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学期图形的认识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属于小学几何教学的起始阶段,重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重视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掌握。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特征,加深学生对图形的印象,并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2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学中,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之一,结合教材习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的问题,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很
2、多图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哪些角?学生互相交流后汇报。预设生1:我们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生2:我们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生3:我们学习过的角有锐角、直角和钝角。2动手操作,感知三种角的大小。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折出一个直角。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师:你还能用这张纸折出锐角和钝角吗?请大家来试一试吧。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折锐角,一人折钝角,并分别用三角尺进行验证,然后汇报。集体总结:(1)直角等于90。(2)锐角比直角小。(3)钝角比直角大。3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出示图形:(2)学
3、生独立判断:哪个图形是长方形?哪个图形是正方形?(3)学生互相交流后汇报。师引导学生重点说清自己判断的理由。(4)集体总结:长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正方形的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4复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1)出示物体: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引导学生分组从不同角
4、度进行观察,然后交流汇报自己观察到的结果。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
5、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
6、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3)组织几名学生站在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然后验证发现。(4)集体总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长方体,可以看到的面的个数一般不同;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一个面,而且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形状也可能不同。设计意图:对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并结合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回顾与交流的过程中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在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