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鉴赏的阅读要领知 识 方 法一 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猜意图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抱负、经历等,无不影响着作者的表达。这些特点都会在他的诗歌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形成特定的情感模式。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作品、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首先要知人论世,循着这些印记,清楚地把握作品。了解作者所处的朝代及其作品风格,分析诗词中的人和事,理解诗词的大意。把握作品及题干的补注和交代,往往可以了解其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以及某些词语(典故)的含义。注释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
2、格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等类似的注释暗示作者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的深层原因等例 (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雨过至城西苏家宋黄庭坚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雨后天晴访友的喜悦之情;(1分)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2分)解析:从诗歌标题可知,诗人是雨后天晴到城西苏家访
3、友;由诗中写景字词及“痛饮”一词可知诗人忙中偷闲的快乐、喜悦之情;联系注释中诗人和写作的背景,再联系苏、黄二人的师生友情,不难得出诗人因苏轼贬后授职而对自己的仕途踌躇满志的感情。题目是诗词的眼睛,是理解诗词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窗口。关注题目,有助于把握诗词的类别、线索、内容、感情基调等,从而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在意蕴。二 从题目入手,初步把握题材重要信息示例交代写作内容如残春旅舍交代了诗词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描写残春之景来抒发情感暗示作品情感如暮春作者通过暮春时节的典型景物,营造了伤感的意境展示写作思路如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暗示了作者的情绪变化:乘兴怅惘叹慕点明诗歌类别如春日秦国怀古点明了怀古伤今的主题
4、例 (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怨送别清万 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答案:夕阳还有一竿高,离天黑尚早。这时主人公后悔不应该让朋友这么早离去,转而埋怨催朋友离去的人。(2分)这句词进一步抒发了主人公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深厚情谊。(2分)解析:可以结合题目中“送别”去理解意象以及意象营造的意境。本题的关键是解读“怪”字,考查品味诗歌的语言,词人的“恨”与“怪”的对象其实都是无辜的,而词人为什么会“恨”与“怪”呢?当然是因为送别之后,词人的心情落寞又无法排遣
5、忧愁。意象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可以从意象入手,进而品味意境。意境是情、景、意、言和谐统一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因为意境是多方面的,所以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同时,还必须注意意象的多义性特点。阅读诗歌时,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联系语境加以理解。三 从意象入手,整体品悟意境例(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唐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3分)答案:“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1分)视听兼具,动静结
6、合,(1分)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1分)解析: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从听觉、视觉等感觉的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突出了幽静的意境。反复吟咏,便有身临其境、恍若隔世之感。诗词中多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诗词多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人物便跃然纸上。四 从细节入手,解读形象例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木 兰 花唐韦 庄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
7、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1分)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2分)解析:人物形象的概括要从其行其情来思考。具体来说,即一首诗词是如何开头、展开、变换、衔接、结尾的。近体诗的第三句或第三联在写法上比前面往往有所变化;内容上,往往由前面的叙述或描写转为议论或抒情。读懂诗词,应熟悉要鉴赏诗词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把握诗词的行文脉络。五 从转换入手,弄清思路,转换诗词的脉络 1.结构章法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梳理起、承、转、合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词上阕(片)首句渲染气氛写景(次)中间写景尾句过渡下阕(片)承接上阕(片),表达主
8、旨抒情(主)2.基本特点 前后内容(景、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前后内容(景、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宿 山 寺唐项 斯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5分)答案: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1分)首联写山寺所处的环境,(1分)颔联写初到山寺,(1分)颈联写夜宿山寺的所见所闻,(1分)尾联写诗人的感想。(1分)解析:扣住诗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按照诗文的首、颔、颈、尾联顺序,分别概括即可。关系
9、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相互组合的关系。因为诗词讲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诗词中材料之间的关系更多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写作技巧,即表现手法。备考时要正确运用手法技巧,做到得心应手,并要熟知其作用和效果。六 从关系入手,分析技巧基本内容基本技巧情景关系典型示例景写景的角度变化(空间、时间、虚实、动静、感觉、色彩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渲染烘托(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衬托(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2012江苏卷)赏析“摇曳碧云斜”(温庭筠梦江南)赏析: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常用
10、修辞(比喻、比拟、借代等)常用手法(衬托、渲染、烘托等)情直接抒情(喜、怒、哀、乐等)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双关等)常用手法(比兴、象征、用典等)(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月 圆唐杜 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例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4分)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2分)虚实
11、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2分)解析:本诗最后两句中,上句诗人遥想故园秋景,是虚写;下句回到现实,是实写。弄明白两句的内容,并分析虚实的关系,赏析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即可理解诗人对故园的情感的内容。诗眼,是一首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诗眼在诗歌中起着统摄全篇、营造意境、表现情感等作用。要读懂诗歌,除了整体把握,吃透诗句间的关系,理清思路,还要多留心有抒情性、议论性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读诗歌时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 从诗眼、尾
12、句入手,揣摩主旨词性作用典型示例动词使诗词具有动态之美(2015山东卷)“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张元幹卜算子)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2015湖北卷)“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欧阳修劳停驿)词性作用典型示例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强调作用“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白居易南浦别)拟声词生动形象,如临其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表颜色词增强画面感,渲染气氛(2015天津卷)“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黄庭坚雨过至城西苏家)数量词表达丰富隽永的诗情(2015江苏卷)“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
13、里新居)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苏 武 庙唐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例 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
14、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以说是用典)(2分)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2分)解析:两问要分别作答,不能混为一谈。“表达技巧”不难得出,所抒发的情感要抓住尾句的“空”“哭”分析得出。读 文 导 学 关注标题、作者、结构、注释,品味语言,分析意象,运用联想,体悟情感。首先,检索诗词中的形象;其次,揣摩作者的情感、思想。最后,分析情景之间的关系。例 1 (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唐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15、。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4分)解析:这是一首题咏诗,作者来到窦员外在崇德里的新居,感到欣喜异常,遂写此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主要从颔联、颈联和尾联中寻找答案。写作的顺序是前写新居外景,后写新居内事。关键信息点有:“秋色墙头数点山”“碧松”“红药”指外景的优美,“认得诗人”指志同道合。(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参考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
16、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4分)解析:颔联写近水远山,颈联写碧松红药,均选取“新居”周围之美景,空间层次分明,色调和谐。松间明月朗照,春来红药盛开,均是想象之景,与实景相配,引人遐思。(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3分)解析:尾联赞美主人新居中书籍堆案,主人以诗书自娱,作者亦是同好之人,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标 题 细读:仔细审读关键词“秋日”“题”“新居”。品味:标题提示了时间和写作的缘由。主要事件祝贺朋友新居落成。主要情感“新居”自然有欣喜、
17、恭维之情。(涉及第13题)形 象 细读:主要集中在中间两联,可检索出“一渠水”“数点山”等。想象之景:松间明月长朗照、春来红药盛开等。品味:景色优美,色调和谐,空间层次分明。既有看到(实写)的周围美景,又有遐思之景,相映成趣。(涉及第12题)结 构 细读:首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开颜”);颔联和颈联,铺陈描摹了周围的景色;尾联,总结全诗,表达情感。品味:全诗起承转合,结构紧凑,尾句明旨。(涉及第13题)例 2(2016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 分)金陵望汉江唐李 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
18、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参考答案: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6分)解析:诗的前四句寓情于景:汉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
19、涛汹涌,迅疾奔流。写出了远去的汉江气势浩大,特别是三、四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势。(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参考答案: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5分)解析:题目不仅指出了用典的表达技巧,而且还指出具体典故。答题时只要指出用典在主题情感上的表达作用即可。首先阅读注释,了解任公子的典故。典故中的人、事、物具有比喻意义:“任公子”代表贤臣良将,“垂钓”指平定叛乱,“巨鱼”比喻危害国家的巨寇,“很
20、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喻指费很大的力气。再联系诗歌语境,把握思想情感。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本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不需要沧海垂钓而罢竿了。然后结合背景,知人论世。当时的唐王朝正处在开元盛世之时,天下一统,海天清晏。诗中反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来表达作者江汉宁静、地无巨寇的社会理想。但盛世之下,诗人空有大才却无用武之地,不免徒增伤悲。标 题细读:仔细审读关键词“金陵”“望汉江”。品味:标题暗示了题材即景抒怀诗,并点明了地点金陵,景物汉江。(涉及第1题)作 者细读:李白。品味:知人论世。盛唐,天下一统,海天清晏,君王圣明
21、,垂拱而治;李白,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涉及第2题)形 象 细读:围绕着长江,铺陈描摹。抓住形象的修饰语(关键词)“回万里”“九龙盘”“横溃”“崔嵬”。品味:江水延绵曲折万里,如同巨龙盘踞,波涛汹涌,迅疾奔流。气势浩大,切中题旨,铺垫气象。(涉及第12题)注 释 细读:尤其是注释,了解任公子的典故。品味:典故中的人、事、物具有比喻意义:“任公子”代表贤臣,“垂钓”指平定叛乱,“巨鱼”比喻危害国家的巨寇,“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喻费了很大的力气。(涉及第2题)方法归纳 古诗词鉴赏题落实在文字(语言、词语、句子、表达)、形象(画面、景物、人物、行为)和感情(胸怀、抱负、思想、哲理)三项要素上。表
22、现手法、表达技巧、表达方式等专业术语与其他文学体裁的表达是相通的。一、读文的技巧 依据诗词文体的特征(诗言“志”,词言“境”),读懂内容。从“诗题”、“诗人”、“诗象”、“诗路”(起、承、转、合)、“诗味”(情景关系)等几个方面入手,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这几个方面往往也是命题的入口。同时还需要结合诗词创作的背景和对作者的风格、经历、特征的知识积累及注释信息的补充,悉心揣摩,沉下心去细细品味,而不是浮于文字表面。尤其是注释的暗示。考题并不是都会有注释,一旦有了,就显得格外重要。有时是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词的思想内容;有时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诗词的用典或意境;有时是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
23、诗词的写作风格等。二、读题的技巧 理解题干中的暗示信息很重要。题干中包含三大要素:指令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说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有时甚至会直接告诉你解题的方向。例如“读文导学”中例2的第(2)题,不仅指出了用典的表达技巧,而且还指出了具体典故。答题时,只要能指出用典在主题情感上的表达作用即可。【方法图解】即 讲 即 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1 分)满 江 红宋赵 鼎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
24、,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注:赵鼎:南宋初年贤相,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作者奉宋高宗之命,告别中原南渡,途经仪真江口时。(1)上阕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选取密布的秋云、劲催的凄风、霏霏的秋雨、投碛的征鸿、寒青的山色等秋季的典型景物。(1分)营造了凄凉惨淡的氛围,(1分)写出了作者内心悲凉、无所适从、依恋故园的情感,(2分)也暗示了国家破败、山河飘摇的时代特点。(1分)(2)下阕抒情,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天涯路,江上客”,写出漂泊流落之苦;“肠欲断,头应白”,写出破国亡家之恨;
25、“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写出功业无成、年华已逝的迟暮之悲;“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写出愁苦心情难以排遣、无可奈何的心绪;“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写出了激愤豪迈之气和爱国热情。(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1分)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宋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注:这首词是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
26、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1)“开汉业”在上阕中有何具体表现?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分)参考答案:第一问:刘邦占领关中;萧何追回韩信。(2分)第二问:对汉初英雄功业的仰慕;对当朝不作为的不满;对国土沦丧的悲伤;对壮志未酬的伤心。(3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2)请赏析下阕“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6分)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写或者想象的手法,并化用杜牧诗句,从友人的角度,设想秋日友人思念作者,望雁寄托思念的情形,曲折生动地表达离别时的感伤与不舍。(6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11 分)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宋苏 轼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诗人骑快马、着青衫,在三百叠的青山中一闪而过,(1分)用夸张的手法(1分)传达了轻松愉悦之情。(1分)(2)从诗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是“野人舍”?(4分)参考答案:室外环境:修竹倚山,清泉横道。(2分)生活用品:芒鞋竹杖,蒲荐松床。(2分)(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4分)参考答案:以孤萤夜深自开阖,衬托山居环境的幽静;(2分)以孤萤自况,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2分)放映结束,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