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9 ,大小:3.65MB ,
资源ID:24108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108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ppt

1、第二部分导学设计与素养培优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9课时 发达的古代农业微知识 夯基础微探究 活思维微视角 启智慧微考场 查效果备考&记忆备考方向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晨读晚记1.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基本特点及地位作用。2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进步的表现有哪些?3精耕细作的含义是什么?4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微知识 夯基础条分缕析 固本培元知识梳理【史论要旨】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隋唐时期,江东地区

2、出现曲辕犁。从此以后,中国古代耕作技术始终没有革命性突破,其根源在于小农户个体经营的长期存在。3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铁犁牛耕为基本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基本特征;小农经济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发掘教材想一想1淮南子主术训写道: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根据材料指出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性,并说明其作用。试答:使用牛耕。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古代耕作工具图从图1 到图 2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有何重要变化?这一变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试答:变化:图 1 反映的是西汉的二牛一人犁耕法,图 2

3、反映的是唐代江南地区出现的曲辕犁,反映了古代耕作工具的进步,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意义: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3有学者说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试答:第一种观点:赞同,中国小农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自主性强,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轻;第二种观点:不赞同,中国小农除了交纳国家赋税外,还受到地主剥削,并承担国家的徭役、兵役等任务。理解: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国家政权。知识诊断

4、辨一辨1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大量用于农业生产。2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同一概念。提示 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在农业上很少使用,冶铸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提示 错误。自然经济最主要的特点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最主要的特征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小。如图所示:3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4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因此小农不与市场联系。提示 错误。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中国古代的封建经济虽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除了小农经济模式外,还有皇室经济、封建地主庄园经济、租佃经济。提示

5、 错误。自给自足不等于不与市场联系,小农经济带有自给自足的封闭性,但不是不与市场联系。如农业生产所需的铁农具和生活必需品等都需要从市场购买。微探究 活思维史论结合 重难突破微考点“昼出耕田,夜绩麻”的田园风情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史料研读史料一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摘自 2015 年新课标卷文综 T24解读:史料一中吕氏春秋上农由战国末年吕不韦组织编写,由此可断定时间。史料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史料二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

6、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王家范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解读:史料二信息“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体现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体生产。史料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解读:史料三中“服役者不下二人”说明农民徭役重;“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说明农业产量低;“贫者无立锥之地”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史料主要论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从本质上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春秋战国时期,

7、推动农业耕作方式由集体耕作制向个体耕作制转变的主要因素。试答:提示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古代小农经济的显著特点。试答:提示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担负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严重,具有脆弱性。史论要点要点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提示(1)基本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

8、工,很难扩大再生产。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因素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针对训练 1(2016河南信阳调研)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石器 耜 铁农具 曲辕犁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

9、立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解析 题干图片都是农业生产工具,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农业耕作方式从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变革,故 C 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播种方式与土地制度,故 A、B 两项错误;D 项不全面,故 D 项错误。答案 C针对训练 2(2017太原高三十校联考)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解析“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10、说明古代精耕细作追求的是农业收益的最大化,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精耕细作农业推动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 B 项错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精耕模式推动了农业的进步,故 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人地矛盾对耕作模式转变的影响,故 D 项错误。答案 A微视角 启智慧超强纠错 考能提升题源史料大领悟史料(摘自安徽高考)(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1)依据史料信息指出

11、东汉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新创题)试答:答案 兴修水利;推广农耕技术;减免受灾地区的租税。(2)根据史料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高考原题)试答:答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3)根据史料总结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新创题)试答:答案 有利因素:政府重视,官员的动员、引导。不利因素:自身具有脆弱性,受自然条件制约。状元纠错大提能定位:不能全面理解小农经济典例 明朝大臣霍韬的霍氏家训中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倒不可不力农作”。对此准确的理解是()A“以农为本”的观念根深蒂

12、固B排斥商品生产C只重视农耕经济D要求所有人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财富错因分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材料理解不到位。从“农圃为重”“末俗尚浮”“坐与衰期”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重农、以农为本的观念。“力耕”并不排斥商品生产,因为商品生产是农耕经济的重要补充,B、C 两项错误。D 项说法过于绝对。答案为 A。正确答案 A纠错笔记M T W T F S S Date1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3主要生产目的: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经营方式: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名家评史大收获观 点 1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华

13、生育文化源远流长。夏禹时期以后,人口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西周时,又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重男轻女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有关人口思想的特点。试答:提示 特点:较早注意人口问题(历史悠久);出现重男轻女思想;人口思想十分丰富;主张人口增殖的思想是主流。观 点 2

14、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问题设置 指出中国古代统治者扶植小农经济的原因。试答:提示 原因:小农经济下的自耕农是王朝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微考场 查效果实战高考 感悟经典1(2016新课标卷)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15、解析 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农事图体现的正是汉代大地主的田庄上多人共同劳作的情景,故 D 项符合题意。个体农户劳动力有限,不会出现农事图中多人共同劳作的情景,A项错误;农事图体现的是多人共同劳作,无法说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项错误;汉代不存在土地公有制,C 项错误。答案 D2(2016江苏单科)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解析“水车”是灌溉工具。由材料中“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可知,农

16、民可利用灌溉工具引水灌溉农田,这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故选 B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水车自动灌溉,故 A 项错误;利用水车抗旱不能说明灌溉技术的成熟,故 C 项错误;这种水车是自然经济形态下的农业工具,不可能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故 D 项错误。答案 B3(2015新课标卷)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农的

17、生活压力,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故 A项正确。畜力和铁制农具的使用有利于农业收益的增加,C 项因果倒置;农业收益增加为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故 B 项错误;农业收益的增加也会使地主实力上升,有利于土地兼并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故 D项错误。答案 A4(2015新课标卷)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解析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人口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故选 C 项。A、D 两项与题意无关。B 项不

18、是推动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答案 C5(2015天津文综)“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B.C.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依据材料“两柄上弯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耧车,故 B 项正确;A、D 两项反映的是犁耕,C 项为灌溉工具,均不符合题意。答案 B6(2015江苏单科)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 1678 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

19、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淮北农耕经历了从唐宋时期的“稻垄泻泉声”“水阔人间熟稻天”到清代“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沟洫之制,水陆失宜”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破坏和人们对土地的过度开发,这折射出政府的不作为,由此判断 B 项正确。A、C两项与题意无关,D 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答案 B7(2016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

20、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 1.8 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 4 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

21、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第一小问首先要划分出材料一的段落层次,然后归纳出每个层次的大意。归纳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社会总体稳定”“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玉米、甘薯高产作物不断推广”等。第二小问注意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人地关系、环境问题、社会矛盾等。(2)第一小问主要从材

22、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如“早谋移徒”“兴办现代实业”“改良农业”“迟婚与节育”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作答时不要照抄照搬原文,一定要用专业的历史语言加以概括。第二小问属于评价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既可以对所有主张进行总体评价,也可以对个人主张分别评价。评价时一定要遵循一分为二的基本原则,既要看到该主张的进步性,又要认识到该主张的局限性。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