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315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2页
2012届语文高考课件: 教材总复习 9.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正确使用熟语(1)第 5 节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总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熟语”这一考点也是从考纲“正确使用词语”这部分分离出来的。对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熟语的使用,重点是正确理解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等。精解 考 点“正确使用熟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1.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等。2.熟语的运用要考虑三个层次的问题:(1)准确把握熟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内涵;(2)细致了解熟语语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感情态度、语体风格等特定指向;(3)辨别熟语在语境中的

2、语法搭配、感情色彩、整体语义等方面的协调问题。精解 考 点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康,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2010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揭秘 命 题命题角度 成语使用正误判断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

3、力。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用在这里,明显与语境不合。A.弱不胜衣:形容身体虚弱,连衣服都穿不成形。用在这里贴切。C.飞短流长:添枝加叶,说人坏话。D.放虎归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符合语境。因此选B。解析揭秘 命 题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

4、情节曲折。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2010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揭秘 命 题命题角度 成语使用正误判断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A.始作俑者:贬义词。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C.声情并茂: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申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使用对象错误。解析揭秘 命 题D.附庸风雅:贬义

5、词。不合语境。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解析揭秘 命 题A.2010年4月6日,鲁迅箴言由三联书店出版。365条箴言,让读者感受到了鲁迅文字的力量和韵致。B.张强一下子站了起来:“说吧!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谁的

6、是谁的非,当面锣对面鼓,快说吧!”C.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科技、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们能够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难得。D.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2010重庆)下列语句中,加红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命题角度 词语的综合判断揭秘 命 题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实词、熟语的能力。举手投足:一抬手,一动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错误在于语意不合语境。A.韵致:风度韵味,情致。B.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C.躬逢其盛:亲身经历那种盛况。解析揭秘 命 题1.综合性将越来

7、越强。由于客观题数量的逐年减少,有的省份将会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会结合字音、字形来考查熟语。扫描 考 向2.选取作测试的熟语不避熟就生。测试的熟语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并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如2001年到2009年的高考题中,“差强人意”“偃旗息鼓”各出现过两次,“琳琅满目”出现过三次等。扫描 考 向3.干扰项的设置越来越重视语境的误导。熟语的运用是一个必考的考点,经过长期训练,考生对褒贬失当、对象用错、轻重失衡等错误都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但高考的选拔功能决定了命题者定会绞尽脑汁

8、,设计出伪装得更加巧妙的错误项。其中的技巧之一就是越来越重视利用语境来误导考生。扫描 考 向4.熟语考查以成语运用为重点,2009年18套试卷中有4套试卷没涉及该考点,有9套试卷考成语,5套试卷综合考查词语。5.设题形式: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该考点的考查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扫描 考 向1.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有些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看到某一不明含义的成语,如果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就极易出现望文生义的毛病,作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分析“下里巴人”原指流行于战国时楚国的下里巴人两首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作品,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而(1)句在

9、使用“下里巴人”这条成语时,把它误解成地位不高的人。“目无全牛”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比喻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亦形容办事准确熟练。而(2)句在使用该成语时,把它误解成只见部分不见整体了。点拨 方 法类似成语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点拨 方 法2.对象不当,张冠李戴有些成语使用的对象是特定的,如果掌握不牢,就很容易扩大其使用对象,从而造成错误。如:(1)这对老

10、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大街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2)同学们有不懂的问题应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耻下问。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分析“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句(1)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对象误用。“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句(2)是学生向老师请教,用“不耻下问”,显然用错了对象。点拨 方 法类似成语有:洗心革面明日黄花汗牛充栋罄竹难书擢发难数豆蔻年华行云流水炙手可热多事之秋一挥而就青梅竹马耳鬓厮磨相敬如宾夫唱妇随江郎才尽挥洒自如倚马可待呼之欲出信手拈来鸿篇巨制烘云托月韦编三绝相濡以沫纵横捭阖含英咀华破镜重

11、圆洛阳纸贵日理万机点拨 方 法3.色彩不分,褒贬失当成语在感情色彩上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以区分,避免误用。如:(1)全市几百名警察倾巢出动,终于将歹徒捉拿归案。(2)在成克杰之后,广西贪官前赴后继上刑场。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句(1)用来形容警察,显然有误。“前赴后继”形容英勇战斗,勇往直前,多含褒义。句(2)用来形容贪官,显然有误。点拨 方 法类似成语有:洗心革面无所不为无所不至始作俑者粉墨登场无独有偶处心积虑弹冠相庆官样文章昼伏夜出连篇累牍师心自用评头品足一团和气闪烁其词叹为观止目无全牛集腋成裘耳提面命雨后春笋

12、危言危行有口皆碑殚精竭虑蠢蠢欲动凤毛麟角点拨 方 法4.范围不清,轻重失当有些成语的词义有轻重之分,使用时应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1)各种形式的周刊、月刊、分类细密的专业报纸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2)每个考生都要注意休息,否则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考试。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分析“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句(1)用来形容各类报刊出现,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三长两短”多用来指意外的事故或灾祸,常用做“死亡”的委婉语。句(2)用来形容考生,有些言重了。点拨 方 法类似成语有:莘莘学子济济一堂七手八脚多事之秋纵横捭阖日理万机义无反顾丰功伟绩从谏如流无

13、可非议真知灼见有口皆碑点拨 方 法5.形近易误,音近易混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如:(1)周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真称得上无所不至。(2)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种事半功倍的状况。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分析“无所不至”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后多含贬义。而(1)句却把它与仅一字之差的“无微不至”混淆了。(2)句把“事半功倍”当成了“事倍功半”,意思用反了。点拨 方 法类似成语有: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目光如豆与鼠目寸光不足为训与不足为戒不胫而走与不翼而飞不可理喻与不可思议无可厚非与无可非议处心积虑与殚精

14、竭虑穿凿附会与牵强附会侧目而视与刮目相看义不容辞与责无旁贷谈笑风生与谈笑自若狼狈为奸与朋比为奸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独树一帜与匠心独运耳闻目睹与耳濡目染含糊其词与闪烁其词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故(固)步自封与墨守成规点拨 方 法6.画蛇添足,前后重复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将成语和句子语意进行比照,否则极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如:(1)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吧。(2)我俩半斤八两,不相上下。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分析“难言之隐”指难以明说的事情或缘由。该成语与(1)句中的“苦衷”义有重复。“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分上下。该成语与(2)句中的“不相上

15、下”义有重复。点拨 方 法再如“忍俊不禁地笑了”“一场南柯一梦”“显 得 相 形 见 绌”“好 像 如 芒 在背”“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目前的当务之急”“接踵而至地闯进来”“津津乐道地说”“海内外闻名遐迩”“责无旁贷的责任”“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让人贻笑大方”等。点拨 方 法7.功能混乱每个成语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功能,如果对此把握不准,就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如:(1)这则笑话,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学习诸公”给予了有力讽刺。(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

16、型.分析“漠不关心”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不能带宾语。“出奇制胜”也不能带宾语。而句(1)、句(2)却硬让它们带上了宾语,都犯了功能混乱的错误。点拨 方 法8.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有些成语有谦辞与敬辞之分,如果辨别不准,就会犯谦敬颠倒的错误。如:(1)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高见。(2)刘厂长是这方面的行家,下面请他不揣冒昧地跟大家讲几句。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分析“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思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常作谦辞,用在自己身上。句(1)却用在别人身上,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不揣冒昧”指不揣度自己言行轻率,常作谦辞。句

17、(2)却把它用在刘厂长身上,同样犯了谦辞敬用的毛病。点拨 方 法类似成语有:雕虫小技东涂西抹贻笑大方千虑一得绵薄之力汗马功劳敝帚自珍鼎力相助如坐春风蓬荜生辉门墙桃李敬谢不敏不情之请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信笔涂鸦班门弄斧点拨 方 法9.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类似成语有:目无全牛守株待兔庆父不死,

18、鲁难未已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巧言令色倚马可待破镜重圆不可救药望洋兴叹胸有成竹乐不思蜀弹冠相庆祸起萧墙邯郸学步风声鹤唳水落石出按部就班苦心孤诣高谈阔论不绝如缕想入非非短小精悍淋漓尽致左右逢源信笔涂鸦玲珑剔透标新立异登峰造极如虎添翼点拨 方 法10.不合逻辑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熟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如:(1)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2)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分析“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显然与“出现之时”矛盾。“有条不紊”的意思是做事或写文章条理清晰,一点不乱,侧重于“条理性”,而(2)句中陈述的话题却是“王大妈爱干净”,“条理性”与“爱干净”两者之间缺乏语意逻辑上的联系。类似的有“受贿之初就心有余悸”“曾几何时将大展宏图”“问题未发现前就应防微 杜 渐”“长 此 以 往 就 出 现 了 成 绩 下滑”“把中国人民的抗议置若罔闻”等。点拨 方 法11.不合习惯,违背常规有些成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里。如果不注意这些成语的习惯 用 法,就 很 容 易 出 错。如“善 罢 甘休”“同日而语”“一概而论”“无时无刻”“等闲视之”“等量齐观”等都只能用于否定句中。点拨 方 法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