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7 ,大小:1,005KB ,
资源ID:243204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320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届课堂新导航配套课件高二语文:4.13《灯下漫笔》节选(人教大纲版必修3).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届课堂新导航配套课件高二语文:4.13《灯下漫笔》节选(人教大纲版必修3).ppt

1、【大纲版】课堂新导航配套课件高二语文上册第4单元13灯下漫笔(节选)十三 灯下漫笔(节选)名句品读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经典美文赏读 十三 灯下漫笔(节选)基础知识梳理 文本预习必知 文本解读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知能优化训练 文本预习必知 作家作品参见第九课记念刘和珍君 写作背景灯下漫笔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坟,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

2、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文章正是创作于这样的背景下,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知识链接1关于漫笔“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2关于鲁迅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林语堂托尼学说,魏晋文章。刘半农迅师于古诗文,虽工而不喜作。偶有所作,系应

3、友朋邀请,或抒一时性情,随书随弃,不自爱惜,生尝以珍藏请,辄遭哂笑。许广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赠瞿秋白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公祭鲁迅演讲词3鲁迅的笔名鲁迅在他3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一共用了130多个笔名。下面把影响较大的几个介绍给大家。(1)鲁迅,这是鲁迅使用最多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笔名。通常有这样三种说法:其一,寄托了对于仁厚而善良的母亲鲁瑞的爱;其二,蕴藉着“愚鲁之人应当起来做”的强烈自勉;其三,是因为古代中国周鲁本是一家。(2)宴之敖,这一颇为怪异的笔名,记录着鲁迅心中很深的伤痛。鲁迅与他的二弟周作人关系本

4、来非常亲密,但自作人婚后,兄弟两人的情感出现了裂痕。内因便是周作人娶了个日本妻子羽太信子。1923年,兄弟二人正式绝交,鲁迅将原来八道湾的居所留给了母亲和二弟,另于砖塔胡同租房而居。痛定思痛,鲁迅依然感慨万分。即在此时,他开始使用笔名“宴之敖”。“宴”者,意为家中有一日本女人。“之敖”合为“遨”,即遨游。连起来就是:家中有了个日本女人,我只得遨游去了。心中隐痛,不言而喻。(3)巴人,阿Q正传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即为“巴人”,取“下里巴人”之意。一者,回击当时的复古派对他的攻击;二者,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身份地位。(4)它音,古文字中“它”即是蛇,鲁迅属蛇,所以在鲁迅的作品中,蛇往往被寄寓了某种特殊的

5、情感。鲁迅有首诗: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在鲁迅的观念中,美女蛇固然有可怕之处,但她亦可“警思维”,能促使人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错字音(1)嗜好(sh)(2)累坠(li)(3)钦定(qn)(4)编纂(zun)(5)胪欢(l)(6)杀掠(l)(7)数见不鲜(shu)(xin)(8)国粹(cu)二、多音字(1)累li劳累li果实累累li罪行累累(2)折zh折价sh折本 折耗(3)阙qu阙如欠缺,空缺qu宫阙 伏阙跪在宫门前三、易混字形(1)胪l_颅l_鲈l_(2)粹cu_萃cu_猝c_瘁cu_万姓胪欢头颅鲈鱼国粹荟萃猝不及防心力交瘁(3)孺r_儒R_嚅r_襦r_(4)

6、偕xi_揩ki_楷ki_谐xi_妇孺儒家嚅嗫绣腰襦偕老揩油楷体谐调四、词语释义(1)兑现:文中指钞票换银元。兑,换。(2)嗜好: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3)降格以求:降低标准、身份等来寻求(办法)。(4)乱离人,不及太平犬:战乱时流离失所的人,还不如太平时的狗。是古时候的一句俗语。也有“宁做治世犬,莫做乱世人”的说法。(5)编纂:对有关资料进行编辑、整理。(6)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7)累坠:(事物)多余、麻烦;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也作累赘。(8)直捷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现在一般写做“直截了当”。(9)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10)时日曷丧,予及汝偕

7、亡:语出尚书汤誓。“时日”指残暴的统治者夏桀。人民痛恨夏桀,诅咒他死亡,甚至甘愿与他同归于尽。五、词语辨析(1)品味品位二者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义不同:“品味”指品尝,动词;“品位”指作品或产品的档次,名词。例:这篇散文含意隽永,值得仔细品味。作家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才能写出高品位的作品。(2)兑现兑换对换三者都有“换”的意思,不同的是:“兑现”指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或比喻说到做到,实现诺言;“兑换”指用一种货币或物品折换成另一种货币或物品;“对换”指对位互换。例:他已经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用十斤白面可以兑换十二斤大米。他和我对换了工作岗位。(3)祛除驱除相同点:都是动词,中性,表示除去。不同点

8、:除去的对象不同。“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魔等;“驱除”指赶走,除掉,主要用于入侵的人。例:传说这种植物能祛除疾病。把日寇驱除出境。(4)执迷执著同:它们都有坚持的意思,都可以做不及物动词,又可以做形容词。异:“执迷”指因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例:犯了错误如果还执迷不悟,那是很危险的。“执著”,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泛指固执或拘泥,属褒义词。例: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理想。(5)嗜好爱好同:它们都有喜好之意。异:“嗜好”强调因特殊原因而欢喜的情绪,多用于指不良习惯。例:他这人嗜好吸烟。“爱好”强调对事物的爱意。例:有人爱花,有

9、人爱草,各自的爱好不同是正常的。(6)审查审察同:都有“看”的意思,都是动词。异:“审查”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资料等。例:试卷答完后,要仔细审查。“审察”指仔细观察。例:经过反复审察,他终于找到了案件的侦破线索。文本解读探究 内容剖析一、辨识主题文章从民国初年政局变化引起社会经济混乱百姓遭殃入手,叙述了历代战乱时期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实例,揭露并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剥夺“人性”的罪恶,希望并坚信“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人民享有做人的权利的时代的产生。二、理清结构三、探究重点1本文作者是如何由现实生活中的小事引发对历史的思考的?分析:作者首先叙述了自己(

10、以及普通老百姓)所亲历的一件不大不小的日常生活事件,突出了“人”(老百姓与自己)在事件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如何相信国家银行而将银元换成钞票(“乐意”),又如何因政局不稳将钞票转换银元而不得(“不甘心”与“恐慌”),听说暗中有了行情又如何赶紧去兑现,即使打了折扣也在所不惜(“非常高兴”“觉得安心,喜欢”)。然后以“喜欢”为突破口,揭示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源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即“奴性”),指出“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也就是“奴性”),这两者是相通的,只不过在原文中作者没有明确提出。正是因为鲁迅对民众、对社会极其热切的关注,所以,并不引起平常人太多注意的日常生活现象,才能触动

11、鲁迅的敏感神经,引起了他的切肤之痛与振臂疾呼。2文章中谈论的对象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分析:谈论的对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中国人(百姓),统治者(一种暴力),中国社会(时代)。对于中国人,作者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也饱含怜悯、讽刺与批判之情,即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思想感情很复杂。中国百姓,“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是哀百姓之不幸;当牛做马,“情愿自己寻草吃”,谁“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万姓胪欢了”这是怒中国人沉睡之不醒。对于统治者,作者予以声讨、控诉和批判,感情是愤怒的。对于中国社会,作者认为它还

12、是循环在“这两个时代”的怪圈之中,百姓还在被践踏、被杀戮,所以不满的沉重感情是有的。但作者更有憧憬与希望,希望中国跳出“这两个时代”的怪圈,走进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即“百姓不再做奴隶,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有尊严,能够当家作主的时代”。3作者把中国百姓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中的处境概括为:“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试从文中找出上述论断的依据,然后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分析:作者把中国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的依据:(1)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在“乱”世,连奴隶(牛马)也做不成,所以情愿做“治”世的奴隶(牛马)。(2)百姓渴望有人定出奴

13、隶的规则,过“治世”正常的奴隶生活,一旦有人出来定了规则,便“万姓胪欢”了。(3)中国历史总陷入“一治”(暂时做稳了奴隶)“一乱”(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循环圈之中。由此可见,两个时代的概括是和上下文关联着的。这篇文章表现了鲁迅前期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所具有的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但是,鲁迅当时还不是一个阶级论者,他一方面指出了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奴隶,而另一方面则忽略了中国劳动农民几千年来进行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斗争,虽然都没成功。4文章饱含着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分析:鲁迅的杂文饱含着强烈的感情,要分析本文复杂的情感,应从本文谈论对象涉及的三个方面入手:即中国人(百姓),统治者(一种

14、暴力),中国社会(时代)。那么文中至少渗透四种情感: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暴君的愤怒抨击之情;对中国苦难百姓的同情与批判,即所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思想的讽刺批判之情;对创造“第三样时代”的鼓舞、希望之情。全文感情基调以怒和怜为主,愤怒、讽刺、批判、同情融为一体。一篇杂文包含如此复杂强烈的情感,实在称得上是一篇奇文。5鲁迅的杂文较为深奥,如何才能准确快速理解本文主旨呢?分析:从全文的整体出发,在理清脉络、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抓关键句,理解文章主题。全文由现实写到历史,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逐层深入中,前后推论了三个关键句。“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15、。”“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这三个关键句,基本上体现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抓住了这一篇文章的关键语句,往往就抓住了总括文章主题思想的钥匙。6如何理解“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这句话的含意?分析:文章中说中国的时代只有两种:一是战乱时代;二是“太平盛世”。老百姓在战乱时代,“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老百姓深深地陷入这种两难境地,为了求得生存,宁愿去做奴隶,希望社会承认他们无罪而免遭杀害。这种愚弱的国民性是两千

16、年来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恩格斯说过,专制主义“不承认任何普通的、公民的、人的权利”。再从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思考,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文人也一样,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这样就逐渐造成了国民性的怯懦,一天天地满足着,即一天天地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四、创新思维问题: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了,那么我们现在是否已是第三样时代了?课文观点: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发散角度1:现在已是第三样时代了。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当家做了主人,中国人不再受奴役,受压迫,有了自己正当的民

17、主和权利。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中国已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扬眉吐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中国人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他们正在向现代化进军。总之,中国人已争得做人的权利,争得了“人”的价格。发散角度2:现在还不是第三样时代。跟旧时代相比,中国人确实争得了许多做人的权利和自由,国民素质已有很大提高,但是现在贪污腐败现象有之,内心痛恨腐败,现实中却为腐败分子开绿灯,甚至巴结腐败分子,参与腐败活动的也有之。这些都反映了国民素质的缺陷。看来要真正进入新时代,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另外报上经常有“把人不当人”之类的事件的报道。如煤矿事故连续不断,工伤事故得不到公平处

18、理,执法者无视法律,肆意侵犯人权等。可见,现在的时代还并不真正属于鲁迅先生所说的“第三样时代”。五、拓展延伸鲁迅所总结的封建社会的“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对今天的中国有何现实意义呢?【思路点拨】鲁迅不是一个只囿于外部战斗的人,他的伟大就在于使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转回,转回自己的内心,从而注意到自己所站立的位置,并做出有尊严的抉择。那些自觉生活过得美满幸福的人,是不需要鲁迅的;惟独悟自身之为奴的人,才是鲁迅的同道。看一下当下的中国,奴隶哲学不仅是大有市场,而且可以用大行其道来形容。似乎所有的幸与不幸都集中在一点上:我们对自己为奴的境遇浑然不知!我们的头脑真的如尼采所说,成

19、了别人的思想的跑马场,任别人的思想的马匹蹂躏!我们不愿做奴隶,所以我们时常想起鲁迅!技法归纳1入口细小,引申博大鲁迅从生活中本来是很小的事“兑现”着笔,生发开去,看到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可悲与可怕的现象。“兑现”的“始”是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战争使得银行停止兑换,结果就出现了文中滑稽的一幕,也就是把钞票打折出售,这种本来是有损失的事,却被看作幸事,以为占了很大的便宜。由“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他联想到历史上种种事实,比如元朝打死奴隶赔头牛,以及百姓的“中立”,还有黄巢、张献忠给人民带来的劫难,由此他得出,历史上所谓的“乱”就是人民不能获得做牛马的权利,而“治”则是暂且给人

20、民以做牛马的权利这样一个结论。前后相关之处就在于有所“获得”,也就是短暂的欢喜,而人们却没有思考过“获得”的代价是什么。2披情入理,情理交融杂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饱含着巨大的激情,即议论是情感化的。这一特点在文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将议论与叙述、描写、抒情结合为一体;二是议论以作者的情感为内在动力,正是在暗夜沉沉之时作者心潮翻滚,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强烈情感化的感受和认识,才促使作者在灯下奋笔疾书,发出如此深刻而偏激的议论。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愤怒而悲哀地得出中国历史的两个时代的结论。文章结尾一个叹号,更是寄托了作者的一片深情。固然悲哀,却不绝望。3语言冷峻,感情炽热这篇文

21、章的语言比较精练、冷峻,让人感到字字如同匕首直指要害。比如作者在对中国历史的分类中,没有使用什么晦涩的词句,没有长篇大论,但揭示的道理能够囊括中国五千年的封建历史,语言的包容性极大。也如“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其中的“中立”包含着太多的无奈,“中立”本来是自己宣布的,而这里却成了外来因素造成的情形。他似乎完全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进行“零度叙述”(也就是不包含自己的感情),表面上的确如此,但这些令人深思的现象,读者读之不会不动心。鲁迅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他自己是真豪杰,同时也充满真情,对这个国家他还是热爱的,对这些人民,他还是充满信心和期望的,希望国民能够觉醒,去创造不同于历史上两种情形的“

22、第三样时代”。高考真题演练 知能优化训练 经典美文赏读 随感录三十八(节选)鲁 迅不幸中国偏只多这一种自大:古人所做的事,没有一件不好,遵行还怕不及,怎敢说到改革?这种爱国的自大家的意见,虽各派略有不同,根柢总是一致。计算起来,可分为下列五种:甲云:“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这是完全自负。乙云:“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丙云:“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这两种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依据张之洞的格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物。丁云:“外国也有叫花子(或云)也有草舍,娼妓,臭虫。”这是消极的反抗。戊云:“中国便是野蛮的好。”又云

23、:“你说中国思想混乱,那正是我们民族所造成的事业的结晶。从祖先混乱起,直要混乱到子孙;从过去混乱起,直要混乱到未来。我们有四万万人,你能把我们灭绝么?”这比“丁”更进一层,不去拖人下水,反以自己的丑恶骄人:至于口气的强硬,却很有水浒传中牛二的态度。五种之中,甲乙丙丁的话,虽然已很荒谬,但同戊比较,尚觉情有可原,因为他们还有一点好胜心存在。譬如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兴旺,多说大庆,摆出大家架子;或者寻求人家一点破绽,聊给自己解嘲。这虽然极是可笑,但比那一种掉了鼻子,还说是祖先老病夸示于众的人,总算略高一步了。戊派的爱国论最晚出,我听了也最寒心;这不但因其居心可怕,实因他所说的更为实在的缘故。混

24、乱的祖先,养出混乱的子孙,正是遗传的定理。民族的根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不容易我们几百代的祖先里面,混乱的人,定然不少:有讲道学的儒生,有讲阴阳五行的道士,有静坐炼丹的仙人,也有打脸打把子的戏子。所以我们现在虽想好好做“人”,难保血管里的混乱分子不来作怪,我们也不由自主,一变而为研究丹田脸谱的人物:这真是大可寒心的事。但我总希望这混乱思想遗传的祸害,不至于有梅毒那样猛烈,竟至百无一免。即使同梅毒一样,现在发明了六百零六,肉体上的病,即可医治;我们希望也有一种七百零七的药,可以医治思想上的病。这药原来也已发明,就是“科学”一味。只希望那班精神上掉了鼻子的朋友,不要又打着“祖传老病”的旗号来反对吃药,中国的混乱病,便也有会痊愈的一天。【赏读指要】鲁迅先生以讽刺见长的语言风格,在本文中得以体现。“爱国的自大家”“祖传老病”等词语运用得准确、刁钻。于形象中见理趣,更是鲁迅先生为文的一大特点。“掉了鼻子”“梅毒”等词语,于形象之中表明了作者的爱憎,更让读者明白了事物的性质。这篇议论文采取了驳论的形式。首先将反面观点亮出,然后以犀利的文笔逐一驳倒,作者的思想感情完全融注在这激烈的抨击之中。在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时代,鲁迅先生用自己的笔坚定、鲜明地表达了自己接受新文化、提倡改革的立场。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