺术创作规律最为贴近的一项是(3分)A、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B、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C、意匠如神变化出,笔端有力任纵横。D、一语天然万亩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六、写作:40分饥饿的人追求温饱,贫穷的人追求富有
18、,动乱中的人追求安定人人都有追求,这些追求往往折射出人生的思考,时代的特点。 请以“追求”为题写作。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上理工附中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 答案命题:殷锐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0分小溪巴赫 肖复兴我一直想写一写巴赫。许多次拿起笔,又放下了。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于巴赫,只有聆听、演奏、热爱、尊敬,并且不说一句话。”像我当然要三缄其口了。 巴赫确实太伟大了,太浩瀚了。他的音乐影响了三百年来人们的艺术世界,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无以言说,难以描述。我确实不知该怎么来写巴赫。但我又实在想写巴赫。 这一次,鼓励自己说:试一试吧!看看你能不能走近
19、他? 鼓励我写下去的原因,是我在偶然间看到一个资料,其实这资料早已经并不新鲜,只是我的外语太差,德语更是一(1)qio不通。巴赫(Bach)德文的意思是指小小溪水,涓涓细流却永不停止。似乎这个德文的原意一下子解读开巴赫的一切,我对他豁然开朗。 说来很惭愧,因为见识的浅陋和闭塞,我听到的巴赫的第一支乐曲是勃兰登堡协奏曲,还只是其中的片断。那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有经威廉汉姆改编而异常动听的G弦上的咏叹调。但这支著名的乐曲,当时勃兰登堡对它根本不屑一顾,没让他的乐队演奏,而是将这支乐曲曲谱的手稿混同在其他曲谱中一起卖掉,一共才卖了36先令。可以说,如果没有1802年德国音乐学家福尔克出版了世
20、界上第一部巴赫的传记,没有1829年门德尔松重新挖掘并亲自指挥演出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恐怕巴赫的音乐到现在为止还只值36个先令。 但这样说并不准确,如果没有福尔克、门德尔松,还会有别的人将巴赫音乐的真实价值挖掘出来,告诉世人的。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即使看来再弱小只是潺潺的小溪,也是不仅埋没不了的,而且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苍老,相反却能常青常绿。这确实是音乐独具的魅力,它同出土文物不一样,出土文物只能观看、追寻、钩稽、对比,它却能站立起来,用自己的声音塑造起形象来,抖落岁月覆盖在身上的一切仆仆风尘,让人们刮目相看。时间只会为它增值,就像陈年老酒一样,时间和醇厚的味道融为一生,互成正比。 这就是小溪的意义
21、吧?我们总爱说意义,有时意义是挺重要和必要的,意义代表着价值。 小溪,涓涓细流,就那样流着、流着,流淌了三百年,还在流淌着,这条小溪的生命力该有多么的旺盛。在我们没有发现它的时候,其实它就是这样永不停止地流着,只不过那时被树阴掩映,被杂草遮挡,被乱石覆盖,或在那高高的山顶,我们暂时看不见它罢了。 大河可能会有一时的澎湃,浪涛卷起千堆雪。但大河也会有一时的冰封、断流,乃至干涸。小溪不会,小溪永远只是清清的、浅浅地流着,永远不会因为季节和外界的原因而冰封、断流、干涸。我们看不见它,并不是它不存在,而是因为我们眼睛的问题:近视、远视、弱视、色盲、白内障、瞎子,或只是俯视浪涛汹涌的大河,或只是愿意眺望
22、飞流三千尺的瀑布,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小溪的存在罢了。而小溪就在我们的身旁,很可能就在我们的脚下。它穿过碎石、草丛,隐没在丛林、山涧,行走在无人能到达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 在险峻的悬崖上,它照样流淌;在偏僻的角落里,它照样流淌;在阳光月光的照耀下,它照样流淌;在风霜雨雪的袭击下,它照样流淌小溪的水流量不会恣肆狂放,激情万丈得让人震撼,但它让人感动是持久的,不会一(2)p十寒,不会繁枝容易纷纷落,不会无边落木萧萧下,而总是一如既往地水珠细小却清静地往前流淌着。它拥有这巴洛克特有的稳定、匀称、安详、恬静、圣洁,和旷日持久的美。它的美不在于体积而在于它渗透进永恒的心灵和岁月里,就像刻进树木内心的年轮里。
23、它不是一杯烈酒,让你吞下去立刻就烟花般怒放、烈火般燃烧;它只是你的眼泪,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珍珠项链般地挂在你的脖颈上,或悄悄地湿润着你的心房。 这才是小溪的性格和品格。 这才是巴赫的性格和品格。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17分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当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读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全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偏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这样
24、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得到益处的。 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如果“只能看别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就会导致思想的“硬化”,使读书的效果走向反面。思索并不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内心反省活功,它以社会现实为根据,还必须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他从来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 )不像传
25、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 )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 )是在同野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经过认真的思考,认为只要善于清除历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所以要从书中获得真正的教益和可靠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就,也尖锐地
26、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他强调要“睁了眼看”,就是细心观察历史和社会的实际,认真思索,看这些文艺作品究竟是否正视和反映了现实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认识文艺作品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教益。 从鲁迅的大量杂文中可以看到,他确实把“所读的书活起来”了,因此常常能够揭示要害,看出实质。例如历来被认为是田园诗人的陶渊明,当有的文章宣扬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泯灭一切忧喜”的“静穆”,并且举出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的时候,鲁迅针锋相对地指出:“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而且说明“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渊明的集子是有目共睹的普通书籍
27、,鲁迅之所以能够正确理解它的内容实质,并及时对错误论调给以批驳,就因为他与那些关在“象牙之塔”里死读书的学究们对书的态度不同他在读书的同时,始终把社会实践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对待书籍的态度上,我们首先应该向鲁迅学习。 6、在第一段里提出了本文要批评的两种错误的读书态度,一种是完全被动全盘接受;另一种是只接受与自己的利益和偏见一致的东西。(2分) 7、请概括第二段中划线句“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里“这”的指代内容。(3分) 一点2分,二点3分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8、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空格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是B (2分) A虽 更 但 B既 也 而 C若 也
28、 就 D尚 更 则 9、请分别写出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作者。吴敬梓 曹雪芹(2分)10、第二段中“拨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 “密叶”的含义是指书中种种涂饰和废话(2分) 11、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第一自然段中“这样的态度”,指它前面所说的“前者”和“后者”这两种态度。 B第二自然段的例证既有读史学著作的,又有读文学作品的,体现了举例的典型性。 C第三自然段中运用举例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D本文运用了对比说理的方法,将鲁迅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与某些人作对比。12、立足于对本文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从一个角度谈谈鲁迅先生的读
29、书态度和方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分略三、积累:10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2分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
30、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5、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以当南日(抵挡) 迨诸父异爨(等到 )凡再变矣( 两次) 墙往往而是( 到处 )
31、 16、选出下面各句中“于”的意思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 1分 例: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A、室西连于中闺 B、瓦逢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C、其制稍异于前 D、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17、选出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1分 例: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A、动心骇目 B、骊山北构而西折C、族秦者秦也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8、按由先往后的时间顺序为以下作品做正确排序的是: 1分、阿房宫赋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 项脊轩志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项脊轩志 水龙吟登建
32、康赏心亭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 阿房宫赋19、翻译句子:2分20、第二节划线句在结构上起 承上启下 作用。1分其中“可悲”的原因有(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意近即可(一)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而悲伤。(二)为母亲的早逝而悲伤(三)忆及死去的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而今自己仍功名未成,辜负了亲人的抚育和期望,怀着无限沉痛的心情。 2分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1分 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
33、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姐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倒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21、解释加点词语:3分(1)及入 等到 (2)值庭梅初放 适逢,恰逢 (3)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位居第一22、主人公龙仲房“丧志”的原因是失意(或失望),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没有找到。(用自己的语言回答)2分23、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画梅的方法技巧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要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3分)24、下列诗句中,与本文所说明的艺术创作规律最为贴近的一项是A(3分)A、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B、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C、意匠如神变化出,笔端有力任纵横。D、一语天然万亩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六、写作:饥饿的人追求温饱,贫穷的人追求富有,动乱中的人追求安定人人都有追求,这些追求往往折射出人生的思考,时代的特点。 请以“追求”为题写作。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