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2近代史的中外关联视角视角1近代中外综合对比19141927年中西社会发展特征的对比西方中国特征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一战;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民主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表现政治: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经济:战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军事国际关系: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酝酿欧洲安全,签订非战公约(选修)政治:北洋军阀政府统治黑暗;人民继续斗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但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很快萧条下去文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外交:参加一战,巴黎和会外交失败重大史实政治:
2、一战和十月革命,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文化:现代艺术兴起,电影迅速发展政治: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革命;从北洋军阀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经济: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文化:新文化运动发展视角2中外民主思想对比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欧洲启蒙思想政治条件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内容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
3、为之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对当时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视角3近代世界对中国的影响120世纪世界形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领域表现政治列强侵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列强共同支配中国到日本独霸中国再到美国控制中国中国革命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领导阶级开始转变为无产阶级,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走苏俄(联)式到走中国式革命道路国际地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其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经济民
4、族工业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较快发展,但经济危机及列强侵华使中国民族工业到后期逐渐萎缩甚至破产思想文化思想解放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广泛传播思想理论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并发展2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项目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运动经济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企业);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社会生活开始变化,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文化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
5、新篇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经济列强资本输出扩张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社会生活及习俗发生变化文化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进一步变化3.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如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
6、3)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如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权、科学为指导思想。4进化论的建立对中国的影响为中国维新派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同时也被帝国主义利用,成为帝国主义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针对训练1(2017南京高三调研)一种观点将英国工业革命归因于市场的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工业革命前夕,中国和英国的市场发育程度不相上下,而在市场宽度(远距离商品贸易开展情况)和深度(不同地区价格差异的标准差)上,中国似乎更胜一筹。上述论证过程能够说明()A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B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中国,而不是英国C政治制度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必要
7、条件D英国工业革命由多种复杂因素促成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就市场因素而言中国更胜一筹,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的原因,可以推出其发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故D项正确。2(2017连云港高三月考)1832年英国议会报告指出:鸦片税是按成本301.75%的税率征收,印度因财政需要无法摒弃它,而且它主要由外国消费者承担。正因为如此,英国政府()A纵容英国烟贩对华走私鸦片B积极谋划对华侵略战争C急于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D禁止印度殖民政府出口鸦片答案A3.据统计: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例,1750年为32.8%,1830年为29.8%,而相应年代的整个欧洲为23.2%和34.2%。其中
8、,中西制造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A数量 B原料C生产目的 D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17501830年中国处于清朝时期,制造业仍以手工生产为主,而同一时期欧洲开始工业革命,采用机器生产,推动产量大幅度提高,故D项正确。41858年11月,清政府同英、法、美三国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这一规定()A有利于增加中国的海关收入B某种程度上利于抵制外来侵略C便利了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D在一定时期内保护了中国市场答案C解析“值百抽五”,实际上固定了进出口的税率。当时,列强工业资本主义发达,这种规定不利于保护中国的市场,便利了列强在华掠夺原料,倾销商品。5(2017南通高
9、三适应性考试)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B中国因固守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随着东西方交流密切,欧洲由崇拜东方向批判、否定东方转变,A项是对材料现象的概述,不是出现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B项从中国自身落后于世界潮流的角度,表述了导致
10、欧洲认识转变的原因,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C项从西方日益强于东方的角度论述欧洲认识转变的原因,不够全面,故C项错误。6(2017南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历史学家马克认为,中西文明的双向交流使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但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启蒙运动者认为惟有向非基督教世界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更是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扩张所追求的社会楷模。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
11、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如果说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但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
12、于批判的理性。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据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为什么会推崇古代中华文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革命与改良两派”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反对神权统治;传统仁君政治可用来开展反对欧洲君主专制。学说: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学说。(2)评分表等级观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一等文明的交流推动中西文明的进步。推动欧洲的发展;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展;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王朝。推动近代中国的进步;维新运动促使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论证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行文流畅。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启蒙思想家过度美化儒家文明。新文化运动过于批判旧传统。二等观点明确;能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部分论据;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三等观点较明确;能从上述12个方面提出部分论据,且表述较为准确;论证表述清楚。四等观点不明确;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表述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