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唯物论一、 主干知识网络二、 高考考点解读1.自然界的客观性(1)【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具体内容:自然界先于人、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出现后,自然界仍然是具有客观性(注意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联系)的: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影响改变着自然界,使自然界发生变化;但是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都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为前提。反面内容:自然界既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唯心论)(2)【方法论】:人们改造自然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具体内容: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应用范围】: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4)【关键词】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1)【世界观】: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具体内容:从社会的产生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存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反面内容: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意识起着决定性作用;(客观唯心主义)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
3、的变体和人间的祸福(主观唯心主义)(2)【方法论】:人们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具体内容】:承认人类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前提。个人的活动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正视社会客观条件,要以社会规律为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面内容:夸大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坚持神创论。(3)【应用范围】:建立和谐社会,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3.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1)【原理内容】: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2)【方法论】: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4.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1)【世
4、界观】:影响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素具体内容:客观方面的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立场不同(利益立足点不同); 世界观、 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 ;知识结构不同。反面内容:意识不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2)【方法论】:自觉形成正确的意识,避免错误的意识。具体内容: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指导,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3)【应用范围】:对事物的评价。5.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1)【世界观】:不同性质的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是不同的。(意识的反
5、作用具有两重性。)具体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方法论】: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力量,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物质决定意识(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7.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
6、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方法论】: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具体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3)【应用范围】: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1)【世界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哲学的
7、两个基本派别。【具体内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附:唯物主义有三种表现形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 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附: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2)【方法论】: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3)【现实要求】: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上;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要有认真精神;
8、正确对待和估量自己。9. 规律的客观性(1)【世界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具体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反面内容:规律是主观随意规定的,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的。(2)【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反面内容】: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3)【应用范围】: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10.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1)【世界观】:尊重规
9、律的客观性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规律的客观性始终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量)和效果(质);认识和利用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2)【方法论】:实事求是具体内容: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3)【应用范围】: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如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消灭病虫害、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卫星成功发射科学上探索发现、各种工程的兴建等等。 三、典型题例点拨 (原创)例1 胡锦涛总书记200
1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因为这不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A. 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B. 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C.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解析】C: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观点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民族精神属于意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11、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C项正确。A、B、D三项本身表述不科学。【点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是近几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本题通过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考查学生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掌握及理解和判断力,从而培养考生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抓住关键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成功解答本题的金钥匙。 例2 (经典回放)云南省地处边陲,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该省经过分析认为,本省具有资源、气候、区位三大优势,也有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国民文化素质较低三大劣势。根据这种情况,该省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即建立绿色经济强省
12、、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云南省制定发展战略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辩证法中一分为二思维方法论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该题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结合的一个好题。做好此题的关键在于审清材料,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该省领导对省情的分析,得出“三大优势”“三大劣势”的结论,体现了一分为二的思想。二是制定发展战略,从省情出发,符合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有了这种分析,答案自然就清楚了。 答案:(1)在制定发展战略时,着眼于省情,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分析省情时,既看到优势,也看到劣势,体现了一分为二的精神。【
13、点评】:此类题着重培养学生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解答本题不仅要明确出题者的考查意图,还要思维灵活,善于发散,科学准确的作答。平时应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从一些简单的题目入手,总结经验,循序渐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四、易混知识辨析1、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联系: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区别: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
14、的个别特性。我们既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而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也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看不到物质的统一性。2、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教条主义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等,不考虑实际情况,往往表现为不重视实际经验的重要性;经验主义的出发点是狭隘的局部经验,往往表现为不重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二者在形式上是对立的。(2)联系:二者产生的根源是相同的,实质都是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二者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从主观出发,脱离当时当地的实际,一刀切,瞎指挥,都是主观主义的工作和思想方法;二者的结果相同,都必然会给工作带来损失甚至失败。五、时政热
15、点链接材料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材料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建设和谐文化,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问
16、: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原理说明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 点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六、命题角度思考热点透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材料:材料一: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和内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方面的一个非常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具体的实际行动。从“三农”工作来讲,是新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中央作出的一个部署。新农村和“三农”工作是一脉
17、相承的,是进一步在新时期明确“三农”工作的方向,是在新阶段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字方针内涵十分丰富,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总之,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
18、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推进。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现代农业建设有新的进展;要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多途径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生活有新的提高;要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有新的变化;要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新的突破;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消除制约体制机制障碍,使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有新的增强;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增强法治观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社会风气,使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有新的进步
19、。理论分析:经济常识:商品的基本属性。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使农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才能顺利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实现农民增收。价值规律的作用。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要面向市场,但同时也需要国家其进行引导和管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阶段实行以工带农,以工促农,有利于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三农”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基础地位的巩固,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财政和税收的作用。国家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了农村经济
20、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更高。减免农业税是调节农村经济的重要杠杆。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农村税费改革,财政加大支农力度,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哲学常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我国农村的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和搞“一刀切”。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立足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基础上的新农村政策,一定会对我国的“三农”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联系和发展和全面的观点。建设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共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
21、;建设新农村,是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的发展阶段出发的。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建设新农村,关键靠农民自己,但也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及财政的支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一步一步建设,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标等。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尊重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发展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生态价值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要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同时,搞好环保,防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农村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还要靠农民自己通过艰苦努力来实现。政治
22、常识:体现了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和对人民负责原则。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政治职能和组织经济建设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以及搞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七、强化提升训练近年来,太湖流域因片面强调发展生产,肆意排放污水,造成太湖生态环
23、境的严重破坏。2007年5月29日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大面积蓝藻暴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回答13题。1.从哲学上看,上述错误做法的根源在于( )A.利用自然过于充分 B.没有对自然物进行彻底改造C.没有充分认识到自然界的客观性 D.没有认识到自然界先于人与人的意识而存在2.要纠正地方轻环境污染治理、重GDP追逐的偏向,必须教育地方官员树立“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表明( ) A.意识具有反作用 B.人的意识具有差异性C.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在古代社会,人们把自然神化并顶礼膜拜。近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革
24、命的发展,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现在,人们正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过程表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机能C.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目前我国探月工程正加紧筹备,根据计划,2007年下半年我国将发射第一颗探月卫星。回答45题。4.只凭想象是无法认识月球的,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月球有自己的起源和变化过程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才能认识自然界 D.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5.我国通过发射探月卫星,可以使我国登月之前更充分地认
25、识月球,这体现出( )A.事物有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B.人类能利用自然物,也能改造自然物C.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D.自然物能不能被利用,同人的实践活动水平密不可分对于人类起源问题,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很多理论。回答67题。6.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目前找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地点在非洲,距今约400万年。人类历经古猿、直立人、化石智人到现代人。这是以大量出土的化石和连续的文化遗物为证据的。这表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相互依存的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正确揭示人类的起源D.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7.现
26、代人类学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人是由海洋生物进化而来的,并找到了若干证据,证据之一是初生婴儿一离开母体就会在水中游泳。这个观点如果成立,则( )A.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将被改写B.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哲学价值就会消失C.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人类社会起源于自然界D.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的观点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据列子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回答810题。8.杞人忧天甚觉可笑,但杞人忧天实际是对暴风雨、雷电等现象进行思索,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能正确反映事物 C.意识具有能动性 D.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9.杞人之“忧”表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
27、.意识具有能动性 C.意识来源于人脑 D.意识依赖于物质10.在杞人所处的时代,出现杞人忧天的事情,这表明( )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当时是不可能获得正确认识的 人们的意识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 人们的意识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A. B. C. D.在2007年4月25日举行的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气象局副总工程师王玉彬透露,为应付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可能出现的降雨天气,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正在研究人工消雨的方案。回答1115题。11.王玉彬介绍说,从近30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降水概率约为50%。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降水概率的预测表明( )A.
28、有了科学预测办事就能成功 B.正确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 C.意识先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并能反作用于物质12.为应付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可能出现的降雨天气,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正在研究人工消雨的方案。这说明( )A.自然界和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人所进行的活动受思想动机的支配C.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D.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13.人工消雨的目的主要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时,如果出现小雨天气,提前实施作业,将降雨的影响减到最低。这说明( )A.意识的能动性制约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随着人的意识的变化而
29、变化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D.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4.事实上,对于局部地区或者范围较小的系统实施人工消雨作业是可以起到效果的,而对于降雨范围很大、强度大一些的,目前科学技术水平还做不到完全消雨。这说明( )A.自然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B.每一时期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C.意识不能完全正确的反映事物 D.人们对复杂的事物难以取得完全正确的认识15.有关专家指出,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看,尽管人们能够实施人工消雨,但人是无法控制天气的。人们无法控制天气,这是因为( )A.自然界的天气是纷繁复杂的 B.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
30、客观的 D.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阅读漫画一“页”障目,回答1617题。16.漫画中安监人员对安全事故隐患的认识说明( )A.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各种条件的制约C.意识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17.漫画启示我们,要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 )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 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 掌握科学理论,并不断充实我们的知识 摆脱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超出社会实践的限制A. B. C. D.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回答1819题18
31、.2004年7月,北京市政府提出,在筹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要树立“节俭办奥运”的观念,并对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一批正在施工的奥运工程开始“瘦身”。上述做法( )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说明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证明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于促进事物发展A. B.C. D.19.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先由工程师设计图纸,后由建筑工人按图纸施工建成。这说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B.意识可以先于物质产生 C.意识能够通过人的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二、非选择题20.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人
32、文奥运”这一理念,但在国际传播中“人文奥运”的理念远不像“绿色奥运”那样广为人知。同一个奥运 同样的你我奥运史上首个艾滋火炬手公关策划案大胆创意:让艾滋病人当奥运火炬手。这一公关策划案因让艾滋病人群参与奥运大家庭,能够向国际社会宣传北京“人文奥运”理念,2007年4月20日获得了首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金奖。据此,有人认为:创意来源于富有创造力的头脑。运用哲学知识对此加以分析。21.在国外,中国出境游客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群体。不少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外国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为此,2006年中央文明办、国家旅游局针开始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并出台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公
33、约、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等。2007年的五一前夕,“文明出游”从泛泛的号召向实在的行动过渡。一些地方的旅行社在组团外出旅游前,和游客签订旅游文明公约,为游客准备旅游礼仪规范说明,并派发文明礼仪手册。从唯物论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22.材料一 有专家称:“19世纪是发展经济的世纪,20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1世纪是文化建设新时代的世纪。”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已成为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材料二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钟灵毓秀的江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目前江苏文化的现实影响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领跑全国的状况还很不相称。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
34、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建设“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把“文化江苏”建设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江苏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建设“文化江苏”应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参考答案:1.C 2.A 3.C 4.C 5.D 6.B 7.C 8.A 9.B 10.D 11.B 12.B 13.D 14.B 15.C 16.B 17.A 18.C 19.C 20.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富有创造力的头脑是产生创意的物质条件。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创意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创意是人们在解决现实问题和矛盾的
35、实践中产生的。21.中中央文明办与国家旅游局针对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颁布公约与指南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中国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在错误的意识或习惯的引导下发生的。正确的意识能够推定人们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文明出游”从泛泛的号召向实在的行动过渡体现了这一点。22.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多方面意见,制定“文化江苏”建设的正确方针政策。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实际,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立足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认识当前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的实际,促进“文化江苏”建设与各项建设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