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52.50KB ,
资源ID:24263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26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8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06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刘森).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8高考(历史)复习教案:专题06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变法(刘森).doc

1、专题六、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变法【知识梳理】一、封建主义的改革 在我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以及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三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所进行的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和宋元时期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的政治改革。 1、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封建的生产方式出现。新兴的地主阶级通过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逐渐建立了封建制度。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

2、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政权。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重要的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发变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经过改革变法,各国封建制度陆续建立。其中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县制;实行连坐法;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结果:废除了奴隶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为秦统一奠定基础。但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2、北宋中期的社会改革北宋中期出现

3、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冗官、冗兵、冗费和每年给辽、西夏的岁币,使北宋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和辽、西夏政权的威胁产生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为了摆脱危机,出现了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宋仁宗庆历年间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进行改革。变法内容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结果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变法:1069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经济上采用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军事上保甲法、将兵法;教育上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结果,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但因遭到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3、清朝后期

4、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逐渐打开了中国大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和日益成长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不断。在此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清朝统治者为维护满洲贵族的统治,被迫实行改革。清朝地主阶级主要领导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由清朝地主阶级洋务派实行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的一场改革运动。洋务派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校,建立了海军。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20世 纪初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改革。改革的结果失败了,但它们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中国近

5、代 第一批机器大生产企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清末“新政”奖励实业、废科举兴办新式学堂、编练新军等,不自觉地继续着戊戌变法后被废除的除政治以外经济、 文化、军事等各方面改革措施,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二、资本主义的改革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从经济上充分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比封建制度强大得多的技术力量;17世纪以来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民主的统治形式和政治制度。迫于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全方位的压力和示范作用的冲击,欧洲的俄国和亚洲的日本先后出现了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并缓慢地走上了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

6、社会变革之路。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也兴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1、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上半期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封建的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国内市场的狭小和自由劳动力的缺乏。19世纪中期,俄国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种种弊端,激化了各种矛盾,促使统治者进行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了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日本明治

7、维新19世 纪中期,日本幕府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以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通过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明治政府得以建立。为了巩固新政权,建立近代化国家,明 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军事上实行征兵 制,建立富于武士道精神的新式军队。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通过明治维新,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 亚洲强国。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3、戊戌变法运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促使中国人民寻找新的出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

8、大奠定了资本主义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运动的开始。此后,维新派组织团体、创办报刊,积极进行变法的宣传组织活动,1898年将变法运动推向了“百日维新”的高潮。不久,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变法运动失败。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几次重要的调整。如19世纪初期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9世纪末出现的垄断资本主义和20世纪30年代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29年1

9、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引发各国政治危机。1933年 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 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采用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 济进行宏观管理,新模式再次显现了一定成效。三、社会主义的改革1、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的曲折发展: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开始。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

10、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提出在经济建设中,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之后又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这种“左” 的思想指导下,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致使“左”的错误严重泛滥,给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导致了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以后,虽然对“左”的错误做法进行一定程度的纠正,国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左”倾指导思想依然如故并继续发展,终至酿成“文革”的严重动乱和灾难。改革走上成功之

11、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点,会议正确总结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回到经济建设上来,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农 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城市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 观调控的管理体制。结果农村经济全面振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工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挫折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开始。面 对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和政治生活中

12、的问题,苏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赫鲁晓夫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下放权力、精简机构,结果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 求是的精神而失败。勃列日涅夫以重工业的发展为重点,军事实力大增,但后期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的路线和政策,以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组织上实行多党制,结果导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挫折。3、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挫折由 于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五、六十年代出现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为代表的改革,哥 穆尔卡主持波兰改革,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扩大

13、企业自主权,结果未取得明显成效,六十年代末出现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卡达尔主持 匈牙利改革,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联系起来。结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农业 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经济发展平稳,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杜布切克主持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捷共公布了革新社会主义行动纲领,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 党的领导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结果因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而中断。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改革失败。【重点解读】一、古代变法改革的规律及理性思考 1、改革的实质:改革主要是对国家管理制度的革故鼎新。从根本上说

14、,当政治、经济制度不能保证国家实施有效管理、从而违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改革这种制度,也就是对上层建筑中某些老化、腐朽的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并相应对生产关系中的某些环节作局部性的调整、更新和改造就成为必然的趋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改革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改革的本质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2、改革的类型:中国古代王朝所进行的改革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如王安石变

15、法)。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如孝文帝改革等)。 3、改革的规律:从原因上看: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从目的上看: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从性质上看:奴隶主贵族为实现富国强兵,达到某一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军政改革;封建地主阶级为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政治变革;少数民族统治者为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吸收汉族的先进

16、制度和文化而进行的社会改革。从内容上看: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采取措施恢复、发展经济;整顿吏治,改革军制;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等。从结果和作用上看:有的改革成功了,如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等,这些改革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军事力量,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为实现其政治目的奠定了基础。但挽救封建统治危机的改革尽管一度取得成效,但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了,如王安石变法等。从失败原因上看:一是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二是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百姓等。从成功原因上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

17、高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及改革者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二、改革成败的原因及其理性思考 1、改革成败的原因主要有是否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派和反对派力量对比的大小、是否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技巧、是否注意用人,等等。一般来说,王朝初期的改革容易成功,而王朝中后期的改革大多失败。这是因为:(1)新的封建王朝大多是在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后建立的。农民起义风暴打碎了旧王朝的国家机器,陈章旧制受到猛烈冲击,旧秩序土崩瓦解,为新王朝的改革破除了阻力。而王朝中后期,年深日久,政权建设、典章制度、权益分配已根深蒂固,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势力盘根错节,保守顽固势强

18、大。(2)王朝初期,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教训,为长治久安,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而王朝中后期要在不改变封建根本制度的情况下进行某些政策和具体制度的调整及利益再分配,必然会遭到旧制度和旧势力的顽强抵抗,许多改革家因顽固派的扼杀而抱恨终身。此外,王朝初期的改革有强大的皇权作保障,而中后期改革的主将则缺乏这种权威。 2、改革的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臣性和复杂性,不可

19、能一帆风顺。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三、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比较1、二者的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雏护清朝统治;都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都失败了。 2、二者的不同点:(1)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维新运动形成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围的狂潮,民族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的环境中。洋务运动产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及太平天国运动等人民反抗斗争激烈的情况下。(2)领导者不同:前者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领导和发动的;后者是以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支持的封建洋务派官僚主持

20、和领导的。(3)目的不同:前者想通过改革,兴民权、没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振兴国家、救亡图存。后者希望通过办洋务自强、求富、抵制外国侵略、镇压人民反抗斗争。(4)性质不同:前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救亡图存是时代的主题,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变法联系起来,提出改良方案,适应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后者是清统治者组织的一次自救与变革。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5)向西方学习的程度不同:前者广泛、深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后者主要学习西方科技,不触动根本的经济、政治制度。(6)历史地位与作用不同:前者虽然失败,但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

21、主义的发展;后者也失败了,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7)失败原因不同:前者触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镇压。后者以甲午战争的惨败而宣告破产。【高考导航】【高考举要】1、(2007年北京高考文综卷)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设立农工商总局 解析:洋务派以“求富”为旗号兴办的是近代民用工业,备选项中只有轮船招商局是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规模较大的近代民用工业。 答案:B2、(2007年山东高考文综卷)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

22、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解析:本题为材料解析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依据信息“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实际上是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D3、(2005年全国文综卷)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开办京师大学堂 B 废除八股C 设立译书局 D 废除科举考试解析: 本题的A、C两项较容易判断,都是戊戌变法的内容。关键是对B、D两项的判断。戊戌变法只是废除八股,改试策

23、论,而不是废除科举考试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废除直至1905年才完成。答案: D4、(2005年高考上海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谭嗣同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烈士精神种族成见浪漫性格厌世心态解析:谭嗣同的话表明了他想以个人的牺牲来唤醒民众进行变法的决心,因此题干中的话体现的是唐嗣同视死如归的烈士精神。答案:5、(2005年高考广东卷)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损害了孔子的威信有力的冲击顽固守旧势力

24、解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著作,是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他们以孔子为旗号,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资产阶级维新理论的合理性,反对清政府倡导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故本题选项。答案:【高考趋势】本专题知识面范围较广,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到生产力都有涉及,改革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直备受高考的关注,历年来的高考题,特别是文综题都有涉及,对其应全面把握,深入分析,并注意不同专题之间的联系。十六大提出的以改革精神推动党的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思想将是2008年高考的着眼点,复习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对于本专题,除了掌握基础知识

25、外,还要从宏观上把握有关改革和变法的基本理论。从根本原因上看,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同时,改革必然有风险,改革者要顶住压力,采取灵活的策略进行到底;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但进步的改革也可能失败,这就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和改革者的策略。要正确评价改革和变法,必须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坚持历史的标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坚持阶级斗争的观点;重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级作用是否发挥。用上述理论指导分析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变法就很容易解决这一类题目。【专题强

26、化训练】一、 选择题 中国古代史上发生的改革变法,证明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回答1-4题。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当时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是奖励军功 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燔诗书而明法令”实行法治 A 、 B 、 C、 D、2、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相同点是 A、都代表地主阶级 B、都废除井田制C、都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都实现富国强兵3、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主要目的是解决财政危机 B、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未取得任何成果4、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 的核心内容是 A、赋税改革 B、吏治改革 C 、教育改革 D、军事

27、改革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据此回答5-9题。5、19世纪中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所承担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历史使命是A、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推翻各国的封建专制C、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6、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C、解放农奴提供自由劳动力 D、维护沙皇专制统治7、日本以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主要是因为A 、西方列强入侵使日本封建经济解体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水平低 D、武士阶层力量强大8、导致百日维新开展的直接原因是A、公车上书 B、德国强占胶州

28、湾C、强学会的推动 D、光绪帝的支持9、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意义最深远的是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 B、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C、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D、促使美国社会经济日益稳定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据此回答10-12题。1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最大特点是A、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 B、强制征收粮食C、取消中小企业 D、取消商品买卖11、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不包括A、巩固工农联盟 B、恢复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恢复和发展经济 D、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2、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主要是为了A、改善人民的生活 B、增强军事力量C、建立工业体系 D、发展民用经济改

29、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据此回答13-17题。1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A、引进外资和技术 B、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C、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多种所有制经济 D、以农村改革推动城市经济改革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根本出发点在于A、巩固工农联盟 B、改革土地的所有制C、发展乡镇企业 D、解放农村生产力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改变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 分配上克服“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A、 B、 C、 D、 16、十一届三

30、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发生的重大变化中, 影响最深远的是A、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非农产业的发展D、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17、属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经济建设成就的是,建成了武汉钢铁公司 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 葛洲坝水利枢纽A、 B、 C、 D、思想文化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反映,据此回答18-20题。18、维新思潮同洋务思潮相比,根本区别是A、时代背景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C、政治目标不同 D、思想观点不同19、中国维新变法和法国启蒙思想在历史作用方面的共同点主要是A、挽救民族危机 B、冲击封建专制C、动员社会革命 D、否定君主专制20、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1、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思想解放”指的是A、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B、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C、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李鸿章语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材料二: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求者,何必夷人?何以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

32、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分歧是什么?双方的根本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2)与中国洋务运动同时,世界史上还发生了哪些改革(列举二例),结果如何?(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出了洋务运动?为什么结局都是失败的?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

33、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前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材料三: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下来的”

34、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什么?不能继续实施该政策的根源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俄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果如何?(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否正确?为什么?(4)材料二苏俄改革和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核心内容各是什么?两者的成功说明了什么?23、80年代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改革,试从指导思想、改革内容分析中国和苏联改革成败的原因及其启示。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DBADCBC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BDABBBBC21、(1)如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结果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5、。(2)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顽固派反对学习,认为外国技术是“奇技淫巧”。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要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3)超出:领导阶级;根本目的;变法内容;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失败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22、(1)指未能适时中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源: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2)是新经济政策;结果苏联经济恢复,工农联盟巩固,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基础。(3)不正确;因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统治秩序。(4)前者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后者是实行工业复兴法。说明了改革要适合本国国情,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23、中国: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而后渐进到政治体制改革。苏联:确立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经济体制改革失败,进行错误的政治改革。启示: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开拓创新,才能获得成功。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