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8 ,大小:2.48MB ,
资源ID:240874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08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课件: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人民版历史必修1课件: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ppt

1、历史时空坐标 核心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梳理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监察制度与选官制度的时间,从宏观上把握政治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2史料实证:通过学习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行省制的有关史实并结合相关史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归纳各项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细致梳理核心点一、法令出一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2特征皇帝集行政权、_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司法3弊端皇权带有_性、随意性的特点,影响了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4影响(1)历代_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2)君臣关系,实质上是“_”和“奴才”的关系。独断官僚体制主子轻巧

2、点拨关键点轻巧识记唐朝三省六部制二、君权和相权1帝相矛盾(1)“相”作为帝王的政治助手,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2)帝王往往采取限制_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相权2权力消长(1)西汉背景:汉初,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幼年即位,丞相把握行政大权。措施:频繁更换丞相,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建立“_”与“外朝”。(2)唐代中央设中书省、_和尚书省三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相权分散。中朝门下省(3)宋代设_为行政机构,长官简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_”作为副宰相。设_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设三司以总理财政,长官为三司使。3演变趋势

3、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院易错提醒唐中书省与元中书省职权不同唐代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其职能是参与决策;元代中书省则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两者名称相同,但职权差别较大。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监察机构的设置(1)秦代:在中央政府和_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西汉中央:御史大夫主管的机关是当时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_一人,监察地方政治。(3)唐代:御史台定期到_各监狱视察执法情况。(4)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_的官员。(5)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_,由监察御史复按。郡刺史京都刑狱御史台2评价(1)积极方面:在

4、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2)消极方面:专制制度的_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本质深度点拨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总趋势是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_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察举制(1)含义:是由_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2)概况兴起:西汉时期。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九品官人法,即_。(3)评价: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贵族官吏九品中正制3科举制

5、(1)创立:隋朝创立。(2)特点:考试科目和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畴,特别是明清_。(3)评价破除了_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_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实际上是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八股取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_的人。八股取士世家大族重学创造意识轻巧识记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五、行省的设置1郡县制的演变(秦汉)郡、县两级(唐)道、_、县三级(宋)路、州、县三级。2行省的设置(1)创建时间:元代。(2)主要内容全国分设十个_(行省)。另设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分别由中书省和

6、_管辖。州行中书省宣政院(3)与中央关系行省行使权力时受到_节制。中央以_机构监督行省官员。中央采取_等形式对行省官员加以控制。(4)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央监察省官互迁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探究主题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史料一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史料二“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

7、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司马光(2)史料二体现宋太宗怎样的君主集权方式?汉武帝采取的又是何种方法?答案:(1)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2)方式:分化事权,相互牵制。方法:起用亲信近臣,以形成新的决策核心。中书省负责起草、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通过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提高办事效率。历史解释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步步削弱、君权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

8、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导致的效率低下的弊端。探究主题二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史料一(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史料二(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1)结合史料一、二,比较

9、西汉与魏晋时期选官标准的不同点。答案:察举制强调品德、志节;九品中正制注重家世和门第。史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邹一楠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的内涵。答案: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宗法贵族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选官的重要标准。魏晋

10、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地方行政部门设“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行进行品评,列为九等。选才范围广,相对公平、公正。抑制了门阀,扩大了统治基础。历史解释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1演变:2趋势:(1)选官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开、公正、客观的原则。(3)历代选官制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建体系微总结1我国古代自秦朝以来皇权至上,法令出一。在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中,相权不断被分化、削弱,君主专制得到加强。2中国古代王朝设置监察

11、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其监察效能是有限的。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4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基础巩固题组一 君主专制的演进1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本来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常常不能对皇帝直接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是()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 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解析:臣民的话要由侍卫转达,说明了皇帝的高高在上,从而突出了

12、皇权的不可逾越,故选A项。答案:A2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解析: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行政、财政上采取了多种措施,其核心是围绕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故选C项。答案:C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元朝解析:元朝行省制的确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故选D项。答案:D题组二 君主专制的强化4若要对北方突厥政权兴兵讨伐,

13、唐朝中央机构从议事到实施的完整过程应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兵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掌管政令草拟,门下省掌管审核,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兵部具体负责执行,故B项正确。答案:B5“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14、解析:据“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可知这与宋代“二府三司制”的特点相符;宋代分散宰相的权力,导致“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体现了这一制度存在的弊端,故C项正确。答案:C题组三 监察、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6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解析: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属于对宰相权力的削弱,其结果是加强了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相位的争夺,故

15、B项错误;监察官员的监察对象是所有官僚,是皇帝监管百官的一种手段,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否定宰相位高权重的事实,故D项错误。答案:A7有学者认为,隋唐科举制度比起以前的选官制度无疑是革命性的创新和进步。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A冲破门第,品德至上 B以官举士,择优选拔C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D政府主导,程序规范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注重考试成绩,不是“品德至上”,排除A项。“以官举士,择优选拔”与汉代的察举制有关,排除B项。隋唐科举制度主要是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公平竞争,故C项正确。隋唐科举制和以前的选官制度等都由政府主导,选拔人才有一定的程序,排除D项。答案:C同步真题1据学

16、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主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

17、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答案:D2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

18、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项,排除A项;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项。答案:C3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解析:古代“雀”“爵”相通,

19、“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构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答案:B4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20、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D5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解析:材料反映了行省掌握地方上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但是其官吏的选用与所属军队的调动权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与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说明元朝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了行省拥有地方的经济、军事和行政等大权,“缺乏实际权力”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了行省不具备官吏的选用与军队的调用权力,因此“权力集中专断”的表述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反映的是行省的权力范围,“君主专制得以加强”不合题意主旨,故D项排除。答案:A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