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高中教育部组织编写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隆福寺街 99 号 邮编:100706)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印 刷 北京新华印刷有限公司版 次 2021 年 7 月第 1 版印 次 2021 年 7 月第 1 次开 本 787 毫米 1092 毫米 1/16印 张 8字 数 104 千字书 号 978-7-01-023531-8定 价 7.75 元价格依据文件号:京发改规201613 号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采用任何方式擅自复制或使用本产品任何部分违者必究如发现内容质量问题、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联系 电话(010)65250042编写委员会主 任:艾四林 王
2、炳林本册主编:秦 宣 林建华编写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刘 媛 任海宾 张 帅 周家彬责任编辑:任 民美术编辑:王欢欢 林芝玉1致同学们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中国发展道路探索的历史,也是创新思想理论发展的历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进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使命担当,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
3、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这一思想体系严整、逻辑严密、2内涵丰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在哪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有哪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怎样的“路线图”?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如何理解
4、“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有哪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哪些重要内容?这一读本,将带你一起认识、理解、掌握这些基本问题,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掌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理论品格、重大意义,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政治信仰、朴素的人民情怀、丰富的文化积淀、长期的艰苦磨砺、高超的政治智慧,在知识学习中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理论思考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阅读践行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致同学们3展望 2035,畅想 2050,新时代的青年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中坚力
5、量。让我们一起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独特魅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照亮我们奔向远方的新征程!1结 语 坚定“四个自信”,立志做时代新人目 录第 1 讲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二 新时代孕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 10第 2 讲 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15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三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1第 3 讲 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4一
6、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24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28三 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31第 4 讲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6一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宗旨和使命 36二 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 39三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442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47一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47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2三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7四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64五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7第 6 讲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72一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72二
7、 全面深化改革 77三 全面依法治国 80四 全面从严治党 85第 7 讲 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 90一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90二 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94三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99第 8 讲 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04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04二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106三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110四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41第 1 讲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 1讲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
8、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的实践结晶,是新时代的精神旗帜。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自 1516 年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出版算起,社会主义在其 500 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经历了高潮与低谷、成功与挫折,但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
9、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近代中国,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2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也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习近平1516 年,乌托邦出版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图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复原
10、纪念舰)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3第 1 讲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中开辟和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1、,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 世纪。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彩篇章。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致力于推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毛
12、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42.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我
13、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 时 代5第 1 讲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
14、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唱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主旋律,吹响了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集结号。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青年寄予厚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只有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
15、和民族的梦想,把自己的奋斗融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奋斗,青春才能实现最大价值。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需求和社会生产的新特点。社会需求方面,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人民希望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住房、养老等6各个方面又有了新期
16、盼,对过上好日子又有了新向往。社会生产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现象,如繁华都市和落后乡村并存、东部发达和西部滞后同在。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
17、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二 新时代孕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顺应时代发展、把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习近平7第 1 讲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握世界发展大势、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在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自我净化、自我
18、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深刻总结,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砥砺前行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19、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2017 年 10 月 1824 日,中 国 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8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
20、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支柱,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精神力量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
21、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四个自信”,我们就能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能走得通、走得远。习近平9第 1 讲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八个明确”点明了总任务、总布局和主要矛盾,囊括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2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支撑起了宏伟思想大厦的整体框架。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任务总依据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布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展动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23、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国方略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八个明确”战略保障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外部条件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 建 人 类 命 运 共同体。政治保障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0“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24、,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色,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推11第 1 讲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
25、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同时,这一思想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26、色社会主义,以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新时12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障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
27、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解决我国“发展起来以后”怎么办,破解“成长中的烦恼”,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3.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
28、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3第 1 讲 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聚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系统阐述了民族复兴的深刻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也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明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起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符合时代发展和长期执政要求、系统完备的党建理论体系,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
29、循。延伸阅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个人都应自觉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与复兴之路的铺就者,我们将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14学习思考1.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
30、的新变化,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是什么?在实践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庆祝“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一号”飞船15第 2 讲 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 2讲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
31、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延伸阅读中国是一个有着 5 000 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直传承到今天。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福全世界。16 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16技发明约有 300 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 175 项
32、。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彰显了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和社会治理的博大智慧。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一次次奋起抗争都失败了。但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未放弃过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
33、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从此,中华民族终于迎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曙光。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17第 2 讲 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
34、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富强就是要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民族振兴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人民幸福2013 年 9 月,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梦国家富强特种邮票。邮票图案分别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35、“辽宁号”航空母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8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造福人民。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也与世界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3.中国梦终将在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
36、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机遇千载难逢,机遇稍纵即逝。只有紧紧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负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期待。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逐梦在心中,圆梦在手中。只要我们每一个青年学生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变为现实。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19第 2 讲 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延伸
37、阅读1987 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第三步的目标是:“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 2010 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 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
38、社会主义国家。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 年,党的十九大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新的部署。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20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
39、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行了全新布局,明确提出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习近平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40、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奔驰在大江南北的复兴号列车21第 2 讲 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 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方向决定道路,道
41、路决定命运。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延伸阅读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22
42、.不断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断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习近平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
43、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永远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勇于改革创新,勇于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尽责。23第 2 讲 目标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习思考1.结合中国历史发展和个人生活变化,谈谈你对中国梦的理解。2.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中国梦和个人梦想之间的关系?2020 年 12 月 17 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
44、器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2020 年 10 月 1 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24第 3讲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一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45、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锤炼,已经锻造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是有了这一先进成熟政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必须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25第 3 讲 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2.
46、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回顾近代以来的艰辛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习近平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南昌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抗日战争中,正是由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才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
47、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3.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当今中国,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人民英雄纪
48、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习近平27第 3 讲 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古人讲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个是做不到
49、的。习近平延伸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鲜明标志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行。28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特色
50、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赶上了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变色、不变质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做到:坚持民主集中制,善于运用民主的办法汇集意见、科学决策,善于通过协商的方式增进共识、凝聚力量,同时善于集中、敢于担责,防止议而
51、不决、决而不行;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善于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依法执政,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 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习近平29第 3 讲 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序成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法规,自觉把党的领导活动纳入制度轨道。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 个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52、;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2020 年 9 月 8 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充分彰显30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
53、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
54、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很多,但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31第 3 讲 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
55、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三 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1.增强“四个意识”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讲政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重强调“四个意识”,要求全体党员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含糊,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不断提高政
56、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绝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价,谁都不能拿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儿戏。习近平增强“四个意识”,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32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2.做到“两个维护”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正式确立习近平核心意识坚决维护习
57、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全党的团结统一。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全方位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意识“四个意识”33第 3 讲 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这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
58、选择,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权在党中央。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完全一致的。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全党智慧,体现全党共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3.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要全面增强党的执
59、政本领。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习近平34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强和改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善于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增强狠抓落实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
60、,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35第 3 讲 领导力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习思考1.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史,谈谈你对“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理解。2.作为生长在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当如何增强“四个意识”
61、,做到“两个维护”?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做到科学决策,首先要有战略眼光,看得远、想得深。提高抓落实能力。干事业不能做样子,必须脚踏实地,抓工作落实要以上率下、真抓实干。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提高政治能力。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提高应急处突能力。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
62、的关键。提高改革攻坚能力。面向未来,我们要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仍然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145672336第 4讲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创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一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宗旨和使命1.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63、。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塑造者,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诉求,汲取人民智慧,接受人民监督。37第 4 讲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坚守党的立场宗旨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
64、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习近平中南海新华门内“为人民服务”影壁38的根
65、本宗旨,树立真挚的人民情怀,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执政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3.践行党的根本使命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使命。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党一路走来,成就举世瞩目,根本原因就在于坚守了初心和使命。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党员、干部的初心变没变、使
66、命记得牢不牢,要经得起群众的评价、实践的检验。延伸阅读黄文秀生前是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 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黄文秀自愿到革命老区百色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时刻牢记党的嘱托,赓续传承红色传统,立下脱贫攻坚任务“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她自觉践行 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习近平39第 4 讲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二 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内涵1.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坚持人民至上,就是从思想和感情深
67、处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人民是国家主人,共产党人是人民勤务员。要充分尊重人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习近平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推动实施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项目,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2019 年 6 月 17 日凌晨,黄文秀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 30 岁的宝贵生命。40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把为民造
68、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要清醒认识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坚持人民至上,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以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检验一切工作的成效。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着眼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69、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推行利民惠民政策措施,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6 年 4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考察时与村民亲切交流41第 4 讲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应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婴儿死亡率,是指某年内婴儿出生后不满周岁死
70、亡人数与同一年内活产婴儿总数的比率,以千分比表示。新中国成立初期1980 年前后2020 年婴儿死亡率*200485.60.222.2254.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05.3 年9.91 年以上人口是文盲15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可支配收入98 元171 元32 189 元(1978 年)(2019 年)(1956 年)农村贫困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比例赤 贫96.20.0预期寿命35 岁65 岁77.3 岁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情况42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3.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进入新时代,我们
71、踏上了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最终靠发展。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要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在发展的基础上,还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让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 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习近平43
72、第 4 讲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在广东省廉江市援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贝林小学,孩子们在上课山东省郯城县富强村合作医疗定点卫生室医务人员为群众讲解新农合医疗“一卡通”的使用方法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汝村一位藏族妇女在用手机给亲友打电话。目前,迪庆藏族自治州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电话、乡乡通网络”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居民们在湖北省恩
73、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一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居前散步贵州省贵阳市“农村客运村村通工程”造福山区群众2020 年,西藏自治区逾 60 万农牧民通过转移就业开启新生活。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村民在超市上班44三 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谋划发展,最了解实际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群众。依靠人民,关键是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否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界线。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建
74、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人民呼声是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人民智慧是推动改革的力量源泉,人民监督是我们党自我完善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人民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和人民事业要始终体现人民意愿,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45第 4 讲 根本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
75、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坚持群众路线,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是靠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起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持群众路线,要善于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76、,使作出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充分体现民心民意,使群众路线落地稳、扎根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贯穿到党的全部工作和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462015 年 1 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 民 李 德 昌家,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拉家常延伸阅读2020 年 7 月 21 日至 9 月 22 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主持召开了七场座谈会。这七场座谈会,包括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
77、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在这七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风格,就是先听取大家的观察和思考、意见和建议,再给出积极的回应。他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学习思考1.查阅党史文献,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解。2.采访你周围的人,了解他们的需求,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应当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结合事例,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该如何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47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第 5讲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
78、”总体布局,是对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概括表述。改革开放以来,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形成,既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也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一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新发展理念的要义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79、新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动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48动力问题。创新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根本之策。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要树立绿色
80、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延伸阅读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端,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新中国成立时,全县森林覆盖率仅有 0.3。70 多年来,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由 0.3提高到 54以上,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山西省右玉县治理前的荒凉沙地和治理后的小南山森林公园49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延伸阅读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我国推出一系列高质量对外开放新举措,如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
81、会等。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公平正义问题。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指的是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从“有没有”“快不快”转向“好不好”“强不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内外联动问题。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扩大开放推进改革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既是我国实施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开放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中
82、国方案”。2018 年 11 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50延伸阅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的目标: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实现我
83、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解决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引导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地方流向效率高的地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内而言,有利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外而言,关系到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关系到我们能否赢得
84、国际竞争的主动。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51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举措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
85、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4.构建新发展格局 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
86、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国企业拥有大部分股权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已成为中国通往中东欧的门户52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我国要从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
87、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长期探索实践逐步开辟和形成的,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必
88、须坚持党的53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保持政治定力。2.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这样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9、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都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5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调发扬社会主义
90、民主,不仅符合当代中国实际,而且符合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新在何处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
91、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选举人大代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图为 1981 年安徽省嘉山县女山湖渔业公社(现明光市女山湖镇)的渔民投票选举人大代表55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
92、相结合;要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3.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重要保障,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我们结成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
93、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是总指挥,大家齐心协力大合唱。合唱的主旋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56延伸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的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只要我们把共识的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能够团结的人
94、也就越多,14 亿多中国人终将凝聚成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4.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演进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民族团结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
95、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习近平57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等。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延伸阅
96、读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从本国国情和宗教实际出发,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中国政府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各宗教团体、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公民自主办理宗教事业;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内部事务。国家对待各宗教一律平等,一视同仁,不以行政力量发展或禁止某个宗教,任何宗教都不能超越其他宗教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国家依法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三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
97、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58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 5 000 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98、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习近平59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
99、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
100、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习近平60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我国是一个有着 14 亿多人口、56 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
101、,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在当代中国,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深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又与我们的奋斗目标相结合,还与我们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因此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
102、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习近平61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延伸阅读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2020 年 11 月 24 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
103、人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4.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滋养和丰富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62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有扬弃,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通,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04、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必须要立足文化传统与当今现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感召力。创新性发展2018 年 5 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永第一小学开展的“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中,手工艺人现场展示“葫芦烙画”技艺63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延伸阅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
105、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并提炼好展示好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和创新国际传播。实,凝聚中国力量,传播
106、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64四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1.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民生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
107、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2015 年 5 月,“柏林亚太周”期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办的“感知中国”系列活动生动精彩的中国故事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图为 2018 年 7 月在卢旺达举办的“美丽中国 美丽卢旺达”图片展65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经过长期发展,财政收入、居民收入都在稳步增长,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回应人民的期待,让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
108、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改善民生也会调动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扩大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2.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等是民生的主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民生工作的努力方向。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改善民生,需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
109、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66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困是长期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战胜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新中国成立伊始,我们党就带领人民为摆脱贫困而不懈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8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先后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
110、强的脱贫攻坚战。2013 年至 2019 年,832 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6 079元增加到 11 567 元,年均增长 9.7,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 2.2 个百分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 2015年的 3 416 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9 808 元,年均增幅 30.2。到2020 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延伸阅读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
111、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67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延伸阅读2014 年,全国 832 个贫困县名单公布,涉及 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贫困县覆盖率最高的是西藏,全区 74 个县都是贫困县。当时,全国贫困县的面积总和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全国大约每三个县中就有一个是贫困县,完全没有贫困县的省份只有 9 个。从2016年开始,我国贫困县逐年脱贫,退出数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2020 年初,国务院扶贫开
112、发领导小组对 2019 年底未摘帽的 52 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截至 2020 年 11 月 23 日,这 52 个县全部脱贫摘帽,标志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如期完成。五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只有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才能够发展繁荣起来。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
113、物质基础。习近平68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延伸阅读“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诗画美景,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溪湿地 10 多年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成果。如此怡人的景致也曾有不堪回首的过去,过去西溪一带河道淤塞、水质恶化,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西溪湿地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实施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使生态环境质量大
114、幅提升,成为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休闲度假天堂。西溪湿地的美丽蝶变,是生态环保理念先行的成功典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并不是对立的,相对贫困的地区并不是只有以环境污染换取脱贫致富一条路可走。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69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效益。只要我们调整发展思路,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完全可以作为优质的资产,为当地群众吸引外来的消费和投资,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3.坚决打好污
115、染防治攻坚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全面小康就不能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的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打几场标志性
116、重大战役,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4.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70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化生态文
117、明体制改革,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习 近 平 生 态 文 明 思 想 的 主 要 内 容坚持 生态兴则文明兴。1坚持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52坚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118、63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 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74坚持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82005 年,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图为环境整治后的余村71第 5 讲 总体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延伸阅读“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地数量增加 700 多个,面积增加2 500 多万公顷,总数量达到 1.18 万个,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 18。在 12 个省份开展了国家公园试点,总面积超过 22 万平方公里。在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了 25 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五年来,完成国土绿化面积 6.89 亿亩,如
119、期完成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指标,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 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 175 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 56。全国整治修复岸线 1 200 公里、滨海湿地 2.3 万公顷。开展长江流域、京津冀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修复矿点近 9 000 个,面积约 2.5 万公顷。完成防沙治沙 1 000 多万公顷、石漠化治理面积 130 万公顷。“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 9 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与 2015 年相比,2019 年全国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 III 类水体比例上升8.9 个百分点,地表水质量劣类水体比例下降 6.3 个百分点;
120、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 23.1,全国 33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累计分别下降 11.5、11.9、22.5、16.3。学习思考1.查阅相关资料,梳理关键时间点,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如何形成的。2.结合新发展理念,谈谈你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认识。3.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应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72第 6讲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
121、局进一步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是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有机统一的战略布局。一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1.从建设小康之家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但是,今天的小康社会早已不是古人眼里的“朦胧画”,而是中国共产党人手中的“工笔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小康、现代化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现实追求和奋斗目标。1979 年 12 月 6 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122、。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73第 6 讲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好过。历史地看,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定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指的是发展水平,“全面”指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小康,覆
123、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 14 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提出到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07 年党的十八大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201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
124、,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2 年邓小平使用“小康之家”“小康社会”的提法1979 年党的十三大提出到 20 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1987 年74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决胜,就是坚定信心、一鼓作气、攻坚克难,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地方债务、信息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都存在风险隐患,必须注重以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金融风险演化为政治社会风险
125、、个别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其要义在于精准,其具体内容就是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实现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习近平75第 6 讲
126、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延伸阅读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顶风雪、冒酷暑、踏泥泞,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走遍全国 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等 24 个贫困村考察调研。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这些贫困村明确努力方向,鼓足发展劲头,干群齐心协力,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历史跨越。恢复为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它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由此迈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实现中国梦,首先就要实现全面小康;
127、实现全面小康,中国梦才有坚实的基石。2020 年,河北省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图为现在的阜平县骆驼湾村脱贫前的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一户民居763.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加详尽地描绘了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的远景目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
128、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
129、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17 年 11 月 10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 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77第 6 讲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二 全面深化改革1.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1978 年 12 月,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 多年来,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130、。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习近平782013 年
131、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那时以来,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2.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立场和目标 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要有我们的政治原则和底线,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全面
132、深化改革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习近平79第 6 讲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133、代化。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要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时间节点和路径。3.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在新起点上实现了新突破。全面
134、深化改革,重点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 2035 年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80在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推动改革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拓展深度的同时,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快提升贸易质量。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其要旨就是开拓合
135、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三 全面依法治国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 中国推动更高
136、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习近平81第 6 讲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
137、国实际出发,同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2020 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2018 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4 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1 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8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既不能罔顾国情、超越阶段,也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
13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方面,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139、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习近平83第 6 讲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延伸阅读“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助力法治中国建设踏上新征程。宪法完成第五次修正,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法保障。制定监察法,推动法治反腐工作迈上新台阶;修改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健全司法机关的组织和运行机制;颁布民法典,出台外
140、商投资法电子商务法,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疫苗管理法,修改药品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依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018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2021 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84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正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由中国
141、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4.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提出来的,把依法治国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我们党提出来的,而且党一直带领人民在实践中推进依法治国。在我国,法是党的主张和人
142、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习近平85第 6 讲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而决不是要虚化、弱化甚至动摇、否定党的领导。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四 全面从严治党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
143、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习 近 平 法 治 思 想 的 主 要 内 容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 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86民族谋复兴。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苦难到辉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
144、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2.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
145、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习近平87第 6 讲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延伸阅读1939 年 10 月,毛泽东深入分析了党的建设状况和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把建设这样一个党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工程”。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46、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 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 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共产党人发刊词88必然要求,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
147、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全体党员、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严”就是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就是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从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把抓好党建当作分内之事、必须担当的职责;各级纪委要担负起监督责任,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制度事关根本,关乎长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更要解决制度问题,全方位扎牢制度的“笼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
148、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4.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化解了党面临的严 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习近平89第 6 讲 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重政治风险,正本清源、拨正船头,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
149、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全面从严治党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这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必须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冷静清醒、增强行动上的勇毅执着,坚定全面从严的政治自觉,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赶考”的心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
150、新时代答卷。学习思考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什么?彼此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3.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动自我革命,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这样做,才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失误之后拨乱反正,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 党。习近平90第 7讲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151、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维护国家安全,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坚强保障。一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统筹发展和安全 保证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头等大事。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当前,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各方面风险可能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
152、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91第 7 讲 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把保障国家安全各项工作抓实抓牢抓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只有发展才会有真正的安全。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发展就无从谈起。2.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国家安全理念,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主要内容是:以人民安
153、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关键在“总体”,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强调的是要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无所不在,而且将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拓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为破解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难题、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正确处
154、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们保持了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习近平92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要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3.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具有系统思维和方法,做到“十个坚持”,正确处理“五对关系”,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坚持党对国
155、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战线党的建设。“十 个 坚 持
156、”93第 7 讲 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把确保政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统筹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维护政治安全。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土安全。要提升维护国土安全能力,加强边防、海防、空防建设,坚决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有效遏制侵害我国国土安全的各种图谋和行为,筑牢国土安全的铜墙铁壁。维护经济安全。维护经济安全首先要保证基本经济制度安全。要保障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安全。维护社会安全。要积极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置 一个国家
157、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如果口粮依赖进口,我们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习近平5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41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3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2“五 对 关 系”94公共卫生、重大灾害等影响国家安全的突发事件。维护网络安全。要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网络治理合力。维护外部安全。积极塑造外部安全环境,加强安全领域合作,引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国际安全。切实维护我国海外利益安全,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
158、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努力形成强有力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体系。延伸阅读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该法决定将每年 4 月 15 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20 年 9 月 16 日,“网络青春力量”活动中“网络安全公益宣传大使”颁奖仪式现场二 新时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1.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新时95第 7 讲 安
159、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2.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人民军队是党缔造的,一诞生便与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始终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90 多年来,人民军队能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战胜各种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全军对党要绝对忠诚。对党忠诚必须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强国必须强军成为民族走向复兴、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党
160、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这三条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决定着军队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军队生死存亡。延伸阅读进入新时代,中国军队依据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要求,坚决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161、,其本质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军队唯一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人民军队必须完全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央军委领导全国武装力量,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这就从制度上明确了全国武装力量由中央军委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延伸阅读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千千万万革命将士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在风雨如
162、磐的漫长革命道路上,我军将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忠诚,造就了人民军队对党的赤胆忠心,造就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的鱼水情意,造就了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冲锋陷阵的坚定意志。全军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态度要特别鲜明,行动要特别坚决,不能有任何动摇、任何迟疑、任何含 糊。习近平97第 7 讲 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3.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必须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
163、求相适应。党的十九大绘就了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总目标和路线图,力争到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人才强军、科技强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不断提高人民军队建设质量,努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目标是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逐步实现国家各领域战略布局一体融合、战略资源一体整合、战略力量一体运用
164、。全 面 推 进 国 防 和军队现代化战略安排 基本实现机械化 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2020 年 把人民军队全 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本世纪中叶2035 年 全面推进军事理论、军队组织形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现代化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98延伸阅读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十个明确”,即:明确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
165、成世界一流军队。明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2017 年 7 月 30 日,习近平主席检阅庆祝建军 90 周年阅兵受阅部队99第 7 讲 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大力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166、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统筹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明确现代化军队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
167、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三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1.“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一个伟大创举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100延伸阅读“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创造性科学构想。1978 年 11 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1982 年 1 月
168、,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并且明确指出,不仅是台湾问题,港澳问题也同样适用。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一国两制”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2.正确理解和处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
169、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延伸阅读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并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国家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31 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不在香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101第 7 讲 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和政策。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由中国政府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予以阐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简称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以保障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170、“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中央对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所有区域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不是固有的,主权和管治权都在中央,其高度自治权是中央授予的。“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在“一国”的框架内,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赋予特区政府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支持港澳同胞把香港、澳门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要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坚守“一国”之本,实现“两制”和谐相处、相互促进,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
171、、澳门的实践行稳致远。延伸阅读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作出了包括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法律、中央政府在香港设立国家安全机构等重大制度安排。2020 年 6 月 30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简称香港国安法),并决定将该法列102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制定香港国安法,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障香港的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3.推进两
172、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必须继续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祖国统一进程。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一历史事实和法理基础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延伸阅读“九二共识”,指 1992 年 11 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的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
173、演,是我们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103第 7 讲 安邦定国: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两岸开展经济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也是通向祖国统一的光明大道。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
174、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学习思考1.如何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2.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什么?3.如何理解“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中国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梦,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两岸中国人才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 结!习近平104第 8讲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一带一路”国
175、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提出 当今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176、持续蔓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经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105第 8 讲 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际事务的参与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不断加深。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世界局势变动,作出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2.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
177、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习近平106二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1.走和平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
178、一道维护世界和平,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际上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既有认知上的误读,也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在 5 000 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
179、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 中国人历来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习近平107第 8 讲 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
180、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是走不通的,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不能身体已进入 21 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习近平2018 年 4 月 24 日,“和 平 号 角 2018”上海合作组织第五届军乐节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北关广场举行。图为 8 支军乐团在开幕式上合奏上海合作组织军乐节的主题曲和
181、平号角108延伸阅读零和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2.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各国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
182、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谋求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109第 8 讲 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3.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
183、汇合点,不断完善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打造覆盖全球的“朋友圈”。延伸阅读截至 2019 年 11 月,我国已经同世界上 180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 11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层级的伙伴关系,同相关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中非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17+1”合作)等机制,实现了同发展中国家交流合作机制全覆盖。运筹好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主张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发展好周边关系。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
184、,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让中国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周边。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中国致力于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期待大国和睦相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习近平110延伸阅读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
185、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这些理念,首先我们自己要身体力行,使之成为周边国家遵循和秉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准则。处理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我们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好多边关系。中国积极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推动国际社会合作应对重大挑战。三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1.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2013 年秋,
18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111第 8 讲 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根植历史,更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绸之路精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更属于世界。我们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
187、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2.共建“一带一路”的丰富内涵“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文明,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各国要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2019 年 4 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12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把“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以文明交
188、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把“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针对谁也不排除谁;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不是这样那样的所谓“陷阱”,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3.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沟通协商,充分尊重各国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法律制度、营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共建”就是共同参与,深度对接有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共享”就是实现互利共赢,充分调动各方面积
189、极性。这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习近平113第 8 讲 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就是要以“五通”为抓手,广泛凝聚合作共识、全面提升合作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贫富分化加剧,反全球化、民粹主义等思潮抬头。其深层次根源,仍然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实现发展?是在弱肉强食、以邻为壑中掠夺,还是在求同存异、共生共荣中实现?历史告诉我们,人类
190、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选择。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纵深视野和大国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着眼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贸易畅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释放互利合作的活力。设施联通以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为引领,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设施网络。资金融通深化金融领域合作,不断健全“一带一路”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民心相通不断搭建沿线和世界各国的友好桥梁,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沿线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政策协调、规划对接的合力,促进相关国家协同联动发展,不
191、断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基础。政策沟通114延伸阅读2020 年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引发全球性危机,各国人员往来按下了“暂停键”,世界经济增长挂上了“倒车挡”,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横行,人类发展面临空前风险挑战,国际形势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同各国的互利合作逆势前行。在疫情之下,“一带一路”合作尤其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旺盛活力。2020 年前 8 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 5.86 万亿元,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合作伙伴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 30以上。截至 11 月初,中欧班列开行突破 1 万列,运送集装箱数量同比增
192、长 50以上,成为助力沿线各国携手抗疫的“钢铁驼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成果丰硕,各方一致同意共建“健康丝绸之路”,形成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势头。2020 年 3 月,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从 义 乌 西 站首发四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115第 8 讲 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度,以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时代潮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断。人类命运共同
193、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体现了中国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发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3 年 3 月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194、,各国人民安危与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同为地球村居民,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 表 明,人 类 是 休 戚 与 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2016 年 9 月2018 年 5 月2020 年 7 月2015 年 9 月2017 年 1 月2019 年 4 月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
195、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16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崇高目标,展示了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大国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2.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古往今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
196、世界。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斗,则世界乱。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任何国家都不能随意发动战争,不能破坏国际法治,不能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存在多大差异,都要尊重和照顾其合理安全关切。各方应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各国应该坚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推进开放、包容、普惠
197、、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创造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117第 8 讲 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展繁荣,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倡导绿色、低
198、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 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习近平118展道路,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需要一步一步沿着正确道路前进。3.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 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
199、义之一。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习 近 平 外 交 思 想 的 核 心 要 义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
200、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14725836910119第 8 讲 和平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与时俱进、创新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要更好地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和巩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成果,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推动建设和完善区域
201、合作机制,加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一贯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学习思考1.结合国际时政热点,谈谈你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解。2.搜集典型案例,讨论“一带一路”建设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3.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 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
202、)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供中小学生使用的读本共 4 册,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各 1 册。为加强对编写工作的统筹指导,教育部成立了读本编写委员会。读本编写委员会主任由艾四林、王炳林担任,成员有(以姓氏笔画为序):田鹏颖、刘建军、芦咏莉、杨志成、肖贵清、吴玉军、辛广伟、陈先云、陈明青、陈培永、陈曙光、林建华、姜辉、秦宣、郭戈、郭建宁、陶文昭、颜晓峰、戴木才。读本经国家教材委员会思想政治专家委员会、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家委员会审核,征求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意见,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南、陕西等省市开展了试教试用。北京、山东、广东、重庆、云南等省市部分骨干教师对读本进行了审读,提出了宝贵建议。人民出版社承担了版式设计和编辑加工等工作。在此,我们对参与读本编审工作的专家、教师和编辑表示诚挚的感谢。欢迎使用读本的广大师生对读本提出宝贵意见。联系电话:010-84095859反馈邮箱:编 者2021 年 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