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华师大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458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华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华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华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华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华师大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华师大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纲要求1、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 A 2、时务报与天演论A3、百日维新 A二、教学设计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1、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3、洋务运动二、公车上书 1、原因:日本逼签马关条约2、康有为、梁启超联合举人上书光绪帝3、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4、性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请愿运动5、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三、时务报与天演论传播维新思想1、时务报1)上海2)梁启超主编3)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刊物2、天演论1)严复2)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3)为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四、百日维新 1、开始:1898年,光绪颁

2、布“明定国是”召2、内容:1)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法律,澄清吏治(没有涉及改变封建政治体制,没有涉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内容)2)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3)军事上:遍练新军,改习洋操4)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的标志4、戊戌政变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废除新政内容2)戊戌六君子五、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和败因1、性质:资产阶级改革2、历史意义1)思想启蒙: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冲击了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2)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到来。戊戌政变后许多人明白和平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毅然走上革命道路。3、

3、败因:1)主观: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2)客观:顽固派势力强大三、课堂练习一、填空1、1895年,日本逼签 的消息传到北京, 和 联合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 ,从此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1896年梁启超在 创办的 ,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严复翻译 首次将 介绍到中国,为维新变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3、1898年6月, 帝颁布 ,宣布变法,标志百日新政的开始。9月慈禧太后发动 镇压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积极倡导西方 学说,宣扬 和 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在社会上起了 的作用,并推动了 的到来。二、选择题:1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

4、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2“百日维新”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袁世凯的告密 B光绪帝的被囚禁 C顽固派的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反映了谭嗣同 A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精神 B忠于光绪帝的思想情感 C对维新变法仍然充满信心 D对维新变法已失去信心4美国哲学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 评价的是中国的(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

5、伐战争5、“负皇帝之名而不能操独断之权,处没落危局而难以复奋兴之翼,有自强之心而无奋身之柄,终至忧郁而死,是君之可悲处!”此“君”是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6、19世纪末有御史上奏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顽固派7、有人用“观念转变,黄金万两”来解释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哪项最符合这种解释A、沉重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8、近代某思想家说:“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

6、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据此判断,该思想家属于: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9、百日维新变法中颁布的新政内容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A改革政体 B撤并机构 C改革财政 D改革军队10、戊戌变法运动是 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 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 B C D11、“公车上书”最深刻的影响是 A冲破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秩序 B使维新思想变成维新运动 C消除了维新变法的障碍 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2、“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大力宣传“优胜劣汰

7、”的社会进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 B、康有为 C、梁启超 D、严复13、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公车上书”中提出一系列主张,其中有一项被他们认为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应该指A、“变法成天下之治”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下诏鼓天下之气”14、据学者研究,甲午战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规定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

8、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15、对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光绪没有支持者 B、维新派力量太薄弱 C、西太后掌握实权D、顽固派力量太强大16、光绪皇帝读到“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的上书后深受震动,决定变法。康有为的这封上书起因为A、马关条约的签订 B洋务运动的失败 C、德国强占胶州湾 D、义和团运动兴起17、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折拿给他看说:“有人参你为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城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

9、,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的主张应包括(1)创办新式学堂(2)改革中央机构(3)建立新式军队(4)实行民主政治A、(1)(2) B、(1)(3) C、(2)(3)(4) D、(1)(2)(3)18、康有为在一首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輶轩出议和、连名三千毂相摩,联轸五里塞巷过。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碟遍网罗”此诗未涉及的史事是A、黄海海战 B、马关议和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三、简释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其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

10、用其人。”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个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2、依次回答下列问题(1)维新变法期间,哪份报纸影响最大?这份报纸的宗旨是什么?(2)分析维新变法期间,导致报纸出版业兴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梁启超曾在报馆考略中说当时的报纸“举而数备也”。请列举当时报纸的三大功用。3、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11、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起点。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百日维新中颁布的新政诏令涉及哪些重要方面,各有什么重要内容?(2)为什么说戊戌变法为后来的改革留下历史起点?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响,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材料二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12、”“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2)康有为怎样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3)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4)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由,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千年未有之变局。机器制造一事,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李鸿章筹议海防折材料二 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变法之本,在于人才;人才之兴,在

13、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1)请以甲午战争前的一例史实,说明“一国生事,诸国构煽”的侵华行径。(2)梁启超“变官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李鸿章和梁启超的观点做一简评。(SOLO)答案一、填空:1马关条约 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2、上海 时务报 天演论 进化论 3、光绪 明定国是召 戊戌政变 政治学说 进化论 资产阶级民权 思想启蒙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选择题:12345678910DCAACBBCAD11121314151617181920BDADACDD三、简释题1、(1)洋务派。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西方机器,

14、但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维新派。要进行政治改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并改革教育和科举制度2、(1)面对危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积极办报;与外国交往扩大,要求了解西方的人越来越多,报纸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报纸具有信息传播快捷,阅读方便等优点,受人欢迎。(2)时务报;变法图强(3)了解中外时事,有利于人才培养;揭露官场腐败,有利于吏治;报道民间疾苦,有利于上层了解民情。3、(1)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法律,澄清吏治;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遍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2)维新变法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戊戌政变后许

15、多人明白和平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到来。4、(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2)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3)请求光绪实行变法;起到作用,打动了光绪皇帝,实行变法(4)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5、(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提出修约要求,法国、美国也提出相同要求,英法直接发动战争,美俄充当调停人,实质是帮凶。(2)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3)李鸿章与梁启超都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贡献。李鸿章认识到列强强大、中国落后的现状;提出了强大中国,维护清朝统治的具体措施,即主张采用大机器生产发展经济。梁启超主张主动求变,在发展经济、教育的同时更应改革政治。但是,李

16、鸿章与梁启超对世界“变”局的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两者应变措施有本质不同。李鸿章仅看到中国与外国经济即技术层面的差距,没有认识到制度层面的差距,他的应变措施仅停留在发展近代工业,近代海军等物质文明层面上,梁启超看到了中外在制度上的差距,主张变革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其强国主张和措施远超李鸿章。 两人不同的认识和应变举措,主要是由于阶级属性不同所致,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梁启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阶级不同,其理念、措施的水平必然不同。随着外国侵略的加深,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能总结历史经济,在更高层次,即制度文明的层面来救亡图存,救亡图强。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