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二)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先通过分月饼来导入新知,再通过实例验证,自己总结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注重对算理的探究。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根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借助除法的意义和直观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整数除以整数(0除外)与整数除以分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体会“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与
2、“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理解分数除法意义的机会,还教会了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即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联系整数除法的意义进行学习。2突出自主探究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计算方法,再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经历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更深刻。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圆形纸片教学过程第1课时分数除法(二)(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4张饼,平均每人得到了2张;还是同样的4
3、张饼,平均每人得到了1张。你能猜出两次分别是几个人分的饼吗?你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以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新课,生动地呈现例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初步探究计算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57页上面例题。(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明确数量关系。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每2张一份,可分成几份?422(份)每1张一份,可分成几份?414(份)(3)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代替饼,画一画,分一分,完成填空,并汇报自己的分法。生1:我把每个圆都平均分成2份,一共可分成8份,可以用算式4428(份)来表示。生2:我把每个圆都平均分成3份
4、,一共可分成12份,可以用算式44312(份)来表示。观察算式,明确计算方法。组织学生观察下面两个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442844312小结: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独立完成整数除法的计算,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借助画一画、分一分的方法完成除法到乘法的转化。通过自主观察、小组讨论交流,真正理解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的计算方法。2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1)出示教材57页中间例题的表格。(2)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前两行,讨论、交流表格中各项的意义和计算方法。(3)组织学生填写表格。(4)讨论:从表格“算式”一栏,你发现了什么?(
5、一个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3算一算,巩固计算方法。(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教材57页下面例题。(2)汇报交流,说明计算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能约分的要约分)巩固练习,提升反馈完成教材58页3题,集体订正。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6、,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教材58页1、2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二)(1)48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