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 【技法阐释】1.抑扬法 【方法点拨】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叙述中,先让情况尽量向某一个方向发展,造成对后面情节的一种充分的反向蓄势,然后使情况向相反的方向陡转,从而形成落差和波澜,给人以感情冲击和心灵震撼,进而使读者得到充分的审美满足和享受。抑扬法分为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经典示例】这时候,一个二十二三岁的靓丽女孩突然闯进了人们的视野。窈窕的身材,优美的曲线,摇曳着一袭乳白色的长裙,举手投足间透着三分雍容,七分典雅,每向前一步都显得那样楚楚动人。一头金发,勾勒出一张光彩照人的脸。细腻、光洁、白皙的皮肤,洋溢着无法言语的
2、青春与活力。一双大眼睛,于顾盼之间,明眸善睐,似秋水,如月华。一时间,喧闹的候车大厅变得安静下来。她像一块磁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凝聚了所有人的目光。她在人们艳羡的眼神中,寻了一个干净无人的座椅,将行李箱放到上面,紧挨着提箱款款落座,然后从包里掏出一份报纸,一袋瓜子,打发等车的时光。她读得那样忘我,吃得那样优雅。报纸一页页翻过,两只纤细的手指不停地将吃完的瓜子皮弹出,宛如天女散花,不到二十分钟,她面前的地上,已“画出”了一个大大的“扇面”【对点评析】上段文字成功地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一开始写女孩身材窈窕,举动雍容,光鲜亮丽,顾盼生辉。接下来的描写却让人大跌眼镜:她只顾自己吃瓜子,却把瓜子
3、皮丢了一地。原来,她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2.突转法 【方法点拨】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快要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为逆境,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经典示例】一群旅游者正在进晚餐。他们讲起那些关于在鱼肚子里发现珍珠和其他宝物的有趣故事。一位老年绅士说:“我年轻的时候,和一位漂亮的姑娘相爱,并很快就订了婚。就在我们要举行婚礼的前两个月,我突然被差到伯明翰经办一桩非常重要的生意,不得不离开我的心上人。“当繁杂的工作终于了结
4、,我便迫不及待地准备返家。启程之前,我买了一只昂贵的钻石戒指,作为结婚赠品。“轮船走得太慢了。我闲极无聊地浏览报纸消磨时光。忽然,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我的未婚妻和另一个男人结婚的启事。我愤怒地将我精心挑选的钻石戒指向大海扔去。“回到纽约,在一家旅馆里闷闷地吃着晚饭。鱼端上来了,我心烦意乱地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忽然牙被一个硬东西硌了一下。先生们,你们可能已经猜出来,我吃着什么了?”“戒指!”周围的人一齐说。“不!”老人凄凉地说,“一块鱼骨头。”【思考讨论】上文运用了情节突转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有两处突转:一处是“我”买了一只昂贵的钻石戒指,作为给未婚妻的结婚赠品,却不料在报纸上读到了未婚妻
5、和另一个男人结婚的启事。另一处是结尾,大家都以为“我”被戒指硌了一下,结果却是鱼骨头。这两处突转,突显了“我”命运的悲惨。3.巧合法 【方法点拨】巴尔扎克认为:“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对偶然性现象的把握和描述,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经典示例】雨 还 在 下 李德霞 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暴雨倾盆,天地间混沌一片 老大扑腾腾坐起来,拉亮灯,推推身边的媳妇。媳妇睡眼蒙眬:“咋?屋里进水了
6、?”老大说:“我是担心咱爹咱娘”“爹娘不是住在咱家吗?咱住的可是爹娘的老屋。要塌,也是这里塌。咱那屋结实着呢!”老大和媳妇是三天前从城里的工地上回来的,收完秋就走。他们常年不在家,就把房子留给了爹娘住 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我还是不放心”老大说着,麻利地穿衣,下地。媳妇说:“我也去!”穿好雨衣,摁亮手电。老大和媳妇拧开门,一头扎进暴雨里。老大和媳妇跌跌撞撞来到自家门前。一切安好。老大不放心,屋前屋后转了个遍,也没发现一丝隐患。老大和媳妇磕磕绊绊地原路返回。刚到院门口,眼前的一幕就把他们惊呆了屋子塌了 【思考讨论】上文运用了巧合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本来担心爹娘住的房子在雨中会塌,去
7、了发现没有塌,回来却发现自己住的房子塌了。好险,要是不去看爹娘,就被倒塌的房子压在里面了。这是一个巧合。而这个巧合,又何尝不是对善良的一种报答!4.悬念法 【方法点拨】悬念法又称卖关子。这种手法包括“设悬”和“解悬”两方面。所谓“设悬”就是设置悬念,即在情节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或人物命运攸关的重要关头,叙述戛然而止,转叙他事。从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寻根问底的兴趣。所谓“解悬”也叫“释悬”,就是指在情节发展的特定阶段,通过矛盾的解决,揭示事情原委和人物命运的结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以满足。按照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个性的要求,将人物的言行恰当地分成几个方面,来展示人物个性的丰富内涵,每个方面所选用的事例要
8、恰当。【经典示例】嫁 娘患病死了。自从后娘进门,红霞在家里话就少,即便说上三言两语,也是一些非说不可的话。凭良心说,后娘对红霞不错。后娘进门那年,红霞14岁,还在念初中。家里虽不宽裕,但是红霞夏有单,冬有棉,衣食无虑。当然,红霞也未跟后娘争过吵过,甚至没顶过一句嘴,就像两个毫不相干的人一样和平地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既近在眼前,又远隔千里。转眼间红霞长大了。红霞外出打工,结识了邻村的一个小伙子,说话间两人就要结婚了。红霞的嫁妆置办妥当了,可是爹还是犯难。黄泥湾有哭嫁的风俗,新娘离家要和娘家女眷抱头痛哭一场,表示和亲人难舍难分。红霞和后娘的关系仿佛一直处在隆冬时节,她们是一块冰对着另一块冰,难道会有
9、春天的暖流瞬间融化这两块坚冰吗?出嫁那天,红霞慢吞吞地挪着碎步,正要迈过门槛,跟在旁边的后娘突然贴过来,左手扶着她的后背,右手高扬,一道绿光便游龙似的从后娘的手心钻进她高挽的发髻里。红霞站住了,摸了摸发髻,拔出一根通体晶莹剔透的碧玉簪,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盯着后娘。这根碧玉簪是红霞家祖上留传下来的传家宝,不知沿袭了多少代,一向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按照常规,嫁出门的女,泼出门的水,红霞是没有理由继承这根簪子的。娘,我不要,留给弟弟吧。红霞将簪子递给后娘,轻轻地说。后娘接过簪子,又替红霞别上,拍了拍红霞的肩膀。后娘哽咽地说,妮子,你虽然不是我亲生的,但是娘没把你看外,娘没啥好东西给你做陪嫁,就这
10、根簪子了,让这根簪子代替娘陪陪你吧。红霞的眼眶湿了,她再次拔出簪子,递给后娘,低下头说,娘的心意女儿领了,以前都是女儿不懂事,对不起娘。后娘抹一把泪说,乖妮子,啥也别说了,娘知道你心里有娘。后娘还想替红霞别上簪子,红霞赶紧避让,推挡之间,碧玉簪叭地一声脆响,摔在地上,碎了。红霞心里好像开了个油盐酱醋铺,而油盐酱醋在刹那间统统被打翻了,汩汩流淌出来,弥漫在铺里铺外,什么滋味都有。她猛地伏在后娘肩头,偎着后娘号啕大哭起来,哭得肝肠寸断,死去活来。【思考讨论】小说多处设置悬念,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文中多处设置悬念,比如以“娘患病死了”开头,红霞与后娘的关系是否会缓和,红霞该如何面对“哭嫁”
11、这一风俗,这些悬念的设置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再如“哭嫁”这一情节中,昂贵的玉簪竟然送给了红霞。这些情节变化富有戏剧性,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张力。故事结尾红霞伏在后娘肩头哭得死去活来,而正是后娘对红霞无私的爱最终融化了两人之间的坚冰,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凸显小说主题。【范文体悟】选 择 英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
12、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皙,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人一种感染力。“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喽?”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笨拙的学
13、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待的时间。“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两人当中,一个是穷得丁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世精明,看来前程无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
14、,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哈欠。“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就在肖
15、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会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接济他。”“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
16、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鉴赏体悟 借鉴点一:制造悬念 处画线内容运用了悬念法制造波澜。肖夫人说“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并不认同。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借鉴点二:巧设阻隔 处运用了悬念法。说到紧要处,却被来人打断了。读者急于弄明白。到底选择谁,文中设了阻隔,更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借鉴点三:善设突转 处画线内容运用了突转法制造波澜。按照前面的情节,人们会以为肖夫人选择的是商人儿子,结果却让人大出
17、意外。【达标训练】静观一湖春水,水平如镜的时候真是少有,大多时候都是波光粼粼,动荡不安的。更不要说大江大河了,除了冬天枯水期,永远是浩浩汤汤的样子。人世也是如此,你想波平浪静,却总有风波涌起。你有没有经历过或听说过难忘的人世风波?请以“风波”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我们讲一讲。要求写出事情的波澜,可以虚构,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材料由自然的风波引出人世的风波,也不过是说人世的风波是生活的常态。最终要求还是要我们写自己经历过,或听说过的人世风波,当然也可以是虚构的。构思时,首先要检索生活和记忆,或者诉诸想象进行虚构;其次是布局安排,运用什么方法,怎样把故事讲好,写出事情的波澜;另外重要的一点,
18、就是通过风波,写出人生的思考,让作文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参考范文】风 波 S中学的一个班,有许多学生常常为成绩不如意之类已经过去的事而懊丧,以致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一天,B老师给他们上实验课,他把一瓶牛奶放在水槽边。同学们不明白牛奶和所学的课程有什么关系,好奇地等待着。忽然B老师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同时大声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接着他叫同学们围拢到水槽前观察那破碎的瓶子和淌着的牛奶,然后一 字一句地说:“你们仔细看一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淌完了,无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现在,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注意下件事。”B老师继续说:
19、“明天早上,每位同学交一篇随笔,就这件事写感想。我希望大家好好想一想。”第二天早上,B老师正坐在办公室改着作业,课代表走了进来,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深度近视眼镜,说道:“老师,这是您昨天布置的作业。”B老师颇为自得地接过一叠作业本,他颇为昨天的事感到自豪呢!就是,S中学除了他之外,还有谁能想到这么妙的教学法呢?况且S中学又是重点中学,学生素质好,这还不一点就通。他刚到S中学不久就干出了这么大的成绩,一定会得到全校师生的敬佩。但结果使B老师大失所望,哭笑不得。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在本子上写的是:牛奶与高考无关,牛奶与分数无关,牛奶与前途无关。字里行间竟似有指责B老师教学无方之意。读罢这些感想,B老师已
20、不觉汗流浃背,他没料到他的创新教学竟被学生视为误人子弟。正当B老师有些不知所措时,门外冲进两位家长,见到B老师就问道:“B老师,我孩子反映您上课不讲课,却浪费时间去打碎牛奶瓶子,您一定是新来的老师吧!您可要注意多抓学生成绩呀!高考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着呢!打碎个什么奶瓶子,孩子们的分数又不能提高!”家长们正兴师问罪,校长又进来了:“B老师,听说您上课”B老师脑袋“嗡”的一声,下面的话便再没听进去了。家长们的兴师问罪、校长的亲自指导,使B老师不得不好好想一想了:S中学升学率之高,S中学学生戴眼镜度数之高、人数之多,早有所闻,但人才就等于分数吗?B老师的脑筋还转不过弯来,尽管他教导学生后悔和抱怨无用,自己却就是不能忘记它。不过B老师上课再也没讲“废话”倒是真的!【点评】文章构思巧妙。它把全社会各个方位的指责,集中到了这一个有趣的有启示意义的插曲上,用一个故事表现应试教育下的现状,既构思巧妙,又发人深思。此处,文章还运用欲抑先扬法写出了事情的波澜:老师自以为用一个生动的情境教育了学生,却不想被学生和家长深深地“教育”了一通。出人意料的波澜背后,是令人悲哀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