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导学设计与素养培优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近代列强侵华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一百多年,始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终于独立、民主、自由、统一的新中国的建立。其间,列强通过不断侵华使中国日益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中国各阶层则为救亡图存、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着前赴后继的抗争。线索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由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东南沿海一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遍布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内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外国列强通过清政府间接控制了中国;20 世纪 30 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则以灭亡中国为目标,占领了中国东
2、部大部分地区,直接实行殖民统治。线索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抗争的过程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主要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统治势力。最初表现为某一阶级独自进行的反抗,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后来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其中五四运动是城市工人、市民、小资产阶级的联合斗争;国民革命运动则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联合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切抗日力量,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第9课时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微知识 夯基础
3、微探究 活思维微视角 启智慧微考场 查效果备考&记忆备考方向课程标准:列举 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考纲要求: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晨读晚记1.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败因、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鸦片战争的影响。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经过、结果、影响。4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败因、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败因、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4、6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经过、性质、败因、影响。怎样认识“扶清灭洋”的口号?微知识 夯基础条分缕析 固本培元知识梳理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甲午中日战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义和团运动【史论要旨】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林则徐虎门销烟给了英国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是表面现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两场战争的目的一脉相承,侵略规模扩大,侵略区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攫取中国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
5、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4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下的一次集体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而是西方列强要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发掘教材想一想1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据材料指出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试答: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
6、评价:这个观点是站在西方立场和价值观的角度作出的结论,掩盖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也未能揭示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21854 年 2 月 13 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中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材料中英国人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其中哪一句话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试答:态度: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语句: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3某文献记载:“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
7、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方式有什么变化?试答: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4下图是近代列强侵略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人民抗争示意图,概括说明列强对该地区的侵略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试答: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由经济侵略到政治军事控制。知识诊断辨一辨1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2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就是政治上是半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半封建性质。提示 错误。虎门销烟仅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即使没有虎门销烟,战争也会爆发。提示 错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
8、的内涵。“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最根本的变化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4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仍以商品输出为主。提示 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但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是由社会性质的变化决定的。提示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5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9、中国战败的根源是清政府军事实力的落后。6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因而具有历史进步性。提示 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战败的根源不是军事实力的落后,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政治腐败才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提示 错误。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正义性,但不具有历史进步性。义和团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具有鲜明的爱国性和正义性;但其盲目排外,排斥包括先进生产力在内的西方文明,带有浓厚的愚昧落后色彩。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涨。提示 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高涨,而是西方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
10、国为其殖民地。镇压义和团运动只是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微探究 活思维史论结合 重难突破微考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史料研读史料一 从 1640 年到 1840 年,在 200 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解读:史料一中“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主要体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
11、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体现了小农经济下晚清社会的现实和国人的心态。史料二 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解读:史料二信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主要从经济角度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试答:提示 本质差异:西方已经
12、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2结合所学知识,试评述史料二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试答:提示 示例一: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理由:由于英国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等产品,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严厉禁烟,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示例二:不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理由: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
13、民扩张,企图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史论要点要点 1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提示(1)清朝封建统治日益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2)战争爆发后,腐朽的清政府,战和不定,指挥混乱,用人不当。(3)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实力雄厚,武器先进,且蓄谋已久。(4)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要点 2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巨变提示(1)政治上: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14、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属;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3)思想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受到冲击,对“夷夏”观念有了新的认识,一些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迈开了学习西方的脚步。(4)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国门被迫开放。要点 3 多元史观解读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提示 理解与认识革命史观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以及革命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至此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现)代化史观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及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
15、程全球史观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但为客观事实),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解与认识文明史观打破了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民主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了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过渡社会史观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发生重大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社会问题针对训练 11(2017长沙高三统测)1938 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中的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的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
16、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信息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的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可知,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故 D 项正确;材料信息“当时人最痛心的是五口通”不能说明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且与史实不符,故B 项错误;材料涉及签订不平等条约,给予西方国家某些特权,并非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故 C 项错误。答案 D针对训练 12(2017威海高三统测)一个
17、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对此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瓦解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客观上使中国知识分子抛弃自大陈腐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向西方学习D没有西方打开中国古老帝国的大门就不会有中国的近代化解析 本题材料“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
18、国的近代化”反映了该西方学者片面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客观积极作用。因此,D 项没有西方打开中国古老帝国的大门就不会有中国的近代化,是不正确的,应选 D。答案 D微考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史料研读史料一 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 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 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解读:史料一从日本国力、战前准备等角度分析了日本优势;明治维
19、新后,国力提高,制定大陆政策,准备充分。史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马关条约 解读:史料二中“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实际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只交所定进口税”说明日本享有关税方面的特权。史料三 李鸿章想利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军事对峙他认为“列强必有冲突,必有收场”,命令部下“静守勿动”“保舰勿失”,既贻误了军机,又影响了士气。摘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解读:史料三信息“用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遏制日本”表明清政府寄希望于外国调停,准备不足;“静守勿动”“保舰勿失”说明李鸿章指挥失误。1根据史料二,指出
20、 19 世纪末列强侵华方式在经济方面的变化。试答:提示 商品输出的同时,开始资本输出。2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根据史料一、三和所学知识,请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说明上述观点。试答:提示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史论要点要点 1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提示(1)认识原因: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信奉“武器决定论”
21、。(2)战略失误: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放弃和丧失制海权。(3)政治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政治腐败。(4)外部因素: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对外扩张蓄谋已久,战前准备充分。要点 2 从不同层面看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提示(1)确立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社会地位。甲午战后,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迅速走向半殖民地化境地。(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作出了调整。(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后,中
22、国社会各阶层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拯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相继兴起。要点 3 如何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提示 经济上:中国完全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军事上:列强在战略要地驻扎军队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地位,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最终确立。要点 4 如何理解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提示(1)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3、(2)带有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针对训练 21(2017通化高三模拟)历史漫画能生动地反映或揭示历史本质。下列两幅漫画深刻揭示了()A英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岛B中国近代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英国侵略者通过看木偶戏来庆祝自己占领了中国香港D政治腐败,官员贪图享乐是清对外战争失败的根源解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左图深刻揭示了英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岛,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右图则深刻揭示了
24、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综合起来,两幅漫画深刻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其他选项均不能完整地揭示漫画的主旨,故本题答案为 B。答案 B针对训练 22(2017太原高三月考)有人将下面漫画中逃跑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列强获得的侵华权益是()A西方列强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B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华战略要地C列强在华设厂开始取得合法地位D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期间改变对义和团的招
25、抚政策,下令剿杀。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工具,其中还规定外国驻军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B 项正确。A、C 两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 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的规定。答案 B微视角 启智慧超强纠错 考能提升题源史料大领悟史料(摘自上海高考)一份护照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和约章程第八款,内载: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
26、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咸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1)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要指出西方列强急于发动这场战争的自身因素。(新创题)试答:答案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自身因素:19 世纪 50 年代,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2)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高考原题)试答:答案 英、美、俄。(3)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高考原题)试答:答案 护照上所填游历地区很广,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等于让外国人持此一照,周游全国,为其
27、侵略活动提供方便;护照上要求地方官“随时照料”的措辞十分含混,给外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宾礼相待”,却只字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难以裁办。状元纠错大提能定位:不能全面把握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阶段特征典例 19 世纪 30 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D资本输出的要求错因分
28、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忽视题干中的时间限定。题干限定的时间是 19 世纪 30 年代,在四个备选项中,A 项与题目无关;C、D 两项主要体现的是 19 世纪末列强侵华的要求;只有 B 项符合当时列强侵华的要求,即希望打破中国自然经济的现状,达到倾销商品的目的。正确答案 B纠错笔记M T W T F S S Date118401894 年,军事上以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218941931 年,军事政治上,以“以华治华”(扶植傀儡政权)为主,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名家评史大收获观 点 1 由于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政府闭
29、关政策的抵制,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商品不能无限制地进入中国,占有中国的市场,因而英国等西方国家在对中国的正当贸易中,一直捞不到什么好处,处于入超的不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便决定向中国输入鸦片。1838 年底,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英国侵略者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便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问题设置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闭关政策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战争结果的联系。试答:提示 闭关政策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的联系:19 世纪上半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产地;但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英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入
30、超地位,为改变不利局面,向中国输入鸦片,道光帝下令查禁;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闭关政策与鸦片战争的结果的联系:中国闭关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或造成中国国力衰落),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这也导致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观 点 2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 2.3 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 4 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 3 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
31、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问题设置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试答:提示 对中国而言:清廷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对日本而言: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了日本的战败投降。微考场 查效果实战高考 感悟经典1(2016江苏单科)下表是 18941914 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
32、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从 1894 年到 1914 年,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逐年加大,表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加强,A 项正确;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强有关,并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明显下降,B 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
33、,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C 项错误;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的变化说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D 项错误。答案 A2(2015安徽文综)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 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并不能“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故 A 项错误。拿破仑三世于 1870 年被俘并下台,据此可排除 C、D 两项。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
34、约继续有效,而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自由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故 B 项正确。答案 B3(2015山东文综)“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解析“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体现出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中西方相互的影响,A 项错误
35、;材料并未说明中国近代社会演进的模式,C 项错误;材料不仅仅强调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D 项错误。答案 B4(2015四川文综)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解析 由图中美国星条旗、英国米字旗等列强旗帜及列强占领的建筑物,可以判断此次战争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结果是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故选 D 项。A 项是鸦片战争的后果,B 项是中法战争的后果,C 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后果,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 D5(2016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
36、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 1898 年至 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 30 余个商埠。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阅读图文材料,任意提取一个信息,迁移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说明。可从清末开商埠趋势角度提取信息,可从区域分布角度提取信息,从“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角度论证说明。如从所给的地图材料“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中可以提取自开商埠集中于沿海地区这一信息,分析论证时要紧紧围绕所提取的信息,不偏离主题,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