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17.50KB ,
资源ID:24458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458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0年高考真题分类总结:中国近代现代材料题(历史).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0年高考真题分类总结:中国近代现代材料题(历史).doc

1、 上高考资源网 下精品高考试题中国近代现代材料题1.1993高考(一) 据雍正十二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名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织,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官府决定)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月示儆。”回答:上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材料反映出官府对事实真相作了哪些歪曲? 参考答案:机匠罢工、机户告状,官府发布告示禁止

2、罢工。(3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官府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偏袒机户。(2分)把机户和机匠的关系说成“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把机匠斗争的原因说成“怀妒忌之心”;把领导斗争的机匠说成“不法之徒”;把机匠的合理要求说成“勒加”、“索诈”。(3分。答对3点即给3分。)(二) 材料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 “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

3、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注:蒋介石)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材料三:1945年11月16日蒋介石对高级将领的演讲: “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四:(美国总统)杜鲁门回忆录: “事实上,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如果他不同共产党人及俄国人达成协议,他就休想进入东北。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便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这种利

4、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回答: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国共双方经过910月的谈判,有什么结果?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在上引材料中有何依据?在当时的实际行动中有何表现?蒋介石当时为什么要玩弄反革命两手?在上引材料中有何依据?对于蒋介石玩弄的反革命两手,美国政府采取什么态度?这在上引材料和历史事实中有什么证据? 参考答案:表面上说为了避免内战,共商大计。(1分)10月10日签订了会谈纪要。(1分)蒋介石对中共极端仇视,力图消灭。(1分)材料2是当时蒋介石的剿共密令;材料3表明蒋的一贯立场就是把中共视为“唯一的敌人”。(1分

5、)谈判期间,国民党军队就在晋东南和平汉路沿线向解放区进攻。(1分)当时国民党军队大多还在西南,无法控制全国,所以蒋介石要争取时间,(1分)企图一手利用谈判来束缚中共,另一手加紧调兵抢占地盘削弱中共。(1分)材料4中,杜鲁门指出当时蒋介石无法控制东北和中南地区,如果日军放下武器,“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1分)蒋介石的“两手”是在美国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进行的。(1分)材料4中,杜鲁门表明了美国的态度,甚至决定了“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1分)事实上,当时美军侵占了上海、秦皇岛等大中城市,替国民党抢占战略要地和运送军队。(1分)2.1994高考: 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

6、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 材料一: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1938年1月16日声明 材料二: 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

7、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1938年11月3日声明材料三: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8年12月22日声明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2分)(2)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4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

8、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 (2分) 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2分)从当时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2分)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2分)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2分)3.1995高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陈启沅)岁

9、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先是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提议创用汽机,咸(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果著成效,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拆。当风潮最剧时,亲友危之,宗族议之,(启沅)亦绝不为动,其魄力之雄毅有如此者。然以事招众忌,乃改创缫丝小机,以便小资本家经营,功用则与大机无异,而小机之利尤普。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今(1910年)则全省缫丝均用机器,多至

10、百数家。 摘自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二: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摘自1874年捷报卷12回答:(1)根据以上两个材料,把有关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7分)(2)综合你所列出的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3分) 参考答案:(1)机器生产,产品质量好(1分)产品主要供出口,获利多(1分)机器缫丝业同手

11、工缫丝业发生利益冲突(1分) 机器缫丝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1分) 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艺不熟练的问题(1分) 陈启沅顶住了各种压力,坚持办厂(1分) 陈启沅研制并推广了缫丝小机(1分) (2)答案按以下两类给分: 一类:陈启沅对该厂的生产与销售经营有方,管理得法,敢于坚持,勇于创新,(2分)使这一家早期民族近代工业能够成长并扩大了影响。(1分)二类:继昌隆应用近代技术和机器生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或生产方式),显示了对手工业生产的优越性,(2分)虽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终究要发展起来。(1分)4.1996高考(两题)4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

12、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摘自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材料二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唯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摘自1859年洪仁资政新篇回答:据材料一,归纳杨秀清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4分)据材料二,归纳洪仁对外态度的要点(不要摘抄原文)。(4分)概括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处和不同处。(4分) 参考答案:以天朝上国地位自居,表示欢迎外人来访;准许外

13、人自由活动,希望他们帮助太平军反清。(4分) 承认西方国家长处,主张有限度的开放;外人活动应有益于天国,不准毁谤天国的政策法制。(4分) 共同处:都体现了太平天国的自主精神,表明了愿与外邦交往的态度。(2分) 不同处:前者自尊自大又抱有幻想,后者较为切实且对外邦人有所警惕。(2分)4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 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年份 开垦荒地(万亩) 耕地面积(万亩) 谷物产量(万担) 皮棉产量(万斤)1941 39.0 1210.5

14、147 581944 128.8 1467.5 175 300 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年)、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资料 材料三 可以给人以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

15、端俭朴的消费水平。 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回答: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4分)据材料二,比较1941年和1944年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4分) 开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2分) 【

16、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第一层:评论正确,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3分) 第二层:评论正确,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渡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5分) 第三层:评论正确,他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它达到了目标,同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俭朴的水平而言的。(6分)5.1998全国卷(两题)(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

17、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国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的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当时国内公众

18、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 材料三 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参考答案:评述要点: 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19、 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 材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

20、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

21、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结合材料回答: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8分)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4分)答案要点: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地脱离了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2分)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按劳分配的原则。(2分)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2分)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分)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2分)

22、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2分)6.1999高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5年3月5 日)目前生产的形势怎么样?农业还比较好一点,工业方面现有的生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去年一年,工业生产的情况是不好的。 (1975年8月18日)我对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整顿企业管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关键是建立责任制。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 (1975年9月26日)如果我们的科学

23、研究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问、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1975年9 月27日)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农业要整顿,工业要整顿,文艺政策要调整、调整其实也是整顿。要通过整顿 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1984年10月10日)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堤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次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 摘自邓小平文选材料二: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1%。农业增长4.6%。这种状况表明整顿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摘自胡蝇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975年邓小平领导

24、的全面整顿(13分)。要求:内容应包括全面整顿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坪述应成文,无须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评述要点:(13分)背景:”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提出全面整顿(2 分)。 目的:把国民经济搞上去(2分)。 措施:整顿企业管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度;坚持按另分配原则,调动积极性;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大进出口;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7分)。 意义: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是l978年后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酝酿和准备(2分)。7.2000年高考:(一)全国卷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了劳动

25、人民的一部分 ,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 1956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材料二 自以为还有反对劳动人民的资本的社会力量,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党派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比起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还多一种资本:他们的大部分直接参加着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在经济文化的种种部门需要着他们。 1957年9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三 经过12年的锻炼,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工知识分子。我们应该信任他们,关心他们,使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材料四 在

26、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回答: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对阶级属性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0分)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有何重大意义?(3分)参考答案: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共正确认识到知识分子基本上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2分)经过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知识分子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2分)1962年周恩来重新提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2分)197

27、8年邓小平更加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共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依据,对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4分) 正确对待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问题。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力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将极大地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3分)(二)春季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

28、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仍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材料三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

29、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4分)(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6分)(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5分)注意回答本题时,不得照抄原文。 参考答案(1)创办采用大气起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奇迹生产也有利于发展民用工业;应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

30、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朝统治。 (2)严重入超;中国的手工业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的机器产品竞争;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 (3)“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三)广东卷 材料一: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以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地决定性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31、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 材料二: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的经验再一次表明,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之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 中共中央向八大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1958年5月) 材料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

32、激烈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请回答(1)据材料1、2 ,从1956年中共八大岛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中共队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有什么变化?影响如何?(2)据材料2、3 ,从八大二次会议到文革,中共对国内主矛盾的认识又有哪些变化?在实践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中共八大关于我国国内主矛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经过严重扩大化的反右派斗争,八大二次会议从理论上修改了八

33、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正确论断,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出现失误,影响和干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受到挫折。 (2)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进一步发展,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要进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文化大革命”。在实践上造成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8.2001高考(一)广东,河南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初开始在上海、无锡等地投资实业的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被称为“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据统计,至 1936年,荣家企业年产面粉 1694万袋,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总产量的27,拥有粉磨机347台,

34、占全国总数的28;荣家企业拥有纱绽(试题原文有误,应为“锭”)57万枚,织布机5300台,均约占当时全国(东北地区除外)华商棉纺业总数的21%。 据荣家企业史料 材料二 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应为“锭”)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应为“锭”),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 1938年2月荣宗敬在香港病逝。有报纸载文称,荣氏兄弟“对

35、于中国经济,已有甚大之贡献;其小则使无锡成为江苏省次于上海之工业区;大则促使内地农产资源之开发。复由其本身经验,深知教育之重要,在无锡本乡创办小学、中学,以至大学,为所办事业及社会培育人材,尤为难能可贵。”数日后该报又称,“荣宗敬兴办实业,历数十年,功效昭著,民生利赖;是次日军侵入淞沪,复能不受威胁,避地远引,志节凛然,尤堪嘉尚。” 据1938年2月11日、18日新闻报 回答: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3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荣家企业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6分)荣氏兄弟还有什么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3分) 答案要点:(12分)基本出发点:发展民族经济,满足人民需要,抵御外国经济侵

36、略。(3分)作用:利用中国的农产品发展棉纺业和面粉加工业,发展了民族工业;对抵御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作用;使无锡、上海的地方经济有一定发展。(6分)其他值得肯定的方面:兴办教育;民族气节。(3分)(二)全国江西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稻米生产及供应日本情况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 台湾对日本的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其余为香蕉、凤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9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其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

37、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自1903年至1945年,台湾人民在生活消费品中的对外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性由13提高到368。 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 回答: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3分)并分析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9分) 参考答案:属殖民地性质。(3分) 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2分)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3分)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

38、易;(2分)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2分)(三)春季高考卷3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毛主席说过边区有三大害,就是迷信,不识字,不讲卫生。迷信一害就又有三大害。第一它害得人们家破人亡第二它害得人们短了志气,生活不好,政治不好,迷信说这是命该如此第三它还要窝藏匪类。世上既然有糊涂人整天疑神疑鬼,也就有混帐人利用他们的糊涂,故意谄出一派胡言,组织许多团体,来干种种招摇撞骗,奸盗邪淫的勾当。 反迷信提纲中国青年第2卷第11期(1940年9月) 材料二 边区群众中的迷信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药卫生工作不普及。群众没有旁的方法战胜疾病,只有相信神仙要老百姓不敬神,就要有科学的发展和普及

39、。 毛泽东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3月22日) 材料三 一贯道及其他类戊的秘密迷信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固然是人民生活的痛苦和文化的落后,但它们在最近迅速发展及其活动的猖獗,则主要是由于地主阶级和特务反革命分子的活动和我们的麻痹应该在公开宣传上强调一贯道是为地主特务反革命分子所利用以进行反革命活动的组织,因此应该取缔,禁止和解散。劝告一切善良的人民不要去加入,已加入的都应退出,以免连累善良。 刘少奇关于开展反对一贯道活动给西北局的信(1950年10月19日)回答(1)据材料1回答,为什么要反对迷信?(2)据材料2和材料3 回答,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迷信现象,为什么?(3)据材料3

40、回答,对于一贯道等带有政治目的的迷信组织和参加这类组织的善良群众,中共的态度和政策是什么? 参考答案:(1)迷信是边区的一大害,它害得人们家破人亡,短了志气,也容易被邪恶势力利用。(2)迷信的根本原因是生活贫困、文化落后和科学不普及,要最终战胜迷信就要普及教育,宣传科学,改善医疗卫生条件。(3)对一贯道等带有政治目的的迷信组织要坚决禁止和取缔,不允许其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参加迷信组织的群众要加以劝告和说服教育,使其脱离这些组织。 9.2003高考(一)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

41、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

42、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6分) 答案要点:(10分) (1)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二)文综春季卷从18世纪至20

43、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1898年买办官僚盛宣怀提出:“各国窃保护之名,分占边疆海口,渐入腹地。处今日而欲散其瓜分之局,惟有照土耳其请各国共同保护。凡天下险要精华之地,皆为各国通商码头;特立铁路矿务衙门,统招中国及各国股份,聘请总铁路司、总矿务司,职分权力悉如总税务司。” 愚斋存稿卷30 材料三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

44、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 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4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10分)(2)材料二中的主张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主张不应肯定,为什么?(10分)(3)材料三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7分)(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13分)10.2004高考(一)全国文综39.(60分)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

46、相当于7亿两黄金。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壮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未,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材料三 “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实际施工的为150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例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等。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概括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6分)及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措施。(8分)(

47、2)“一五”计划为什么把东北作为重点建设地区?(6分)(二)广东历史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人(1934年) 材料二 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材料三 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人口,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

48、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 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 期(1934年)回答:(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7分) 答案要点:内外形势: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2分)国民党军在装备上比红军强大得多;(2分)红军在兵源(征兵)、物资(粮食)等方面都已相当匮乏。(4分) 答案要点:失败原因:指导方针:“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消极防御。(4分)客观形势:敌我双方力量悬殊。(3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