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733.91KB ,
资源ID:24442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442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8课 送李愿归盘谷序.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8课 送李愿归盘谷序.docx

1、专题导航 专题解说 古代序文中,除了书序之外,另一类就是赠序。赠序是为赠人而作。朋友离别,送别者常会赠予对方一篇序,以表达惜别之情或勉励、祝愿之意。在唐宋八大家的文集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赠序。这类文章起源颇早,到了韩愈手中,内容更加丰富,多有议论现实政治、抒发内心感慨、阐述思想主张之作,表现手法上亦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故清代姚鼐有“其文冠绝前后作者”的赞誉。柳宗元、欧阳修也写过不少赠序文,他们有一些重要的文学理论观点,就是在赠序文中提出来的。曾巩的赠序文,颇具韩文的风韵,其文学价值亦不可小觑。学法指导 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赠序,了解赠序的内容、特点及源流,明白该文体的特征。2掌握本专题的

2、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文章中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注意赠序中作者阐述的政治观点和文学主张。第 18 课 送李愿归盘谷序1盘谷原称盘古,即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他在一个混沌的大鸡蛋里孕育成人,出世以后,开天辟地,造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六畜树木、花草虫鱼、人类生灵等等。后人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的功绩,就在盘古出世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盘古寺。后因音讹,传成了盘谷寺。据考,盘谷寺始建于南朝齐建元元年(479),经唐朝扩建以后,成为一处知名胜地。此说与韩愈文对盘谷的释义有所不同。2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归隐文化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产物,道

3、家哲学主张贵柔处下、无为不争,因而信奉者多半趋向于当隐士。儒家的人生态度总体上说是积极进取的,对参政的态度也是积极的,认为“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现代学者钱穆先生有言:“大体言之,儒家主进,道家主退,故知进必知退,乃中国人文大道之所在。”儒道互补,进退相宜,这是中国古人从儒道中获得的伟大的人生智慧,这不仅使中国人获得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且也实现了自身的心身平衡。韩愈,字退之。他的名字正好反映了这种文化心理,学习本篇,不可不察。这篇序文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当时韩愈三十四岁,离开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谋职。韩愈一生热衷仕途,为其政治文学主张奔走呼号,却始

4、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处境艰难,心情抑郁。因此在他的文学主张中,有“文以明道”的一面,也有“不平则鸣”的一面;有痛斥佛老的文字,又不得不承认、同情那些知命安命的隐者。这篇序文显然属于后者。开篇承题,叙作文之原委,并十分简练地勾画出盘谷的山容水貌,而意在渲染出其超世脱俗、曲深闲远的气氛。这恰与隐者的心态相吻合。然而作者文意不在山水,而在于欲归山水中的人;不在隐者之行踪,而在于归隐之缘由。作者别开生面,借李愿之口而述心中的隐曲,描绘三种人:一是“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二是“穷居而野处”的山林隐士,三是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小人。通过对比,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的小

5、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而在最后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浓郁的抒情笔调,咏叹、赞美、祝福、欣羡友人的隐居生活。1读准字音(1)则树旗旄(mo)(2)清声而便体(pin)(3)飘轻裾(j)(4)翳长袖(y)(5)美可茹(r)(6)趑趄(zj)(7)嗫嚅(nir)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分布,罗列(2)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轻盈(3)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妍,美丽;怜,怜爱(4)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维,束缚;加,施加(5)盘之泉,可濯可沿:顺着(6)膏吾车兮秣吾马:喂养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鲜居民鲜少:少屡见不鲜:新鲜葬鲜者自西门:夭折,早死(2

6、)道道古今而誉盛德:谈论,说从此道至吾军:道路余嘉其能行古道:途径、方法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规律,道理(3)疾夹道而疾驰:快速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轻病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憎恨天下欲疾其君者:非议,讥谤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古义:把持权力。今义:用力气,使劲。(2)奔走于形势之途古义:地位和权势。今义:地势或事物的发展状况。5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才畯满前:同“俊”,出众(2)秀外而惠中:同“慧”,聪慧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鲜美

7、的东西(2)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觉得豪壮,认为其壮(3)膏吾车兮秣吾马:膏,名词用作动词,用油脂涂车轴,使之润滑;秣,名词用作动词,用草料将马喂饱7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前有誉”“于其后无毁”“于身有乐”“于其心无忧”(2)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惟安适”(3)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不遇于时者大丈夫”1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写盘谷得名的缘由?答:答案 文章开头一段写盘谷得名的缘由,通过叙述和考释,简要地介绍了盘谷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强调

8、盘谷“宅幽而势阻”,是隐者盘旋的好去处。将人和地两相联系,点明送别的题旨。2文章借李愿之口写了哪三种人?这三种人各有何特点?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样?答:答案 写了“得意人”、“闲居人”和“奔走伺候人”。“得意人”取悦皇帝,手握重权,飞扬跋扈,讲求排场,养尊处优,生活荒淫。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鄙弃。“闲居人”远离名利,无拘无束,安闲自在,不求“有乐于身”,但求“无毁于后”。作者对他们予以充分肯定。“奔走伺候人”不择手段往上爬,在达官贵人面前奴颜婢膝,人格丧尽。作者对他们极为不齿和厌弃。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答案 最后一段着重表达了作者对山林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与开头写到的盘谷来历和

9、周围环境相呼应,其感情基调一致,又与中间提到的三种人有密切关系。既再次明确了对隐士及隐居生活的赞美,又与另外两种人形成了对照映衬,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衬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韩文篇篇出奇,巧妙运用虚托手法是本文最奇特的地方,试说说本文是如何使用虚托手法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答案 本文有四百余字,写作者的话才七十余字,却用了三百多字记述李愿的一番言论。在“愿之言曰”一段中,作者浓墨重彩、全神贯注地描画了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写出他们对人生和仕途的三种不同态度,并且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了隐逸者思想行为的高尚。其实,李愿并非真有这番言论,这是作者运用虚托手法,借李愿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和

10、仕途的看法,这样构思,既赞扬了李愿的归隐,歌颂了他的高风亮节,又避免了溢美之嫌;既把当时那些得意和不得意的小人骂得痛快淋漓,又显得这些都是出自他人之口,“与己一些无涉”。同时,又通过这种丹青手笔,突出了李愿的“一团傲藐不平之慨”,把他的归隐盘谷写成笑傲王侯、鄙视功名的高尚行为。太 行之阳 有盘谷,盘谷之间,泉 甘 而土肥,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且土地肥沃,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 其环两山之间,故草木繁茂,居民稀少。有人说:“因为这个山谷在两山环抱之间,所以曰盘。”或曰:“是谷也,宅 幽而 势阻,隐者之称做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所处的位置深幽而地势阻塞,是隐居所

11、盘 旋。”者盘桓逗留的地方。”盘旋:盘桓,逗留。友人 李愿 居 之。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 之矣。李愿说:“人们叫做大丈夫的人,我太知道他们了。他们把利 泽 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利益与恩泽给予别人,让自己的名望声誉昭著于世,在朝廷做官,进用退 百官 而佐 天子出 令。或罢免官吏,并辅佐皇帝发号施令。利泽:利益恩惠。庙朝:宗庙、朝廷。进退:犹言任免、升降。其 在外,则树旗旄,罗 弓 矢,武夫他们在外地任职,便竖起旌旗,排列执弓带矢之人,武夫在前 呵,从者塞 途,供给之人 各 执 其 物,前面喝道,侍从塞满道路,负责供给的人,各自拿着所需物品,夹道而

12、疾 驰。在路的两边飞快奔跑。旗旄:指高官出行的仪仗。旄,用牦牛尾装饰旗杆的一种旗帜。罗:排列。喜 有赏,怒 有 刑,才畯 满 前,他们高兴就有赏赐,发怒就有刑罚,才华出众的人聚集在他们面前,道古今而 誉 盛德,入耳 而不 烦。谈古说今,赞扬他们的美德,使对方听着顺耳而不感到厌烦。曲 眉 丰颊,清声 而 便体,秀外那些美女,眉毛弯弯面颊丰满,声音清脆而又体态轻盈,容貌秀丽而惠 中,飘 轻 裾,翳 长 袖,而且资质聪慧,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粉白 黛绿者,列屋而 闲 居,妒浓妆艳抹的女子,在一排排的后房中清闲地住着,妒忌别人 宠 而负 恃,争 妍 而取 怜。得到宠爱,依仗自己的美

13、貌,比赛美丽以求得爱怜。粉白黛绿:面颊用粉搽得雪白,眉毛用黛描得青黑。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绿,这里指青黑色。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 者之 所为 也。这就是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当世施展才干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吾非恶 此而 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我并非厌恶这些而故意逃避,只是这是命中注定的,不能侥幸得到也。啊。遇知:得到赏识重用。用力于当世者:指执掌朝廷大权的人。有命:意思是命中注定。幸而致:侥幸求得。穷居而野处,升 高而 望 远,坐茂隐居在偏僻的山野,登上高处而眺望远方,在茂盛的树以终日,濯 清泉 以 自 洁。树下整日闲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以保持自身的清洁。穷居:住

14、在隐僻之处。濯:洗。采于山 ,美可茹;钓于水,从山上摘果子,甜美可食;从水中钓鱼虾,鲜可食;起居无时,惟 适之 安。与其鲜美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与其有 誉 于 前,孰若无毁于其 后;与其有乐于身,当面听到赞誉之辞,不如背后不遭人毁谤;与其身体得到快乐,孰若无忧于其心。不如内心无所忧虑。茹:食。起居无时:作息没有固定的时间。车 服 不不受官车官服的 维,刀 锯 不 加,理 乱 不 知,束缚,也没有遭刀锯刑戮的危险,天下治乱不须知道,黜 陟 不 闻,大丈夫 不遇于时者 之所为也,贬谪升迁一概不闻,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则 行之。我就是这样做的。维:束缚。理乱:

15、即治乱,社会安定与混乱。黜陟:指官员的降职和提升。伺候 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另外一种人则在公卿的门前伺候,奔走在势利途中,足将进而 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 秽 污脚刚迈出又犹豫不前,口刚张开又欲言又止,处于污秽之中而不 羞,触 刑辟 而诛戮,而不知羞愧,触犯刑律而将遭诛戮,即使这样还想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 于 为人万一能侥幸发迹,直到老死才罢休的那些人,比起隐居之士,贤不肖何如也?”不肖与贤何等悬殊?”样子。刑辟b:刑法。辟,法。昌黎韩愈闻其言 而 壮之,与之 酒昌黎韩愈听了这番话而不觉心气为之一壮,就敬他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 之宫。盘 之土,为他唱这首歌说:“盘谷中

16、间,有你先生的家园。盘谷的土地,可以稼。盘之泉,可 濯可沿。盘之 阻,可以耕种。盘谷的清泉,可以洗濯可以盘桓。盘谷山势险阻,谁 争 子 所。窈而深,廓 其 有容。又有谁来争夺你先生的住所。又幽又深,空阔得能广为包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又弯又曲,走过去又绕回到原处。赞叹盘谷的乐趣啊,快乐没有灾祸;虎豹远迹 兮,蛟龙遁 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虎豹的足迹远去啊,蛟龙逃遁深藏;鬼神守护着啊,赶走了灾殃。饮则食兮寿 而 康,无不足兮奚 所望;膏吾注意饮食啊长寿而健康,没有不满足的啊又有什么奢望;给我车 兮秣 吾马,从子于 盘兮,终吾生的车轴上涂油啊,喂饱我的马,跟随先生你去盘谷

17、啊,让我一辈子以 徜徉。”在那儿安闲自得。”涂油使润滑。秣m:喂马。徜徉chnyn:安闲自得的样子。如何对待毁与誉南怀瑾孔子说,我对于人,毁誉都不计较,即如说那个人说某人好,那个人说某人坏,很难据以定论。我的体验,不要轻易攻讦人,也不要轻易恭维人。人很容易上恭维的当。但是我总觉得恭维人比较对,只要不过分的恭维。对于自己要看清楚,没有人不遭遇毁的,而且毁遭遇到很多,即使任何一个宗教家,都不能避免毁。像耶稣被钉十字架而死,就是因为被人毁。而且越伟大的人物,被毁得越多,所以说“谤随名高”。一个人名气越大,后面毁谤就跟着来了。曹操还没有壮大起来的时候,初与袁绍作战,情势岌岌可危,他的部下没有信心,认为

18、会打败仗,很多人都和袁绍有联络,脚踏两边船,以便万一情势不对时,可以倒过袁绍那边去。他们往来的书信资料,曹操都派人查到,掌握在手里,后来仗打下来,胜利了,曹操立刻把这些资料全部毁了,看都不看,问更不问。有人对曹操说,这些人都是靠不住的,应该追究,曹操说,跟我的人,谁不是为了家庭儿女,想找一点前途出路的?在当时是胜是败,连我自己都没把握,现在又何必追究他们?我自己信念都动摇,怎能要求他们?如果追究下去,牵连太广了,到最后找不到一个忠贞的人,就不必去追问了。这也是曹操反用恕道,故意做到能够宽容人。其次古人的句子:“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与人相见,三两句话就说起别人来了,这是通常的事,

19、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如果作为一个单位主管,领导人的人,要靠自己的智慧与修养,不随便说人,也不随便相信别人批评人的话,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个攻讦人的人,他们之间一定有意见相左,两人间至少有不痛快的地方,这种情形,做主管的,就要把舵掌稳了,否则是没有办法带领部下的。另外一些会说人家好话的人,中间也常有问题。李宗吾在他讽世之作的厚黑学里,综合社会上的一般心理,有“求官六字真言”、“做官六字真言”、“办事二妙法”,所谓“补锅法”、“锯箭法”,都是指出人类最坏的做法。有些人最会恭维人,但是他的恭维也有作用的。近代以来,大家都很崇拜曾国藩。其实,他当时所遭遇的环境,毁与誉都是同时并进的。因

20、此他有赠沅浦九弟四十一生辰的一首诗:“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这是说他们当时的处境,左边放了一大堆褒扬令、奖状。右边便有许多难听而攻击性的传单。世间的是非谁又完全弄得清楚呢!多了这一头,一定会少了那一边,加减乘除,算不清那些账。你只要翻开庄子书中那段屠羊说(人名)的故事一看,人生处世的态度,就应该有屠羊说的胸襟才对,所谓“万事浮云过太虚”。据历史上记载,有一个人就有这股傻劲,王安石就有这种书呆子的气魄。王安石这个人,过去历史上有人说他不好,也有人说他是大政治家,这都很难定论。但是王安石有几点是了不起的,意志的坚定,是一般人所不能。他有过“天变不足畏,人

21、言不足惧,祖宗不足法,圣贤不足师”的倔劲。没有把古圣贤放在眼里,自己就是当代的圣贤,可见这种人的气象,倔强得多厉害。相反的,说他是魔道呢?但也难下断语。他一辈子穿的都是破旧衣服,乃至他当宰相的时候,皇帝都看到他领口上有虱子。眼睛又近视,吃菜只看到面前的一盘,生活那么朴素,可是意志之戆,戆得不得了。他对毁誉动都不动,表面上的确不动,实际上内心还是动的。所以这一段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能够做到毁誉都不动心,这种修养是很难的。(有删节)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行之阳有盘谷 阳:山南水北称作“阳”B濯清泉以自洁洁:使洁C闻其言而壮之壮:壮胆D盘之土,可以稼稼:耕种

22、答案 C解析 壮:认为豪壮。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泉甘而土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友人李愿居之杳不知其所之也C.从者塞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伺候于公卿之门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答案 D解析 D 项都是介词,可译为“在”。A 项第一个是连词,表并列;第二个是连词,表转折。B 项第一个是代词,这里;第二个是动词,到。C 项第一个是代词,译为“的人”;第二个是语气助词,判断句的标志。3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濯清泉以自洁A则树旗旄B武夫前呵C处秽污而不羞D飘轻裾,翳长袖答案 D解析 D 项“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飘动。A 项“树

23、”,名词用作动词,竖起。B 项“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C 项“羞”,意动用法,以为羞。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B触刑辟而诛戮C车服不维,刀锯不加D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答案 D解析 D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为被动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

24、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 宅:房屋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

25、同“俊”C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轻盈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殃:灾祸答案 A解析 宅:居,地理位置。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吾非恶此而逃之蚓无爪牙之利B.其在外,则树旗旄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泉甘而土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答案 B解析 B 项都是代词,他。A 项代词;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 项介词,在;介词,被。D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7该段在形容“得意人”与“闲居人”时分别用了什么称谓?表现了作者什么意图?答:答案 对“得意人”即“用力于当世者”,文中用了“人之称大丈夫者”,这些人是因为位高权贵而被称为“大

26、丈夫”,实则并不是真正的“大丈夫”;而“闲居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作者巧妙地在称谓上做点文章,在深藏不露中让读者去感受作者对这两种人物的好恶之感。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译文:(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译文:答案(1)这就是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当世施展才干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2)不受官车官服的束缚,也没有遭刀锯刑戮的危险,天下治乱不须知道,贬谪升迁一概不闻。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送杨少尹序韩 愈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

27、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

28、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选自全唐文第 06 部卷五百五十六)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道都门外祖道: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饯行B其意岂异也岂:难道C予忝在公卿后忝:辱,辱没D杨侯始冠,举于其乡始冠:刚满二十岁答案 C解析“忝”,在这里是谦辞,愧,有愧于。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体现杨巨源高尚品质的一组是()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乡人莫不加敬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

29、言其贤 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ABCD答案 B解析 说的是疏广和疏受二人;是指中世士大夫,而非杨巨源;是疏广、疏受二人辞官而去时的情形。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头交代疏广和疏受二人因年老辞官回乡时朝野相送的盛况,是借以烘托杨巨源令人景仰的美好才德。B文章第三段是对杨巨源辞官离去时情形的推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杨巨源在人们心目中威信的质疑。C作者将杨巨源与中世士大夫放在一块进行对比,更清楚地表现了杨巨源的人品。D全文情真意切,发自肺腑,文末的反复修辞更是对杨巨源高贵品质的极力赞美。答案 B解析 对杨巨源辞官离去时情

30、形的推测,实际上是赞扬杨巨源功成身退、不恋名利的节操。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译文:(2)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译文:答案(1)不过我听说杨君离开的时候,有个宰相很爱惜他的才干,就向皇帝申请任命他做家乡的少尹,不停止他的官俸,还写诗歌来劝勉他。(2)家乡的人没有哪一个不加倍尊敬他,而且告诫子孙要把杨君不离开故乡作为学习的楷模。参考译文古时候疏广、疏受叔侄二人,因为年老,同一天辞掉官职离去。当时,朝廷中的公卿在都城门外大路旁摆设宴席,为他们饯行,乘坐的车驾有数百辆之多。路

31、上旁观的人,有很多为之感叹并流下了眼泪,都称赞他俩的贤明。汉代的史书记载了他们的事迹,而后世擅长绘画的人又把他们的事迹画了下来,这些画到今天依然光彩照人,清清楚楚的仿佛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当他以精通诗经的才能来教育学生的时候,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告丞相离职回到自己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是现今的人比不上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猜想他们辞官的情景难道有什么不同吗?我勉强跻身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为杨侯送行。不知道杨侯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有没有也为他感叹,知道他是贤者,还是不知道他是贤者呢?而史官又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

32、迹,写成传记作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承呢?杨侯不会被冷落吧?我看到当今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因而画还是不画,当然就不必去说它了。不过我听说杨君离开的时候,有个宰相很爱惜他的才干,就向皇帝申请任命他做家乡的少尹,不停止他的官俸,还写诗歌来劝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离京时,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把官府当做自己的家,不做官了就无家可归。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后来到朝廷的。现在他回到故乡,指着那里的树说:“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那条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家乡的人没有哪一个不加倍尊敬他,而且告诫子孙要把杨君不离开故乡作为学习的楷模。古人所谓“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