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 地表地貌变化规律 考情考纲 明确目的把握考向 考纲展示真题示例考情分析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017江苏卷,56;2016浙江卷,561.多以图表形式提供相关地理信息考查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地质构造、地壳物质循环;2.以示意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山地的形成、类型;3.以地质地貌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流水侵蚀、堆积作用的过程。2.山地的形成2017天津卷,3;2016北京卷,43.河流地貌的发育2017全国卷,911;2016全国卷,89专题纵横 整合知识构建体系【系统构建】【专题热词】1.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
2、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2017年7月9日位于南海北部的我国第一口可燃冰的试采井正式关井。这也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圆满成功。本热词主要涉及地质构造的判读、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等。2.“天坑”:又叫沉洞,是一种由地下土壤或岩石侵蚀、崩塌所引发的现象,其出现原因可能是洪水、强降雨、地震等自然原因,也可能是过度抽水、水管破裂、建筑施工等人为原因。与此相关的地理考点有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等。考点一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真题导引(2017江苏卷,5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
3、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尝试答题】(1)B(2)B【解题思路】1.审材料:地质剖面示意图分析地质活动。2.审图表:岩浆岩丙穿过乙(断层)处岩层,未穿过甲处岩层其形成晚于乙,早于甲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3.审设问:据关键词“褶皱”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失分控制】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忽视或混淆其关系就会出现错误。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4、(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2)褶皱是指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图中甲、乙的上方岩层弯曲(即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故发生了2次褶皱。专题方略 1.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判断的综合分析方法 分析某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的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影响因素地区差异表现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干旱、半 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
5、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地质地形因素(基岩、地形地势)基岩性质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的可溶性,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溶蚀和沉积作用地形与 地势起伏地势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而地势低的地区主要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生物因素(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以侵蚀、搬运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生物风化作用显著2.常见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常见的地貌形态风化作用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分布普遍;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等侵蚀 作用风力 侵蚀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风蚀蘑菇、雅丹地貌(我国西北)、戈壁、裸岩荒漠等流水 侵蚀塑造“V”形河谷、大峡谷、
6、坡面沟谷,形成瀑布景观等,水土流失现象是其具体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冰川 侵蚀多分布于高纬、高山地区,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北欧的峡湾)、冰蚀平原、冰蚀湖(北美五大湖)等堆积 作用流水 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地上河(中下游)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沙垄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等冰川堆积冰碛湖、冰碛丘陵等3.典型地貌的判读(1)堆积地貌类型的判断方法:地貌类型判断法:根据材料显示的地貌类型进行分类,常见的类型如下:a.风力堆积地貌:沙漠、沙丘、黄土等。b.流水堆积地貌:洪积冲积扇、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河中或河口
7、沙岛、河流入海口处的沙坝等。根据地区不同进行判断:a.在干旱地区:一般以风力堆积地貌为主。b.在湿润地区:一般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根据沉积岩层的特征判断:岩层中含有水生生物化石的为水湿环境的堆积。(2)风积地貌与风向的关系: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考向突破 命题角度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地质历史时期的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奇特,主峰天柱峰(图1)如巨柱擎天。山顶飞来峰(图2)上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峰雄石奇,是我国5A级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据此回答(1)(2)题:(
8、1)飞来石来自于()A.冰川漂砾 B.火山弹 C.陨石 D.花岗岩风化(2)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断裂抬升 B.沉积侵入隆起侵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侵蚀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可知飞来石属于花岗岩,从图片可看出花岗岩没有尖锐的棱角,属于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特征,故D项正确。冰川漂砾属于冰川沉积物,只会在山下堆积,不可能出现在山顶,故排除A项。火山弹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应为有气孔的玄武岩,而飞来石是花岗岩,故B项错误。陨石与地球高温气流相互摩擦起火,之后在陨石表层留下许多小凹坑,而飞来石表面并没有这些凹坑,故排除C项。第(2)题,天柱峰的岩石是花岗岩,其形成过程是岩
9、浆侵入冷却凝固,之后经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在地表接受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形成现在的形状,故选C项。答案:(1)D(2)C 命题角度二 形成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 下图中15表示不同的沉积岩地层。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测,该地经历的内力作用一定有()A.变质作用 B.地壳运动 C.岩浆活动 D.沉积作用(2)甲处缺失3、4地层,主要原因是()A.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太低 B.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地势较高 C.形成3、4地层后,甲地地壳抬升,被外力侵蚀 D.形成3、4地层时期,甲地缺乏沉积物来源 解析:第(1)题,图中地层发生了褶皱变形,且有明显的断层存在,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留
10、下的痕迹。第(2)题,首先在地势低洼处,由于沉积作用,先后形成1、2、3、4沉积岩地层,后因地壳运动,地层弯曲变形,甲处地层向上隆起,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外力侵蚀,所以缺失3、4地层。答案:(1)B(2)C 考点二 山地的形成 真题导引(2017天津卷,3)下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尝试答题】B【解题思路】1.审材料:地貌景观图岩石类型、地质构造。2.审图表: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图中岩石无断裂,受挤压作用弯曲 变形。3.审设问:岩石为沉积岩,地质构造为褶皱。【失分控制
11、】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专题方略 1.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第一步: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一般而言,剖面图中底层岩层年龄老;上层岩层年龄新平面图中多根据图例判定岩层年龄。背斜岩层年龄中间老,两侧新;向斜岩层年龄中间新,两侧老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
12、比被侵入的岩层年龄新第二步:判断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弯曲或新老关系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判定图示为向斜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断层构造第三步:特定情况的判定地层出 现缺失原因: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后来地壳隆起,原沉积物被侵蚀;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的来源侵蚀面 上覆有 新岩层原因: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造成的地层中 有侵 入岩原因:地层形成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地层形成的时代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 构造地貌未侵 蚀地 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
13、,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 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经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 后地 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底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实践应用资源石油、天然气地下水泉水出露、河谷发育原因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底部低凹,易存水岩层断裂、地下水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发育成河谷工程 建设修建隧道、避难所挖凿水井大坝、铁路等建设避开断层构造原因稳定、便于排 水,工程量小地下水 资源丰富地质不稳定,易诱发地质灾害等事故考向突破 命题角度一 地质构造 图
14、1为某区域海拔400米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高线图,图2为该区域400米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读图,回答(1)(2)题:(1)图1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堆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2)从图2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解析:第(1)题,据图1中等高线所示意的山体走势可判断出,该山体呈现出倾斜的蘑菇状,应为风蚀蘑菇地貌,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第(2)题,由图2可知,该区域在水平方向上的岩层呈现出中间新、两翼老的排列规律,应该为向斜。答案:(1)D(2)B 命题
15、角度二 构造地貌 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查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幅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1)B处地貌为()A.断块山 B.火山 C.背斜山 D.向斜山(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 B.D处地下修建南北向隧道,优势明显 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 D.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 解析:第(1)题,从图中不能看出岩层错动、位移,也就不能判断A选项,B地也就不是断块山;根据图中化石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B处为向斜构造。第(2)题,B处为向斜构造,不利于储存气体,地下采煤不易发生瓦斯爆炸;D处是背斜构造,适合修建东西向
16、的隧道;该地层含有化石,说明是由沉积岩构成;根据指向标判断,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答案:(1)D(2)D 考点三 河流地貌的发育 真题导引(2017全国卷,910)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回答(1)(2)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
17、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 A.B.C.D.【尝试答题】(1)C(2)B【解题思路】1.审材料:河流、沟谷出山口处形成洪积扇。2.审图表:(1)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地势崎岖,且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利于河流携带泥沙。(2)甲地主要位于低山区,山体相对高度小且河流较长。3.审设问: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此处河流搬运能力差,从地势缓,水流小等方面考虑。专题方略 1.根据河流地貌判断河流流向 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成因及应用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
18、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河流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凹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某些生产活动如淘金的区位选择:淘金是根据各种物质的密度不同,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而进行的。金的密度较大,先沉积,所以淘金要在流水的沉积处进行。3.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类型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 冲 积平 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
19、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 滩平 原河流 中下 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 洲平 原河流 入海 口的 海滨 地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多 呈 三 角 形,地 势 平 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 射状考向突破 命题角度一 河流地貌的形成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最终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右图是左图中虚线
20、圈内分水岭迁移图,分水岭从I经演化到III,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回答(1)(2)题:(1)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增加的河段是()A.B.C.D.(2)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解析:第(1)题,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a处河流的地势高,虚线处河水应由a河流向b河,又因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第(2)题,区域河网密集,流水作用明显,分水岭从I经演化到III,分水岭最终被切穿,是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答案:(1)B(2)C 命题角度二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
21、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读“河流阶地形成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A.地壳下降 流水侵蚀 B.地壳抬升 流水侵蚀 C.地壳下降 流水沉积 D.地壳抬升 流水沉积 解析:第(1)题,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从图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阶地的高程在不断升高,阶地呈现一层一层的堆积状态,可以判断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答案:(1)D (2)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早期人类选择在河流阶地居住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运便利 B.便于农耕 C.军事防御 D.文化传统 解析:第(2)题,早期的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是因为河流阶地土壤肥沃,而且靠近河流,灌溉方便,利于农耕,故B项正确。答案:(2)B 点击进入当堂提速练点击进入限时提能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