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 25 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最新考纲命题角度备考分析宋明理学1.2015全国卷,40:从与先秦、汉代儒学的比较入手,考查宋代儒学的新发展22014全国卷,26:从人性出发考查“存天理,灭人欲”所体现的人性论32014全国卷,25:从唐代佛儒道三教地位的变化考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42014大纲卷,17:从明清普遍纂修族谱现象出发,考查理学的社会影响1.高频考点: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2教材空白点:宋代理学的世俗化。3备考策略:(1)宋明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其特征是本考点的教学重点,建议在复习时既要关注历代儒学各自的思想特征及其与时代变化
2、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不同时代儒学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理解儒学近两千年占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地位的原因。(2)结合理学的内容理解其社会影响。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011课标卷,26:从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的言论入手,考查其思想特色1.高频考点: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2教材空白点:(1)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3备考策略:(1)通过对比明清思想家与宋明理学的主张,概括其反传统、反教条的思想特色,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2)把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近代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作比较,掌握其思想主张、影响的异同,并从两国社会状况出发分析理解造成不同的
3、原因。一、宋明理学1形成背景:儒学的危机与复兴。(1)魏晋南北朝以来,_、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2)唐宋时期,“_”趋势日益明显,儒学进一步发展。佛教三教合一魏晋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此时期,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玄”的研究。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2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_(理学集大成者)。(2)主要观点。宇宙观: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伦理观:天理与伦理道德联系;存天理,
4、_。认识论(求“理”方法):“_”(目的在于明道德)。朱熹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3)地位。_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官方哲学。元朝将朱熹编著的_作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南宋四书章句集注理学的世俗化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绝不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
5、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3陆王心学。(1)南宋陆九渊。宇宙观:“心”即“理”,“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认识论(求“理”方法):发明本心,即_。(2)明朝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_”(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内心反省致良知二、明清之际的进步儒学思想1出现背景。(1)政治:_制度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明朝中后期出现_萌芽。(3)思想: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人们的思想。2代表人物及思想。(1)“异端”思想家李贽。著作:焚书藏书。君主专制资本主义主要思想。a否认
6、_和儒家经典的绝对权威。b批判传统道德,追求物质享受和个性发展。评价: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孔孟学说代表主要思想作用黄宗羲揭露_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对以后的_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君主专制反专制顾炎武提出_思想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王夫之世界是_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朴素的_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_,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经世致用物质辩证法思维方法1把“三教合一”与“三教合归儒”等同。辨识“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并不是融合成
7、一种思想流派。2易错易误“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体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3理解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理(漫画 伤天害理)问:漫画中“理”分别在哲学本源和社会上如何理解?答:理是万物的本源;在社会中,“理”即“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4对比“穷理”的两条途径“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问:材料体现朱熹与王阳明穷理的途径分别是什么?如何理解其“殊途同归”?答:“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实质都是用儒
8、家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望,以维护专制统治。5图表证史理学对人性的扼杀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6突破一个概念“致良知”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问:材料中王阳明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天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7易错提醒道学家不同于道家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
9、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8了解一本经典名著问:黄宗羲的著作明夷待访录在清代曾经被列为禁书,近代又受到进步人士的推崇,其原因是什么?答:因为该书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其思想为近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思想提供了有力武器。9误记为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当时占据了主流地位辨识 明清之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批判思想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占主导地位的仍是理学。10图示解史明清之际的活跃思想考点一 宋明理学史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
10、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程朱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史料二 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展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在传统儒学寻找”体现出了理学形成
11、中的特点,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2)史料二中“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实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等信息,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认识。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答案: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2根据史料二,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并根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答案: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
12、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相同点本质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考题例析(2014全国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
13、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试题定位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试题分析 人性本善是孟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A 项错误;人性本恶是荀子的思想,与题干“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不符,故 B 项错误;宋明理学家继承和发挥孟子的性善论,并对其加以发挥,主张先天性善论,认为天命之性善而气质之性恶,因此需要“存天理,灭人欲”,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答案:D真题演练1(2014全国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14、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的变化,再结合汉代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可得出唐代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 C 项正确;“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 A 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 B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故 D 项错误。答案:C2(2013全国卷,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
15、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 A 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 B 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 D 项。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选择 C 项。答案:C考向1 从理学和心学内容和相互关系的角度命题“理学”和“心学”不是继承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因此,“心学”也是“理学”。解题时需要结合题干弄清其
16、历史渊源来分析。对点训练 1(2019临沂模拟)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A明“理”的方法B读书的方法C明“理”的目的D读书的目的解析:“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格物致知的方法论,“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体现了发明本心,认为读书不看“意旨”只是“儿童之学”,因此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明“理”的方法。答案:A考向2 从对后世的影响及社会进步角度命题宋代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
17、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影响。解题时往往需要根据具体史料,从社会进步性方面分析。对点训练 2(2019武汉调研)宋史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 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明代施耐庵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了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讲述北宋以宋江等人由被迫落草、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新型史料介入有助于厘清历史事实B古代史家扬善抑恶的传统影响历史解释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不同的史家对同一历史现象有不同理解解析:宋代社会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大众通俗读物
18、水浒传“替天行道,直至受到朝廷招安”的叙述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故 C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史料都是文字史料,并非新型史料,故 A 项错误;材料宋史“淮南盗”反映出官方对宋江农民起义的污蔑,与扬善抑恶的传统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不同的史家的不同理解,故 D 项错误。答案:C考点二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史料一 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不得所者哉?夫栽培倾覆,天必因材,而况于人乎?强弱众寡,其材定矣。强者弱之归,
19、不归必并之;众者寡之附,不附即吞之,此天道也;虽圣人其能违天乎哉!李贽明灯道古录史料二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王夫之读通鉴论史料三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史料解读(1)史料一中“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强调人都有自
20、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强者弱之归”“众者寡之附”表明李贽把“强凌弱,众并寡”看做是天理,承认自由竞争。(2)史料二的关键句是“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实质是抨击君主专制的“私天下”。(3)史料三中“分天下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说明顾炎武倡导分权,反对君主“独治”。问题探究1根据史料一,说明李贽如何看待“人性自由发展和自由竞争之间的关系”。答案:个性的自由发展,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自由竞争,会导致弱肉强食的现象,李贽认为这种自由竞争是天道之常,肯定自由竞争的合理性。2根据史料二、三,说明王夫之和顾炎武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答案: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下“共治”,带有一定民
21、主色彩。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特点表现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提倡“经世致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考题例析(2011课标卷,26)黄
22、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试题定位 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考查准确分析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试题分析 由题干材料中无论“朝廷之上,闾阎之细”,都有“诗书宽大之气”,敢于指点天子是非,设“学校”监督,体现了心系国家精神,故 C 项答案与其体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A 项强调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B项强调的是民本思想,D 项与 B 项思想主张相一致,故排除 A、B、D 三项。
23、答案:C真题演练1(2016海南卷,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解析:由“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 A 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与德才兼备不符,故 B 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的女性歧视的反感,故 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
24、自身的权益,故 D 项错误。答案:C2(2016江苏卷,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解析: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 C项正确;A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项材料无涉及,排除。答案:C考向1 从李贽对孔子思想的认知角度命题李贽认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
25、准。解题时需结合原始材料的核心信息来分析。对点训练 3(2019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教条主义C主张学以致用 D反对儒家思想解析:根据材料“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并不涉及君主专制问题,故 A 项错误;同理,李贽反对把孔子的是非观,强加于每个人,故 B 项正确;材料涉及是非观问题,与学以致用无关,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李贽反对孔孟权威,但并不反对儒学,属于儒学在明清之际的新发展,故 D 项错误。答案:B考向 2 从比
26、较异同角度考查顾、黄、王三大思想家的主张三位思想家的所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十分相似,他们提出的主张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各自的侧重点,解题时应根据时代背景和题干原始材料信息来分析。对点训练 4(2019揭阳模拟)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义理之学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考据之学是对传世古文献的整理、考订与研究。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盛极一时,嘉庆道光之际,义理之学崛起。影响这一学风变化的是()A清朝思想控制逐渐放松 B清朝社会危机日趋严峻C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因为清朝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危机严峻,故出现了考据之学和义理之学盛行的现象,故 B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加强思想控制,比如实行文字狱,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近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 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发生在近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 D 项错误。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