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20.09KB ,
资源ID:2442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427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七专题 第22课 教战守策.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第七专题 第22课 教战守策.docx

1、第 22 课 教战守策1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的书法秀媚中透出刚劲,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也称“宋四家”。2铜琶铁板与豪放派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词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感情豪迈奔放,胸怀坦率开朗,写景壮丽,气势恢弘。相传苏轼任翰林学士时,曾向幕下士说:“我词何如柳七?”幕下士答道:“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见俞文豹吹剑录)。词在当时并不是由关西大汉来唱的,这话显然是对苏轼的一种调侃,然而它却生动地说明了苏轼词和柳永词的不同风格,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区别由此可见。策,即策谋、策略的

2、意思。古代的策文,主要有制策、对策和奏策三种。制策又称策问,是朝廷选进士时所出的考问题目。对策,则是士子根据所问而陈述的政见。至于奏策,又称进策,不属于考试范围,是由臣子主动上陈的奏文。本文是苏轼应制科考试时所写,是一篇对策。宋朝以策论取士,制科是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应试者根据命题所作的论文即叫“策”。“教战守”,意即要使老百姓在平时受到军事训练,以对付突发的战争。本文起首就要言不烦,点明弊端。开头一句设问:“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触目惊心,引起对生存问题的关注。接着,不容置疑地断定:当世大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如不早作计议,终将不可救药。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计议,如何动

3、作呢?苏轼没有急于坦陈自己的见解,而是笔锋一转,将话头引至先王时代,从先王的“天下虽平,不敢忘战”,说到后世的“去兵卷甲”,“不战而走”,直至感叹唐人安于逸乐,以致区区安禄山一出,所谓大唐盛世就犹如摧枯拉朽一般,“而唐室固以微矣”。此中道理,显然不必细说。1读准字音(1)豢(hun)(2)钝眊(mo)(3)痿蹶(wiju)(4)浸渍(z)(5)狎(xi)(6)狃(ni)(7)重重屋chn重要zh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哪里(2)此其患不见于今:同“现”,呈现(3)甲兵顿弊:顿,同“钝”,不锋利;弊,破败(4)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同“逸”,安逸(5)陵压百姓而

4、邀其上者:侵犯,欺侮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固而唐室固以微矣:当然,固然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本来(2)然夫民亦然:这样此亦不然矣:正确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然而(3)至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周到及至后世:到(4)动步趋动作:活动夫无故而动民:扰动(5)兵今天下屯聚之兵:军队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军事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战争(6)安果安在哉:哪里,疑问代词知安而不知危:安逸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古义:用来。今义:因果关系连词。(2)此其势必至于战古义:达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而人民日以安于

5、佚乐:名词作状语,每天(2)兽奔鸟窜:名词作状语,兽,像兽一样;鸟,像鸟一样(3)盛夏力作:名词作状语,用力(4)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名词用作动词,风,刮风;雨,下雨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代词“安”作宾语前置(2)此其患不见于今: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此其患于今不见”(3)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进退坐作之方教之”(4)教以行阵之节: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行阵之节教之”(5)役民之司盗者: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司盗之役民”(6)战者必然之势也:判断句(7)此臣所谓大患也:判断句7翻译下列句子

6、(1)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译文:(2)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译文:答案(1)凡是用来预防疾患的工具,无不应有尽有。(要点:所以,用来的;患,疾患。)(2)对那些从民间抽调来缉捕盗贼的差役,教授给他们打击刺杀的方法。(要点:之者,定语后置句;“授”后省略“之”;介宾短语翻译提前。)教战守策提出问题:当今大患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 不能劳分析问题兵之不可去正反对比养之太过的危害分析形势及“教战守”的重要性解决问题:具体陈述“教战守”的主张和建议1这篇奏议的主要主张是什么?作者是针对什么情况提出这一主张的?答:答案 这篇奏议的主要主张是“教民战守”。作者是针对北宋存在严重的外患而民“知安而

7、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这一情况提出的。2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在文中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答案 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等。第二、三段主要是援引史实、举例论证;第四段主要是浅近设喻,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在这几个段落中,无论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其中都有正反对比论证。这既丰富了说理的角度和层次,又加强了说理的力度,使主张更容易被人接受。3既然本文的主张是“教民战守”,那么在苏轼看来应当如何来“教”呢?答:答案“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

8、则又以军法从事。”奏议是向国君进言,既要尽可能使国君接受自己的意见,又要把握说话的分寸。试简要分析本专题的两位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答:答案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采用借题发挥、旁敲侧击的说理方法,且多用让步转折的句式,有进有退,辩证周到;教战守策援引史实,浅近设喻,正反论证,层层深入,从多角度论证说理,观点鲜明而语气平和。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 安 而不知现在人民的祸患究竟在哪里呢?在于只知道安乐却不知道危,能 逸 而不能 劳。危难,能享受安逸却不能劳累吃苦。安在:在哪里。而:两个“而”均表转折。此其患 不见 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这种祸患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将来会看出来的。现在不

9、给它想 计,其后 将 有所不可救者。办法,那以后将会有无法挽救的危险了。此其:这种。于:在,介词。而:但,表转折。为:替,介词。计:考虑,谋划。昔者先王知 兵之 不可 去也,是故 天下 虽平,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以放弃的,因此天下虽然太平,不敢 忘 战。秋冬之隙,致 民 田 猎 以 讲也不敢忘记战备。秋冬农闲的时候,召集人民打猎,借此考论武,教 之 以 进 退 坐 作 之 方,使 其军事,训练他们学习进军退兵驻守营作等军事方略,使他们的 耳 目 习于钟鼓旌旗 之间而 不乱,听觉和视觉习惯于钟鼓、旗帜这些军队的号令之间而不迷乱,使其 心志 安于斩刈杀伐之际 而不慑。是以虽有使他们的心理适于攻打

10、杀戮的情形而不致恐惧。因此即使有盗贼 之 变,而民 不至于惊 溃。盗贼的事件发生,而人民也不会惊恐溃乱。迷乱。慑:恐惧。溃:溃乱。及至后世,用 迂 儒 之议,以 去兵为王者之等到后代,采用迂腐的儒生的建议,把解除军备当做君王的盛 节。仁政德治。及:等到。盛节:好的法度,指仁政德治。天下 既 定,则 卷 甲天下已经安定了,就把装备武器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 兵 顿 弊,而人民收藏起来。几十年以后,装备武器都败坏不锋利,而人民日 以 安于 佚 乐;卒 有 盗贼 之 警,则 相一天一天地习惯于安乐生活;一旦突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与 恐惧讹言,不战 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惶恐传布谣言,不战

11、就逃跑了。开元、天宝年间,天下难道不是大 治?惟 其 民 安于 太平 之 乐,豢很安定吗?就因为那时人民习惯于太平生活的快乐,经常生活于游戏酒食之间,其 刚心 勇气,消耗钝 眊,在酒食游戏里面,那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逐渐减少,以至于迟钝昏聩,痿 蹶 而 不复振。腿脚麻痹而振作不起来。治:天下太平。豢:安养。眊:昏聩。痿蹶:腿脚麻痹。指麻木废弛。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 民,兽 奔 鸟窜,因此区区安禄山一旦乘机作乱,四方的人民就像鸟兽奔窜一样,乞为囚 虏 之 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 固 以微矣。求做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国家分裂,而唐王朝当然因此而衰弱了。盖 尝试 论 之:天下之势,譬如 一

12、身。我曾试着论述这个问题:天下的形势,譬如人的整个身体。王公贵人所以养 其 身者,岂不 至哉?而其 平居王公贵人用来保养身体的措施,难道不是很周全吗?但他们平日常 苦 于 多 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 苦,而未尝告病,常常由于病多而苦恼。至于农夫平民,终年勤劳辛苦却未曾生病,此其故何也?这是什么原因呢?岂:难道。平居:平日,平素。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天气和季节的变化,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 夏 力 作,这是产生疾病的原因。农夫平民,夏天最热的时候奋力耕作,而 穷 冬 暴 露,其 筋骸 之所 冲犯,冬天极冷的时候还在野外劳动,他们的筋骨经常冒着烈日严寒,肌肤 之 所 浸渍,轻霜露而 狎风雨

13、,是故肌肤为雨雪风霜所浸泡,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不畏风雨,因此 寒 暑 不能 为 之 毒。寒冬炎暑不能够给他们造成危害。力:奋力。穷:极。狎:亲近。为:给。今 王公贵人,处于 重屋 之下,出则 乘舆,风则现在的王公贵人们,住在重檐的高屋里,出门就坐车子,刮风就袭裘,雨则 御盖,凡所以虑 患 之具,莫不 备至。加穿皮衣,下雨就打着伞,凡是用来预防疾患的工具,无不应有尽有。畏 之 太甚,而 养 之 太 过,小不畏惧风雨寒暑太过度了,保养自己的身体也有些太过分了,稍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 善 养身者,使 之注意,寒暑就侵入身体了。因此,会保养身体的人,使自己身体能逸 而 能劳,步 趋 动作,使其四

14、体 狃于能够安逸又能劳动,慢步快走活动操作,使自己的四肢习惯于寒 暑 之变;然后可以 刚健强力,涉 险 而不伤。寒冬炎暑的变化;然后可以使身体强健有力,经历艰险而不受伤害。夫民 亦 然。人民也是如此。重屋:重檐的高屋。盖:伞。狃:习惯。今者治平之 日久,现在太平的时间长了,天下之人骄 惰 脆弱,如 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天下的人骄纵懒惰脆弱,就像妇女小孩不出内室的门一样。论 战斗之事,则 缩颈 而 股栗;闻 盗贼之名,谈论起打仗的事情,就吓得缩着脖子大腿发抖;听说盗贼的名字,则 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 亦未尝言兵,以 为就掩住耳朵不愿意听。而且士大夫也不曾说起过战争,认为这是生 事 扰 民,渐

15、 不 可 长。此不亦生事干扰人民的生活,不可以让它露出苗头并发展。这不也是畏之 太甚,而养之 太过欤?畏惧太严重而保养得太过分了吗?治平:太平。以为:认为。渐:开端,起始,事物的苗头。养:保养。且夫天下 固有 意外之患也。愚 者 见 四方再说天下本来就有意想不到的祸患。愚昧的人看到四面八方之无事,则以为 变故 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太平无事,就认为事故或变化不会意外地发生,这也是不对的。现在国家所以 奉 西 北二虏者,岁 以 百万计。奉之者国家用来奉送给西夏、辽国的财物,每年以百万来计算。奉送的财物 有 限,而 求 之 者 无 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是有限的,而索求财物的人是无法满足的,这种形

16、势必然导致战争。固:本来。则:就。以:用来。厌:满足。战者 必然之势也。不先 于我,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先从我方开始,则 先于 彼;不 出于 西,则 出于 北。所不可知者,便先从敌方开始;不是发生在西方,便是发生在北方。所不知道的,有迟速 远近,而要以 不能 免也。只是战争的发生有迟有早有远有近,总之,战争是不可能避免的啊。于:前两个“于”,介词,从;后两个“于”,介词,在。要:总之。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 不 以 渐,使 民国家如果免不了用兵,而用兵不凭着逐渐训练,却使人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 出身 而 蹈 死 地,从安乐太平的环境中,一下子投入军队走向生死决斗的战场,则其为患 必 有

17、不测。故 曰:天下 之民,知那造成的祸患必定不可估计。所以说:天下的人民只知道安 而不知 危,能 逸 而 不能 劳,此臣 所谓安乐而不知道危险,能够安逸而不能劳累吃苦,这是臣所认为的大 患 也。最大的祸患。渐:逐渐,缓进。出身:投入,献身。臣欲使士大夫 尊尚 武 勇,臣想使士大夫崇尚军事的勇敢,讲 习兵法;庶人 之在官者,教 以 行 阵之节;讲述演习兵法;对在官府服役的平民,教他们学会军事指挥技术;役 民 之 司 盗 者,授 以击 刺对那些从民间抽调来缉捕盗贼的差役,教授给他们打击刺杀之术。每岁 终 则 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的方法。每年年底就集合在府城里,像古代考试武艺的办法,有胜负,有赏

18、罚,而行之 既久,则又以 军法 从事。评定胜负,有赏有罚,等实行的时间长了,就又按照军法部署办事。庶人:平民。行阵:军队。节:节度。都试:大会比试。然 议 者然而议论的人持不同意见人必 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 将 不安,一定认为无故调动人民,又用军法阻挠他们,那百姓将会不安定,而 臣以为 此 所以安民也。天下 果 未能可是臣认为这才是安定人民的好办法。国家果真不能免于去兵,则其 一旦 将 以 不教之民 而 驱 之战。战争,总有那么一天将驱使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去作战。夫 无故 而 动 民,虽 有 小 恐,然 孰 与平时无故召集百姓进行训练,虽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跟有朝一日夫 一 旦 之

19、 危哉?突然让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上战场相比,哪个更危险呢?挠:扰乱,阻挠。孰与:和比怎么样。今 天下 屯 聚 之 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现在国家驻扎在地方上的军队,骄横又有怨言,欺压百姓而 邀 其 上 者,何 故?此 其心 以为而向朝廷或上司邀功请赏,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天下之知战者,惟 我 而已。如 使平民 皆习于天下懂得作战的,只有他们自己罢了。假如使一般百姓都熟习兵,彼 知 有 所 敌,则 固 以 破 其 奸 谋,军事,他们知道还有对手存在,那么一定能够打破他们的坏主意,而 折 其 骄 气。利害之际,岂 不 亦甚明欤?又压下他们的骄横气焰。孰利孰害,难道不是很明白吗?陵压

20、:欺压。敌:对手。则:那么。折:打压。际:界限。居安思危的新内涵居安思危,语出左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为在安和顺境中要思及可能发生的危险,防患于未然。十七大报告强调“一定要居安思危”,并作为重大战略思想列为“四要”之首。用唯物辩证法解析居安思危,可以发掘出其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内涵。明确思危的必然性。“安危相易,福祸相生”,唯物辩证法昭示,任何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没有安就没有危,没有危也就没有安;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安与危亦如此。当一个民族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时,可能危及这种局面的隐患也在悄悄滋生。若能安不忘危,就能永葆兴旺发达的发展活力。否则安就会走向反面。我国的

21、发展举世瞩目,但增长粗放、生态恶化、贫富悬殊等仍是发展之危,居安思危仍应成为全党的“清醒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勃勃生机。把握思危的时代性。居安思危是一个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性。在科学发展的新时期,居安当思“三危”:一思失本之危,着力改善民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党的根本宗旨。马克思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改善民生是我党奋斗的最高目标。我国目前仍有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 5700 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

22、6%。就业难、看病难、入学难等失本之危,实则执政之危。孔子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思失本之危,就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思失调之危,坚持全面协调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能孤立单一,必须全面协调。我国国力显著增强,但投资、出口、消费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失调之危已成为发展之危。要统筹兼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保持发展的相对均衡与整体协同。三思失续之危,确保永续发展。历史表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与资源环境密切相关。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危及人们

23、的生存,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种违背发展规律、不计成本的增长,危及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注重思危的预防性。预防是思危的永恒主题。防在“三当”:防当安时。在处境险恶、九死一生的战争年代,要生存必须思危,易为人们所理解践行。但在莺歌盛世的居安之时,面对无数鲜花与赞声,执政者可能不能自持,发生蜕变。或骄傲放纵,停滞不前,纲常废弛,由安变危;或急功近利,盲动冒进,举措失当,只看到居安的风平浪静,却觉察不到潜伏的逆流险礁,结果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却在阴沟里翻了船。历史上这样的教训数不胜数。后人哀之,岂

24、可不鉴之?防当敬微。“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任何事物都是微与著相生、小与大相成。不思小危,本身就是大危;不明小祸,本身就是大祸。在西柏坡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有一条叫“少拍掌”。看似纤微之举,实为难得的清醒。安生清正,危取骄躁。少拍掌,添了正气,拥声不断;多拍掌,多了骄气,拥声断线。敬微,就要摒弃“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上级不注意”的思想,认真解决老百姓的柴米油盐、就业入学、医疗保险等似小实大的利益问题。防当治萌。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就发展而言,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积重难返之虞,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讹诈 豢养

25、 轶乐B惊溃废弛寒暑C浸渍孺子旌旗D骄惰股栗安逸答案 A解析 轶乐佚乐。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卒:同“猝”,突然,仓猝B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毒:危害C今者治平之日久治:治理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行阵:军队答案 C解析 治:太平,安定。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例句: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A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B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C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D臣前蒙陛下问及本朝所以享国百年,天下无事之故答案 D解析 D 项表原因。其他均解释为“用来的”。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

26、项是()A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B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C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D盖尝试论之答案 A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10 题。教战守策苏 轼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

27、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

28、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

29、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以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

30、欤?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果:究竟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乘:趁着,趁机C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渐:渐渐D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邀:邀功答案 C解析 渐:逐渐,缓进。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B.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木欣欣以向荣D.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答案 C解析 C 项“以”都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A 项表转折/定语后置的标志。B 项构成名词性词组/语气助词,呢。D 项定语后置的标志/用于

31、主谓之间,不译。7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的原因的一项是()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则其为患必有不测 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战者必然之势也 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ABCD答案 D解析 是作者所说的“迂儒”的观点,是具体的做法,是作者假设的仓促作战时的情形。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备的观点。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向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

32、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答案 C解析 并不是教盗贼击战技术,“司盗者”的意思是缉捕盗贼的差役。9用“/”给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答案 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译文:(2)夫无故而动民

33、,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译文:答案(1)奉送的财物是有限的,而索求财物的人是无法满足的,这种形势必然导致战争。(2)平时无故召集百姓进行训练,虽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跟有朝一日突然让那些没有受过训练的百姓上战场相比,哪个更危险呢?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任 将曾 巩(宋)太祖之置将也,隆之以恩,厚之以诚,富之以财,小其名而崇其势,略其细而求其大,久其官而责其成。每朝必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有司言非亲王、公主不得用之,上曰:“郭进控扼西山十余年,使我无北顾忧,我视进岂减儿女耶?趣作,无复言!”此可谓隆之以恩矣。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

34、于俘虏,皆用之不惑。郭进在西山,尝有军校讼其不法。上曰:“进驭下严,是必罪人惧进法,欲诬进以自免也。”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此可谓厚之以诚矣。西北边军市之租,多赐诸将,不问出入,往往赏赉又辄以千万。李汉超守关南,属州钱七八万贯,悉以给与,又加赐赉。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有以事闻者,上即诏汉超私物所在,悉免关征。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李汉超、郭进皆终于观察使,所居不过巡检使之名,终不以大将处之,然皆得以便宜从事。郭进在西山,上每遣戍卒,必谕之曰:“汝等谨奉法,我犹赦汝,郭进杀汝矣。”其假借如此,故郭进所至,兵未尝小衄。此可谓小其名

35、而崇其势矣。夫宠之以非常之恩,则其感深;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养之以关市之租,则其力足;小其名而不挠其权,则在位者有赴功之心,而勇智者得以骋;略其过则材能进;久其任而功利悉。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太祖兼用之,故内则吴越、闽海岁奉贡职,外则交州、高丽请吏向化,而契丹修好之使,数至于阙庭。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选自本朝政要策)注 筒瓦:一般用于殿、阁等建筑物。榷场: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场所。商筭:商业赋税。衄:失败,受挫。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久其官而责其成 责:要求B趣作,无复言趣:通“促”,急,赶快C自古用将之术,不易于是易:轻视D

36、外则交州、高丽请吏向化向化:接受教化答案 C解析 易:改变,变化。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宋太祖“任将”之术的一组是()尝令为郭进治第,悉用筒瓦 尝有军校讼其不法 以居则安,以动则胜 使中人执以赐进,令诘而杀之 汉超犹私贩榷场,规免商筭 待之以赤心,则其志固ABCD答案 B解析 是说郭进,是说边将,是说李汉超。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宋太祖任用将领,以恩德、诚意来感动将领,赏赐边关将领大量钱财,对将领的一些细节不予苛求,使将领们得以尽心尽责为国效力。B太祖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有关官员认为郭进不是亲王、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后

37、来太祖说他看待郭进和自己的儿女一样,并催促赶快施工。C郭进驻扎在西山,军纪严明。太祖常常假借郭进之名除掉犯罪的戍卒,于是派遣这些戍卒去西山,并且说:“我想赦免你们,但郭进要杀你们。”D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有七八万贯,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兵钱财。后来李汉超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太祖知道后免征他的赋税。答案 A解析 B 项不是“郭进想要用筒瓦建房”。C 项“太祖常常假借郭进之名除掉犯罪的戍卒”有误。D 项“全部分给了手下士兵,另外还赏给士兵钱财”有误。1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取董遵诲于仇雠,取姚内斌于俘虏,皆用之不惑。译文:(2)故边将皆养士足以

38、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译文:(3)盖太祖用将之术如此,故养士少而蓄力多,操术简而收功博也。译文:答案(1)在仇敌中录用董遵诲,在俘虏中录用姚内斌,并且任用他们毫不猜忌。(2)所以边境将领都能供养士卒足以得其死力,收买间谍足以获得敌情,平时能安居稳定,战时能克敌获胜。(3)太祖任用将领的方法就是这样,所以供养的将士少但积蓄的力量多,使用的方法简略但收取的功效广啊。参考译文(宋)太祖安排将领,以恩德来使他高贵,用诚意来使他被看重,赏赐钱财以使他富有,削减他的名号但尊重他的权势,忽略他的细节但责求他的大义,让他们久在官任但要求他们有所成就。每次在朝堂上会见(将领)一定会命人赐坐

39、,赏赐非常丰厚,温言勉励后派遣出去。曾经下令为郭进建造府第,用的全是筒瓦,有关人员说不是亲王、公主不得使用筒瓦建房,太祖说:“郭进驻守西山十多年,使我没有北方边境的忧患,我看待郭进难道比儿女差吗?赶快去建,不要再说了!”这可说是以恩德来使他高贵啊。在仇敌中录用董遵诲,在俘虏中录用姚内斌,并且任用他们毫不猜忌。郭进驻守在西山,曾经有一军校告发他不守法纪。太祖说:“郭进管理部下非常严格,这一定是犯罪的人害怕郭进的军法,想要诬陷郭进来谋求自己免遭责罚。”派宦官押着这个人交给郭进,让郭进审讯后诛杀。这可说是用诚意来使他被看重啊。西、北边境军市之租税,多用来赏赐诸将,不问多少,常常动辄就以千万计赏赉将领

40、。李汉超驻守关南,所属州郡租税钱七八万贯,全部归他,另外太祖又厚加赏赉。李汉超还要私自开设征收专卖税的交易市场,谋划减免征税。有人把这事告诉太祖,太祖立即下令,李汉超私设交易市场的地方,全部免除赋税。所以边境将领都能供养士卒足以得其死力,收买间谍足以获得敌情,平时能安居稳定,战时能克敌获胜。这可说是赏赐钱财来使他富有啊。李汉超、郭进都是最后做到观察使的官职,平时所任不过是巡检使之官。(太祖)最终都不任命他们为大将,可是他们都能便利适宜地自主行事。郭进在西山,太祖每当派遣戍卒时,必定告诫他们说:“你们要严格遵守法纪,(否则)我想赦免你们,郭进也会杀了你们的。”这些将领(的权威)被如此看重,故郭进

41、大军所到的地方,士兵不曾失利过。这可说是削减他的名号但尊重他的权势啊。用不同寻常的恩德来宠信他们,那么他们感恩越深;以赤诚之心来对待他们,那么他们忠诚之志越发坚固;以关市的租税供养他们,那么他们的财力富足;削减他们的名号但不降低他们的权势,那么在位的人都有建功之心,并且勇智者得以发挥才能;忽略他的小节那么有才能的人得以受到任用,让他们久在官任,那么他们的功劳得以完全展现。自古任用将领的方法,不外乎这些。太祖兼而用之,所以对内则吴越、闽海每年奉职进贡,对外则交州、高丽请派官吏接受教化,而契丹修结盟好之使者,多次来到朝廷。太祖任用将领的方法就是这样,所以供养的将士少但积蓄的力量多,使用的方法简略但收取的功效广啊。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