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1212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6页
第86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7页
第87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8页
第88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89页
第89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90页
第90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91页
第91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92页
第92页 / 共93页
2020历史二轮通史版课件:第1部分 第2篇 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 .ppt_第93页
第93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通史整合突破 第二篇 中国近代史第6讲 民国前期的中国近代中国的动荡与转折自 主 学 习 课 1命题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2019全国卷)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尝试解题 _B 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描述的核心是“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合群自救”,这反映了爱国救亡的信念,由此可知,当时各界团体爱国觉悟有

2、所提高,B项正确;A项错在“趋于一致”;材料未提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项错误;1919年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传播,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D项错误。2命题点:五四运动后思想多元化(2018全国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尝试解题 _C 五四运动激发了知识界空前高涨的民族

3、主义热忱,材料中的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中国究竟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实业”,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采用“劳农主义”以及要不要成立无产阶级政党用革命手段来改造中国。通过这场争论使许多青年认清了科学社会主义,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因此这场争论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3命题点:孙中山的伟大转变(2018全国卷)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

4、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尝试解题 _C 根据材料中“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可知,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不力;根据材料“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是因为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因此孙中山意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他只是从俄国革命中获取经验,不可能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及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故A、B两项错误。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没有改变,故D项错误。4命题点: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2015全国卷)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

5、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尝试解题 _D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皖直交斗”。材料“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反映了当时中国处在大分裂时期,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混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局面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D项符合题意。5命题点:北洋军阀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2014全国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

6、、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尝试解题 _C 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三权可以看出A项“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从材料信息来看,蒋介石、孙传芳乃至四川有些军人也要标榜“主义”,说明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故C项正确;B、D两项均属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而得出的片面性结论。题号命题特点 第1题 呼应热点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00周年,以五四运动后的群众运动为切入点,涉及爱国

7、情怀的热点问题 历史现场 孙中山在1923年为改组国民党而作的一次讲话 第3题设误陷阱效仿的是俄国的成功之法,非其革命之“道路”,更非其革命之“前途”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第4题时空观念以时间为主线,判断申报时评,“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这一时局的出现 第5题 还原历史1926年报纸评论,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军阀、军人等争相效仿一、辛亥革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背景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过程及结果(1)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武昌

8、起义胜利,短时间内,清朝统治土崩瓦解(2)建立民国: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果:革命失败,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 经济上初步建立现代经济法制体系。颁布发展工商业的经济法规,鼓励利用外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推进 外交上出席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后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

9、国收回山东主权,赎回胶济铁路。表现出了妥协与抗争的两面性 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社会生活上“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的颁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三、民国初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孕育时期阶级基础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提供了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潮,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思想条件 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新的环境,以俄为师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志士的一种选择 群众基础民国初

10、年,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普通民众第一次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群众基础四、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1919年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国民革命时期(1)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3)失败: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国共合作破裂1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

11、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B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D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D 由材料“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可知,立宪派缓冲阶级矛盾,推进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立宪派的作用而非立宪派的人员组成,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立宪派的政治

12、目标,故排除B项;立宪派通过给革命党人施加压力等措施滞缓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故排除C项。2(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由此可见,该诏书()A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B标志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B 尽管该诏书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但其待遇较之以前必然出现大幅下降,故A项错误;清帝退位之后,自秦朝以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彻底终结,这也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之一,故B项正确;袁

13、世凯被任命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出自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决议而非清帝的退位诏书,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袁世凯与革命派之间的妥协与斗争,故D项错误。3(2019合肥一模)李大钊说:“以强权压迫公理者,无论是日本人非日本人,吾人均应排斥之!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李大钊意在强调五四运动()A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 B与日本关系不是很大C不能定性为爱国运动 D具有伟大的国际意义D 根据题干“故鄙意以为此番运动仅认为爱国运动,尚非恰当,实人类解放运动之一部分也”可知,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的意义超过了中国国界,是人类解放运动,故选D项;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北洋

14、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故排除A项;五四运动中的口号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利权”“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均与日本有关,故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故排除C项。4(2019许昌二模)湖南、湖北的工会会员,到1926年底,发展到30余万人,在许多地区,工人还建立了自己的武装纠察队。与此同时,农民运动也在全国迅猛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更是如火如荼,波澜壮阔,成为全国农运中心。这主要得益于()A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指导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两湖地区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C 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是国民

15、革命时期,当时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迅速发展,是因为1926年进行了北伐,北伐胜利进军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当时工作重心仍在城市,故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革命的中心在广州,故排除D项。抓关键词定时空快解题 显性时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3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年4月1928年),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年4月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8年)隐性时空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国民革命1命题点:近代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2019全国卷)川沙县部分名人简

16、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尝试解题 _B 黄彬、朱纯祖、姚光第等为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他们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这说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受到外来势力冲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B项正确。2命题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2018全国卷)1920

17、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尝试解题 _C 根据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结合材料“一些人”主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的思想,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和批判礼教,故排除B、D两项。3命题点:民国初期人们思想观念的

18、变化(2017全国卷)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尝试解题 _B 材料的用意是追求新思想,来衬托艾罗补脑汁的销售,说明追求新思维对民众有极强的影响力,用它来作为广告的内容,能够吸引顾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

19、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社会思想文化,没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出追求新思想的社会风气,文明进步有赖于政治、经济、科技的综合作用,和广告宣传无关,故D项错误。4命题点:以历史解释迁移考查20世纪初新的社会现象(2017全国卷)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尝试解题

20、 _A 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较早的地区,随着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开埠通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和人们的思维观念较内陆地区有较大差异,因此留日学生的生源地多来自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故A项正确;B项“革命运动”“高涨”与材料时间“1904年”不符,当时清政府正在推行改革,革命运动并不“高涨”,故排除;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并未变化,故排除C项;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5命题点: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电影事业的发展(2014全国卷)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

21、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尝试解题 _C 根据中国近代史史实可知,国外进口影片除了缴纳一定的关税等费用外,在中国内地流通无需再缴纳其他税费。而国产片流通税费较高,上海制作的影片传到京津地区的成本高,因而影响放映量,造成京津地区放映外国电影更多的情况,C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 第1题转换思想科举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 材料新颖通过一些时评间接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2题思

22、辨能力正确认识工读互助活动在近代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转换角度从近代学生到日本留学的全新视角认识西学东渐 第4题唯物史观以1904年各地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为命题载体,考查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的关系 第5题创设情景20世纪20年代,外国片与国产片在各地放映比例不同,这一区别反映的社会问题一、近代化的全面发展1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更是迎来了“黄金时期”。2政治: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定宪法的主张,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近代化进程

23、中的里程碑。3思想: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既是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动摇了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革命。4社会生活:在政治、经济、思想巨变的基础上,人们的衣食住行更加文明化,交通通讯及传媒更加近代化。二、民国前期的思想文化1民主共和思想: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它推动了辛亥革命的高涨,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实业救国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批资产阶级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为无产阶

24、级的壮大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3民主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了弘扬,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解放。4马克思主义思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成立社团等方式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2019成都二模)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

25、“中国人应抽中国烟”,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A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C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D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D 根据材料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利用国人的爱国主义心理来进行销售,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受到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故选 D 项;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 A 项;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故排除 B 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等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当时主要侵华国家是日本,故排除 C 项。2(2019惠州一调)下图为19121932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万两)。据此

26、可知当时()A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B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D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A 通过题干中的图表可知,在民国前期,棉花进口量不断增加,到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棉纱的进口量不断减少,表明民国前期棉纺织业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棉纱生产,故 A 项正确;图表没有反映出自然经济问题,故 B 项错误;图表中只是对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量的统计,不能就此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故 C 项错误;图表中没有涉及民族棉纺织技术,故 D 项错误。3(2019洛阳一模)民国初年,教育部下令将各地孔庙学田归公,有人悲愤地质问“不谓今之毁孔者或罢其祀,或欲废其经,或

27、欲拆其庙,或欲夺其产是可忍孰不可忍”,呼吁政府收回成命。这说明当时()A重建人们价值观的迫切性B孔教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C无政府主义思想日益盛行D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面性A 民国初年将各地孔庙学田归公的措施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反映出当时部分人依旧维护儒家传统思想,思想守旧。因此,辛亥革命需要及时重建人们的价值观念,打破旧思想,宣传新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就是打破旧思想的体现。4(2019张家口调研)1921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京城初次设立电车,谣疑迭起,困难滋多。”京师总商会认为,若势必兴办电车,定需拆毁民房,直接蒙害者既巨,利不敌害,益少损多,名为便民,实则害民。这一现象

28、表明()A民国政府不重视交通建设B新式交通工具安全性低C商会比较关注民众的利益D近代化的道路阻力重重D 材料“1921 年,北京成立电车公司”说明民国政府注重交通建设,故 A 项错误;电车具有迅速、安全等特点,故 B 项错误;京师总商会是为维护自身利益出发而发表意见,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京师总商会对新式交通工具的批评诋毁来看,传统势力阻碍我国的交通近代化,故 D 项正确。抓关键词定时空快解题 隐性时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黄金时代”“短暂春天”、提倡国货运动 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潮传播、重建中华文明的思潮、新三民主义 师 生 共 研 课 品主题纵横知能提升一、西学东渐“雾

29、里看花”1早期西学传入中国(1)中西文化的交流:自16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传教士相继来华,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由此导入中国传统的文化系统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揭开了新的一幕。(2)早期西学的传入:西方传教士从西方带来了圣母像、地图、星盘和棱镜片等物品,翻译西方书籍,引介西方的宗教、科技和学术思想。被誉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利玛窦取汉名、习汉语、穿汉服,钻研中国书籍,遵行中国礼仪,尽力迎合中国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他编著乾坤体义,与徐光启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等著作。(3)早期西学的影响:传教士作为中西交流的媒介,在中学西渐和西学东渐活动中,对明末清初思想、学风的变革,有较大贡献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30、。2新思潮的萌发(1)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的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2)在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二、中体西用“移花接木”1中体西用(1)“中体西用”是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也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2)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顽固派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促进军事、教育近代化起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朝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武器。2体用

31、之争(1)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而顽固派则认为外来事物皆是“奇技淫巧”,败坏人心,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这引发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2)争论的实质是维护清朝的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二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秩序。但是,洋务派的主张和实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三、从制度到思想“学习仿效”1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学“制度”(1)内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主张:康、梁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方案;孙中山等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方案。(3)特点:不仅要学西方技术,还要学政治制度。通过发

32、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学习西方发展到“制度”层面,但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全面彻底地批判。2新文化运动时期学“思想文化”(1)内容:民主制度、理念;科学思想、精神、世界观、方法论等。(2)代表及其主张: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派提倡民主、科学等。(3)特点: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思想”的核心,深入到“精神”层面。四、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争论观念之争(是否学)主要是顽固派和洋务派之争。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 内容之争(学什么)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政体之争(

33、学哪种)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俄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 模式之争(向谁学)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英、日;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美、法;无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俄国五、向西方学习的影响学术上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许多传统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吸收西方学术而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整个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架构大致成型 思想上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部分诸子百家思想获得重新重视,而儒家落后思想及一些民间的风俗信仰文化,则受到强烈的批判 政治上议会制、民主制度

34、、新的国家概念、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等,对于晚清以及民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上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促成传统四民社会秩序的瓦解。西方个人主义及社会主义等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地域社会为中心的社会基层开始逐渐瓦解 经济上新的经济思想的传入,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愿意投入实业,而民族主义思想则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成形 生活上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自来水、电影等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包括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传统式的婚姻等都逐渐被废除1(2019怀化一模)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35、阶级迫切希望向西方学习,改变现有制度。同时,先进知识分子也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维新,历史选择了他们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主要说明()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B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开始上升到制度层面C知识分子与民族资产阶级有共同的愿望D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D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它们需要改变现有的制度,这时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主张变法,历史选择他们为代言人,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故选 D 项。2(2019衡阳二模)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多引以为诟”。新文化

36、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见”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B 根据题干中“个人主义”在传入初期被诟病到后来大行其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使“个人主义”得到接受和欢迎,不是泛滥,故排除A项;启蒙思想在华兴起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故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名为民主实为专制,排除D项。3(2019安庆二模)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表驳保皇报书一文,说:“夫今日,专制之时代也。先必破坏此专制,乃得行君主或民主之立宪也

37、。既有力以破坏之,则君主民主随我所择。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这表明孙中山主张()A在君主制和民主制中择其一B以君主制作为民主制的过渡C将民主制和君主制有机结合D反对君主立宪倡导民主共和D 材料“如过渡焉,与其滞乎中流,何不一棹而登彼岸,为一劳永逸之计也”表明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反对君主制,故D项正确。悟新关注点激活思维 洋务运动“移花接木”“中体西用”史学新论 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在确定中国文化与西方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矛盾心理。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19

38、世纪70和80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的概念,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不过这种说法具有心理意义,因为它便于中国实行现代化,而不致丧失其文化特性。尽管其效力令人怀疑,但它象征着中国对西方的矛盾态度。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命题思考 作者指出了“中体西用”出现的特殊社会背景以及这种思想的重要心理意义,就是便于中国实行近代化的同时,而不至于丧失文化特性,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对西方的矛盾心理。这种观点可以说客观评价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特点及影响。1(权威预测)(2019济南模拟)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

39、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A 根据材料“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可以得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抵制外来的侵略,故A项正确。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史学新论 康有为汲取了今文经学“变易”的哲学思想,糅合了“三统”“三世”学说,指出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据乱世、升

40、平世、太平世,指出“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有序不乱地向前发展,强调中国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的必然性。徐绍清论戊戌思潮的发生与近代思想解放命题思考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的历史发展观明显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康有为维新思想具有将儒家传统道德和西方近代思想相结合的特点。2(权威预测)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A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B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C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D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B 根据材料“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可知,国内维新变法失败后的康有为仍在试图通过宣扬西学中源等方法促成国内的西学普及和政治变革,故选B项;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言人的康有为不可能主张维护封建传统文化,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康有为并没有提及制度变革,故排除C项;近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故排除D项。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