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2.50KB ,
资源ID:24120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12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5年各地高考题 章节分布.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5年各地高考题 章节分布.doc

1、05各地高考题 中国古代史 分章节归类 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第一章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第一节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2005上海历史)原始人取火困难,保存火种显得非常重要。右图是一尊可保存火种的陶制炊具推测其可能出土于C: A山顶洞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半坡氏族遗址D北京人遗址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 (2005广东历史)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它最初的都城是A A、阳城B、殷C、镐京D、牧野 (2005江苏历史)“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咒统治者的话?A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第三节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2005上海历史)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

2、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 第四节夏、商、西周的文化 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第六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2005全国文综)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D A成都平原B河北地区C渭河流域D淮河流域 (2005天津文综)按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B A谷物加工汲水耕地耕地B耕地汲水耕地灌溉 C耕地汲水耕地谷物加工D谷物加工耕地耕地灌溉 (2005江苏历史)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A A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

3、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2005天津文综)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A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2005江苏历史)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B “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 ABCD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第一节秦朝的统治 (2005上海历史)“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 在历史上,以图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

4、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2005全国文综)(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 答案要点:(3)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促进秦国经济发展;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2005全国文综)(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 答案要点:(4)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国轨,修驰道。 (2005全国文综)(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分) 答案要点:(5)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第二节两汉的统治 第三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四节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五节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2

5、005全国文综1)图5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该印是C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2005全国文综3历史)(20分)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荚水萆,冬温夏凉,宜畜牧。”匈奴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城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

6、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估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材料二、三据三国志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6分) 答案要点:(1)汉(武帝)派霍去病击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答案要点:(2)由畜牧业转为农耕;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 答案要点:(3)促进通商,保证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西域各族与内地的友好交流。 (2005上海历史)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 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

7、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问题:(6分) (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要点:东汉或汉朝;窦宪打败北匈奴或汉军打败匈奴。 (2)中国古代史中原始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3分) 答案要点: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唐代中后期、宋金对峙时期。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

8、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1分) 答案要点:文献查阅(家谱、言志、专著)、实物(碑刻)、实地调查等。 第六节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七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2005上海历史)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与发明了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 (2005广东历史)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D 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白马寺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节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2005上海历史)北周鲜卑大臣豆

9、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 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D张居正改革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2005江苏历史)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D 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B寺院经济衰落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2005全国文综3历史)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A A佛教教义B法家思想C墨子学说D神灭论的观点 (2005全国文综卷1)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A A慷慨苍凉B朴实恬淡C缠绵婉转D浮艳华丽 第四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

10、唐 第一节短暂的隋朝 第二节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2005上海历史)“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A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B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D鉴前世兴衰,考当今得失 (2005全国文综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C A陈子昂B盂浩然C杜甫D杜牧 第三节唐朝后期的政局 第四节隋唐制度的革新 (2005天津文综)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C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

11、任能 (2005春季文综)唐初规定:“凡水、旱、虫、霜灾害,十分损四以上,免租;损六以上,免租、调。”该项规定出自C A.均田制B.屯田制C.租庸调制D.地丁银制 第五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2005江苏历史)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A A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2005天津文综)按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B A谷物加工汲水耕地耕地B耕地汲水耕地灌溉 C耕地汲水耕地谷物加工D谷物加工耕地耕地灌溉 (2005全国文综2)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C A三

12、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唐代D南宋 (2005上海历史)“檐yan剪新叶鳆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D A屈原B陶渊明C曹操D白居易 (2005广东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累迁扬片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长潜、于辩要皆致之数万,唯?挺身而出。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

13、唐会要卷86 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请回答: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6分) 答案要点:(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6分) 答案要点:(2)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 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9(2005江苏历史)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

14、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据此回答: 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4分) 答案要点:否(不符合)。汉武帝北击匈奴,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 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5分) 答案要点:表现:打败东突厥后,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设都督府管辖。(或采取“全其部落”的政策);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蕃联姻。 汉武帝以战争政府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 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

15、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答案要点: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交往友好 (2005北京文综)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C A佛教传入中国B法显游历天竺C义净西行研究佛学D鉴真渡海传播佛法 (2005全国文综3)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B A天竺B日本C新罗D波斯 第八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2005全国文综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16、C A陈子昂B盂浩然C杜甫D杜牧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五代、辽、宋、夏、金、元 第一节五代十国 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2005春季文综)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2005广东历史)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 答案要点: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

17、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 第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2005江苏历史)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B A猛安谋克制B“蕃汉分治”C察举制度D行省制度 (2005广东历史)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B A、市易法B、岁币C、两税法D、一条鞭法 (2005上海历史)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国力虚弱B豪强争权C藩镇割据D分封诸侯 第五节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 第六节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005全国文综1)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

18、,中央政府B A在西藏设立行省B以宜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D设置驻藏大臣 (2005北京文综)下面四幅我国东南沿海的历史地图中,与元代台湾情况相符的是C 第七节辽、宋、夏、金、元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交流 第八节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2005天津文综)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公元313世纪之间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A 雕版印刷术记录太阳黑子实测地球子午线铸铁柔化处理技术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BCD (2005北京文综)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

19、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D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罗盘针 (2005全国文综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A A佛教和道教思想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2005全国文综1)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B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2005春季文综)(40分)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回答: (1)图为印于868年的金刚经(部分)。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印刷时间的雕版经卷。

20、11世纪,我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8分) 答案要点:(1)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 (2)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约在15世纪中期,德国人首先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技术。自此,铅活字统领世界印刷业500年。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它是“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8分) 答案要点:(2)圣经等宗教典籍的印刷普及,打破了封建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文

21、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诗歌、小说和科学著作通过印刷,广泛传播,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 (3)右图为1879年外商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印刷工厂点石斋书局。1882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斋图书印制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此后,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形成规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6分)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4分) 答案要点:(3)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遇挫;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后兴起。报纸、画报、书籍增加,丰富了社会生活内

22、容,传播了维新思想、革命思想。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业高速发展。右图为我国生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印刷机。这一时期,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 根据以上四组材料,试就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曲折与辉煌,谈谈你的认识。(14分) 答案要点:(4)中国印刷术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传到欧洲,产生了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近代中国印刷业一度落伍。引进先进印刷技术,发展了新式印刷工业后,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改革开放后,科学事业发展,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这是

23、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第六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2005上海历史)明太祖与窦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6分)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4分) 答案要点: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

24、多的奏章?(1分) 答案要点:殿阁大学士。 (3)这则村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 答案要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政治的腐败和明末农民战争 第三节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005上海历史)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的人身税)。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 C雍正朝人口增加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 (2005江苏历史)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A A

25、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2005北京文综)(10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回答: (1)据清苏州府志记载,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些城市。 试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历史作用。(10分) 答案要点:(1)原因: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粮食产量增加,分离出劳动力从事专业化和商品化的生产,城市独立的手工业工场兴起。历史作用:江南一带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

26、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005全国文综1)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D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B在当地推广司制度 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2005天津文综)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此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D 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 C两岸经济贸易互补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 (2005江苏历史)阋读下列材料: 材料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

27、)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材料二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文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榆之倭奴! 一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大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摘自开罗宣言 回答: 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

28、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6分) 答案要点: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材料二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要点: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 材料三开罗宣言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要点:国际社会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应归还中国。 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怎样的认识?(1分) 答案要点: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9、(2005广东历史)雍正以后管理西藏事务的是C 驻藏大臣都护宣政院达赖、班禅 A、B、C、D、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14.(2005春季文综)(13分)1997年,江泽民在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强调指出,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似的历史遭遇,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基础。回答: (1)根据中国古代相关史实,说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悠久的传统友谊”。(6分) 答案要点:(1)唐朝以来,华侨在东南亚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海上贸易以及物产交流频繁;郑和下西洋使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密切。 第七节明清时期的文化 (2005全

30、国文综2)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C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天下郡国利病书D坤舆万国全图 (2005江苏历史)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是D 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天工开物D四库全书 (2005北京文综)观察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A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2005上海历史)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

31、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问题:(13分) (1)试列举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8分) 答案要点: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物品和人员的交流。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2)归纳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5分) 答案要点:郑和:展示民朝的强大和富有,换取奇珍异宝;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西洋”各国来朝。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了解到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认识到中国科科技的落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他们对外部世界理解的变化是:从展示大国的强大和富有,到认识落后、开始学习西方,谋求民族自强。 活动课辩论会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