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80 ,大小:4.38MB ,
资源ID:24112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11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课件-第十一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课件-第十一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ppt

1、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内容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触之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所生之情(怅望云天,起怀远之思)。词的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应上片“红藕香残”“独上兰舟”,而其所比喻的人生、年

2、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以见两心之相印。“此情无计可消除”,写出了愁之深,难以排遣,接着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相思之“愁”的连绵与苦楚,和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常识速览识作者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 1151),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她写的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

3、字被用来命名太空环形山的女性。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据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约五十首左右。内容作品风格评价前期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梦令醉花阴后期主要表现她晚年的身世凄凉之感和寂寞愁苦之情菩萨蛮声声慢善于抒情造境,造语浅显新奇。居婉约派之首被梁衡称为“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探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

4、间又一起定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三十四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巧识文这首小令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首小令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和感慨自己青春易逝的感情。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这个子夜,青春已如飞鸟般离去;绿肥红瘦的时节,我们的灵魂,在阅读中温习着

5、青春的片羽。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着稚嫩的沧桑,欲说还休。“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或许,易安居士可解我心。文本精析1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答案】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2有人评价词中叠词用得好,说“知否,二字,叠得可味”。请你结合词句的内容,说说这“味”体现在哪里。【答案】听到卷帘人漫不经心地回答“海棠依旧”,女主人急于纠正,脱口而出两个“知否”,既含有对“卷帘人”冷漠态度的嗔怪,

6、又反映出她爱花、惜花的急切心情。3词中“应是绿肥红瘦”历来被人称道,清代评论家认为,赏其用词新,只得“皮相”,其真正妙处在于“含蓄”,请你说出其中蕴含的深层意思。【答案】“绿肥红瘦”表面上是对风雨摧折后春意阑珊、满目狼藉的意象的生动描绘,是伤春之情的表达,实际上是词人对人生和青春的联想,惜花实际上是惜自己。此句曲折地表达了她深沉细微、难于言表的幽怨。4李清照“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构思之巧妙,历来为词论家所称道。请就此词做赏析。【答案】对应词句结构“昨夜”一句因风雨而惜花“浓睡”一句因惜花而酒醉“试问”两句酒醒侥幸问“花”“知否”三句自问自答、无限伤感小结层层转折,步步深入,惜花情

7、深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常识速览探背景这首词是作者早年的作品,也是词人在重阳节时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著名的相思之作。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而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巧识文上片描摹了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下片写独自对酒赏菊以及内心的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

8、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 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词。【提示】这首词表面上写词人深秋时节的孤独寂寞之感,实际上,它所表现的,是词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全词诉说闺中重阳佳节的相思,却不曾用一字道破,而是“物皆着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了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黄花开在东篱,一朵一朵,是彼岸里的烟火,是秋色中的独白。这样的一片轻寒,有人瘦了下来。渐渐爱上黄昏,爱上菊花酒,鲜艳开满香腮。风这样急,天这样宽,渴望和一个人把一生看完,

9、齐飞在舞台。细品“人似黄花瘦”,与易安交游,会“有暗香盈袖”。文本精析1作品中,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愁情的?【答案】时令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倍觉神伤的孤独时间借“永昼”“半夜”“黄昏”时自己独自在家空虚、无聊的生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景物借“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意象来烘托心情行动用独坐、孤眠、自斟来渲染心情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答案】(1)“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永昼”,整日,点出愁的长久。(2)“瑞脑销金兽”,看着瑞龙脑在金属兽形的香炉里慢慢地烧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了环境

10、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百无聊赖的愁情。3“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重阳节对这种“凉”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案】(1)这说明作者思念丈夫,孤寂难眠。(2)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3)重阳佳节,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偏丈夫游玩不归,以佳节团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4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片却不见一“菊”字。请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藏头隐去了“采菊”二字。(2)“把酒”二字也是如此,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

11、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酒”字之前的“菊花”二字。(3)“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4)“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的韵味无穷。5元代伊士珍琅嬛记:“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赏析“人似黄花瘦”的妙处。【答案】(1)写出了菊花的形态,传达出了秋菊的神态。(2)描写思妇因思念而面容消瘦的形象,写出了思念之深之苦。黄

12、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词人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词人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恰切地反映了当时词人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3)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比花瘦,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满江红(怒发冲冠)常识速览识作者爱国英雄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谥武穆,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南宋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南宋朝廷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但

13、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遗文(一作岳忠武王文集)。探背景绍兴六年(1136)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直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黄龙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退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唱出了千百年来爱国热血之士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巧识文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此词抒发了岳飞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

14、感知大意。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篇六句破空而来,通过刻画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

15、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纸背。“驾长车”二句表达自己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显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捷。全词由民族的深仇大恨转化而来的勇猛无畏的战斗豪情、洗雪国耻的迫切愿望和必胜信念,配合着铿锵有力的

16、语言,激昂雄壮的旋律,凝结成词史上辉煌的乐章,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鹏举空怀报国收复事,不观时局误鸿程。流了多少英雄泪,风波星陨寒丹心。奸佞误国终害己,忠良柱厦垂英名。是士常怀报国志,敢挑日月理昆仑。志在“直捣黄龙”,冤魂却飘在“风波”。史册留有岳飞名,今朝犹唱满江红。文本精析1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一句的大意是什么?这一句描绘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答案】大意:抬眼远望,山河破碎,无数同胞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作为南宋的一军统帅悲愤勃然而发,不禁仰天长啸,啸声里蕴藏着激荡心中的报仇雪恨、抗敌报国的壮志情怀。形象: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

17、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2理解分析“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内涵。【答案】“三十功名尘与土”是回顾过去:回首往昔,数十年抗战,艰危险绝,尘满征衣,但对国家的贡献还很小,当下的功名、事业犹如粪土,微不足道。这是自谦之词。“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展望前程:抗金斗争,任重道远,须披星戴月,日夜奋战,长期斗争才能获得胜利。3“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答案】这一句把“饥餐渴饮”和“食肉寝皮”两个成语熔铸一联,反映人民对金兵的仇恨。“壮志”“笑谈”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在战略上对敌人的蔑视,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常识速览识作者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陆游(

18、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一生以恢复北地为己任,百折不挠,临终赋示儿诗,犹念念不忘收复中原。陆游和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而推陆游为首,称中兴之冠,人称“小太白”。他的文章、诗词超万,在南宋诗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后人辑有放翁词。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在中年时期逐渐摆脱鲜艳华丽而趋向清新平淡,开始具有了明显的“诗化”倾向。探背景陆游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他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

19、抑郁。1172 年冬,陆游被调离抗金前线,心境抑郁而壮志如故,次年作此词,从中寄寓了词人忧国伤时、坚守节操的情志。巧识文这首词上片着重写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苦之情,下片着重表现梅花高尚脱俗、坚贞不二的心志。全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陆游借咏梅以表达自己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着重写梅花孤寂凄凉的境遇以及它的愁

20、苦之情。下片继续写梅花身受重压的逆境后,“只有香如故”是全词的主旨,是全词的最强音,它一扫前面的孤寂、忧愁、零落、成尘的凄惨气氛。读时,应坚定、顿挫有力。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你就是那千年古驿道上蜡梅的香魂,一缕香魂的幻化人形,否则你与驿外断桥边的那一株寒梅怎么会那样一见倾心,那样一见如故?做一位称职的太守,你有何难?做一位悠游山水的田园诗人,却并非你的初衷!名姓可以放逐在金榜之外,时光可以交付一只金樽,身躯可以托付一路山水,你的一颗忠心、一腔豪情,又可以托付何处?何不自号“放翁”?既然是一株梅树,命运就是只能孤芳自赏,独守高洁;既然是一株梅树,你就永远只能被春天放逐!文本精析1卜算子(驿外断

21、桥边)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达了梅花怎样的品格?【答案】意象意境品格驿站 断桥黄昏 风雨孤寂凄凉孤芳高洁坚强不屈2.“零落成泥碾作尘”一句,七字四次顿挫,层层推进。请分析品味。【答案】“零落成泥碾作尘”承上片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遭遇。七字四字顿挫:“零落”,不堪狂风骤雨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成泥”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碾”,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作尘”,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短短七个字将梅花的落地陨灭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把梅花的不幸遭遇推到了无

22、以复加的地步。3“只有香如故”,是全词的警句,是全词的词眼。请具体分析。【答案】“只有香如故”,梅花自豪庄严地宣告:我的形体虽然消失,但我的精神依旧如故!这石破天惊的宣言,振聋发聩,一扫前文孤寂、忧愁的凄惨气氛,唱出了梅花心中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咏物抒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有此句,全词的积极主题方喷薄而出,凄楚的氛围才一变而为悲壮。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做具体分析。【答案】主要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词人赋予梅花以人的感情色彩,如“寂寞”“愁”“无意”“苦争”等,这些抽象的感情活动,都不是无知的花木所能感受得到或能做得到的,而是在梅花身上寄托着词人强烈

23、的感情和意志。扬州慢(淮左名都)常识速览识作者江湖雅士姜夔姜夔(约 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为人清苦古雅,耿介孤高,才艺卓绝,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通。其词作清刚淳雅,词境幽冷悲凉,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他主张严谨的格律和章法,文学上刻意求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骚雅词派代表作家。姜夔长于自度曲,其传于后世的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词作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音乐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有白石道人歌曲词集传世。探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

24、6),其时词人才二十一岁。这时距完颜亮南侵(1161)已有十五年,距符离之败(1163)亦有十三年,但扬州城却依然是四顾萧条,一片残破景象。作为一个身世孤寒、流落江湖的旅人,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词人,当他征途小驻,这座想象之中昔年歌吹极盛的名城,却以残破凄凉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目击心伤,就在沉重的叹息声中抒发出对战后扬州的伤悼之情,以及由此而生的无限哀时伤乱之感。巧识文在这首词中,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抒发了封建文人身遭离乱之时的“黍离之悲”。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淮左/名

25、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写词。故读时吐字宜慢,句后停顿也要长一些,要读得从容不迫。本词抒发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即“黍离之悲”。全词真实地再现了战后扬州惨不忍睹的景象,使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作者胸中不能抑制的悲愤。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夜深了,薄衣禁得住凉风来袭

26、吗?桥边的姜夔慢慢转身,水银一样的月光轻泻在他脸上,有水珠儿落下,没入波心,无声无息那“豆蔻词工”的杜郎,如今来到此地,是否还能再“赋深情”?“桥边红药”也只能空自招摇,不“知为谁生”。文本精析1很多诗词作品前面都会附有简短的序言,或述背景,或说缘由,或点题旨,或传感情。一则说明写作的缘由,二则与正文相映成趣。据此分析扬州慢(淮左名都)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答案】主要交代了写作这首词的时间地点丙申维扬,当时情景四顾萧条,诗人心境怆然感慨,词的主题黍离之悲。2词的正文写了哪些意象来渲染凄凉的氛围,表现词人的“黍离之悲”?找出这些意象,并分析其效果。【答案】意象意蕴青青荠麦凄凉荒芜。荒凉的空城,与

27、往日的繁华形成对比。废池乔木揭示战争的破坏程度,衬托出扬州人民的痛苦。二十四桥无声冷月给人物是人非、凄清冷落之感。桥边红药有“寂寞开无主”之感和生在乱世无人怜之叹。凄凉的号角军号凄厉,渲染空城的凄清。效果:写出了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郁闷悲凉的气氛,景中含情,寄托了作者感怀家园、感时伤乱的无限痛惜之情。3.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词中的哪些句子和词眼相照应?【答案】(1)词眼是“空”字。(2)上片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下片中“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些句子都密切地照应“空”字。4这首词多处化用了

28、杜牧的诗句,找出这些化用的诗句,并体会其作用。【答案】姜词诗句杜牧诗句意蕴过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兴盛与现实中的“荠麦青青”相对照,抒发感时伤乱、今不如昔的感慨。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豆蔻梢头二月初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虽然风流俊赏,才情过人,但面对满目疮痍的扬州,也难有风流情怀,从而曲折表达作者此刻的忧伤。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作用:化用杜牧诗句,一方面可以省却许多笔墨,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发读者美好的回忆,反衬当今的萧条败落,使作者的故国之思、今日之痛得以曲折、深度地表达。鬲溪梅令(

29、好花不与香人)常识速览探背景姜夔的鬲溪梅令是怀人之词。序云:“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丙辰即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词人同时作江梅引,序云:“丙辰之冬,予留梁溪(无锡),将诣淮南(指合肥)不得,因梦思以述志。”此词所寓之意,不应求远,当即江梅引所述之志。二词皆以梅名调,亦不可忽视。尤其姜夔怀人诸词多有恐怕归去迟暮之忧思,可以印证此词。此词实为怀念合肥情侣之作。巧识文这首词是怀人佳作,以梅花寄寓自己的相思。词中的境界是词人精诚所至,用想象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梦境。梦寐中,词人忽与萦念已久的美人重逢,共荡扁舟于波心,恍若遨游于云中。空向山下寻觅好花而终不可得,意为惜花人纵然重归故地,也已是花

30、落人家,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知识梳理第 1 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好花/不与/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诵读该词,特别注意读出声韵之美。此词声韵如敲金戛玉。全词八拍,句句叶韵,用平声真文等韵,诵之如闻笙簧。句中兼采双声、叠韵、叠字,如好花、浪粼为双声,成阴、双桨、梦中为叠韵,粼粼、盈盈为叠字,尤增音节之美。这片为意境之升华,词情之高潮,声情亦最为精妙。“木兰双桨梦中云”七字,声调为:入、

31、阳平、阴平、上、去、阴平、阳平,五声递用,叠韵两出,字韵则集中韵母之最美听者:兰、桨、梦、云。真可谓五音繁会,响遏行云。词情声情,令人神迷。朗读该词,也要注意它的情韵之美。这首词为怀人之作,以梅花寄寓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全词如梦似幻,使情思更为缠绵深挚。第 2 步悟读诗情画境当时翩翩年少,风神潇洒的才子词人姜夔在合肥结识了一对貌若天仙的勾栏姐妹,从此赤栏桥旁便种下了一棵不死的相思柳树。一场无果而终的“艳遇”,使姜夔伤痛一生,直到晚年还在深深哀叹“少年情事老来悲”。当满头白发的词人,在红灯高照的夜晚,回想着当年的缱绻情事,脑海里一定会一次又一次地闪现那座爱情的赤栏桥,那样热烈奔放,那样缠绵悱恻。文

32、本精析1有人认为此词第一句就传达出了词人心中之情,请试做分析。【答案】“好花不与香人”中“好花”即梅花,亦暗喻所念之情人。以“好”形容花,一往情深。“香人”是词人自道。好花不与惜花人,美人不与怜香惜玉者,传尽天地间一大恨事。2上片写花,实际是写情,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下片“漫向”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理?【答案】(1)上片表达了词人有花儿隔溪、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有时序更换,梅花飘零,无处可寻的担忧。实际上是描写了对如花之人思念而不得的忧虑。(2)下片“漫向”句写词人情不自禁欲觅芳孤山,然却可能徒劳无获,可望而不可即。苦苦思念而不可得的痛苦煎熬着词人。3词人在抒发感情时,借助了象征、比喻、

33、双关等修辞手法,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意境。请结合具体词句进行分析。【答案】全词以“好花”象征美人,又用“玉钿”这一首饰比喻梅花之姿媚,喻中有喻,而出入无间。“翠禽啼一春”中“一春”二字,用凄美之字画,象征时间之延绵,实写出了词人悲剧的一生。“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中“盈盈”本为美人之形容,此又借美人喻好花之姿媚。运用双关,美人之形象遂复幻化为想象中之好花。素材一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她的词雅致清秀,独树一帜,具有女性独有的细腻,这使她成为婉约派的代表。这位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

34、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地表现对国家、人民和个人际遇的深沉伤感。南渡前的李清照不甘于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经常批判、抨击封建礼教,而南渡后,李清照用诗笔表明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反对偏安,主张北伐。国恨家愁,时时燃起她心中爱国思想的火花。李清照有过少女的娇羞,有过闺妇的闲愁,但她更有“女丈夫”的刚烈和对自由的渴盼。梁衡认为其“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她绝不随波、绝不凑合”,并称其为“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爱国情怀”“位卑未敢忘忧国”“追求自由”“坚守个性”“面对磨难”“人生体验与文学创作”“别

35、样人生”等相关作文的写作。运用这则材料,若能融进李清照诗词名句,效果会更好。素材二 陆游生于动乱,长于忧患。人民的悲痛,国家的分裂,父辈、良师爱国思想的熏陶,使他很早就立下了献身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他坚决主张抵抗金兵的南侵,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反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因而受到主和派的排斥、打击和压制。公元 1206 年,年已 81 岁高龄的陆游,抗金报国的志愿至老不衰。当韩丞相主持南宋国事,准备北伐,收复失地时,陆游积极支持,屡赋诗篇,热情赞颂,还想亲赴前线参战。公元 1210 年,陆游 85 岁,因病在故乡逝世。临终,赋示儿绝笔诗,表达了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应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

36、爱国”“执着”“理想与现实”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陆游一生都在心忧国家,心怀天下。“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始终对统一大业抱着希望,渴望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而为国尽忠。宦途的挫折及年迈体弱的现状,都不能动摇他的意志。素材三“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记录了陆游的爱情悲剧。“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抒发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愤懑。“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见证了陆游报国之路的坎坷。“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再现了陆游的英勇豪壮。“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表现了陆游的坚贞。陆游,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一个身兼爱情、政治两大悲剧的诗人。他始终心系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即使是在收复中原已毫无希望时,他仍然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他用一生的血泪谱写了一曲曲高亢激越的乐章,为千秋万代的仁人志士举起了一面永远不倒的爱国主义旗帜。【应用角度】上述材料可以应用到“人生”“挫折”“爱国”“坚强”“执着”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