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中检测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石器耜 铁农具 曲辕犁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A简单协作 B小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3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4下
2、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 B“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C“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5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 B社会环境 C封建统治 D民族关系6南北朝时期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小镇的景色更加迷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是()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统治阶级对经济发展的重视北方战乱,人民大批南移A B C D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上,画有三件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器皿。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时期,代表中国制瓷技
3、艺最高水平的是()A官营手工业 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8右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C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D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9提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城市,而在我国古代与之联系最密切的则是()A畜牧业 B农业 C手工业 D商业10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
4、其他一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剩余了一定的劳动力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11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2.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右图是这次世博会的会徽。根据会徽传递的信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A船舶与海洋 B启蒙与民主 C科技与进步 D民族与世界13世界知
5、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14“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工业革命的需求15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制度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6、)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产生于工业革命后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16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17.对右图的解释最正确的是()A三座大
7、山的压迫 B清政府的妥协政策C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D中国人民的反抗18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A4.6个 B3个 C2.5个 D0.55个19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A报纸 B电影 C组织工人运动 D发动民众起义20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
8、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6分,共50分)2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电影天仙配歌词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
9、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5分)(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4分)(3)材料三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的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5分)(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4
10、分)22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材料二在19世纪50至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材料三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
11、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材料四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年份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80年3668.81890年4994.21900年68118.2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6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23近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联系紧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
12、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材料二1866年方举瓒创办发昌机器厂。三年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铁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在19世纪70年代,这个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生产车床、汽锤等。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商企业造。90年代,发昌机器厂终于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材料三(1)材料一表明,松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一指出变化产生的原因。此变化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
13、兴起有何内在联系?(6分)(2)据材料二指出发昌机器厂与外商企业的关系。(6分)(3)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逐渐从无到有,工艺从落后到先进,资本由薄弱到增强,顽强成长。上图(材料三)是民族火柴业留下的商标,其中标有“振兴国货”“挽回利权”和“还我河山”的字样,指出如此设计的历史原因。它体现出民族火柴业顽强发展的精神力量是什么?(4分)【答案解析】1D农具材质的变化及形制的变化属于生产工具的变革,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2B材料中“夜绩麻”、“耕田”、“学种瓜”等信息,反映出当时的耕作方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3C均田制是封建政府经营国有土地的一种形式。它是把国有荒地分
14、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使用,受田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向国家交纳一定的租税,并担负徭役和兵役,相当于国家的佃户。故C项符合题意。4B试题有两个限制条件,一个是秦汉时期,一个是反映“租佃关系”,根据“租佃关系”可以排除A、C。而D项可以看出佃农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并能取得实际利益,最早应该发生在明代,综合这两个限制条件只能选B。5B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都是由于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造成的,而这属于社会环境的范畴。6B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等角度进行分析,既有北方的原因,也有南方的因素。7A8D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技艺先进,却没有向现代机器生产转变,其中的原因是多
15、方面的,如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政府政策的影响等,但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是市场狭小,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9D古代“城市”包括居住区和商业区,其中“市”指商业区。10CA项说法不具体,材料中提到了生产力发展中的具体要素即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了劳动力专业化。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故D项不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11B从诗篇中的“海禁严”可知题干考查的是海禁政策,海禁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禁绝,需区别理解。12A由图中的数字500可以推知,这个会徽具有纪念哥伦布的意义,因为哥伦布就是意大利热那亚的水手,他在1492年进行新航路的开辟,
16、横渡大西洋,到达了美洲。1992年正是500周年,所以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船舶与海洋。13D迪亚士只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14D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原材料(自然资源)的需求,迫切希望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15A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工业时代,工厂制度成为一种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故A项错误。16C注意信息点是表明自然经济瓦解的直接证据。C中文字表明顺德因为外资入侵,洋布取代土布完全占领了该地市场,手工业大量破产,正是自然经济解体的直接证据。17C漫画中的人身上只有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
17、力两座大山,故A项不正确;B项也不正确,清政府就是本国封建势力,自相矛盾;中国人民不可能既妥协,又反抗,故排除D项,漫画折射出民族工业的生存状态。18C在这四个时间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递增关系。19A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报纸都是由维新人士主办或主编的,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当时电影尚未产生,组织工人运动和发动民众起义不符合维新派的政治观念。20B题中关键字眼是“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而引起慈禧太后不满,但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也没有天朝大国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科技。21(1)基本模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
18、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3)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农业和商业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第(1)问根据材料很容易判断出是小农经济,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特点即可;第(2)问阅读材料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归纳概括晋商
19、发展的主观因素(注意:一定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第(3)问主要考查农业在明清时期所起的消极作用;第(4)问属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22(1)变化: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2)多中心贸易格局形成;贸易总量持续增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体系或殖民体系形成)解析第(1)问可直接从材料一中“意大利的威尼斯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二中“在19世纪50至60年代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可知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
20、心。可结合所学知识,从贸易中心转移、英国得以崛起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可从材料三直接读取信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可知英国在工业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美、德、法等国相继崛起,使世界贸易出现多个中心。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知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从材料四可读出世界贸易总量持续增长。第(3)问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等方面分析原因。23(1)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原因:外国商品的冲击。内在联系:提供了市场
21、和劳动力。(2)受外商企业诱导产生;依赖外商企业的先进技术;受外商企业排挤。(3)历史原因:中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精神力量: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可知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从材料中“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可知原因是外国商品的冲击。从材料中“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可知,这种变化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第(2)问从材料中提供的时间“1866年”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时代背景可知发昌机器厂受外商企业诱导产生;从“仿洋商企业用车床生产”“发动机系英商企业造”可知发昌机器厂技术相对落后,对外国有依赖性。从“90年代,发昌机器厂终于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可知发昌机器厂受外商企业排挤。第(3)问可从口号中思考时代背景、斗争的对象,从而体会其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