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332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1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2018-2019版语文新导学笔记必修二人教全国通用版讲义:第三单元 徜徉于山水之间 第9课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9 课 赤壁赋学习目标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1.字音辨识(1)壬戌()(2)属客()(3)愀然()(4)窈窕()(5)桂棹()(6)旌旗()(7)舳舻()(8)横槊()(9)山川相缪()(10)酾酒()(11)江渚()(12)蜉蝣()答案(1)rn x(2)zh(3)qio(4)yo tio(5)zho(6)jn(7)zh l(8)shu(9)lio(10)sh(11)zh(12)f2.通假举要(1)冯虚御风

2、:_(2)山川相缪:_答案(1)通“凭”,乘(2)通“缭”,盘绕3.词语解释(1)七月既望:_(2)白露横江:_(3)纵一苇之所如:_(4)凌万顷之茫然:_(5)渺渺兮予怀:_(6)倚歌而和之:_(7)正襟危坐:_(8)方其破荆州:_(9)固一世之雄也:_答案(1)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2)笼罩(3)任(4)越过(5)悠远的样子(6)循、依(7)端正(8)当(9)本来4.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_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西班牙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_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 9 月 7、8 或 9 日。(3)凌万顷之

3、茫然古义: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_今义:美貌的女子。答案(1)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茫茫的水气。(3)旷远的样子。(4)指作者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5.一词多义(1)望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扣舷而歌之:歌曰:倚歌而和之:(3)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6)属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予作文以记之: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答案(1)指农历十五日/眺望,向远处看(2)唱/歌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4、3)往/像/像(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这样(5)永远/增长(6)劝人饮酒/通“嘱”,嘱咐/亲属/类6.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2)侣鱼虾而友麋鹿:_(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4)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_(6)正襟危坐:_(7)方其破荆州:_答案(1)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2)名词的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3)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4)名词用作动词,下,攻占;东,向东进军(5)动词的使动用法,舞,使起舞;泣,使哭泣(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7)形容词用作动词,占领7.虚词辨析(1)而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

5、知其所止: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须臾: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苟非吾之所有: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是饮酒乐甚: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4)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1)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2)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代词,它/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代词,它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介词,在/介词,从/介词,在/介词,在/介词,被/介词,在/介词,在/介词,在(4)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形容词词尾/语气词,表示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介词,在8.句式特点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何为其然也?译文:_(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译文:_(3)固一世之雄也。译文:_(4)而今安在哉?译文:_(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译文:_(6)而又何羡乎!译文:_(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译

7、文:_答案(1)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于介词“为”前。(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2)被动句,介词“于”表被动。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3)判断句,“也”表判断。(曹操)本是一位盖世英雄。(4)宾语前置句,宾语“安”前置于动词“在”前。然而如今在哪里呢?(5)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江渚之上”后置于“渔樵”后。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6)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于动词“羡”前。(我们)又羡慕什么呢?(7)判断句,“也”表判断。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文言特殊句式被动句原则:掌握文言被动句的格式,依据句意确定。1.有标志词的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如:此非孟

8、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译文: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2)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如: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并序)译文: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3)用介词“为”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译文: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秦王)杀戮或没收入官为奴婢。(4)“为所”“为所”表被动。先用“为”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再在动词前加“所”。如: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并序)译文: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译文: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5)用“被”字表被动。如:今日被驱遣。(孔雀东南飞 并序)译文:今天被赶回娘家。2.无标志

9、词的被动句不借助任何介词,通过“主语是受事”来判断,翻译时需加上“被”。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9.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课外名句有关“人生”的名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程颢秋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少壮不

10、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黄州,后又被贬惠州、儋州。北还第二年病死于常州。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

11、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二、背景展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他经常去赤鼻矶头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又两次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即该篇)和后赤壁赋。三、文化常识(1)壬戌之秋“壬戌”是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方式进行纪年的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12、的代号。天干(10 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 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 年为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2)七月既望“既望”指农历十六日。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既望”(十六)、“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3)徘徊于斗牛之间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称。“斗”是北斗星,“牛”是指牵牛星。文白对译壬戌之 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壬戌年的秋天,农历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

13、十五日。苏子:苏轼自称。泛:漂浮。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举 酒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波澜不起。我举起酒杯,属 客 ,诵 明 月 之 诗,歌 窈窕 之章。劝客人饮酒,朗诵着诗经陈风月出诗篇,歌唱着“窈窕”一章。兴:起。属:这里指劝人饮酒。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窈窕yo tio之章:月出首章中“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句子。一说指诗经周南关雎首章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少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徘徊于斗 牛 之间。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少焉:一会儿。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白 露白茫茫的水气横 江,水光 接 天。纵一苇之所如,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

14、任凭小船漂去,凌 万顷之茫然。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横:笼罩。纵:任。一苇:指小船比喻船很小,像一片苇叶。如:往。凌:越过。万顷:广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浩浩乎如冯 虚御 风,浩浩然仿佛要凌空驾风而行,而不知 其所 止;飘飘乎如 遗 世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要脱离人世 独立,羽化而 登 仙。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升入仙境。冯pn虚:凌空。冯,通“凭”,乘。虚,太空。遗世:脱离人世。羽化:道教称成仙为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于是 饮 酒 乐 甚,扣 舷 而歌之。在这时候,我们喝着酒,感觉快乐极了,边打着节拍边唱起歌来。歌 曰:“桂 棹兮 兰 桨,击 空 明兮歌词说:

15、“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溯 流 光。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桂棹zho兮兰桨:棹与桨都是划船的工具,前推的叫桨,后推的叫棹。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s:逆流而上。渺渺 兮 予怀,望美人兮我心里想得很远啊,眺望美人,美人天 一 方。”却在天的那一边。”渺渺:悠远的样子。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客有吹洞箫者,倚 歌 而 和之。有位吹洞箫的客人,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同声相应。洞箫:即“箫”。箫管上下直通,故称“洞箫”。和h:同声相应,唱和。其 声呜呜 然,那箫声呜呜咽咽,如 怨 如慕,如 泣 如 诉,余音 袅袅 ,像哀怨又像思慕,

16、像哭泣又像倾诉,尾声淒切、婉转、悠长,不 绝 如 缕。舞 幽 壑 之潜 蛟,如同不断的细丝。箫声使深谷中的蛟龙听了起舞,泣孤舟 之嫠妇 。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了落泪。袅袅nio:形容声音婉转悠长。幽壑h:深谷,这里指深渊。潜蛟:潜伏的蛟龙。嫠l妇:寡妇。舞、泣:都是使动用法。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 然 也?”我容色凄怆,整衣端坐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愀qio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整理。危:端正。客 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 夏口,东 望 武昌,山川相缪,不是曹操的诗句吗?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水环

17、绕,郁乎苍苍,此非 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一片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月明”二句:曹操短歌行里的诗句。夏口:地名,在今湖北武昌的西面。武昌:今湖北鄂城。缪lio:通“缭”,盘绕。孟德之困于周郎:指公元208年,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军队。周郎,即周瑜,“吴中皆呼为周郎”,后世一直沿用。方其 破 荆州,当曹操夺取荆州,下 江陵,顺流 而东 也,舳舻 千里,旌旗 蔽 空,攻占江陵,顺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酾酒 临江,横 槊 赋诗,固 一世之 雄也,而 今他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安在 哉?今在哪里呢?破荆州: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南

18、击荆州,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已死,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曹操。破,占领。下江陵:刘琮投降曹操以后,曹操又在当阳的长坂击败刘备,进兵江陵。下,攻占。舳舻zh l: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酾sh酒:斟酒。槊shu:长矛。况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之上,侣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 匏樽以相砍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匏樽互相 属。寄 蜉 蝣 于 天地,渺劝饮。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 沧海 之一 粟。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渔樵:打鱼砍柴,名词用作动词。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伙伴”,“以为朋友”。一叶之扁pin舟:一只小船。

19、一叶,形容船小。匏po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蜉蝣f yu: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哀 吾 生 之须臾,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 长江 之无穷 。挟 飞 仙以遨游,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遨游太空,抱明月 而 长终。同明月一样永世长存。须臾:片刻。挟:偕同。知 不可乎 骤 得,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次得到,托 遗响 于 悲 风。”只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悲凉的秋风。苏子曰:“客 亦知夫水 与月 乎?逝者 如我说:“客人你也知道那江水和明月的道理吗?流去的水像 斯,而 未尝往也;盈 虚

20、 者如彼,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 而卒莫消长也。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孔子。川,河。逝,往。斯,此,这里指水。盈虚:盈,满,指月圆;虚,缺,指月缺。卒:到底。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 天 地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曾不能以 一 瞬;自其不变 者而观之,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看,则 物与我 皆 无 尽 也,而 又何羡 乎!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盖:这里表示假设语气。曾:简直,竟然。一瞬:一眨眼。何羡:倒装,即“羡何”,指上文的

21、“羡长江之无穷”。且夫天地之间,物 各 有主,苟 非 吾况且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假如不是我 之所有,虽 一 毫 而 莫 取。所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敢取用。且夫: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头。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 得 之而为声,只有江上的秋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目 遇 之而 成色,取 之 无 禁,用 之 不 竭,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是 造物者之 无尽 藏 也,而吾与子 之 所共适。”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造物者:原意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藏zn:宝藏。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客 喜

22、而笑,洗 盏 更 酌。肴 核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既 尽,杯 盘 狼 籍。都已吃光,酒杯盘碟凌乱地摆着。肴核:菜肴和果品。狼籍:凌乱。也写作“狼藉”。相与 枕 藉 乎舟中,不知 东方 之 既白。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舟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显出白色。相与枕藉ji:互相枕着垫着。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余秋雨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主要讲述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他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

23、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赤壁赋这篇文章,去感受苏轼的智慧与豁达。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并将其填入图示中椭圆内。答案(景)乐(情)悲(理)喜1.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答:_答案 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2

24、.结合第三、四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答:_答案 第三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位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四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动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

25、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3.应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答:_答案 这篇赋中,“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积极和消极的心态。主人回答客人的话是这篇赋的主旨。它们实际上是苏轼在政治上失意、遭到贬谪之后心情的反映。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有人说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你认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答:_答案(观点一)是消极的。作者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26、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文中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作者慨叹个人渺小、人生短暂,流露出不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忧伤和无奈。(观点二)是积极的。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出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他在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作者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积极进取、

27、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情、景、理”融合技巧点拨赤壁赋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寓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文章第一段写景,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如画美景引发苏子的感情抒发,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三段客的议论,便以“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作者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借助于具体的现实的自然物象表达出来。第四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来个针锋相对,随之以水和月作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的道理。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作者也是信手拈

28、来,用“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全篇文章,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蕴,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迁移运用请写一个片段,由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或者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要有一定的哲理,做到情、景、理融合。300 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偶然一次,在路旁看见一枝梅花带着花盆被人丢弃。花盆中的泥土大多数都撒掉了,枝干无奈地低头耷拉着。枝上没有多少绿叶,稀稀拉拉地挂在枝头。我不禁这样想:这就是传说中傲立雪中的梅花吗?就这样也可以称为不怕寒风彻骨?一点儿都看不出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我猜想着:它被人随意抛弃,也许过

29、不了几天就会干枯吧!过了几天,当看见那一片粉红色的花朵,我惊呆了。一株被人们认为毫无用处的梅花树竟然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开花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着那一朵朵白中泛红的花朵悄然挂在枝头,闻着那缕缕的梅花香味,我深深地被梅花震撼了。谁会知道它的花苞要在寒风中经过多大的努力,才能带伤开放?看那枯瘦的枝条,谁又能相信它能哺育出美丽的梅花呢?“梅花香自苦寒来”,是的,梅花是最坚强、最坚忍不拔的花,它用它那不怕寒冷、不畏艰难、经霜傲雪、不屈不挠的精神红遍天下,闻名于世,让画家去描绘,让诗人去赞颂,让世人去传唱!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为黄州团

30、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贬谪黄州,苏轼的人生经历了重大的转折。此时的他,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苦闷孤独,但生性旷达的他也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开始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在文学上完成了对人生的追求。运用示例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享“江上之清风”,看“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心裂肺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顿悟。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

31、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的“风雨任平生”的大境界。2.课外素材“麦当劳”之父的经历在美国,有一个名叫雷克罗克的人。他出生的那年,恰遇西部淘金热结束,一个本来可以发大财的时代与他擦肩而过。按理说,他读完中学就该上大学。可是 1931 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又使他囊中羞涩且与大学无缘。后来他想在房地产方面有所作为,好不容易生意打开了局面,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烟四起,房价急转直下,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就这样,几十年来低谷、逆境和不幸一直伴随着雷克罗克,命运无情地捉弄着他。56 岁时,雷克罗克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伯纳地诺城,看到牛

32、肉馅饼和炸薯条备受青睐,于是就到一家餐馆学做这些东西。对于一个已年过半百的学徒来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后来,这家餐馆要进行转让,雷克罗克毅然接了过来,并且将餐馆的招牌改为“麦当劳”。现在它的分店遍布全世界,年收入高达几亿美元。雷克罗克是一个时运不济的人,可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执着追求,屡败屡战,最终有所成就。选材感言 回避命运的玩笑,只会让人徒增烦恼;直面命运的挑战,就可能寻到理想的面包。56 岁前的雷克罗克有谁知道?可是,因为他坚持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今,又有谁不知道“麦当劳”?文赤壁朱增泉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

33、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山如画,逝者如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

34、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然而,文赤壁的

35、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

36、、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

37、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读后启悟 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苏轼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苏轼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苏轼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这篇文章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抒写历史,抒发了对苏轼的赞美、崇敬之情。1.名句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文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

38、圣人。2.名句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文千里长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3.名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译文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4.名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译文好的药物味苦,但却有利于治病;忠诚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知不可乎骤得D.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 B解析

39、“冯”通“凭”,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B.望美人兮天一方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答案 C解析 A 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B 项古义: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女子。D 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 9 月 7、8 或 9 日。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不知老之将至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君安与项伯有故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当其欣于所遇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骑千余,卒数万人答

40、案 C解析 C 项都是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A 项代词,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 项疑问代词,哪里/疑问副词,怎么。D 项副词,到底/名词,士兵。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受任于败军之际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劳力者制于人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不同,不同D.相同,不同答案 C解析 均为介词,表被动;为介词,在;为介词,比。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侣鱼虾而友麋鹿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泣孤舟之嫠妇答案 D解析 D 项是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41、。A、B、C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A 项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B 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侣,以为伙伴;友,以为朋友。C 项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沛公安在?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 D解析 D 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注意牢记常作为标记出现的一些词语。如:“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为所”“被”。无标志的被动句,即通过句中动词本身,在意念上形成被动,有人称之为意念上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要根据语境,从上下文意作出判定。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42、是()A.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答案 C解析“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8.下列对赤壁赋所表达的感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B.作者写

43、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D.作者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答案 B解析“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错。9.请根据苏轼赤壁赋中的名句“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 50 个字。答:_答案(示例)白茫茫的雾气像轻纱一样笼罩在江面上,月光映照着宽阔的江面,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解析 一要紧扣名句,特别是“白”“横”“江”“接”“天”等词;二要把场景描绘成一幅画面。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想象曹孟德

44、在赤壁之战前豪气勃发,曾在长江岸边高举酒杯,“_”,高声吟咏出千古名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场面,如在眼前。(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及其率领的军队浩浩荡荡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接的句子是“_,_,_”,并且发出了“固一世之雄也”的慨叹。答案(1)横槊赋诗(2)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题目。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45、,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B.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C.举匏樽以相属举:全,都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答案 C解析 举:举起。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 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 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知不可乎骤得答案 C解析 C 项都

46、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A 项介词,被/介词,在。B 项转折连词,可是/并列连词,可不译。D 项疑问语气助词/句中停顿语气助词。1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答案 D解析 D 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何羡”即“羡何”。1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写出了“客”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C.本段重在说理,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

47、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答案 C解析 C 项的内容是文章第四段所阐述的,这一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的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重在抒情。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后赤壁赋苏 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48、。”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1

49、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答案 A解析“今者薄暮”表时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状如”不能断开,排除 C 项。故选 A。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赤壁赋: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 1082 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了两篇赋。本文是第二篇。B.望:农历每月十五。苏轼两次

50、游览赤壁都是选择了“望”这一天。C.冯夷: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D.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答案 B解析 苏轼第一次游览赤壁是在“既望”(农历十六日)。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尽管苏轼是一个旷达乐观的人,但他还是在此赋中流露出了悲伤的心情。B.这篇赋以记游为主,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象,从而衬托出了作者无限伤感的心绪。C.苏轼的前赋和后赋一比较,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后赋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D.此赋末尾写了一个梦境,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答案 D解析“流露出作者暂且忘记现实,

51、得到心灵愉悦的心情”错。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译文:_(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_答案(1)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2)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

52、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

53、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于是我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拉长声音嘹亮地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们船上飞过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