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434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9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58页
上海市2020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 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08 固体与液体的压强变化分析一、分析压强变化常用到的基础知识:1、 压强: 2、 密度: 3、 柱体对水平面压力的大小等于柱体的重力大小:F = G = mg4、柱形物体的体积: V= sh(长方体) V= h3(立方体) 柱体的底面积:S= ab S= h25、力的概念:力的平衡、压力。 二、常见题目类型:面对的大多是柱形物体或柱形容器内的液体。1、固体:两个柱体叠放(或施加压力); 对柱体进行水平或竖直方向切割; 使柱体发生转动; 叠放、切割+叠放等问题。2、液体:在容器倒入或抽取原液体;在液体中放入或取出物体。三、选择题的分析判断方法:物理公式推导(定性、定量)、数学比例、极限法、

2、分解法、给予数值法等。1、 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判断出两个物体原来的密度、压力、压强的大小关系:可根据 P=F/S、 P=gh或m/V等判断。2、根据要求的未知物理量,确定压强、压力的变化情况,变化量(P、F)。3、结合题目找出改变(增大或减小)P、F的方法。变化的压强可以用P=F/S (对于柱类物体也可用P=gh)或P=P1-P2等分析计算;变化的压力可以用F=mg 、 F=PS 、 F=mg/n( n为比例)或F=F1-F2等分析计算;柱形物体或液体的压强均可以用P=F/S 或 P=gh判断,要看题目提供的条件。分析此类问题应用的知识多,综合性强,应熟练掌握质量、重力、压力、密度、压强及

3、体积、面积等有关知识。一、柱体切割与叠放(一)常见题目类型1只切割不叠放:将甲、乙(或一个)柱形物体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如图1)。图1甲乙h 甲乙(b)(a)图2乙甲2切割加叠放:将甲、乙(或一个)柱形物体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切去某一厚度(体积或质量)并叠放在对方(或自己)上面(如图2)。3柱体旋转: 乙甲甲乙 (二)例题分析【例题1】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的大小关系为 甲乙图1Ap甲p乙 m甲m乙 Bp甲m乙

4、 Cp甲p乙 m甲m乙 Dp甲p乙 m甲=m乙 【答案】C【解析】第一步先比较甲与乙密度的大小关系: 第二步比较变化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运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高度。第三步用P=P原来P比较切割后压强的大小 第四步根据P=F/S判断质量的大小。 【例题2】如图2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2甲乙AP甲可能小于P乙 BP甲一定大于P乙CP甲可能大于P乙 DP甲一定小于P乙【答案】D【解析】此题的关键是比较切去部分质量(压力)

5、的大小关系。方法一:物理公式推导。因为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根据p gh可得 甲ga=乙gb 即甲a=乙b m甲 m乙图 3 乙hh设切去的质量分别为 m甲、m乙,切去的厚度为h(如图3所示),则 m甲: m乙=甲V甲:乙V乙=甲aah :乙bbh = a/b1 即 m甲 m乙。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时(图4),则此时图 4甲 乙m乙m甲对于甲:增加的压力为m乙g小于切去的压力m甲g,对于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与原来比变小,因为底面积S甲不变,根据p甲=F甲/S甲所以甲的压强与原来的比要变小。同理叠放后乙的压强与原来的比变大。故选D。方法二

6、:物理公式推导。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切去的厚度为h。根据p gh可得 甲ga=乙gb 甲a=乙b 甲切去部分的重力 G甲切=甲gV甲切=甲ga2h 乙切去部分的重力 G乙切=乙gV乙切=乙gb2h 由、可得 G甲切 :G乙切 =甲ga2h :乙gb2h =a/b1 即 G甲切G乙切 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时,则此时对于甲:增加的压力为G乙切小于切去的压力G甲切,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力与切去前比较 F甲F甲前,因为底面积不变,所以压强p甲=F甲/S甲变小。同理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乙=F乙/S乙变大。故选D。方法三:利用转化法比较切去部分

7、的压力大小。图 5 乙甲乙 乙甲乙如图5所示,设切去的部分分别为甲、乙,然后转动90。后立在水平地面上,此时他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因为还是原来的高度),由于S甲S乙,所以对水平面的压力F=PS为DF甲DF乙。图 6甲 乙乙甲叠放后如图6所示,再运用方法一(或二)即可比较甲与乙对水平面压强的大小关系。【例题3】(2019年上海中考题)如图3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 S),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 S,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乙

8、图3AP甲p乙, P甲p乙 BP甲p乙, P甲p乙CP甲p乙, P甲p乙 D . P甲p乙, P甲p乙【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的受力面积变大,故对地压强变小。乙的受力面积变小,对地压强变大。而原来二者的对地压强相等,所以可得p甲p乙。又因为二者都是均匀柱体,所以其压强可以用公式pgh来计算。原来P甲P乙 即甲gh甲=乙gh乙 因为 h甲h乙 所以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为甲乙。翻转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P甲=甲gh甲,P乙=乙gh乙,因为h甲=h乙,甲乙,所以 P甲P乙 。【例题4】如图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

9、相等。现从甲、乙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F甲和F乙的关系是图4甲乙AF甲一定大于F乙 BF甲可能大于F乙CF甲一定小于F乙 DF甲可能小于F乙【答案】C【解析】先根据原来提供的已知条件(切去前),推导出有关的物理量(如密度的大小关系、质量的大小关系、压强的大小关系等),像本题a. 原来甲与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根据pgh可知:甲gh甲乙gh乙 因为h甲乙b. 根据pF/S可知:因为S甲S乙 p甲=p乙 所以甲与乙的压力关系为:F甲乙 所以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 即甲与乙的压力关系为:F甲 F乙 比较原来与现在的相同的物理量即

10、可得出结果。像本题:原来甲与乙的压力关系为:F甲 F乙故压力的变化量 F甲一定小于F乙。【例题5】(2018年上海中考题)如图5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的高度相同,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甲 、 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 m乙 B甲 乙,m甲 乙,m甲 m乙 D甲 乙,m甲 乙。再根据h甲= h乙 m甲m乙的结论进行推理可得:当h甲h乙时,m甲m乙。因为切去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即h甲h乙所以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所以选D。【例题6】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甲和乙两个物体的

11、质量相等,密度关系为甲乙,若把它们都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两个正方体剩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A p甲p乙 B p甲p乙 C p甲p乙 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C 【解析】甲和乙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m甲m乙,即甲V水=乙V乙,因为甲乙,所以甲、乙的体积关系为 V甲V乙,其大小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甲乙如图6 所示,底面积的大小关系为S甲S乙,m甲m乙,压力的大小关系为F甲F乙,根据p=F/S=G/S=mg/S,原来甲、乙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甲p乙。若把它们都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两个正方体剩下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都不变,还是p甲p乙。所以选C。【例题7】如图7所示,

1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A、hB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A、pB的关系是AhAhB,pApB BhAhB,pApBChAhB,pApB DhAhB,pApB图7AB【答案】A【解析】由原来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可知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即hA=hB时,mAmB。现在剩余部分的质量是mA=mB,可推导出剩余部分的厚度hAhB。剩余部分的质量是mA=mB,压力FA=FB,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根据pF/S,可以得出pApB。这道题的关键是运用数

13、学知识分析比较。(三)练习题1(2020宝山一模)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2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 )图2甲乙Ap1p2 B p12+p22 C D【答案】D 2(2020崇明一模)8、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压强、比较,正确的是( )甲乙图3A可能是B一定是C可能是D一定是【答案】B3(2020虹口一模)8如图4所示,形状、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力

14、分别为F甲、F乙,将它们顺时针旋转90,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甲、p乙,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若p甲p乙,则( ) 图4 乙甲甲乙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答案】A4(2020嘉定一模)8如图3所示,质量和高度都相等的均匀实心圆柱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底面积大于乙的底面积。现按不同方法把甲、乙分别切下一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其中可能使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的方法是( )A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质量图3甲乙B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体积C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的厚度D沿竖直方向切去相等

15、的质量【答案】B5(202闵行一模)10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甲、乙均顺时针翻转90,如图5所示。若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 )Ap甲一定小于p乙 Bp甲一定等于p乙Cp甲可能等于p乙 Dp甲一定大于p乙甲乙图5【答案】D6(2020普陀一模)8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沿竖直方向在两个正方体上分别截去一部分,若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正方体( ) 甲乙图3A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可能p甲p乙B剩余部分的底面积一定相等C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可能

16、相等D剩余部分的体积可能相等【答案】D图2甲乙7(2020青浦一模)8 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正方体上方截去,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同,如图2所示,则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关系是( )Am甲一定大于m乙Bm甲一定小于m乙 Cm甲可能小于m乙Dm甲可能等于m乙【答案】A8(2020松江一模)8如图4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关于甲、乙的密度甲、乙和对地面压力变化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图4甲乙A甲乙,F甲F乙B甲乙,F甲F乙C甲乙,F甲F

17、乙 D甲乙,F甲F乙【答案】A9(2020徐汇一模)9如图4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d后,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甲、p乙,则( )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可能小于p乙 Cp甲一定等于p乙Dp甲可能等于p乙【答案】AAB甲乙图410(2020杨浦一模)10. 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将圆柱体A、B分别置于它们的上方,甲、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如图4所示。现将A、B位置互换,互换前后甲、乙上表面受到压强变化量大小分别为pA、pB,互换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

18、)ApA=pB,p甲p乙BpApB,p甲=p乙CpA=pB,p甲p乙DpA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判断【答案】A1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甲对水平面的压强比乙小,下列方案中一定能使甲对水平面压强大于乙的有方案:图2甲乙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上方将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A0个 B1个 C2个 D3个【答案】B【解析】原来是甲对水平面的压强比乙小,即p甲p乙,且S甲S乙。将甲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剩余部分上方,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受力

19、面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p=F/S 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而乙对地面的压强没变,甲对水平面压强不一定大于乙对水平面压强。将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此时因为乙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都变为了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公式p=F/S可知乙对地面的压强不变。而对甲来说受力面积没变,压力增大,所以甲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但甲对水平面压强不一定大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甲的上方,此时乙对地面的压力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而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公式可知乙对地面的压强将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甲此时对地面的压力为1/2G乙+G甲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

20、,而甲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于乙跟地面的受力面积,所以根据p=F/S可知甲对水平面压强一定大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选B。13如图3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现从甲、乙正方体左侧沿竖直方向切去部分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的关系是图3甲乙AP甲一定大于P乙 BP甲一定小于P乙CP甲一定等于 DP甲可能等于P乙【答案】C【解析】因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实心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F甲=F乙,由图可知:底面积S甲S乙,根据P=F/S可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强;从甲、乙正方体左侧沿竖直方向切去部分后,他们对地面的压强都不发生

21、改变,即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 =0。所以选C。(注意:此题与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无关)。14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的大小关系为 甲乙图4Ap甲p乙 m甲m乙 Bp甲m乙 Cp甲p乙 m甲m乙 Dp甲p乙 m甲=m乙 【答案】C【解析】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可得甲gh甲=乙gh乙 因为h甲h乙 所以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切去的相同厚度为h时,减小的压强为P=gh P甲:P乙=甲gh:乙gh=甲:乙 故P甲P乙比较

22、剩余部分的压强:因为剩余部分的压强为P=P原来P所以P甲P乙。根据 F=PS比较剩余部分的压力:因为 P甲P乙 S甲S乙 所以 F甲F乙,m甲m乙。所以选C。15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的关系是甲乙图5AF甲一定大于F乙 BF甲可能等于F乙CF甲一定小于F乙 DF甲可能小于F乙【答案】A【解析】因为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根据p gh可得 甲ga=乙gb 即甲a=乙b设切去的质量分别为 m甲、 m乙,切去的厚度

23、为h,则 m甲 : m乙=甲V甲 :乙V乙 = 甲aah :乙bbh = a/b1 m甲 m乙,对地面减小的压力 F甲F乙。所以选A。16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等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一定小于p乙Cp甲可能大于p乙Dp甲可能等于p乙【答案】B【解析】因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根据pgh可得 甲ga=乙gb 因为甲乙 所以ab。如图6所示: 图6 甲乙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等质量后,减小的压强为 PF/ SG/Smg/S,因为S甲 S乙 所以

24、 P甲P乙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剩余= p原来P,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p甲p乙。所以选B。17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密度比乙大,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Ap甲p乙,m甲m乙 Bp甲p乙,m甲m乙Cp甲p乙,m甲m乙 Dp甲p乙,m甲m乙【答案】A【解析】因为均匀正方体甲的密度比乙大,给的已知条件少,本题只能逐个选项进行判断。选项A,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即甲gh甲乙gh乙 因为甲乙 所以h甲h乙,S甲S乙,根据 F=PS可知,F甲 F乙 m甲m乙 。该选项正确。选项B。由A可知,是错的。选项C。若p甲p乙,即甲

25、gh甲=乙gh乙 因为甲乙 所以h甲h乙,S甲S乙,根据 F=PS可知,F甲 F乙 m甲m乙 选项C错。同理选项D也错。所以选A。18如图8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高度部分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甲、乙和原来的压强P甲、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图8 甲乙A甲乙,P甲=P乙B甲=乙,P甲=P乙C甲乙,P甲P乙D甲P乙【答案】C【解析】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高度部分后,剩余部分的高度为h甲h乙,因为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可得甲gh甲=乙gh乙 因为h甲h乙 所以甲乙。切去的厚度为h时,减小的压强为P=gh P甲:P乙=甲g

26、h:乙gh=甲:乙 故P甲P乙原来的压强等于剩余部分的压强加切去部分的压强 P原来=P剩余+P所以P甲P乙。所以选C。19如图9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若甲、乙所切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关于甲、乙的密度甲、乙和剩余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图9甲乙A甲m乙 B甲乙,m甲乙,m甲m乙 D甲乙,m甲乙。再根据切去的高度h甲h乙 时m甲m乙的结论进行推理可得:当h甲=h乙时,m甲m乙,所以选C。20如图10所示,高度相同的均匀实心圆柱体A和正方体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直径等于B的边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分别在两物体上沿

27、图中虚线竖直切下底面积相等的部分,并将切下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则ApA可能大于pBBpA一定大于pBCpA一定小于pBDpA一定等于pB图4BA【答案】B【解析】因为A的直径等于B的边长,所以底面积为SASB。分别在两物体上沿图中虚线竖直切下底面积相等的部分时,由于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也相等,所以根据F=PS 判断切去部分的压力为FAFB;将切下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时,增大的压强为PF/S,因为SASB FAFB 所以 PA PB;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P =P原来+P,而P原来相同, PA PB,所以 pApB所以选B。21如图11所示,

28、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甲、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压强p甲、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h甲乙图11 A甲乙 , p甲 p乙 B甲乙 ,p甲 p乙C甲乙 ,p甲 p乙 D甲乙 ,p甲 p乙【答案】C【解析】对甲、乙剩余的部分进行分析: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高度也相等,体积为 V甲V乙,根据=m/V,得出甲乙。现把甲、乙剩余部分立起来(顺时针转动90度)变为图12,因为甲与乙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即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而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根据p=F/S可知p甲余p乙余。图12图 11 乙乙余甲余

29、甲 乙乙余甲余因为甲与乙原来的高度(切去前)与剩余部分的高度即图12的一样高,故原来甲、乙的压强也为p甲 p乙。所以选C。22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甲的凹陷程度比较深。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对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12所示,则图12乙甲 A甲切去的质量一定比乙小 B它们切去的质量一定相同C甲切去的高度一定比乙大 D它们切去的高度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剩余部分对海绵的凹陷程度如图12所示是相同的,即甲、乙对海绵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可得甲gh甲=乙gh乙 因为h甲h乙 所以甲乙。原来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在相同的海绵上,甲的凹陷程度比较深,即甲的压强比乙

30、的大。减小的压强为P=P原来P剩余,所以P甲P乙 即甲gh甲乙gh乙 因为甲乙 所以h甲h乙。减小的压力DF=DpS DF甲DF乙,甲切去的质量一定比乙大,故A、B错。故选C。2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如图13所示,则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图13甲乙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答案】A【解析】运用数学推理:因为原来h甲 h乙时, m甲m乙,所以当h甲= h乙时, m甲m乙,即F甲F乙。原来甲、乙的质量m相等,体积关系为V甲V乙

31、,根据=m/V可知:甲、乙密度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因为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h剩余相等,甲乙,根据P=gh可知: p甲p乙。所以选A。24如图14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实心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的关系是 图14 BA A mA一定大于mB B mA可能大于mBC mA一定小于mB D mA可能等于mB【答案】C【解析】运用数学推理:因为原来h甲= h乙时,F甲F乙,所以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m甲m乙,现在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h甲= h乙时,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所以选C。25如

32、图15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B高度相等,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若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则剩余部分的厚度hA、hB及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A、pB的关系是图15ABAhAhB,pApB BhAhB,pApBChAhB,pApB DhAhB,pApB【答案】A【解析】运用数学推理:因为原来h甲= h乙时,FAFB,即 m甲m乙,所以当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使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时,m甲=m乙,剩余部分的厚度h甲h乙。根据PF/ S判断,剩余部分的质量相等,m甲=m乙,但是底面积SASB,所以pApB故选A。26如图16所示,底面

33、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F乙。若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则截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关系是 甲 乙 图16 Am甲一定小于m乙; Bm甲可能小于m乙;Cm甲一定大于m乙; Dm甲可能大于m乙。【答案】C【解析】运用数学推理:因为原来h甲h乙时,F甲F乙,即 m甲m乙,所以当在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时,h甲=h乙,截取的质量m甲m乙。故选C。27. 如图17所示,高度相等的均匀圆柱体A、B置于水平地面上,A对地面的压强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不同的厚度, 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恰好相等。关于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和厚

34、度hA、hB的判断,正确的是A B B图17AhAhB,mA=mBBhAhB,mAmBChAmBDhAhB,mA=mB【答案】B【解析】 题目给的条件是:切去不同的厚度,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原来的高度相等。若切去部分高度hA=hB,则剩余部分的高度为hA=hB,且mA=mB,若切去部分高度hAhB,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若切去部分高度hAhB,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故选B。28如图18所示,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在它们的上部分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关系是甲乙图

35、18AF甲F乙 P甲F乙 P甲P乙CF甲P乙 DF甲F乙 P甲P乙【答案】D【解析】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可得甲gh甲=乙gh乙 因为h甲h乙 所以甲乙。切去相同的体积V甲=V乙 因为甲乙,根据mV所以切去的质量m甲m乙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对于甲:受力面积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为F甲= F甲余+m乙gm甲g 比原来的变大,由P=F/S知甲对地面的压强变大。同理,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小。根据F=PS可知:P甲P乙 S甲S乙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 F甲F乙。故选D。29如图19所示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相同,沿竖直方向从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并将

36、切除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图19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都有可能【答案】A【解析】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因为S甲S乙所以对桌面的压力F=pS,F甲F乙,质量m甲m乙,当沿右侧分别切去相同比例n时,设甲截取一部分为m甲,设乙截取一部分为m乙,因为切去相同的比例,所以切去的质量m=nm m甲m乙。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甲、乙增大的压强关系: P甲F甲/ S甲m乙g/S甲 P乙F乙/ S乙m甲g/S乙因为m甲m乙 S甲S乙 所以 P甲 P乙原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按相同的比例截取一部分后

37、,剩余部分的压强仍然相等;所以叠放后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P原来+P。一定是p甲p乙。故选A。30如图20(a)所示,质量、高度均相等的甲、乙两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各自沿水平方向割去相同的厚度,并将割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20(b)所示。若此时切去部分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甲、F乙、p甲、p乙,则 甲乙(b)(a)图20乙甲A F甲F乙,p甲p乙。 B F甲F乙,p甲p乙。C F甲F乙,p甲p乙。 D F甲F乙,p甲p乙。【答案】B【解析】甲、乙两圆柱体的质量、高度均相等,即h甲= h乙 时 m甲m乙 进行推理:当割去相同的厚度时h甲=h乙,m

38、甲=m乙 。当将割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时。此时切去部分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压力等于切去部分的重力,因为m甲g=m乙g 所以 F甲F乙。因为图(b)受力面积均为甲的横截面积,所以切去部分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压强p甲p乙。所以选B。31如图2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质量相同的一部分,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图21甲乙Ap甲p乙 Bp甲p乙Cp甲p乙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答案】A【解析】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体各切除质量相同的一部分时,DF甲=DF乙 。因为DF=p

39、DS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p甲p乙,所以切去部分的底面积为DS甲=DS乙,甲与乙剩余的底面积为S甲S乙。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面,增大的压强为PF/ S因为DF甲=DF乙 S甲S乙 所以 P甲P乙 现在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P=P原来+P。即p甲p乙故选A。32如图22所示,把质量为m1、m2的实心正方体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铁铝),它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若在铁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放在铝块上面,此时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1,铝块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为P2,则m1、m2及P1、P2的大小关系为 图22 Am1m2 P1P2 Bm1m2 P1P2Cm1m2 P1P2

40、 Dm1m2 P1P2 【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S1S2,因实心正方体铁块和铝块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所以,由F=pS可得:F1F2,因水平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且G=mg,所以,G1G2,m1m2,故A、C不正确;在铁块上方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放在铝块上面时,两者的受力面积不变,设铁块截取的质量为m,则铁块对桌面的压强变化量 P1F / S1mg/S1铝块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2= P2F / S2mg/S2因S1S2,所以 p1p2,故D不正确,B正确。故选B。33. 甲、乙两个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23(a)、(b)所示,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将它们沿竖直

41、方向切下相同比例的部分后,再把甲切下部分放在甲剩余部分的下方,把乙切下部分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方,如图23(c)、(d)所示,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变为P甲、P乙。若P甲=P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b) 图23 (c) (d) (c) (d)A P甲一定小于P乙 B P甲一定大于P乙C P甲可能大于P乙 D P甲可能等于P乙【答案】B【解析】把甲切下部分放在甲剩余部分的下方,把乙切下部分放在乙剩余部分的上方时,如图(c)(d),压力都没有变,而乙的受力面积变小,故乙的压强变大;而甲的受力面积未变,故压强未变。现在P甲=P乙,则原来P甲一定大于P乙。故选B。34甲、乙两个等高的实心均匀圆柱

42、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前和p乙前,如图24所示。把它们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甲剩余部分质量大于乙;再将甲截下部分置于乙上方中央,乙截下部分置于甲上方中央,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后和p乙后。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图24甲乙Ap甲前可能等于p乙前 Bp甲后一定等于p乙后Cp乙前可能大于p甲后 Dp甲前一定大于p乙后【答案】D【解析】A、根据甲、乙等高,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V甲乙,根据P=gh,甲乙,h甲前=h乙前 ,则p甲前p乙前 故A错误截去前后图象对比情况如图:B、截取以后S甲后S乙后,G甲后与G乙后的重力关系不能确定,所以P甲后和p乙后关系不能确定,故B错误。

43、C、乙前和甲后相同高度,上部分重力相同,下部分甲后重力较大,则G甲后G乙前,S甲后S乙前,根据p=F/S得,p乙前G乙后,S甲前p乙后,故D正确。故选D。35如图25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一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后,若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仍相同,则关于切去的质量m和高度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5甲乙Am甲m乙。 Bm甲m乙。Ch甲h乙。 Dh甲h乙。【答案】B【解析】原来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 P甲F甲/ S甲G/Sm甲g/SP乙F乙/ S乙G/Sm乙g/S乙 m甲/S甲m乙/S乙。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一部分,并

44、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后,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仍相同,则现在甲与乙的质量关系为m甲/S甲m乙/S乙。因为甲与乙的底面积不变,所以 m甲:m乙=m甲:m乙 m甲+m乙=m甲+m乙 所以m甲m乙故选B36如图26所示,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现从两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使它们剩余部分的体积相等,则甲、乙对地面的压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图26甲乙AF甲一定小于F乙BF甲一定大于F乙CF甲可能小于F乙DF甲可能大于F乙【答案】B【解析】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等,质量相等m甲m乙,因为V甲V乙所以甲与乙密度的关系甲乙。它们剩余

45、部分的体积相等时,因为甲乙,根据mV可知:m甲m乙,所以F甲一定大于F乙故选B。37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正方体上截去一部分,且截去部分的质量相等,如图27所示,则所截去的高度h甲、h乙的关系是图27hAh甲一定大于h乙Bh甲一定小于h乙 Ch甲可能大于h乙Dh甲可能等于h乙【答案】B【解析】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可得甲gh甲=乙gh乙 因为甲乙 所以h甲h乙,如图27(a)所示。 图27(a)甲乙现截去部分的质量相等,设甲、乙的边长分别为a、b,切去的质

46、量分别为 m 甲、 m乙,切去的厚度为h甲、h乙, m甲= m乙 甲V甲=乙V乙 甲aah甲=乙bbh乙 因为甲a=乙b 所以ah甲=bh乙因为ab 所以h甲h乙故选B38如图28所示,正方体物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余的体积、压强均相同,则切去的质量m甲、m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乙甲图28 Am甲m乙 p甲p乙 Bm甲m乙 p甲p乙Cm甲m乙 p甲p乙 Dm甲m乙 p甲p乙【答案】D【解析】甲、乙二者剩余的体积、压强均相同,因为S甲S乙 所以甲余的高度h甲h乙。根据P=gh可得甲gh甲=乙gh乙 因为h甲h乙 所以甲乙。因为二者切去的

47、体积为V甲V乙 甲乙 所以m甲m乙。当剩余的高度h甲h乙时,p甲=p乙。进行推理:原来h甲=h乙时,p甲p乙故选D。39如图29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的关系是图29甲乙AF甲一定大于F乙 BF甲一定小于F乙 CF甲可能大于F乙 DF甲可能小于F乙【答案】B【解析】甲、乙两个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设甲、乙的边长分别为a、b,根据p gh可得甲ga=乙gb。设切去的质量分别为 m甲、m乙,切去的厚度为h, m甲: m乙 =甲V甲:乙V乙

48、=甲aah:乙bbh = a:b因为ab 所以 m甲 m乙即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甲、F乙的关系是F甲一定小于F乙故选B。40如图30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实心均匀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且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现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则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化量F甲和F乙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甲和p乙 关系正确的是 甲乙图30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答案】D【解析】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 因为S甲S乙 所以 F甲F乙。因为原来甲、乙的体积相同时,F甲F乙。现将甲、乙分别从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

49、相同体积时(切去的比例n相同),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变化量均为原来的n倍,F甲=nF甲F乙=nF乙 所以F甲:F乙= F甲:F乙F甲F乙 。因为底面积未变,所以甲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p甲和p乙均为原来的n倍,p甲=F甲/S甲=nF甲/S甲=np甲p乙=F乙/S乙=nF乙/S乙=np乙p甲:p乙= np甲:np乙=1所以p甲p乙故选D41如图31所示,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比例,则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 、p乙的关系是 图31甲乙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

50、答案】D【解析】正方体甲、乙的质量相同,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面的压力相同。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比例,则减小的压力也相同,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仍相同F甲=F乙。根据p=F/S F甲=F乙,S甲S乙。所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 、p乙的关系是p甲p乙。故选D42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密度的大小关系为甲乙。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使剩下的高度相同,它们剩余部分质量为m甲、m乙,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的大小为F甲、F乙,则Am甲m乙,F甲F乙 Bm甲m乙,F甲F乙Cm甲F乙 Dm甲m乙,F甲F乙【答案】D【解析】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51、,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根据pgh可得甲gh甲=乙gh乙 因为甲乙 所以h甲h乙,如图32所示。因为 S甲S乙,所以对地面的压力为F甲SB;根据p=F/S可知:A.B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ApB。当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时;A小孔的重力为GA,则GA/GAS孔/ SA,B小孔的重力为GB,则GB/GBS孔/ SB,因为GA= GB,所以GAFB;由于A.B的底面积不变,SASB;则根据Pp=F/S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A可能会与pB相等,故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可行。当竖直打孔时,由于物体仍是柱状体且高度不变,则根据pgh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所以,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时剩余部

52、分对水平面压强仍是pApB,故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不可行。A竖直打孔,A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B水平打孔,由于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根据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B减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可以达到相等,故A竖直打孔B水平打孔可行;A水平打孔,由于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根据pFS可知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A减小,B竖直打孔,B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ASB)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中分别盛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和乙,它们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下列选项中,一定能使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操作方法是A B甲乙图2分别倒入相同深度的液

53、体甲和乙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和乙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ABCD【答案】A【解析】第一步,先比较甲与乙密度大小的关系:因为甲和乙它们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p甲=p乙 根据pgh可知:甲gh甲乙gh乙。因为h甲乙。第二步,把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判断排除:分别倒入相同深度的液体甲和乙时,增大的压强为P甲=甲gh P乙=乙gh 因为甲乙,所以P甲P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 P原来+P 结果是P甲P乙,故可以。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和乙时,因为是柱形容器,所以增加的压力相同,根据PF/ SG/Smg/S可知:P甲P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 P原来+P,

54、结果是P甲P乙,故不可以。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时,根据mV可知,m甲m乙,F =mg,液体对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为F甲 F乙,根据p=F/S,F甲 F乙,S甲S乙,增大的压强可能变大、变小或相等。所以无法定量比较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故不可以。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和乙时,根据mV可知,m甲m乙,F =mg,液体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力为F甲 F乙 ,根据p=F/S,F甲F乙,S甲S乙,所以无法定量比较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故不可以。故答案选A。 【例题3】如图3所示,底面积不同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已知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

55、一定体积的液体,使剩余部分的液面相平,则剩余部分对容器底的压力F甲和F乙、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 甲 乙图3A F甲F乙, p甲p乙 B F甲F乙, p甲p乙C F甲F乙, p甲p乙 D F甲F乙, p甲p乙【答案】A【解析】第一步:先比较甲与乙密度的关系。原来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根据F= G= mg,即甲与乙液体的质量相等m甲m乙,因为V甲V乙,所以根据=m/V可得出甲与乙密度的关系为甲乙。第二步:比较剩余液体的质量关系。根据原来甲与乙液体的质量相等m甲m乙时深度h甲h乙,进行推理可得出:当剩余部分的液面相平即h甲= h乙时,m甲m乙,即甲剩余液体的质量大于乙剩余的质量。第三

56、部:比较剩余部分对容器底的压力F甲和F乙、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因为剩余部分m甲m乙,所以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 F乙,而S甲S乙,根据P=F/S可知剩余部分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p甲p乙。故选A。1甲乙两个轻质圆柱形容器(S甲S乙)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不同液体,如图1所示,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图1甲乙A两种液体的密度相等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D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答案】B【解析】A因为S甲S乙,h甲=h乙,所以 V甲V乙。根据=m/V ,m甲=m乙,V甲V乙。得出甲与乙的密度大小关系为甲乙。B因为柱形容器,所以液体

57、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等于液体的重力大小,因为m甲=m乙,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C根据P =gh 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D根据P=F/S=G/S=mg/S可知:甲乙两个轻质圆柱形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为液体的重力,F甲=F乙,因为S甲S乙,所以水平地面的压强压强P甲P乙。故选B。2如图2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液体,且剩余液体的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均为h,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压力F的关系是图2乙甲hAp甲=p乙;F甲 F乙 Bp甲=p乙;F甲p乙;F甲 F乙 Dp甲p乙;F甲 F

58、乙【答案】D【解析】原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F甲=F乙,液体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液体的质量相等:m甲 =m乙。 因为 V甲V乙 所以甲与乙的密度大小关系为甲乙。现剩余液体的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均为h,即h甲=h乙根据P =gh 甲乙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根据h甲h乙 m甲m乙的结论进行推理可得:若h甲=h乙时,m甲m乙。所以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的关系是F甲S乙)。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注入相等高度的甲、乙两种液体后,则以下关于液体的密度甲、乙及此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甲、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图3乙甲A甲乙,p甲p乙B甲乙,p甲p乙C甲p乙 D甲乙,p甲p乙;F甲

59、 F乙 Bp甲p乙;F甲 F乙 Dp甲=p乙;F甲p乙。故选A。5底面积不同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A和B被置于水平桌面上,它们原先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5所示。若从这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A 、pB的大小关系是图5甲A乙BA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B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p甲可能大于p乙。C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甲可能大于p乙。D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答案】B【解析】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即m甲m乙,因为V甲V乙 ,所以甲与乙的密度大小关系为甲乙。A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剩余的质量仍相同,即m甲余m乙余,液体的

60、压力相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同。因为S甲S乙, P=F/S,所以p甲一定小于p乙。B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因为V甲=V乙 ,甲乙,所以减小的质量为m甲m乙,剩余液体的质量为m甲m乙,根据P=F/S=G/S=mg/S 可知p甲可能大于p乙,p甲可能小于p乙,p甲可能等于p乙,故B正确。C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的深度相同,根据P =gh 甲乙可知,p甲一定小于p乙。故C、D均错。故选B。6如图6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此时两液面齐平。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两液面仍保持齐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

61、系是A pApB, FAFB。 B pApB, FAFB。C pApB, FAFB。 D pApB, FAFB。图6甲A乙B【答案】A【解析】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即m甲m乙,因为V甲V乙,所以甲与乙的密度大小关系为甲乙。若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两液面仍保持齐平,根据原来h甲= h乙 m甲m乙的结论进行推理可得:现在h甲=h乙时,m甲=m乙,液体的压力相等F甲=F乙。根据P=F/S S甲S乙,可得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所以选A。7如图7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部分液体,液面仍保持相平,若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

62、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AB图7甲乙ApApB,FAFB BpApB,FAFBCpApB,FAFB DpApB,FAFB【答案】D【解析】原来两液面相平,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部分液体,液面仍保持相平,可得出液体减小的深度相同。甲对A底部压力的变化量大于乙对B底部压力的变化量,即深度相同时,甲的压力大于乙的压力,即h甲= h乙 F甲F乙。剩余液体的深度相同,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的关系是FAFB。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 的关系是P=F/S S甲S乙,所以pApB。所以选B。8如图8所示,在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已知水酒)

63、,其中 a、b两点深度相同,a、c两点距容器底部的距离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8A甲盛的是酒精,乙盛的是水 B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C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上,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 D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质量比酒精大 【答案】D【解析】因为m水 =m酒 水酒,所以 V水V酒,甲盛的是水,乙盛的是酒精。A错。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上时,V水=V酒,以上的质量为m水m酒 ,在a、b两点水平面以上时,V水=V酒,以上的质量为m水m酒 。B、C错。在a、c两点水平面以下时,V水=V酒,以下的质量为m水m酒 。 故选D。9如图9所示,两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甲

64、、乙两种液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使甲、乙剩余部分的深度均为h,若此时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抽出部分的质量m甲、m乙及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图9甲h乙Am甲m乙 p甲p乙Bm甲m乙 p甲p乙 Cm甲m乙 p甲p乙 Dm甲m乙 p甲p乙【答案】D【解析】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甲、乙剩余部分的深度均为h,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F甲=F乙,液体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液体的质量相等:即m甲 =m乙。 因为V甲V乙 所以甲与乙的密度大小关系为甲乙。根据h甲= h乙 m甲m乙的结论进行推理可得原来是h甲h乙时,m甲m乙。因为甲、乙

65、抽出部分的质量m =m原来 m余,m原甲m原乙。m余相同,所以m甲m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变化量p甲、p乙的大小关系是: F甲F乙。S甲S乙,根据 P甲F甲/ S甲所以p甲p乙。所以选D。10如图10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经下列变化后,两容器中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和pB,其中可能使pA = pB的是 甲A B乙图10 甲、乙各自抽取相同体积的原有液体 甲、乙各自抽取相同质量的原有液体 甲、乙各自抽取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甲、乙各自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AB与与C与D与与【答案】C【解析】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即m甲m乙,因

66、为V甲V乙 ,所以甲与乙的密度大小关系为甲乙。因为F甲F乙, S甲S乙 ,根据P=F/S知两容器中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pB。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因为V甲=V乙 ,甲乙,所以减小的质量为m甲m乙,剩余液体的质量为m甲m乙。剩余液体的压力为F甲F乙。根据P=F/S可知剩余液体的压强p甲可能大于p乙,p甲可能小于p乙,p甲可能等于p乙,故可能。 甲、乙各自抽取相同质量的原有液体后,原来即m甲m乙,现在剩余的质量仍相同。根据P=F/S可知剩余液体的压强p甲大于p乙,故不行。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的深度h甲h乙,根据P =gh 甲乙可知,p甲可能大于p乙,p甲可能小于p乙,p甲可能等

67、于p乙,故可能。 甲、乙各自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增大的压强P =gh P甲P乙,原来的压强为pApB。所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ApB。故不可能。故选C。11如图11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都的压力F甲F乙。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抽出液体的质量Dm甲、Dm乙的关系是图11甲乙ADm甲一定小于Dm乙BDm甲可能小于Dm乙 CDm甲一定大于Dm乙DDm甲可能大于Dm乙【答案】A【解析】原来甲、乙两种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都的压力F甲F乙,质量m甲m乙,但是h甲h乙。进行推理: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即Dh甲=Dh乙时,抽出液

68、体的质量Dm甲Dm乙。所以选A。12如图12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的质量相等,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和乙,使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则 图12乙甲A V甲可能等于V乙 B V甲一定大于V乙C V甲可能小于V乙 D V甲一定小于V乙【答案】B【解析】甲、乙两种液体,液体的质量相等,即m甲=m乙,因为V甲V乙,所以甲乙密度的关系 甲乙。抽出部分液体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压力F=PS 因为 S甲S乙 P甲P乙, 所以F甲F乙,剩余液体的质量 m甲m乙。因为甲、乙液体: 甲乙,m甲

69、m乙,根据=m/V 所以V甲V乙。 所以选B。13如图13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 、pB和压力FA 、FB的关系是AB图13甲乙ApApB,FAFB BpApB,FAFBCpApB,FAFB DpApB,FAFB【答案】C【解析】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甲的质量等于乙的质量,即h甲= h乙 m甲m乙。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根据h甲= h乙 m甲m乙进行推理:若Dh甲= Dh乙 则 Dm甲Dm乙。则此时液体的质量关系

70、为m甲m乙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FA 、FB的关系是FA =FB。根据P=F/S 因为FA =FB, SASB,所以PAPB。所以选C。14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原先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如图14所示。现从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甲、p乙,则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图14甲A乙BA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B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p甲可能大于p乙。C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D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抽出相

71、等厚度的液体后,p甲一定等于p乙。【答案】C【解析】A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抽出相等质量的液体后,剩余部分的压力仍相等,根据P=F/S 因为FA =FB, SASB,所以PAPB。故A错。B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质量相等:m甲m乙但h甲h乙。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根据m甲m乙 h甲h乙进行推理:若h甲= h乙 则 m甲m乙。剩余液体的质量m甲m乙,剩余液体的压力量F甲F乙,据P=F/S 因为FA FB, SASB,所以PAPB。故B错。C原先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P甲=F/S=G/S=m甲g/SA=甲V甲g/SAP乙=F/S=G/S

72、=m乙g/SB=乙V 乙g/SBP甲/ P乙=(甲V甲g/SA) /乙V 乙g/SB=甲SB/乙SA则抽出相等体积的液体后,剩余液体的体积仍相同,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P 甲/ P 乙=(甲V甲g/SA) /乙V 乙g/SB=甲SB/乙SA即P 甲=P 乙所以C正确。D若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可得甲gh甲=乙gh乙 因为h甲h乙 所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减小的压强P =gh 因为 h甲=h乙,甲乙。,所以P甲 Ph乙 剩余的压强p甲一定小于p乙。故D错。所以选C。15如图15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

73、强相等。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压力F的关系是图15乙甲Ap甲p乙;F甲 F乙 Bp甲p乙;F甲 F乙 Dp甲=p乙;F甲 F乙【答案】A【解析】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可得甲gh甲=乙gh乙 因为h甲h乙 所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则抽出相等厚度的液体后,减小的压强P =gh 因为 h甲=h乙,甲乙。,所以P甲 Ph乙 剩余的压强P剩余= P原来P,因为P甲P乙,p甲一定大于p乙。 剩余液体的压力为F=PS 因为p甲p乙 S甲S乙,所以F甲F乙。所以选A。16如图16所示,水平面上的两个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现

74、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去部分液体,抽去液体后,使两容器中液体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剩余部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则两容器中甲、乙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图 16Ap甲p乙, F甲F乙 Bp甲p乙, F甲F乙Cp甲p乙, F甲F乙 Dp甲p乙, F甲F乙【答案】B【解析】两容器中液体的高度均为h时,此时甲、乙剩余部分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质量相等。即h甲= h乙 m甲m乙。根据h甲= h乙 m甲m乙的结论进行推理可得:原来h甲h乙时,m甲m乙。所以原来液体的质量m甲m乙,压力F甲F乙。根据P=F/S 因为F甲 F乙, SASB,所以P甲P乙。所以选B。1

75、7已知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S甲和S乙,且S甲S乙,先将两种不同液体分别倒入甲、乙容器中且使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再将两容器中的液体全部交换倒入对方容器中,液体没有溢出。设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和P乙,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P甲一定小于P乙B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P甲可能小于P乙C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P甲一定大于P乙D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P甲可能等于P乙【答案】C【解析】由题干可知: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因为S甲S乙,由P=F/S可知: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F甲F乙。由于容器是柱状的,液体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G甲

76、G乙。将两种液体全部交换倒入对方容器中(液体不溢出)时:对于甲容器: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力F甲=G乙,所以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力变大,则甲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大;故A错误;对于乙容器: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力F乙=G甲,所以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力减小,则乙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减小;故B错误;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变化量:F甲=G乙-G甲,F乙=G乙-G甲,所以 F甲=F乙。根据PF/ S可知:S甲S乙, F甲=F乙 ,所以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量为 P 甲 P 乙所以选C。18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台形容器重为G,以不同方式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如图4所示。某物理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知识后提出了

77、如下三个观点: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a一定小于F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a一定大于pb。其中正确的是 图18(a)(b)A B C D 【答案】D【解析】因为容器内盛有深度相同的水,即h相同,根据gh可知,水对容器底压强pa=pb。水对容器底压力F=PS 因为pa=pb, SaSb,所以 FaFb。观点正确。(或如图所示,比较水对容器底的压力:a容器口大底小,FaGb水,又因为Ga水Gb水,所以FaFb)观点正确。观察原图可知,b容器中的水体积较大,故b容器中的水质量较大,所以Ga水Gb水。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容+G水,G容不变,Ga水Gb水,所以Fapb。故

78、选D。19如图19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且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若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 、pB和压力FA 、FB的关系是 AB图19甲乙ApApB,FAFB BpApB,FAFBCpApB,FAFB DpApB,FAFB【答案】D【解析】甲、乙两种液体,h甲= h乙,m甲m乙 V甲V乙 甲、乙密度的关系 甲乙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有液体后,液面仍保持相平,根据h甲= h乙 m甲m乙的结论进行推理可得h甲=h乙时,m甲m乙,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FA FB。此时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

79、压强pA 、pB的关系:根据P=F/S 因为FA FB, SASB,所以PAPB。故选D。20如图20 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SAS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 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图20A B甲乙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 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 D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等于h乙【答案】C【解析】原来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可得甲gh甲=乙gh乙 因为h甲h乙 所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

80、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根据 F=PS S甲S乙,所以F甲F乙。若在A 、B容器中分别倒入甲、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液体增大的压力F甲F乙,增大的质量m甲m乙,即甲V甲乙V乙因为甲乙。所以增大的体积V甲V乙,故A、B均错。若在A 、B容器中分别抽出甲、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液体减小的压力F甲F乙,减小的质量m甲m乙,即甲V甲乙V乙因为甲乙。所以减小的体积V甲可能大于V乙,V甲可能小于V乙,V甲可能等于V乙,故D错。故选C。21如下图21所示,A和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取相同深度的液体,则剩余部分液

81、体的质量分别为mA、mB AB图21AmA可能等于mB; BmA可能小于mB;CmA一定大于mB; DmA一定小于mB;【答案】C【解析】因为 P甲=P乙, S甲S乙,根据F=PS 液体的压力F甲F乙,质量m甲m乙。根据原来h甲h乙 m甲m乙的结论进行推理可得:当h甲=h乙时,m甲m乙。 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取相同深度的液体,即h甲=h乙时,m甲m乙。原来质量m甲m乙,减小的为m甲m乙,故剩余部分液体的质量mA一定大于mB;故选C。22在图22中,底面积不同的甲、乙圆柱形容器(S甲S乙)分别装有不同的液体,两液体对甲、乙底部的压强相等。若从甲、乙中抽取液体,且被抽取液体的体积相同,则剩余液体对甲

82、、乙底部的压力F甲、F乙与压强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为 图22乙甲 AF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F乙。若从甲、乙中抽取液体的体积相同,减小的质量为 mV 因为甲乙,所以m甲m乙 减小的压力为F甲F乙剩余液体对甲、乙底部的压力F甲F乙。减小的压强为 PF/ S 因为F甲F乙, S甲S乙,所以P甲P乙剩余液体的压强P剩余= P原来P,因为P甲P乙,所以p甲p乙。故选C。23如图23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若在两容器中再分别加入部分原液体(液体不溢出),小明认为:若加入的质量相等,甲对容器底的压强一定等于乙;小红认为

83、:若加入的体积相等,甲对容器底的压强一定大于乙。你认为:A两人的观点均正确 B两人的观点均不正确C只有小明的观点正确 D只有小红的观点正确图23【答案】A【解析】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自身重力,甲、乙两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可知G甲=G乙,在两容器中再分别加入质量均为m的原液体所受重力均为G,加入液体后,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甲=G甲+G,F乙=G乙+G,即F甲=F乙,两容器底面积相等,即S甲=S乙,由P=F/S得,压强相等,故小明的说法正确;两容器底面积相等,即S甲=S乙,由图可知h甲h乙,即V甲乙,在两容器中分别加入原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重力G甲G乙,液体的压力

84、为F甲F乙,根据P=F/S 因为F甲F乙, SA=SB,所以PAPB。故小红的说法正确;故选A。24如图24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B,SASB(容器足够高),放在两个高度不同的水平面上,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在A容器中倒入或抽出甲液体,在B容器中倒入或抽出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乙甲图24AB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 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 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小于V乙 D抽出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大于h乙【答案】C【解析】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p gh可得甲gh甲

85、=乙gh乙 因为h甲h乙 所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甲乙。压力的大小关系 F=PS P甲=P乙, S甲S乙, F甲F乙。若在A 、B容器中分别倒入甲、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液体增大的压力F甲F乙,增大的质量m甲m乙,即甲V甲乙V乙因为甲乙。所以增大的体积V甲V乙,故A、B均错。若在A 、B容器中分别抽出甲、乙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即F甲=F乙液体减小的压力F甲F乙,减小的质量m甲m乙,即甲V甲乙V乙因为甲乙。所以减小的体积V甲可能大于V乙,V甲可能小于V乙,V甲可能等于V乙,故D错。故选C。25水平放置的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

86、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面的高度分别为h水和h酒精。当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原来种类的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倒入液体前的情况可能是图25中的甲乙甲乙甲乙甲乙A B 图25 C DS甲S乙,h水h酒精S甲S乙,h水h酒精S甲S乙,h水h酒精S甲S乙,h水h酒精【答案】B【解析】原来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当在两容器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原来种类的液体后,增加的质量mV m水m酒,故现在水的质量大于酒精的质量,压力也大F水F酒,。因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根据P=F/S所以盛水容器的底面积一定大。再根据p gh可得水gh水=酒gh酒 因为水酒所以液体深度的大小关系为

87、h水h酒。故选B。26如图26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甲、乙分别盛有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若要使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一定可行的方法是在甲乙图26A甲中抽取、乙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B乙中抽取、甲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C甲、乙中同时抽取相同高度的液体D甲、乙中同时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 【答案】C【解析】原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根据甲gh甲乙gh乙 因为h甲h乙 所以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为甲乙。现使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p甲=p乙。A甲中抽取、乙中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甲液体的压强变小,乙液体的压强变大,不可以。B乙中抽取、甲中倒

88、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甲液体的压强变大,乙液体的压强变小,但是有可能甲倒入的液体的高度大于甲容器的高度,会溢出,故不可以。C甲、乙中同时抽取相同高度的液体,减小的压强P =gh 因为 甲乙, h甲=h乙,所以P甲P乙,剩余液体的压强P剩余= P原来P,有可能相等。(也可以用极限法) D甲、乙中同时倒入相同高度的原有液体,因为 甲乙, h甲=h乙,所以P甲P乙,不可以。故选C。27如图27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则抽出液体的质量Dm甲、Dm乙的关系是图27乙甲ADm甲一定小于Dm乙 BDm甲可能等于Dm

89、乙 CDm甲一定大于Dm乙 DDm甲可能大于Dm乙【答案】A【解析】原来液体的深度h甲h乙 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F甲F乙 质量m甲m乙 根据h甲h乙 m甲m乙的结论进行推理可得若h甲=h乙时,m甲m乙。现在两容器中分别抽出相同高度的液体,Dh甲=Dh乙时,则抽出液体的质量Dm甲一定小于Dm乙。故选A。28如图28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质量。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无液体溢出) A 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B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 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D 分别倒入

90、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甲乙图28 【答案】B【解析】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质量,m甲 m乙 , 甲V甲乙V乙 因为 V甲V乙,所以液体密度的关系甲乙。根据P=F/S 因为F甲 F乙, S甲S乙,所以原来液体的压强关系P甲P乙。A 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时,剩余的质量m甲 m乙,压力F甲 F乙,液体的压强关系P甲P乙。不行。B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时,因为 V甲=V乙,=甲乙,所以Dm甲 Dm乙,剩余的质量m剩余= m原来m,甲剩余的质量可能大于乙,可能等于乙,可能小于乙,所以B可以。C 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时,甲液体的总的质量还是小于乙的质量,故不可以。D 分别倒入相同体

91、积的液体甲、乙时,V甲=V乙, S甲S乙,h甲h乙根据 PF/ S可知: P甲 P乙甲液体的压强还是小于乙的。不可以。故选B。29如图29所示,左右两柱形玻璃管形状、大小均相同,分别注入水和煤油,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和煤油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相等。两管距离底部相同高度的地方通过水平细管相连,细管中的阀门位于水平管中央,将水和煤油隔离,两管中的液面水平。当阀门打开瞬间,细管中的液体h1h2图29 水 煤油 A向左流动B向右流动C不动 D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答案】A【解析】以细管中的阀门为研究对象。水和煤油分别对他有向右和向左的压强。水和煤油对玻璃管底部的压强相等。可以把液体的压强分为两部分:水

92、平管以下和水平管以上。在水平管以下,因为深度相同,水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煤油的压强P下水P下油。根据P水=P下水+ P上水,P油=P下油+ P上油,因为P水=P油 ,P下水P下油,所以P上水P上油,即在水平管以上,水的压强小于煤油的压强。即水对阀门的压强小于煤油对阀门的压强。当阀门打开瞬间,细管中的液体向左流动。故选A。30(2020奉贤一模)8如图4所示,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中V甲大于V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小于p乙。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和乙,此时,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p甲小于p

93、乙,则V甲一定等于V乙 B若p甲小于p乙,则V甲一定小于V乙C若p甲大于p乙,则V甲一定大于V乙 D若p甲大于p乙,则V甲一定小于V乙【答案】C31(2020黄浦一模)8如图2(a)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其密度为甲和乙。已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液体互换容器(均不溢出),如图(b)所示,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p乙,则( )乙甲图2乙甲(a) (b)A甲乙,p甲p乙B甲乙,p甲p乙C甲乙,p甲p乙D甲乙,p甲p乙【答案】A32(2020静安一模)如图2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薄壁薄底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圆柱体和容器

94、的高度相等但底面积不同,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液体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现沿水平方向截取部分圆柱体甲并从容器内抽取部分液体乙,使得它们剩余部分的高度或深度均为h,则甲、乙的密度以及它们截取或抽取部分质量m的关系是( )甲 乙h图2A甲乙;m甲 m乙 B甲乙;m甲 m乙C甲 m乙 D甲乙;m甲S乙)放于水平地面上,如图2所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倒入(液体不溢出)或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为p甲、p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2甲乙A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可能等于p乙B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C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D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小于p乙【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