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2 ,大小:2.09MB ,
资源ID:24205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20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二章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二章 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ppt

1、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基础认知自主学习一、认识土壤1.土壤: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分层:肥力3.发育:4.组成:发育程度土层厚薄分层情况高土层_层次_,分层_低土层_层次_,分层_厚多明显薄少不明显二、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的_,包括_和_。2.生物:为土壤提供了_,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_的因素。3.气候:(1)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与温度、降水量呈_相关。(2)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与降水量呈_相关,与温度呈_相关。性质养分酸碱度有机质活跃正正负4.地形:_、坡度陡缓、阳坡阴坡等都影响土壤发育及质地。5.时

2、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_,土层分化越_。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_的,既可通过合理利用形成_循环,也可由于不合理利用引起土壤侵蚀、沙化、_、_、土壤污染等。海拔高低厚明显双向良性荒漠化次生盐碱化【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2.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3.壤土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4.土壤和土地是一回事。()【对点连线】【实践探索】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三步,并带回重1 731克的月球“土特产”月壤。(1)与地球土壤相比,月球土壤的最特别之处

3、是什么?提示:缺少有机质。(2)促使月壤形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风化作用。【填图绘图】【对点连线】能力形成合作探究能力一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析【能力形成】1.土壤的形成过程:2.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各要素的相互关系。(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3)气候与土壤。(4)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5)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特别提醒】土壤处于岩石圈、水

4、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既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枢纽;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知识拓展】不同气候条件影响下的土壤(1)降水:降水充沛,土壤粒径大,(下渗增加)土层较厚,土壤中含水量大。降水少,土层薄,土壤中空气含量多,土质疏松。(2)热量:热量丰富,微生物活跃,有机质被大量分解,土壤贫瘠。热量少,微生物活动慢,有机质分解少,土壤较肥沃。(3)风力:风力强,空气湿度降低,蒸发旺盛,成土母质迁移速度快,土壤粒径小、多气孔、有机质含量低,土质较差。【情境探究】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

5、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亚洲的东北平原。探究(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区域认知: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提示: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2)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提示:黑土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典例示范】(2021武汉高一检测)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

6、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完成(1)、(2)题。(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 C.生物 D.地形(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解析】(1)选B,(2)选B。第(1)题,土壤母质影响土壤类型经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最主要成因。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富铝土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因素会影响其形成,但不是主因。第(2)题,湿热气候促进矿

7、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补偿训练】(2021大庆高一检测)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C.植被生长量大于南方低山丘陵区D.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2)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A.地质 B.岩石C.生物D.成土母质【解

8、析】(1)选A,(2)选C。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相比于南方的山区而言,东北平原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其含量的高低主要看这些残体积累量的大小,与成土母质关系不大,地形平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物生长量更大。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因此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与生物有关;与地质、岩石、成土母质等关系不大。能力二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能力形成】1.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

9、两面性,如下图所示: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积极影响:人类生产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可以培育出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具体分析如下:3.人类活动对土壤的消极影响: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知识拓展】对土壤的改良措施(1)轮作换茬。(2)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3)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换土,无土栽培。(4)以水排盐:闲茬时浇大水,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

10、以降低土壤盐分;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5)科学施肥。(6)作物:种植绿肥作物、耐盐碱作物。【典例示范】(2021烟台高一检测)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土壤表面覆盖越多,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低(下图)。免耕的同时实现了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的方式包括:秸秆根茬还田、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等。据此完成(1)、(2)题。(1)免耕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土壤肥力B.降低大气污染C.增加农民收入D.防止土壤侵蚀(2)我国东北地区若采用秸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有()病虫害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质过于紧实出苗率降低A.B.C.D

11、.【思路点拨】解答该题的思路如下:【解析】(1)选D,(2)选C。第(1)题,材料信息表明,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土壤表面覆盖越多,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低。免耕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可以降低土壤表面被侵蚀的程度,因此免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侵蚀;免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但不是免耕的主要目的;免耕对降低大气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作用不大。第(2)题,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从而使得病虫害增加,符合题意;采用秸秆粉碎翻压的

12、方式实现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增加,但不是不利影响,不符合题意;采用秸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会使土壤变得疏松,不会过于紧实,不符合题意;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使土壤与种子不易接触紧密,从而影响正常发芽,导致出苗率降低,符合题意。【类题再练】(2021江西联考)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4-10月。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注:地膜覆盖选用厚度为0.08mm的黑色、白

13、色透明塑料膜;生草覆盖指的是人工种植特定的草类来覆盖土壤。)据此完成(1)、(2)题。(1)与地膜覆盖相比,7-9月该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A.草类生长耗水B.径流流失较多C.土壤蒸发较多D.果树生长繁盛(2)推测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A.黑膜覆盖区B.白膜覆盖区C.生草覆盖区D.清耕区【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读图可知,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79月气温高,草类植物生长速度快,需水量大,导致土壤水分较少;如果是由于径流流失多,则四种覆盖方式水分含量应该相差无几;如果土壤蒸发水分多,则四种

14、状况下土壤水分含量相差无几;如果是果树生长旺盛所致,则和地表覆盖无关,则四种覆盖方式水分含量应该相差无几。第(2)题,生草覆盖指的是人工种植特定的草类来覆盖土壤,草类植物残骸等受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有机质,因此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生草覆盖区;其他膜覆盖区或者清耕地,就没有外来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偏低。【补偿训练】(2021成都高一检测)2018年开始,袁隆平海水稻(海水稻并不是用海水灌溉水稻,而是一种抗盐碱水稻,比普通水稻更耐盐碱环境)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重度盐碱土地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试验田,如今在试种80亩的基础上,已被超过300亩的绿色稻苗覆盖。海水稻有改良土壤、降低盐碱

15、的效果。据此回答(1)(3)题。(1)影响海水稻科研团队创造“绿色奇迹”,把盐碱地变良田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技术 C.市场 D.劳动力(2)如果我国成功实现“向大漠要耕地、用海水稻改良土壤”,可以()A.减少水污染B.提高土壤肥力C.促进多种经营D.保障粮食安全(3)种植海水稻能够改良土壤的原因是()A.吸收了土壤中盐分B.降低了土壤盐分、改变了土壤结构C.增加了降水量D.增加了蒸发量【解析】(1)选B,(2)选D,(3)选B。第(1)题,一般情况下盐碱地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过多,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属于难利用土地,海水稻是一种抗盐碱水稻,比普通水稻更耐盐碱环境,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改良水

16、稻的生长习性,使其能够适应盐碱地的特点,因此将盐碱地变成良田主要是受科学技术的影响所致。第(2)题,据材料可知,海水稻亩产较普通水稻高,养活更多的人,如果我国成功推广种植海水稻,可以增加粮食产量,保证我国粮食安全;海水稻是在滩涂上用半海水浇灌种植海水稻,有可能导致水污染;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没有实现多种经营。第(3)题,结合材料海水稻有改良土壤、降低盐碱的效果,主要是海水稻降低了土壤盐分、改变了土壤结构,进而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没有吸收盐分,对降水量、蒸发量没有影响。素养发展图表应用【常见图形】图形1 土层分层示意图图形2 某土壤剖面图【探源母图】1.图形实质:试题中的各种土壤剖面变式图实质都是

17、教材图呈现的土壤剖面分层、各层特点、影响因素、各层关系等知识。2.学科素养:读懂此图需要具备一定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母图探究】森林土壤剖面图及各土层特点示意图思考(1)土壤剖面从下向上的分层有哪些?提示:母质层和母岩层、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和泥岩层、凋落物质。(2)土壤剖面中腐殖质层为什么颜色较深?提示: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积累形成颜色较深的腐殖质,故所堆积而成的腐殖质层颜色较深。(3)淋溶层为什么颜色较浅?提示:由于该层矿物质溶于水后,随水体下渗,导致本层矿物质淋失,因此该层颜色较浅。(4)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提示: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以及人类因素

18、等。学情诊断课堂测评 (水平1、2)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平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分布着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力作用D.红壤岩石特征2.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B.成土母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地区土壤的肥力大小()A.东北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

19、 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B.东北的黑土地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壤 江南丘陵的红壤华北平原的黄土地C.东北的黑土地成都平原的紫色土D.东北的黑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 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地【解析】1选A,2选B,3选D。第1题,黑土是在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经过耕作熟化,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黄土是风力作用形成;紫色土与岩石特征有关;红壤是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第2题,成都平原紫色土富含磷、钾等矿物养分,这些矿物质是由成土母质风化而成。第3题,东北黑土富含腐殖质(有机质),成都平原紫色土则富含磷、钾,肥力都较强。江南丘陵红壤土质黏重,有机质少,酸性强,肥力小。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

20、成4、5题。4.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腐殖质层B.为淋溶层C.为底土层D.为心土层5.关于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解析】4选D,5选B。第4题,为有机质层、为腐殖质层、为淋溶层、为心土层、为底土层、为母岩层。第5题,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水平1、2)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图2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

21、)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7.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B.甲与C.乙与D.丙与【解析】6选A,7选D。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第7题,草原根系茂密且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层提供大量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中的。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

22、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地区最薄,因此图2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属于半干旱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丙与。8.(水平1、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具体体现为:_,_。(2)土壤中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_。(3)热带雨林系统中,土壤非常贫瘠,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形成土壤的因素众多,生物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生物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第(2)题,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物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腐殖质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氮素。第(3)题,热带雨林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量大,淋溶作用强,土壤养分流失快,且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使得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故其土壤非常贫瘠,被称为“绿色的沙漠”。答案:(1)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2)枯枝落叶 腐殖质(3)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量大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