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351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2页
2017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课件:第14单元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与文化-第30讲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大能力培养两大素养讲练课时强化练第 30 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考点 1|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国防两弹一星(1)原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2)成就1964 年 6 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_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1967 年 6 月 17 日,第一颗_试爆成功。1966 年 10 月 27 日,_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1970 年 4 月 24 日,运载火箭将“_”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

2、空轨道。1975 年 11 月 26 日,中国又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农业“东方魔稻”(1)成就:1973 年,_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_”,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2)意义: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的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_”。东方红1袁隆平南优2号第二次绿色革命3信息“银河”系列计算机(1)成就1983 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型机诞生。1997 年,“_”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2)意义: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银河4航天

3、“神舟”号飞船(1)载人航天: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_顺利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2)意义是继“_”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成为带动_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杨利伟两弹一星高新技术有关新中国科技的几个易误点(1)“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和氢弹。(2)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技发展,经过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银河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

4、,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新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史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新华社电史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 1 元钱,将会产生 7 元至 12 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

5、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新华社电学会读史 史料一反映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的政治意义。“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打破了美国和苏联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史料二反映“神舟”六号成功发射的经济意义。“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和平利用太空资源创造了条件。史料一和史料二反映新中国在核研究、航天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提示】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2)史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

6、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提示】史料一:政治;史料二:经济。史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史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思维拓展1研制“两弹一星”的重要意义(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

7、我国的综合国力。2助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1(2016稽阳联考)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

8、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即此事件粉碎了美苏垄断空间技术,“东方红1”号卫星是我国于 1970 年 4 月 24 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故 C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是粉碎了美苏垄断核武器,故 A、B 两项错误;1984 年 4 月 8 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而在 1984 年以前,“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就已经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

9、术的垄断,故 D 项错误。【答案】C2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下列各项能提供佐证的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 2 号”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A BCD【解析】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1970 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 2 号”是在 1973 年,排除,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科技成就。【答案】C3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

10、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本题依据时间信息排除。A 项说法正确;B 项“时期”说法错误;C 项“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说法错误;D 项“时期”说法与史实不符。【答案】A考点 2|新中国的教育和文学艺术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扫盲教育措施a1950 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开办_。b1982 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c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 20 世纪末,青壮年文盲率降到 5%以下。补习学校成就:2001 年 1 月 1 日,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了_的战略目标。(2)义务教育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_、培养合

11、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实践a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青壮年文盲人口素质b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提出“_”战略。成就:2001 年 1 月 1 日,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_的目标。科教兴国九年义务教育(3)高等教育的发展初步发展:建国初,基本参照_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曲折a1958 年,实施“_”,对高等教育造成一定的冲击。b1961 年,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c十年“文革”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苏联教育大革命迅速发展a1977 年,恢复统一_制度。b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

12、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高校建立起_三级学位制度。c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高考招生学士硕士博士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双百”方针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_工作的基本方针。提出:_年,毛泽东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影响a“双百”方针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有重要作用。b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科学研究1956(2)曲折原因:1957 年_扩大化;“文革”的冲击。后果:呈现“百花凋零”局面,科学研究中断。(3)恢复原因:中共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重新确立。表现a文学艺术领域: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b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和发展,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学术春天。反右斗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的不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二者实质不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史料一 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邓小平

14、史料二 这一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史料三“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1964 年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学会读史 史料一中邓小平强调文艺家要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体现了宽松的文化环境对文艺创作的重要性。史料二中陆定一要求文艺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目的。史料三反映“双百”方针受到“左”倾思想的干扰。反映 1964 年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

15、告上的批语夸大了当时文学存在的问题。学会用史(1)史料一主要说明_是文艺工作的基本规律,“双百”方针是实现创作自由的根本保证。史料二说明“双百”方针的目的在于调动_的积极性。【提示】创作自由 社会主义建设(2)结合史料,“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思维拓展对“双百”方针的全面认识(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

16、)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的。(4)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达。4报载:1958 年 8 月 8 日,经过北大东语系

17、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 2 万词条、100 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 3 400 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B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C“双百”方针全面贯彻D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解析】“一五”计划早在 1957 年已经完成,A 项错误;根据“1958年经过一周的奋战,一本 2 万词条、100 万字”可知有夸大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 1958 年中国开始在各行业中掀起“大跃进”,材料反映的就是教育领域的“大跃进”,B 项正确;“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材料中用极短时间编出字典显然有夸张的成分,

18、不是在贯彻“双百”方针,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技的发展状况,D 项错误。【答案】B51975 年 9 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进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下列不属于邓小平倡议和影响下的举措是()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C实行了“科教兴国”战略D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我国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1965 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恢复高考是在 1977 年,属于邓小平倡议下的举措,故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实行“科教新国”战略是在 1995

19、年提出,其理论基础是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普及义务教育,跟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关,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61961 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解析】由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

20、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 A 项正确;1995 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 B 项错误;“大跃进”出现于 1958 年,1960 年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故 C项错误;D 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答案】A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分析考纲近年全国卷已考试题情境创设相关考点2015新课标全国卷3150 年代初,俄语课程的开设现代教育的发展;新中国的外交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2013新课标全国卷31高校课程开设及科学知识展览会新中国初期的科技和教育主题 现代中国

21、“科教兴国”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和教育主题立意“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科教兴国”必须处理好科技、教育、经济三者关系,科技、教育、经济三位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因而重视教育,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倡导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举措。2015新课标全国卷31、2013新课标全国卷31 等都是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和教育这一主题考查的。知识交汇 1从“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到“神舟”五号的胜利返回即是新中国 50多年科技成就的集中体现。如何把握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提示】阶段新中国成立至 20 世纪

22、 70 年代末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背景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美苏争霸,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侧重点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以提高国防实力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影响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有哪些?【提示】(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

23、创造了安定的环境。(2)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3中国教育事业所经历的曲折与发展,证明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道理。新中国不同时期实施了哪些教育方针?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 化 大 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

24、通过推荐方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三个面向”;20 世纪 90 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 工程”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跟踪训练 1法国费加罗报1970 年 4 月 27 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解析】注

25、意题目时间信息“1970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1964 年,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1970 年”“空间大国”等信息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 B 项正确;2003 年,中国才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 C 项错误;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故 D 项错误。【答案】B2(2016南昌调研)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时间1977 年1979 年1984 年1988 年2008 年2011

26、年录取率%4.86.128.724.65772.3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解析】我国高考录取率到 2011 年达到较高比例,经过了三四十年,说“短时期”与史实不符,故 A 项错误;从 1977 年的录取率到 2011 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日趋普及,故 B 项正确;图表显示高等教育录取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曲折”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由图表中 1984 年和 1988 年的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并非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一致,故 D 项错误。【答案】B展答题模板 准确把握“题眼”,明确答题方向,巧

27、解选择题(见第 1 讲展答题模板)示经典例题【例】(2015全国卷)到 1952 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点拨】本题关键是找准题眼:时间“1952 年底”;关键信息: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 1952 年底,外交政策并未发生转变,A 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 B 项不符合题意;“俄语

28、热”不能体现文化教育改革问题,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开展国家经济建设,在教育上广泛开展俄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苏联经验,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D【听课笔记】_练全国考题引领 1(2013全国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析】从材料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

29、校开设的必修课以恩格斯的著作为教科书以及文化部举办的科学知识展览会,目的都是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宣传唯物主义理论,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故 A 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 B 项;C、D 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A练分省考题借鉴 2(2014天津高考)1952 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 7 个工程系、20 个专业和 13 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解析】根据时间“1952 年”可知,此

30、时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基本恢复,下一步的目标是实行“一五”计划和进行“三大改造”,为经济建设服务,故排除 A 项。此时我国院系调整的目的是为全国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而非仅为天津经济建设服务,D 项错误。由时代背景和材料分析可知,C 项不符合当时的背景。【答案】B3(2015北京高考)(节选)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 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1957 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 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 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1957 年”分析。1955 年,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美苏两国进行争霸,目的是争夺世界的霸权,并在太空方面进行军备竞赛,据此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注意时间是“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可以列举人造地球卫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等。【答案】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即可)课时强化练(三十)点击图标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