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考点: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
2、,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3、6、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7、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极意义: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激励创造
4、美好生活的不竭力量之源。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考点: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土尔扈特东归等)(2)爱好和平(睦邻友好、和平外交政策等)(3)勤劳勇敢(天道酬勤、勇者不惧等)(4)自强不息(大禹治水、威武不能屈等)3、爱国主义(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5、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4、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5、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6、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时期的突出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7、中华民族精神的
6、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8、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
7、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9、综合探究:如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1)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4)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5)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1、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
8、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你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答: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
9、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2、从1999年到2006年,海南省共投入120多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生态建设,目前90 以上的省内大中型生产企业都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从建省到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 总值增长21倍,同时生态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休闲度假天堂。(1)谈谈海南省加大文化投入,建设省图书馆、省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的意义。答: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文化素养,提升精神境界。3、辨析: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答:(1)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2)中华各民族的
10、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3)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4)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5)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4、辨析题:经济建设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事。答:(1)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主要途径。因此,一切活动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因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而不是
11、可有可无的。(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题中观点错误。5、背景材料:2005年6月3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社会活力首先表现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离不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辨题:有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答: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因此,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搞好改
12、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立足我国的国情,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因此,简单的认为“有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观点是片面的。6、2005年国内游中,红色旅游是个亮点。在今年“五一”期间,山西省委宣传部、旅游局提出,黄金周期间,运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动红色旅游,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民
13、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7、“苟利于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对你有何启示?答:(1)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这启示我们,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建设祖
14、国、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8、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现象较为严重。于是,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失去它的作用。答:(1)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人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导致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较为严重的现象,给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秩序、人们道德价值观等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挑战。(2)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思想正在形成,如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价值观念、金钱观念等。这些新的观念也给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带来巨大冲击。(3)但必须看到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因此,中华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在不断的解构和建构之中。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吸收时代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使其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魅力。(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仍然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如诚信观念、先人后已的集体观念等对于市场经济发展仍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