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二次统考试卷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39528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二次统考试卷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二次统考试卷人教新课标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濂溪小学2019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统考试卷四年级 语 文班 级:_ 姓 名:_ 成 绩:_一、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fng x b w qng xi zh jin zng tin chi ch zhng zhng sh hu png hng x j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血脉(xu xu) 间隔(jin jin) 战车千乘(shng chng)暂停(zhn zn) 勾当( gu gu ) 枝折花落( sh zh )三、辨字组词(5分)唯( ) 孟( ) 稳( ) 朗( ) 伏( )维( ) 猛( ) 隐( ) 廊( ) 吠( )四、补充词语(5分)( )( )当然(

2、)如( )来 ( )调有( )人影( )( ) 金碧( )( ) ( )无( )有( )( )不安( )息( )视 ( )( )心机五、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4分) 虽然但是 只有才 无论都 宁愿也不1、( )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将来( )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2、( )人们急着赶路,( )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3.我们( )走到哪里,( )不能忘记人民的嘱托。4.雨来( )牺牲生命,( )泄露秘密。六、判断题(5分)1、送元二使安西是宋代诗人王维写的。 (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架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座大桥。 ( )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

3、城湖”是写山东济南大明湖的景色。( )4、观潮一课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 ( )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 )七、按要求改句子(8分)1、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改陈述句)2、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改反问句)3、平整方正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缩句)4、我估计他这道数学题一定做错了。(改病句)八、课内阅读(13分) 家乡有一句“ ”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

4、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平稳 -( ) 假如 -( ) 井井有序 -( )2、给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3、用“”画出走搭石的正确方法。(2分)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 句,把 比作 ,突出了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 。(用文中词概括)(4分)5、这段话讲的是( )(2分)A、家乡搭搭石很美。B、我爱家乡的搭石。C、过搭石的速度要快。九、课外阅读(17分)从前,当这里还是乡村的时候,我常在窗边,看窗外的美景。 春天里

5、,农民披着如丝的细雨,赶着水牛耕田。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一层淡淡的绿色。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美妙而清脆的鸟声也开始在耳边唱起来。夏天,小溪上映着夕阳。暮色中,孩子们在水中无拘无束嬉戏,笑声、歌声一齐由窗外飞进来。夜里,微风习习,蛙鸣声声,萤火虫在草丛里闪闪发光,星星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 秋天,田野里一片金黄。农民们微笑着,收割稻谷,收获喜悦。一望无际的稻田上,不时有几只鸟儿飞过,它们的叫声也是那么快乐。 冬日里,只要天气不冷,母鸡就会领着遍身鹅黄的小鸡,在田间啄食残留的谷粒。公鸡拍打着翅膀高声啼叫,吓得滚圆可爱的小鸡满地飞跑。 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过去古朴美丽的乡村,如今已变成

6、高楼林立的闹市了。1、在新华字典里查“望”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望”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向远处看;探望;名望。“一望无际”的“望”应取第 种解释。(5分) 2、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3分) ( )的星星 ( )的草叶 ( )的小鸡 ( )的稻田 ( )的鸟声 ( )的叫声 3、根据短文的内容填空。 (1)请你在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各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家乡过去和现在的样子。过去 现在 。(2分) (2)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抓住了 _ 、 _、 _、 _ _、 _ _等事物来描写乡村夏天的美丽景色。(5分) 4、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 )。

7、(2分) 我家窗外的美景。 春、夏、秋、冬的美景。我以前住过的乡村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十、习作(30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

8、遗产的导游词。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

9、、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要求:1、书写工整,语句通顺;2、能围绕主题展开描写,内容具体;3、习作篇幅300字左右。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第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