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1 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仍没有放弃传统的做法,最后归于失败。01 课前 自主学习02 课堂 合作探究03 掌握 解题技巧04 课后 巩固训练课时作业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1)的弊端日益显露。(2)1953 年,赫鲁晓夫上台并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斯大林模式2内容项目内容农业取消农产品的,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发展,扩大自主权大规模开
2、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_工业将部分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_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_义务交售制家庭副业玉米中央企业部分权利物质利益3.评价(1)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取得了一定成效。(2)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最终失败。易错易混 赫鲁晓夫改革废除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斯大林模式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
3、景:1964 年 10 月,赫鲁晓夫黯然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2内容(1)在企业管理方面恢复部门,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运用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特别是军事工业。调整管理体制经营自主权经济重工业3结果(1)苏联的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2)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 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发展进入时期。特别提醒 任何一次改革,都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体制做深入的剖析,同时要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若不从国情出发,改革注定不会成功。军事实力停滞三、戈尔巴
4、乔夫改革 1背景:苏联出现社会、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动荡2举措及结果举措结果第一阶段(重点是经济改革)(1)政府减少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2)调整苏联的结构。(3)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4)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_或建立家庭农场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第二阶段把改革的重点转向领域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的_指令性所有制租赁制政治解体巧思妙记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可记为:“经管、指导、所有、租包”。“经管”指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指导”指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所有”指调整苏联的所有
5、制结构;“租包”指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探究一 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 史料一 有学者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史料二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史料三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40%。(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史料二涉及苏联经济的哪些信息?(3)根据史料三概括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点。提示:(1)赫鲁晓夫改革冲
6、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从根本上摆脱其束缚。(2)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经济发展较快,但是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和质量。(3)勃列日涅夫特别注重发展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部门。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为了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都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都是在斯大林模式下进行的局部调整;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了调整;改革过程都脱离了苏联实际;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都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没有找到适合苏联国情的发展道路。2不同点(1)内容:赫鲁晓夫的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于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2)结果:赫鲁晓夫的改革收
7、效甚微,以他的下台告终;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前期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期陷入困境。探究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史料一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史料二 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史料三 2001 年俄罗斯科学研究院就“苏联解体主要原因”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有 44%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1)史料一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存在什么问题?(2)根据史料二指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上述史料,谈谈你从中能够得
8、到哪些启示。提示:(1)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除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2)经济改革严重的决策失误;没有根本改变斯大林模式。(3)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原因及对其的认识1原因(1)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2)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社会发展缓慢,必然制约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3
9、)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仇视和破坏,使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重困难。2认识(1)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4)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宗旨。(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10、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6)改革是否能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不断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定要适应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走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应拘泥于苏联模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受挫,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抽象法解答选择题的技巧题型特点 抽象法是对题干或备选项所涉及的具体史实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抽象出各自的本质属性,而后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正确选项的方法。例 1952 年到 1964 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 7.48
11、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 15.69 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题流程审题题干材料中心意思为“苏联收购价格的提高”分析选项A项农业集体化就是降低农产品价格,牺牲农民的利益,满足工业的需求,而材料体现的是提高农产品价格排除B项1953年到1964年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加速发展战略”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实行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农产品价格的背景排除D项1953年到1964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对农业政策进行了调整正确答案 D技法点拨 抽象法的实质是抛开表面现象,寻找事物之间的内
12、在联系。采用该法的依据是历史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联系性,抽象法对解答历史概念类选择题和史论结合类选择题特别有效。随堂训练1(2017高考全国卷)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是分配制度不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城乡的社会状况,排除C项;D项是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农业改
13、革就是要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答案:A2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 A、C 两项错误;B 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答案:D3对勃列日涅夫改革来说,1975 年是个转折性年代,表现为()A勃列日涅夫黯然下台,改革随之告终B经济增长率连年下降后,进入停滞时期C由政治改革过渡到经济改革D由经济改
14、革转变为政治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阶段特征。1975 年后苏联经济进入停滞状态,说明其改革已失去积极作用。答案:B4下列历史人物与苏联解体直接关联最大的是()A叶利钦 B亚纳耶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解析:叶利钦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任总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不在他,故 A 项错误;亚纳耶夫是苏联解体前苏联第一副总统,是八一九事件的主角,苏联的解体与其关系不大,故 B 项错误;勃列日涅夫与苏联的解体无关,故 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 D 项正确。答案:D5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A“开垦、开垦、再开垦”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D“谁不加入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B 项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政治改革的内容;C 项发生在列宁时期;D 项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答案:A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