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考点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核心知识通关】1.森林的作用:(1)经济价值:重要的_,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 产品。自然资源(2)生态价值。(3)现状:急剧_,原始森林被破坏殆尽;目前世界原 始森林主要有两类:_和亚寒带针叶林。减少 热带雨林 全球气候 生物多样性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地球之肺”。碳氧平衡 (2)“绿色水库”。水平衡(3)“基因宝库”。生物 基因宝库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 作用,土壤_。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
2、在地上的植物 体内,_最容易遭到破坏。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 很难恢复。很贫瘠 地上植被 4.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1)雨林被毁的原因。贫困 商业性 采矿(2)开发计划与影响。亚马孙横贯公路 亚马孙平原 外资(3)雨林的保护。保护性 自然保护区 环境教育【图文助记】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 和滞蓄大量降水,因而能涵养水源;森 林的树冠减轻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森林的土质疏松,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使地表径流减少,因而森林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2.雨林地区植物茂密的原因: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降水 丰
3、沛,植物可连续不间断地迅速生长,因 而形成了高大茂盛的植物群落。【规律方法】森林生态效应的七字记忆法 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沙”。【经典例题导悟】(2013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 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 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 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 原因。(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 生桉的原因。【思维流程】【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高考模拟精练】(2016杭州模拟)阅读材料,
5、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五大热带雨林分布图。材料二 在茫茫的南中国海上,南海诸岛的一片片绿色雨林,如同荒漠上的绿洲。南海诸岛年降水量在2 000至3 000毫米,多大风天气,特别是夏秋两季还常受台风影响。由于岛屿成陆时间不长,土壤受海水影响盐分含量高,加上海拔低、面积小,植物独立演化的条件相对较差,导致植物习性与大陆雨林不同。岛上的植被呈环状分布,高低有致,内部是高大的麻枫桐林,外侧是灌木植物带,最外侧是沿着海岸的低矮草木植物带。(1)墨脱位于北纬29度附近,是中国最北的热带雨林分布区,请分析原因。(2)指出南海诸岛热带雨林的生态意义。(3)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相比,分析南海诸岛热带雨林的特点
6、及原因。【解析】第(1)题,墨脱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海拔相 对较低,热量条件好;同时大峡谷有利于印度洋水汽的 深入,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因而形成了热带雨林分布 区。第(2)题,南海诸岛热带雨林的分布为生物提供了 栖息地,形成的有机物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同 时,森林还能保护土壤、促进土壤的形成。第(3)题,结 合材料可知,南海诸岛成陆时间不长,海拔低、面积小,因而雨林的生物种类少,生物量小;多大风天气,因而雨林抗风能力强;土壤盐分含量高,因而雨林耐盐碱。答案:(1)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热量条件好;西南季风沿谷地深入,带来印度洋的水汽,降水丰沛。(2)为众多动物提供栖息地;为海洋生物提
7、供食物;保护土壤(促进土壤的形成)。(3)特点:生物量小;物种数量少;耐盐碱(耐旱);抗风能力强。原因:成陆时间短、面积小;海拔低,地势起伏小;土壤盐分高;多大风天气。【加固训练】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完成(1)、(2)题。(1)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二氧化碳减少 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体积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2)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A.伐木与深加工 B.开发矿产资源 C.从毁林到造林 D.禁止砍伐森林【解析】(1)选D,(2)选C。第(1)题,森林有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8、的功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由图可知,世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由图可知,亚洲森林面积增加最多,选项中的伐木、开矿都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完全禁止是不实际的,只有加强造林,从以前的毁林到造林才可行。考点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核心知识通关】1.湿地概况:(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2.湿地的功能:功 能美 称产出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
9、资源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功 能美 称净化水质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生物乐园3.湿地问题产生的原因:类型 主要表现 自然 原因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湿地减少 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减少 类型 主要表现 人为 原因 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过度利用水资源,泥沙淤积使湿地面积减少 城镇建设、水利工程、填海造陆等建设大量占用湿地 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旅游业的发展对湿地生态造成破坏 4.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
10、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图文助记】湿地的功能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 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规律方法】从时空两方面分析湖泊面积变化原因(1)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的;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2)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
11、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的。冰雪融水补给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经典例题导悟】“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河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率下降、湿地萎缩对该区自然环境的不
12、利影响。【思维流程】【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高考模拟精练】(2015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1、2题。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
13、蒸发总量增大 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解析】1选C,2选B。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面面积缩小,芦苇大量死亡,故湖泊自净能力减弱。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该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主要是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故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3.(2015广东文综)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
14、位置示意图。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_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_。(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_;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_。(3)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及周边地区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5)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示湖泊延伸方向判断;河水断流的原因有补给量小(主要是降水少)、消耗量大(沿途用水量
15、大)等。第(2)题,从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入手判断。第(3)题,从图示各景观面积变化可知人为活动对沼泽的影响。第(4)题,湖泊水量和面积的增多,会对周围地区的气候、生物等产生影响,进而对通航条件、养殖及旅游业产生有利影响。第(5)题,从污染物排放、法律法规及环保意识提出相关措施。答案:(1)西北-东南 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沿途用水过度(2)湖泊 台田鱼塘(3)台田鱼塘的建设、稻田面积的扩大、建设用地的增加。(4)增加湖水水量,改善湖区局地小气候,提高地下水水位,稳定湖泊水位,提高航运效益,改善水质。(5)关停重污染企业,加强污水净化排放,广泛宣传、严格执法。【加固训练】(2013海南地理)地处干旱
16、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B.C.D.【解析】(1)选C,(2)选B。第(1)题,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粮食需求增多;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排水造田致使湖泊数量、面积减少。第(2)题
17、,湿地具有降解污染的功能,但不是用来净化城市污水的,所以不能增强城市排污能力;湿地可以减小城市气温年较差。类型7:生态环境成因类问题的答题规范 【考题示例】(2015安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下面问题。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 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 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获取信息】提取巴音布鲁克湿地的自然条件(1)材料信息: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地理位置、气温状况。(2)图示信息:巴音布鲁克湿地的位置范围、河流的分布、等高线的分布。【信息解读】自然条件对湿地形成的影响(1)位置信
18、息: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其所处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地下冻土发育;湿地周围高山环绕,山地冰川发育,多地形雨。(2)气温信息:年平均气温只有-4.7,气温低,湿地的蒸发微弱。(3)河流、等高线信息:河流发源于周围的高山,湿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规范解答】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模板构建】1.湿地的形成条件答题模板:关键词答题思路地形地势,排水气候降水多,气温,蒸发土层地下冻土发育,利于水的下渗河流河流有凌汛现象,河水泛滥易形成湿地2.生态破坏的成因答题模板:(
19、1)水土流失成因的答题模板。思考方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原因 降水 地形 土质 植被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 耕作 开矿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2)荒漠化成因的答题模板。思考方向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原因 气候 大风 土壤 蒸发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樵采 放牧 农垦 水资源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迁移应用】考向1 湿地成因的分析 1.(2014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
20、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解析】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结合西西伯利亚平原所处的纬度可知其气温低,多冻土发育;结合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河流存在凌汛现象。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考向2 红漠化成因的分析 2.图1是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
21、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解析】“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河流众多,侵蚀强烈)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答案:自然原因: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