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第 3 课时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课 程 标 准考 点 搜 索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作用。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评价。3苏联三场改革的内容、结果、影响;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及解体的启示。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特别提醒
2、:“战时”:从背景看,它是在面临国内叛乱和国外干涉的严峻形势下采取的。从目的看,它主要是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从内容看,各项措施主要为战争服务。,“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各项措施均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共产主义”特征。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提示: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概念辨析:斯大林模式,又称“极权主义”、“斯大林主义”,是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它
3、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的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领导层。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1如何理解形成“斯大林模式”的“特定的历史条件”?提示:(1)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2)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外部环境险恶。(3)思想文化因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迷信。(4)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专断独行。2苏俄两种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启示。提示:(1)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固定不变,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是艰难而曲折的;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
4、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3)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4)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5)改革要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1921 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这表明()A农民从根本上反对苏维埃政府B农民阶级愚昧落后思想觉悟不高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压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A、B 两项和材料要求不符,C 项错误。答
5、案:D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段话体现了对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提出要改善农民生活,苏俄新经济政策含有这方面的内容和规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对农民的剥夺,“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故可排除。答案:B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
6、练考基联动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3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提示:(1)相同点背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结果: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即未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只是对其进行小修小补。(2)不同点: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重工业方面。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4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提示:(1)社会主义国家和
7、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是 20 世纪历史发展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原因在于: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均不成熟。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在经济现代化建设和政治民主化方面不能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真正站住脚是很困难的。社会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资本主义多方面的敌视和遏制以及颠覆,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发展,无疑带来了严重影响。(2)认识: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改革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又是事关革命成败的问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
8、练考基联动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三人改革的共同点的认识和把握,涉及对比、概括等能力。三人改革都没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原则;戈尔巴乔夫改革已经彻底离开“斯大林模式”,走向单纯的市场化,但另外两人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上放弃了党的领导。故 A、B、C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D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下表为 19761990 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 1990 年经济发展出现
9、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年 份19761980 年19811985 年19861990 年1990 年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混乱解析:1990 年是苏联解体的前夕,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导致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答案:B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考 点 综 合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改革指导思想改革内容改革结果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从实际出发,没有提出全面
10、、有效的改革思想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针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侧重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导致苏联解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在斯大林体制下进行局部调整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重工业赫鲁晓夫改革成效甚微,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取得一定成果,后期陷入困境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的不同点(1)两次改革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领域,也是首先从农业领域开始的;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而且是重工业领域。(2)结果不同:赫鲁晓夫下台,改革中断;勃列日
11、涅夫改革后期陷入停滞。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考向 1 历史与现实立意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0 年 10 月 15 日至 1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领域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研判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苏联对经济政策的调整(2010北京,22)1971 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
12、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题思考: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 世纪 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项。答案:D 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把握材料中的时间点(无锡模拟)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不顾国内外很多当权人物的疑虑和反对,把斯大林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以这一大无畏的行动为发端,在经济、党内生活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3、。这些改革确实有不少创新之处,使很多人为之振奋,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可是,从结果来看,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其失败的原因有()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 缺乏一贯的战略方针个人作风急躁 执政后期趋于保守A B C D解析:是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所有包含的选项均不正确,用排除法即可。答案:B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考向 2 重点聚焦立意本课时教材的重点有四:一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三是“斯大林模式”的功过;四是苏联的三场改革。研判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2006广东)关于苏俄“
1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 1921 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解题思考: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自由贸易。答案:D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从整体把握历史概念1921 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
15、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为此,列宁主张()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退出“一战”C实行新经济政策D废除新经济政策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种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政策,而当时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巨大的发展,所以引起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运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首先恢复国民经济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实行新经济政策。答案:C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考向 3 常考易错点立意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研判对苏联高
16、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计划经济的积极作用(2010广东文科基础)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解题思考:从题干中的“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他选项说法太绝对。答案:B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
17、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理解问题要全面20 世纪 80 年代初,苏联的经济全面滑坡,其原因包括()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美、苏军备竞赛的加剧 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导致国家解体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苏联经济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其具体原因之一。与史实不符,80 年代初苏联经济全面滑坡不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原因,因为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始于 1985 年;同时苏联解体是在 1991 年,也不符合题意。答案:C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考向 4 新史观、新高考立意从文明多样性及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和长短优劣上理
18、解苏联改革当代西方文明,实力雄厚,影响巨大,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各国应积极探索出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道路。研判苏联改革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戈尔巴乔夫改革(2010福建,23)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之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解题思考:从材料中的“西方的援助、改革、资本主义”等信息,不难判断
19、是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答案:C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透过现实看本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这从根本上说明()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勃列日涅夫仍然坚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忽视轻工业和农业,造成轻工业和农业长期落后,生活消费品长期短缺。A、C只是表面现象,D说法错误。答案:B考向研判专项考能
20、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解答最佳选择题的一般方法“远近厚薄辨差别”及案例(宁波测试)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列宁的话只是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解题的关键是从时间“20世纪30年代”和“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
21、化”方面思考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答案:C 远近厚薄辨差别择题往往设置一个副词或形容词,如“最主要”“最重要”等,考查范围往往重于历史结论。解决最佳式选择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以史学理论知识为先导;(2)确定选择“最佳”的标准;(3)仔细鉴别备选项和题干的程度关系,确定最佳选项。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1(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测试)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的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C东欧
22、剧变的影响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解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苏联的发展,后来苏联也进行了若干的改革,但因为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改革斯大林体制而最终导致失败。答案:A 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由材料中“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40%”等信息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故选B项。A、C、D三项与题意
23、不符,排除。答案:B 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3有人评价赫鲁晓夫“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在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的历史背景下,赫鲁晓夫改革有其历史进步性。但由于它未能突破旧经济发展模式,故改革成效不大。A项表述不全面,C项结论不符合史实,D项结论不符合题意。答案:B 4(山东烟台模拟)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民主与法制C体制僵化,社会缺乏活力D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解析:“过去的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造成了政治上的专制、经济上的衰退,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C项全面体现了这一点。答案:C 考向研判专项考能限时规范训练考基联动单击此处进入 限时规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