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一学业分层测评阶段二阶段三阶段四阶段五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本课话题 远离战争 珍惜和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点评:战争是丑恶的,但在“我”的眼中竟是如此美丽。侵略是可耻的,但在“我”的眼中竟是如此光荣、神圣!军国主义教育下的人们,不仅被摧残了
2、身体,更被扭曲了灵魂!透过这一切,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造成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军国主义教育;更提醒我们要时刻牢记:远离战争,珍惜和平!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反对一切战争的爱因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爱因斯坦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1945 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
3、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爱因斯坦希望和平的花园绽放五彩缤纷的花朵,他希望和平的小溪永远流淌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从呼喊的深渊中,从一切憎恨的深渊中,我要向您高歌,神圣的和平。罗曼罗兰2在和平主义的温床上培植香菌,那是不需要什么肥料的,一夜之间它们就可以突然茁长起来。罗曼罗兰3武力正表现了人类的软弱。泰戈尔4鲜血不是甘露,用它灌溉的土地不会有好收成。雨果5战争的形象,是流血、痛苦和死亡。托尔斯泰 知识梳理第 1 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戳进()吞噬()惬意()愕然()赫然()凝眸()粗犷
4、()诅咒()甲胄()惊骇()襁褓()()憎恶()恺撒()倒坍()瞳孔()【答案】chu sh qi h mu un zhu zhu hi qin bo zn ki tnt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挑挑刺()挑衅()(2)肖惟妙惟肖()姓肖()(3)胳胳膊()胳肢()胳肢窝()(4)扎扎针()挣扎()包扎()【答案】(1)tio tio(2)xio xio(3)g g g(4)zh zh z2语境辨析法(5)饥肠辘辘的小姑娘刚要伸手去抓锅炮()肉,门外响起了枪炮()声,她立刻像遭到炮()烙似的把手缩了回去。(6)瘦削()的母亲认真地为我削()着苹果。【答案】(5)bo po po(6)xu
5、xio第 2 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蹒shn()shn 瑚()shn shn()()来迟(2)闪shu()瓦l()众口shu()金(3)斑ln()波ln()无耻ln()言 (4)清x()x()沥白x()(5)震hn()遗hn()n()动 (6)烟熏火lio()lio()绕lio()草【答案】(1)跚 珊 姗 姗(2)烁 砾 铄(3)斓 澜 谰(4)晰 淅 晳(5)撼 憾 感(6)燎 缭 潦第 3 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捉摸琢磨两个词语都是动词,都有“思考”的意思。“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式。“琢磨”指雕刻和打磨(玉石),后来引申为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也指反复思索、考虑。请将使
6、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报道称,这两个目标令人难以_(捉摸/琢磨),安倍政府高度依赖经济增长和税收的方式有可能事与愿违。(2)戴时贤潜心_(捉摸/琢磨)年画制作技法,不仅向伯父请教“堆金沥粉”工艺,还遍访业内名师,使“堆金沥粉”工艺得以传承。2径自径直两者均为副词,都含有“直接”之意。“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与“径直”相比强调“自己”。“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或者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事发时,公交车由南向北行驶,不知何故突然向左偏离方向,_(径自/径直)撞上了高架立柱。(2)他在被换下场后突然怒捶座椅,然后又_
7、(径自/径直)离场回到更衣室。3树立竖立两者都有“立起”的意思。“树立”是“建立”的意思,多用于抽象的事物,如思想、理想、观点、信心、作风、典型、榜样、旗帜、目标、威信等。“竖立”是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对象常是具体的物体,如旗杆、标杆、棍子、井架、高楼、宝塔等。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要_(树立/竖立)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的声音”。(2)正对着楼梯口的地方,中央_(树立/竖立)着一根大圆柱。4界限界线二者都有“分界”的意思。“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一般指抽象事物。“界线”指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
8、缘。一般指具体的事物。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对年轻消费者来说,冷饮消费的季节_(界限/界线)已经模糊,冰淇淋不再只是夏天的特产,而是休闲聚会时的零食和饭后甜点。(2)2 月 3 日前高雄县长杨秋兴说,他认同马英九的两岸政策,选择离开民进党,未来还会积极推动民众往“中间”靠拢,擦去蓝绿_(界限/界线)。【答案】1.(1)捉摸(2)琢磨 2.(1)径直(2)径自3(1)树立(2)竖立 4.(1)界限(2)界线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1德国东北部城市举办的南瓜展上,各式用南瓜摆成的动物造型惟妙惟肖,引来了大批围观者。()理由:【答案】“惟妙惟肖”
9、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强调形似,真假难辨。而句中“用南瓜摆成的动物造型”不可能“形似”,只可能是“神似”。此处应改为“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强调的是神似,即描写、刻画、创作得像活的一样。2面对如此之多的垃圾,变废为宝并非无计可施,城市垃圾蕴含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利用价值不亚于原生矿产资源,被称为“城市矿产”。()理由:【答案】“无计可施”本指一点办法都没有,但前面有“并非”修饰,符合语境。3尤其不能容忍的是有件获奖作品的题款上居然有一个错别字,还有一些作品题款语句不通,莫名其妙,希望青年人要加强文化修养。()理由:【答案】“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10、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而此处语境是题款语句不通,内容混乱,让人无法理解,可用“不知所云”。4过于夸大的道义规范会导致空虚迂腐而又不合常理的行为,不论它看来有多么美好,也不足为凭。()理由:【答案】“不足为凭”指不足以作为凭证。语境强调不论“它”多么美好,都不足以作为准则,应该用“不足为训”。常识速览识作者德国的良心海因里希伯尔简介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生于科隆一个雕刻匠家庭。二战爆发后,伯尔被征入法西斯军队服役,1945 年被俘,同年 12 月获释,返回科隆。1947 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 年成为职业作家。他对复兴德国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伯尔
11、一生都在与人类的缺点进行斗争,在他身上体现了正气和德意志精神,正因为这一点,他被称为“德国的良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篇小说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等。探背景这篇小说创作于 1950 年,主人公是一个刚上战场三个月便身负重伤,失去双臂和右腿的 17 岁的德国少年。作者想借此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让人们充分认识到战争造成的灾难。“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古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在这里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使青少年盲目地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整体感知小说通过一名 17 岁、入伍仅 3 个月
12、的伤兵被送到用作伤兵医院的母校截去双臂和右腿的故事,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种种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通过这个伤兵的遭遇,作者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人们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战争败坏了的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文脉梳理【答案】“我”怀疑“我”的母校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 115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小说一开始就设置了典型环境。作者把人物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来表现,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答案】学校、医院两不相干,而此时
13、已合二为一,学生变成战场上的伤兵,绘画的人永远失去了双手,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化的摧残,对人类文明的玷污。深刻地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2第 7、8 段中楼梯间内的布置和墙上的挂画有什么作用?【答案】“希腊重甲胄武士”“大选帝侯”“希特勒”“老弗里茨像”等告诉人们当时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的是好战、尚武的思想,也表明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3课文第 14 段中写到美术教室变成了环境恶劣的手术室,说明了什么?【答案】展示了一种巨大的反差: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室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这种荒谬的结果正是作者所要揭示的主题之一。二、阅读课文第 3545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4第 35 段中“我”听到炮声的
14、时候,认为炮声“令人宽慰、令人惬意”“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应如何理解“我”的这种想法?【答案】由此可以看出“我”这个人物幼稚单纯的性格,以及对于战争的麻木和病态的心理。“我”只想为国捐躯而名垂青史,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这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少年的精神状况,这也正是纳粹德国愚弄人民的结果。5课文第 37、38 段中反复写“我回想不起什么来”“我什么也回想不起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反复说这些话,反映出的是“我”在受伤后的烦躁情绪和对自己的处境无能为力的无助心态。在半昏迷状态下“我”极力想确定自己是否身在母校,但严重的伤势又使“我”无法
15、清醒地做出判断,从中揭示出战争给人带来的巨大的肉体和心灵的创伤。三、阅读课文第 4653 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第 49 段中,运用“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有什么用意?【答案】这个典故原指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用在此处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耻行为。“我”能死死地记住这句话,并凭借这句话肯定自己现在就是在母校,实在是莫大的讽刺。话题互动话题:有人认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是一个受欺骗为纳粹打仗却始终没有觉悟的伤兵;也有人认为,“我”虽然受欺骗为纳粹卖命但最终有所觉悟。“我”在文中到底有没有觉悟?试联系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16、学生甲:“我”有所觉悟。文中有一段文字写道:“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因为战争本身荒诞无稽、毫无意义,所以阵亡将士的献身并没有价值可言。按同种格式批量生产,随便都可以领到的阵亡将士纪念碑失去了它应有的存在意义,它并不能使死者不被忘却;它“并无特色”“毫不引人注目”,生者也并不可能不忘却他们。它们的存在只能表明生命的毫无价值,牺牲的毫无意义。主人公漠然的语气之中隐含着对战争痛定思痛的反思和批判。我的观点:【参考答案】“我”并没有觉悟。文中写外面重炮在轰鸣,“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并坚持认为炮声
17、“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深沉而又粗犷”“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从这里可以看出,法西斯的战争教育毒害了德国的年轻一代,战争教育使“我”这类青年异化为战争狂人。“我”并不懂得战争,更不能了解侵略战争的本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本文通过出色的心理描写,刻画出“我”复杂矛盾的心理变化过程,剖析了“我”内心最本质的感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到战争摧残的悲剧人物,表达了对战争的强烈控诉。2写法指导心理描写三方法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地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以便更好地
18、塑造人物,展示情节发展变化,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心理描写的方法有:(1)直接描写。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方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作标志。如“我又闭上眼睛想:你一定要弄清楚,到底受了什么伤;另外,你现在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里。”这里直接描写自己内心的困惑,想搞清楚两个问题,突出了昏迷的程度和受伤的严重,也推动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2)抒情独白。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
19、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我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冷漠、如此无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一座死城博物馆”,这段内心独白,写出“我”面对这样一个世界,产生了强烈的陌生感,感到了周围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薄,突出了战争扭曲了人性的主题。(3)行动暗示。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如“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震颤了一下”,行动的暗示,写出了“我”的剧烈心理反应。3迁移应用请以“紧张”为中心,使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写个 150 字左右的片段。【参考答案】这时,一阵热烈的讨论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20、,他猛地一抬头,看见老师正从讲台上注视着他。他立马又紧张起来。他的目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脸也红了起来,嘴张了又张,可喉咙就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发不出任何声音,他只能把头深深低下去,屏住呼吸等待着,紧握的手心一会儿便被汗水打湿了,可老师还是没有叫他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古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美术教师命令学生用六种字体将此写在黑板上。当“我”在“手术室”认出笔迹时,“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昔日所受的军国主义教育痕迹犹在,而“我”已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心灵深处受到了重创
21、,无尽的痛苦和困惑也一直感染着读者。一名德国伤兵的所见所闻所想,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惨无人道、牺牲者所处的绝境以及被战争毁掉的年轻一代。透过这一切,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造成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军国主义教育。【应用角度】“战争的伤害”“勇士”“和平”等。2精彩应用从古至今,战争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在战争中,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原本的血汗钱荡然无存。失去钱财之后,又被强行拉去充军。战场上血流成河,亲人的死活全然不知。战争结束后,荒凉的家园呈现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气象。战争过后,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到处都是心存怨恨的伤兵残将啼饥号寒的声音。虽说“胜者为王,败者
22、为寇”是一件公平合理的事,但我们仍忍不住要发问:人与人之间真的有那么多的仇恨吗?为什么非要用战争解决问题?和平共处、共同协商不是更好吗?为了让战争这个魔鬼永无立足之地,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佳作领悟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 1944 年的 8 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23、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挺直胸膛得意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去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殴打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
24、谢!”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
25、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
26、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1学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特征。(1)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2
27、)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3)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2学心理描写 作者塑造贝尔蒂的形象时,并未将其脸谱化,而是运用心理描写使其形象更丰满、立体。“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的心理描写表现了高尚的贝尔蒂在被指认的危险解除时也有侥幸逃脱的暗自庆幸。3学结尾“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既表现了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又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有误的注音。凝眸
28、(mu)发霉(mi)颠簸(b)绚丽(xun)颤悠(chn)诅咒(zhu)痕迹(j)粗犷(kun)甲胄(ku)油腻(n)玫瑰(ui)铭文(mn)【答案】“簸”应读 b,“犷”应读 un,“胄”应读 zhu。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搪瓷 肮脏 暄闹 赫然在目冷寞 瞳孔 疲惫 步履蹒跚清析 窗帷 震撼 百无聊赖 【答案】“暄”应为“喧”,“寞”应为“漠”,“析”应为“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活灵活现,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B当时,他们在盛怒之下把墙重新刷了一遍,但无济于事,粉刷匠没有把颜色选对,整面
29、墙刷成了玫瑰色的,而十字呈棕色,依旧清晰可见。C我百无聊赖地度过这些时光,没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画得像样。D色彩斑斓、威风凛凛的希腊重甲胄武士,头上插着羽毛,看上去像只大公鸡。【解析】A 项,“活灵活现”形容描绘生动,神情逼真,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它不可用于绘画、雕塑等。此处应用“惟妙惟肖”。B 项,“无济于事”指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C 项,“百无聊赖”指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D 项,“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导学号:68440046】A透过右边的窗户,让我看见了火光,满天通红,浓黑的烟云肃穆地飘浮而去B美术教室里散发着碘酒、粪便、
30、垃圾和烟草的气味,而且喧闹得很。C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这样想,汽车不会跑这么远,差不多有三十公里左右呢。D画面前端,在移民住房,以及几个黑人和莫名其妙持枪而立的一个大兵前方,是画得十分逼真的大串香蕉。【解析】A 项,缺少主语,去掉“让”;C 项,相互矛盾,“差不多”“左右”二者删去一个;D 项,语序不当,应为“一个莫名其妙持枪而立的”。【答案】B阅读课文“现在,我听见外面重炮在轰鸣”至“因为我的胳膊不能动弹了”一部分文段,完成 57 题。5这几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各有什么作用?【导学号:68440047】【答案】主要用了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这里的心理描写其实是“我”的内心独白。作用是直接
31、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我”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特定的心理活动,展示了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真实可感。这里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6“可是我还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中的“我”为什么不能确定是否回到了母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导学号:68440048】【答案】因为学校的环境布置和主人公读书时不一样,到处是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所以主人公一再怀疑自己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这说明军国主义教育遍布所有学校,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7读了这些文字,说说受伤后的“我”情绪是怎样的。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导学号:68440049】【答案】(1)“我”是一个单纯幼稚、没有社会阅历的年轻人,不能从理性的角度认识战争。在当时整个德国社会“好战言论”的鼓动下走上了战场,受伤后情绪烦躁却又对自己的处境无能为力,所以显得很无助。(2)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通过“我”在战争中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展示战争中的人不可把握的苦难命运,揭示了战争带给人的巨大的肉体痛苦和心灵创伤。这说明不管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人类带来的都只能是毁灭性的灾难。学业分层测评(六)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