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 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性训练】共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1、2题。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解析】1选D,2选B。第1题,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
2、的这一信息可知,在约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降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说明在地下2 900千米深度附近,上下层的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即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第2题,人们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不同,推测地下的物质组成,进行地质探矿。(2021肇庆高一检测)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2日18时05分,日本本州东岸近海(36.55N,141.20E)发生里氏5.5级浅源地震,震源深度50km。据此完成3、4题。3.此次地震震源可能位于()A.地壳B.地幔C.外核D.内核4.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地可能()A.由固体岩石组成B.纵波完全消失C.横波传播速度下降D.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解析】3选B,4
3、选D。第3题,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据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本州近海,震源深度50千米,判断震源可能位于地幔。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幔,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幔不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纵波可以传过固体、液体、气体,纵波不会消失。横波遇到软流层会消失。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总的规律是大洋之下位置较高(一般在60km以下),大陆之下位置较深(深度在120km以下),震源深度50千米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五
4、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 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5、6题。5.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圈层B.圈C.圈层D.圈层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B.圈层最可能为液态C.圈层横波不能通过D.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解析】5选B,6选B。第5题,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图中为地壳,为地幔,为外核,为内核。第6题,为内
5、核,温度高,压力大,密度大;为外核,与的界面为古登堡面,横波在这里突然消失,纵波波速在此突然下降,由于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该处压力大,物质状态不可能为气态,所以该圈层物质状态可能为液态;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为地壳,其厚度陆地大于海洋。【知识拓展】地壳可分为大陆型地壳和大洋型地壳大陆型地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大(3070km),具有双层结构(玄武质层上覆盖有花岗岩质层);大洋型地壳的特征是厚度较小,最薄处不到5km,一般只具有单层结构(即玄武质层)。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7.图中代表岩石圈的是()A.B.C.D.8.下列关于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一定是水圈B.圈层一定
6、是大气圈C.圈层彼此独立,互不联系D.圈层厚薄不均,是由岩石组成的【解析】7选C,8选D。第7题,通过对示意图的分析,可知分别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第8题,地球外部圈层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地壳厚薄不均,陆地厚,海洋薄,由坚硬岩石组成。据英国太阳报2019年12月7日报道:近日,非洲南部地区正遭受毁灭性的干旱,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已经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12月4日拍摄的维多利亚瀑布。读图完成9、10题。9.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10.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7、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解析】9选B,10选C。第9题,据图分析,该图为维多利亚瀑布,瀑布中的主体要素是水,水所属于的圈层是水圈。第10题,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其中,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生物,对应的是树木花草。瀑布、岩石、大气均不属于生物。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20分)(1)图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B为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D+E_,F+G_。(3)自己设计图例,并在图中画出岩石圈
8、的范围。(4)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解析】第(1)、(2)题,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图示各字母的位置可判断各字母代表的名称,明确B界面为古登堡面,进而判断地震波通过此界面时的波速变化特征。第(3)题,岩石圈包含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第(4)题,依据纵波和横波的特点分析。答案:(1)莫霍面 古登堡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2)地壳 地幔 地核(3)画图略(提示:软流层以上部分)。(4)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由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外核可能为液态或熔融状态。【提升性训练】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
9、分,共15分)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12.关于图中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W1和W2二者皆无法通过地幔B.W2传播速度快C.W1和W2可以在任何物质中传播D.能通过地核的是W113.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A.3 000 kmB.3 500 kmC.4 500 kmD.4 000 km【解析】12选B,13选C。第12题,W1用时长,说明其速度慢,应该为横波;W2用时短,说明其传播速度快,应该为纵波。地幔是固态,纵波、横波都能通过;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可以通过液
10、态、固态和气态,而横波只能通过固态,地核外核呈液态,能通过地核的是W2。第13题,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6分钟,即图中曲线W1与W2之间上下差值6分钟,4 500 km最接近。14.(2019海南高考)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解析】选A。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结合材料中“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地壳较厚,“钻井深8 588米”,因此该钻井未穿透地壳。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
11、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回答15、16题。15.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但不规则B.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D.由坚硬岩石组成16.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说法是()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C.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各圈层相互渗透【解析】15选A,16选D。第15题,读图,圈层能够提供水、水蒸气等,有降水或盐类汇入,应是水圈。主要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生物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是大气圈。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圈。第16题,图示是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各圈层相互渗透,没有明确界线。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是生物圈
12、,与其他圈层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在一起。【补偿训练】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2)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而不规则 B.主要由岩石组成C.无固定空间位置 D.主要由气体组成【解析】(1)选B,(2)选A。第(1)题,读图可知,丁圈层具有蒸腾作用,为生物圈;乙圈层具有下渗作用,因此为水圈;水圈会下渗到岩石圈中,故丙为岩石圈,甲为大气圈。第(2)题,乙圈层为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二、非选择题(共15分)17.
13、某大学附中的同学们对地理非常感兴趣,他们从网上下载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开展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从网上下载的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千米)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分)(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海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为_,B处的地壳厚度为_。(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解析】第(1)题,主要为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第(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为4550千米,B处的地壳厚度为3035千米,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答案:(1)3941 大陆地壳较厚,海洋地壳较薄。(2)4550千米 3035千米(3)西部、东部山地的地壳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海洋的过渡地区较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