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2 ,大小:3.91MB ,
资源ID:24156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156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14单元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14单元 第30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ppt

1、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限时训练高考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培优第 30 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考纲要求(1)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信息技术的发展。(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就。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考点 1|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NO.1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和空间技术的垄断。(2)成就1964 年,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1964 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中国先后建成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1970 年,中国第

2、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中国进入。核武器原子弹航天时代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易错警示 “两弹一星”的内涵“两弹一星”是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具体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不可把“两弹一星”中的两弹理解为原子弹、氢弹。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载人航天(1)1992 年,中国政府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杂交水稻(1)背景: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2)成就:1973 年,选育出杂交水稻的新品种

3、南优 2 号。2001 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信息技术的发展1983 年研制成功“银河号”巨型计算机,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后问世,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袁隆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精巧点拨 图示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NO.2 理解学会读史学会用史核心问题 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史料探究研制“两弹一星”的目的及重大意义史料一 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毛泽东上一

4、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料二 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两弹一星”的目的及成功研制的重大意义。提示:史料一表明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保卫国家安全。史料二说明“两弹一星”的成功显示了中国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论拓展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

5、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核心问题 2 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史料探究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及杂交水稻史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6、,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料二 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试分析上述史料所反映的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及各自的意义。提示:史料一反映了“文革”期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具有政治意义。史料二反映了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论拓展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

7、特征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 20 世纪80 年代以前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20 世纪60 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等,提高国防实力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NO.3 探究感悟

8、真题捕捉动向命题视角(1)主干知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史观角度:运用整体史观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运用现代化史观理解新中国科技成就的重大意义。(3)社会热点:根据习近平指出的“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结合新中国科技成就认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典型例解(2016扬州四模)对下面表格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原子弹关键技术突破进度表1963 年 3 月完成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1963 年 12 月同步聚焦爆轰产生中子实验成功1964 年 4 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1964 年 10 月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

9、成功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为国防科技事业的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这是核工业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取得的巨大成就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现代科技,考查学生阅读图文表格,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解题流程 一定时空1963 年、1964 年 二抓关键表格中的信息 三析选项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选项理由结论 A1970 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10、错误 B1964 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正确 C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时间是从 1953 年到 1957 年,与上面表格的时间不符错误 D1958 年苏联从中国撤走专家,中国自力更生研发出原子弹错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NO.4 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它将使中国获得一个核国家的形象和在亚洲增加威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有力回击了美苏的核讹诈B中国从此迈入了核国家的行列C中国提高了在亚洲的影响力D世界政治格局平衡因此而打破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D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

11、成就。从题干中的炸弹和核国家可知,表述的是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结合“两弹一星”的影响,可知 A、B、C三项符合史实,故 A、B、C 三项错误;当时世界两极格局没有因此而改变,故D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1958 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C 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 年

12、”和“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明确本题立意的考点是“两弹一星”战略,然后从题干表述中读出本题考查的是战略决策的背景:即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就此可以理解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美国和苏联。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C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

13、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4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A 本题依据时间信息排除。A 项说法正确;B 项“时期”说法错误;C项“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说法错误;D 项“时期”说法与史实不符。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5有人说,袁隆平鼓起了全国人民的“米袋子”,王乐义(山东

14、寿光人,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这主要说明农业科技有利于()A提高蔬菜产量B增加农民收入C提高粮食产量D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D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王乐义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将这一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都体现了农业科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考点 2|教育事业的发展NO.1 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人民教育的奠基(1)确定教育方向人民教育标志 1949 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内容 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服务 意义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国家建设

15、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制定教育方针全面发展背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内容: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完善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4)意义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动乱中的教育(1)破坏很多师生被卷入“”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1966 年夏,被废止。(2)影响: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扫四旧高考制度上一

16、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教育的复兴(1)“文革”结束后,全面拨乱反正。年,恢复高考制度。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2)20 世纪 80 年代,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邓小平提出“”的方针,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高等教育建立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1977三个面向义务教育法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20 世纪 90 年代实行“”发展战略。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实施“”计划。社会力量办学应运而生,启动“希望工程”。发展西部教育,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科教兴国211工程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精巧点拨 新中国教育事

17、业的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核心问题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要点归纳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权。(2)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史料印证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史料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

18、,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1977 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解读 史料表明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NO.3 探究感

19、悟真题捕捉动向命题视角(1)主干知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及教育发展的表现。(2)史观角度:运用现代化史观理解“国家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3)社会热点:以 2014 年 9 月 4 日,国务院发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为切入点,考查新时期的教育决策和方针。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典型例解(2014江苏高考)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 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 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 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 年发表“南方谈话”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邓小平的活动,考

20、查识记能力。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解题流程一定时空“文革”后 二抓关键“科教后勤部”三析选项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选项理由结论 A全面整顿是指“文革”期间,邓小平在复出后在 1975 年对军队、工业和党的组织所进行的全面的秩序整顿,不符合题干发生在“文革”后的活动错误 B刻章中有关“科教”的信息,表明邓小平在科技教育领域的活动,创办“特区”属于经济领域错误 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C“三个面向”是 1983 年 9 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线路、总任务,对教育战线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教育发展方向,与刻章内容相符合正确

21、 D“南方谈话”及时深刻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与刻章内容不相符错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NO.4 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2015南京三模)1956 年 1 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此后十年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A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C初步建立国民教育体系D培育出水稻南优 2 号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C 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是在 1958 年,但这是

22、一次严重的失误,故 A项错误;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是在 1970 年,不符合此后十年间的时间要求,故 B 项错误;1965 年我国初步建立起国民教育体系,故 C 项正确;培育出水稻南优 2 号是在 1973 年,不符合此后十年间的时间要求,故 D 项错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1949 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用极大力气模仿苏联教育制度。这种模式强调训练实用科目中的科学人员,特别是在自然科学方面。于是中共改组了基督教会大学和国立大学的文理科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创办了 20 个新的科技院校和 26 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 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

23、有 13 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这种教育变革说明新中国()A完全抛弃了旧中国的教育基础 B为建设工业国家培养人才C教育重视文理科系统均衡发展D教育全盘照搬了苏联教育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B 从材料中工业大学、科技院校、工程研究所数目来看,我国在五十年代重点发展工业,理工类院校较多。由“改组”可知 A 项错误;由“只有 13 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判断 C 项错误;由“模仿”说明 D 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B 项。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

24、建设”。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是()A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提出高等教育“211 工程”计划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C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掌握。解题关键是明确“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指的是 1977 年“文革”后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开始整顿教育,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1977 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故选 C 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定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故 A 项不正确;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是在“文革”期间,故 B 项不正确;高等教育“211 工程”计划 1994年开始实施,在时间上与题干不

25、符,故 D 项不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4姚文元在 1974 年 10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写道:“历史事实证明,解放后十七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制度、教学方针和方法几乎全是旧的一套。”对此分析评论正确的是()A对“文革”前 17 年教育的估计、总结基本符合史实B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 17 年教育事业硕果累累C观点错误,没有看到“文革”前我国已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D观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的 17 年,中国的教育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占主导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B“文革”前我国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比较完

26、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因此“文革”前 17 年教育事业硕果累累,B 项正确。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5(2016南京、盐城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 1986 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之后经过 2006 年、2015 年两次修订。这表明()A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C教育立法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很好贯彻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C 材料主要强调是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及修订,不能说明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义务教育法,

27、不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 B 项错误;义务教育法主要是保障基础教育,故 C 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 1995 年提出的发展教育的计划,与义务教育法无关,故 D项错误。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6(2016扬州一模)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19492008 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单位:所)时间类别 19491957196519781985199020002008 普通中学4124934626991607162027362693 职业中学116123183294 普通高等学校31116406261221608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A.19491956 年,我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

28、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改革开放后,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高等教育迅猛发展C20 世纪 90 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D21 世纪以来,由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扩招,职业中学日益萎缩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C 19491956 年,职业中学为零,说明当时教育体系不够完整,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而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故 B 项错误;1995 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发展,符合材料信息,故 C 项正确;按照表格材料,进入 21 世纪后,职业教育继续发展,故 D 项错误。上一页

29、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非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影响、意义类影响、意义类非选择题设问角度一般有:1限定性的设问,如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意义,其重大国际(世界)意义是什么,说明历史事件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等。2宽泛性的设问,如有何历史意义,其历史作用如何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运用演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 15 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

30、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材料二 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 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隆庆年间(15671572 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 1亿两左右

31、,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解析】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从内外因素两个方面概括明代海禁政策的原因。第(2)问需从政治形势的变化与政策的危害来分析调整原因,政策的调整是顺应时代变化的,带来积极影响,依据“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等信息分析归纳。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答案】(1)明廷敌对势力残余

32、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自然经济,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的轻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严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备考技法影响、意义类非选择题解答要注意设问和解答的角度,方法一般从三个角度分析:(1)第一种角度 历史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积极的)。意义: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格局)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2)第二种角度:意义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对社会 政治、文化意义事件性质过去的影响未来的影响世界(国际格局)经济意义经济事件的背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经济措施的不同角度影响(地域范围)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3)第三种角度 重要战争的意义战争性质对参战双方的影响对政治格局对未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重要政策措施、历史文献(包括条约)、会议类型的历史意义:主要结合背景,依据内容,逐条分析历史意义。如主要内容的意义、指出什么道路或者方向、对某一方面的积极作用、深远的历史意义等。上一页返回首页下一页高三一轮总复习课时限时训练(三十)点击图标进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