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诗歌鉴赏指导教案一诗歌鉴赏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目标: 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鉴赏用词之妙、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3、分类别鉴赏: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 4、十大置疑角度 5、做题指导时间:10课时步骤: 第一节 考点解析、06年高考盘点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到诗歌,我就情不自禁地想抒情。但到了高三,却没有了抒情的激情。以应试为目的的鉴赏与以单纯获得美感,获得艺术享受为目的的鉴赏的区别。应试与素质并不必然矛盾。诗歌鉴赏纯粹走应试的路子行不通,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诗歌的感悟理解上。而要在短期内迅速掌握
2、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诗歌,首先必须设法使自己进入古典诗歌的情境之中。要进入情境之中,就必须了解古典诗歌的基本特点,表达范式,相关的背景,以及起承转合等诗歌的基本常识。一、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
3、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三、06年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有何特点明确:盘点一、06年的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多选自唐宋诗词,也兼顾到其它朝代的古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
4、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盘点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 盘点三、选材应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盘点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四、2006年高考全套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1)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注 伯时
5、: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野次:郊野。棰:鞭子(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2)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答:(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3.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北京卷)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释:将:岂纪:经营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7、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福建卷)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海幢,即海幢寺。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8、,然后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7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湖南卷)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9、。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8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
10、回答问题。(8分)(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室人降日:妻子生日。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
11、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卷)三江小渡 杨万里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将:行,流过。(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卷)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1
12、)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山东卷)晓上空泠峡王罔运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注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
13、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注筇:此代指竹杖。(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1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天津卷)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 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卷)正官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
14、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注侬:我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答: 16、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重庆卷) 新雷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
15、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17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上海卷)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1分)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
16、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高考诗歌答案1解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答案】:(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
17、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
18、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2【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3答:【D】【E】【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
19、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4【答案】:(6分)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5【答案】:(1)晚:归艘 钟声 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20、(2)“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使画面具有动感。6【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 ,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此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7.【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
21、”,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8【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答案】: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9【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
22、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
23、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
24、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
25、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10【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
26、“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11【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12. 【答案】: 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
27、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13解析 本诗用“夜归”统摄全篇,应把握时令是“夜”和事件是“归”,因此要找出“夜”中的意象,和“归”中意境。既然已“夜深”了,还要归家,那么思家怀乡之切自不必说;“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游子(夜行人)快至家门时所见,夜已深了,家里还亮着“补衣灯”,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扑面而来。【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
28、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赏析】这首七言绝句诗描写深夜归家的情景。一开篇“夜深归客”四字,点明了诗
29、题“夜归”。为什么要连夜赶回去呢?诗中没有交代,但是联系以下几句,读者可以想象,大约是一位出门已久的游子,思家心切,到了归途的最后一段路程,便不愿在投宿多耽搁一夜,而宁愿日夜兼程,摸黑赶路,以致深夜到家。诗中撷取的正是将到未到的情景。“倚筇行”三字勾画出归客的形象。透过归客倚杖蹒跚而行的身影,可以想见深夜行路的艰难,也可以推知游子劳累的旅况和近乡情切的心理。第二句看来是写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通过深夜荒径冷气森森、幽光闪烁的环境,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途中越是阴冷,就越是令人急于早点回到温暖的家中。第三句
30、写终于进村了,首先看到的村店。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 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一种家在咫尺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转过村店,不就快到家了?“泥径滑”三字,正是写归客脚下加快步伐,因而更感觉到路滑难行。他就在这一步一滑中,匆匆转过村店,越走越近盼望已久的家门。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列叩击着归客的心扉。全诗至此,戛然停笔,然而曲终情在,透过有尽的语言,诗人
31、表现的是一种百感交集、难以诉诸言表的复杂感情:有经过长途奔劳终于顺利抵家的兴奋,有对辛勤操劳的妻子的爱怜,也隐含因自己久出以致家境清寒的歉疚这首诗除了第一句点题并交代主人公外,后三句移步换形,写主人公越走离家越近,环境景物不断变化,人物心情也不断变化发展,通过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描绘:倚筇的归客、凄冷的磷萤、昏月下的村店、竹窗斜漏的灯光,写景句句叩住“夜”字,写情句句步离“归”字,从而景真情切地写出了远出的归客在深夜赶路和即将回到温暖的家的感受,读来亲切动人。14. 【答案】:(5分)(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
32、虚中有实。15【答案】:(6分)(1)流水白云(2)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16(1)【答案】:“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附新雷注释】:、“千红万紫安排着”,说明事物具备了变化的内在根据,但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新雷”,这种变化也不可能实现。此诗通过对新雷的呼唤,生动地阐明了外因对于事物变化的重要作用。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同出一理。、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象征春天的莅临。古人认为雷是动生万物的。易经说卦:“雷以动之,风以
33、散之,雨以润之。”尔雅义疏释天引说文云:“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此诗题当取其义。 、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一作区区)也。”无言却有情:古人以为天虽无言,但能潜运万物。论语阳货:“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每于:常常在。此二句言:“造物”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新雷诗写的是迎春的情景。“造物”就是大自然。大自然虽然不言,但是是有感情的。这不,冬寒尚未退尽,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百花园里万紫千红的花朵都已准备就绪,只待春雷一声,就会竞相开放。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待。(2)【答案】: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17【答案】:14(1分)曲牌15(3分)B16(4分)“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