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理科数学试题第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若直线过圆的圆心,则的值为( )A. -1 B. 1 C. 3 D. -3【答案】B【解析】分析:圆x2+y2+2x-4y=0的圆心为(-1,2)代入直线3x+y+a=0,解方程求得a的值解答:圆x2+y2+2x-4y=0的圆心为(-1,2),代入直线3x+y+a=0得:-3+2+a=0,a=1,故选 C。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圆的方程求圆心的坐标的方法,用待定系数法求参数的取值范围2. 若,若,则( )A. , B
2、. ,C. , D. ,【答案】C【解析】由,得x,y.3. 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得,解得,选D.【点睛】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一般用圆心到直线距离d与半径关系来判断:当dr时,直线与圆相离,当d=r时,直线与圆相切,当dr时,直线与圆相交。4.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 B. 相离 C. 外切 D. 内切【答案】A【解析】两圆的方程可化为,两圆心距离由两圆之间位置关系的判定可知两圆相交故本题答案选5. 已知直线,平面,且,给出下列四个命题:若,则;若,则;若,则;若,则.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为( )A. 1 B. 2
3、 C. 3 D. 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对,若,又,所以.又,正确;对,、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故错;对,若,则、有可能平行,也有可能异面,也有可能相交,故错;对,若,因为,所以.又,所以正确.考点: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6. 正方体中,二面角的大小为( )A. 30 B. 45 C. 60 D. 135【答案】B【解析】正方体中,平面,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显然ABA=45.故选:B.7. 已知,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答案】A【解析】已知,,.当时,有最小值.故选A.8.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B. C. D. 【答案】C
4、【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为一个圆柱左边放了半个圆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1.其体积为:.故选C.9. 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且与直线垂直,则( )A. 2 B. 1 C. D. 【答案】A【解析】因为点P(2,2)满足圆的方程,所以P在圆上,又过点P(2,2)的直线与圆相切,且与直线axy+1=0垂直,所以切点与圆心连线与直线axy+1=0平行,所以直线axy+1=0的斜率为:.故选A.点睛: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可用“代数法”或“几何法”求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体现了圆的几何性质和代数方法的结合,“代数法”与“几何法”是从不同的方面和思路来判断的,解
5、题时不要单纯依靠代数计算,若选用几何法可使得解题过程既简单又不容易出错10. 如图,在四面体中,若,是的中点,则下列正确的是( )A. 平面平面B. 平面平面C. 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D. 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答案】C【解析】因为,是的中点,平面,由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可得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故选C.点睛:破解线面垂直关系的技巧:(1)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把握空间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线线垂直关系的灵活利用,这是证明空间垂直关系的基础(2)由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整个证明过程围绕着线面垂直这个核心而展开,这是化解空间垂直关系难点的技
6、巧所在11. 过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则的外接圆的方程为( )A. B. C. D. 【答案】D【解析】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已知圆的方程找出圆心坐标,发现圆心为坐标原点,根据题意可知,ABP的外接圆即为四边形OAPB的外接圆,从而得到线段OP为外接圆的直径,其中点为外接圆的圆心,根据P和O两点的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OP|的长即为外接圆的直径,除以2求出半径,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线段OP的中点即为外接圆的圆心,根据求出的圆心坐标和半径写出外接圆的方程即可解:由圆x2+y2=4,得到圆心O坐标为(0,0),ABP的外接圆为四边形OAPB的外接圆,又P(4,2)
7、,外接圆的直径为|OP|=2,半径为,外接圆的圆心为线段OP的中点是(,),即(2,1),则ABP的外接圆方程是(x-2)2+(y-1)2=5故选D12. 三棱锥中,平面,且,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 B. C. D. 【答案】D又 平面 ,即 ,故选D.第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13. 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则_【答案】【解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圆半径, 14. 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则与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答案】【解析】由题意设l与所成角为,设向量与的夹角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答案为:.15
8、. 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中,与相交于点,剪去,将剩余部分沿折叠,使重合,则折叠后以为顶点的四面体的体积为_【答案】【解析】折叠后的四面体如图所示OA,OC,OD两两相互垂直,且OAOCOD2,所以体积VSOCDOA(2)3 16. 若直线与曲线有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曲线,即(1y3,0x4),表示以A(2,3)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一个半圆由圆心到直线y=x+b的距离等于半径2,可得结合图象可得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解答题 17. 已知某几何体的俯视图是如图所示的矩形,正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8、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图是一个底边长为6、高为4
9、的等腰三角形(1)求该几何体的体积;(2)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答案】()64;()【解析】试题分析:由题设可知,几何体是一个高为4的四棱锥,其底面是长、宽分别为8和6的矩形,正侧面及其相对侧面均为底边长为8,高为的等腰三角形,左、右侧面均为底边长为6、高为的等腰三角形,分析出图形之后,再利用公式求解即可试题解析:由已知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为矩形,高为4,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矩形中心的四棱锥V-ABCD ;(1)(2)该四棱锥有两个侧面VAD、VBC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且BC边上的高为,另两个侧面VABVCD也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AB边上的高为因此考点:三视图,几何体的侧面积,体积18. (1
10、)已知圆经过和两点,若圆心在直线上,求圆的方程;(2)求过点、和的圆的方程.【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1)由直线AB的斜率,中点坐标,写出线段AB中垂线的直线方程,与直线x-2y-3=0联立即可求出交点的坐标即为圆心的坐标,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圆心到点A的距离即为圆的半径,根据圆心坐标与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即可;(2)设圆的方程为,代入题中三点坐标,列方程组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由点和点可得,线段的中垂线方程为 圆经过和两点,圆心在直线上, ,解得,即所求圆的圆心, 半径,所求圆的方程为; (2)设圆的方程为, 圆过点、和, 列方程组得 解得, 圆的方程为19. 如图,在
11、直三棱柱中,点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2)若,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答案】解:()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几何关系可证得,然后利用线面平行的判断定理即可证得平面.(2)由题意首先确定点到平面的距离为点到平面的距离,结合几何关系可得其距离为.试题解析:(1)如图,连接,交于点,再连接,据直棱柱性质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为的中点,当时,是的中点,又平面,平面,平面.(2)如图,在平面中,过点作,垂足为,是中点,点到平面与点到平面距离相等,平面,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的距离,长为所求,在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20. 如图,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2)求异
12、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如图,以点为坐标原点,向量分别作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1)设平面的法向量,由得,再由,即可证得;(2)由计算得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试题解析:如图,以点为坐标原点,向量分别作为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则,(1)设平面的法向量,则,即,不妨取, ,即平面; (2) ,即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1. 已知直线,圆.(1)证明:直线恒过一定点;(2)证明:直线与圆相交;(3)当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最短时,求的值.【答案】()见解析;()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将直线
13、方程变形为,由即可即得定点坐标;(2)通过直线l转化为直线系,求出直线恒过的定点,判断定点与圆的位置故选即可判断直线l与圆C相交;(3)说明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最小时,圆心与定点连线与直线l垂直,求出斜率即可求出直线的方程试题解析:(1)直线方程变形为,由,得, 直线恒过定点; (2) , 点在圆内部, 直线与圆相交; (3)当时,所截得的弦长最短,此时有, 而,于是,解得.点睛: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可用“代数法”或“几何法”求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体现了圆的几何性质和代数方法的结合,“代数法”与“几何法”是从不同的方面和思路来判断的,解题时不要单纯依靠代数计算,若选用几何法可使得
14、解题过程既简单又不容易出错22. 已知四棱锥的底面为直角梯形,底面,且,是的中点.(1)证明:平面平面;(2)求与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锐角)的余弦值.【答案】()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证明CD平面PAD(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向量与的坐标,然后由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得余弦值,从而得所成角的大小.(3)分别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和面的一个法向量,然后求出两法向量的夹角即可试题解析:证明:以为坐标原点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1)证明:因由题设知,且与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由此得面.又在面上,故面面.(2)因(3)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设为,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设为, 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